旅游有一个常见项目,即观摩某一古老的活动,比如仪式等等,读这部分,与这种旅游项目异曲同工。在这里就去春秋时代去看看古人的重要祭祀活动之一——郊祭。
郊祀,最早出现在桓五年,杨伯俊先生有非常详细的注释。我们在此回顾一下这部分内容:
傳·桓公五年·5
凡祀,啓蟄而郊,龍見而雩,始殺而嘗,閉蟄而烝。過則書。
①五十凡例
此为第七凡,见于桓五年第5条传文。《左传》有五十凡例,前人多有统计总结,我依多年读书经验,罗列到文章《春秋左传五十凡》中,在公众号“勋陶”之中。
②惊蛰
〖杜注〗:言凡祀,通下三句,天地宗庙之事也。启蛰,夏正建寅之月,祀天南郊也。
天坛在故宫之南,清朝亦延续此祭祀。
〖笺曰〗:周礼天神曰祀,地祗曰祭,人鬼曰享,对则别为三名,散则总为一号也。郊有二:一为报反之祭在子月,郊特牲云:“迎长至之日”,又曰:“周之始郊日以致,周官大司乐祭天于圆丘”,皆夏之十一月,周之正月也。天子用之。一为祈谷之祭,在寅月。天子、诸侯皆用之。
在周代,祭祀天神叫做祀,祭祀地神叫做祭,祭祀祖先叫做享。细分则如此有三种名称,笼统则统一叫做祭祀。
郊祀有两种,祭天和祈谷。祭天只能是天子来采用,祈谷则天子和诸侯都可以采用。
〖杨注〗:启蛰犹今言惊蛰,宋·王应麟所谓“改启为惊,盖避景帝讳”。至汉行太初历,改惊蛰在雨水后,为夏正二月节气。古之惊蛰在雨水前,为夏正正月之节气。
启蛰就是我们现代农历24节气中的惊蛰,之所以改“启”为“惊”,是汉代为了避讳汉景帝的名讳,因为汉景帝叫刘启。并且,在汉代推行太初历的时候,24节气做出了调整,改惊蛰在雨水之后,这与春秋时代不同。
现今农历二月的节气有二,惊蛰和春分。惊蛰在前,春分在后,多发生在公历3月(March)之内。
③郊祀
〖杨注〗:郊礼,古今异说纷繁。今以《春秋》、《左传》解《左传》。郊为夏正正月祀谷之礼,襄公七年《传》“夫郊祀后稷以祈农事”可证。然《春秋》书郊者九,宣三年、成七年、定十五年、哀元年之改卜牛俱在周正正月,即夏正十一月,盖正月卜牛,四月五月用之,《礼记·郊特牲》所谓“帝牛必在涤三月”者也。僖三十一年、成十年、襄十一年之卜郊则在周正四月,即夏正二月,定十五年之郊在夏正三月,哀元年之郊在夏正二月,其甚者成十七年书九月辛丑用郊,总之,卜郊及郊皆已过启蛰之节,诚如襄七年孟献子所云:“故启蛰而郊,郊而后耕,今既耕而卜郊”,是下文所云“过则书”也。
④过则书
〖杨注〗:过,谓非常祭。
这段凡例解释了举行四常祀(例行四祭祀)举行的时节及其记载惯例:到了惊蛰的时候举行郊祭,青龙的角亢二宿出现的时候举行雩祭,秋天寒气降临举行尝祭,蛰伏的时候举行烝祭。如果过了时节而举行祭礼,就要加以记载。
回顾桓5郊祀的相关内容后,再读僖31的郊祀就能理解了。
經·僖公三十一年·3
夏四月,四卜郊,不從,乃免牲。猶三望。
说古人在做重大事务之前,都要进行占卜来预测吉凶。郊祀作为祭天和祈谷的重要事务,也是要进行占卜的,称之为卜郊。占卜的结果若卜吉,则推迟再卜,再卜不吉就三卜,以此类推。依照经文中的记述,这一年接连占卜了4次,皆为不吉,最终就取消了郊祀。但是还是进行了三望。
三望
傳·僖公三十一年·3
夏四月,四卜郊,不從,乃免牲,非禮也。猶三望,亦非禮也。禮不卜常祀,而卜其牲、日。牛卜日曰牲。牲成而卜郊,上怠慢也。望,郊之細也。不郊,亦無望可也。
说简单点,卜郊是一个传统,鲁僖公应该重视的,可以犹豫占卜总是不吉利,最后僖公糊弄一下就过去了。可是鲁国的史官,却持批评态度。这件事情看起来简单,但是细品起来,也是别有趣味。我们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在当时的背景下,为什么占卜多次都是“不从”人愿?可为什么即便是多次“不从”,鲁僖公还是“强行”进行了“三望”的仪式?
依照当时的常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与今天不同,现代我们都认为“戎”,也就是战争是国家大事,而祭祀这种事情离我们已经非常遥远,我们已经对此没有感觉了。如果我们想要理解古人,我们可以把古之祭祀的重要性类比为今之战争,就可以去细细品味这件事情了。
为什么这样一个天大的事会出现迁延难行的局面?会不会有势力通过操纵占卜来阻止郊祀?为什么鲁僖公要“强行”进行郊祀?
你品,你细品···
细说郊祀读这段是感受郊祀的烦杂,如果觉得耐受不了这种烦,那么读者自可以略去此节,只是要记得:读古人的仪式尚需耐烦,倘若做将出来,又会是怎样的麻烦,所谓繁文缛节啊。
郊祭在后世演变为祭天,春秋时的郊祭在《礼记》中有详细的记述,
礼记·郊特牲·26
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大報天而主日也。
郊祀是为了迎接“长日”,也就是夏至。此日为一年中白昼最长之日,所以才叫“长日”。
大,就是徧,也就是遍,意思是要祭祀所有的天神。而天神当中,日神最为尊贵,所以说“主日”。祭祀所有在天之神,以日神为主。
【 郊祭都祭祀什么神】
兆於南郊,就陽位也。
既然是日神为主,所以要去南面举行郊祀。
【 祭祀发生在哪里】
千万不要以为郊祀仅仅是发生在郊外,远远不是,往下读就会知晓。
掃地而祭,於其質也。器用陶匏páo,以象天地之性也。於郊,故謂之郊。牲用騂,尚赤也;用犢,貴誠也。
扫地而祭,就是设坛,设坛是因为要燔柴,就是烧一些东西。
用一些陶器和瓢等器具,“以象天地之性也”。
在郊外举行祭祀,所以把祭祀叫做郊。
牺牲用骍xīng,也就是红毛色的马,因为“尚赤”,祭祀日神的缘故。用犊,是因为表示诚意。
【 如何举行祭祀:设坛,器具,牺牲】
郊之用辛也,周之始郊日以至。卜郊,受命于祖廟,作龜于禰nǐ宮,尊祖親考之義也。
择辛日进行郊祭,是因袭周制。占卜郊祭,要受命于祖庙(伯禽的庙),作龟就是用龟甲占卜。祢,生称父,死称考,入庙称祢。祢宫就是父庙,也就是在鲁庄公的庙进行占卜。这么复杂,是要因为“尊祖亲考之义”。
【 郊祭日子的选择,以及卜郊】
卜之日,王立于澤,親聽誓命,受教諫之義也。
占卜那天,王要站立在泽宫,亲自聆听誓命,表示要接受教诲和进谏。泽宫就是“习射选士之处”,就是考场,选择士人的地方。誓,“约信曰誓”(出自《礼记·曲礼》)。命,“敎令也。”(出自《玉篇》)
獻命庫門之內,戒百官也。大廟之命,戒百姓也。
献命,就是把聆听的誓命再重申一遍。地点是库门,库门是鲁君宫的正门。《礼记·明堂位》中有详细地解释,山东大学有篇论文,作者是谷健辉,论文的题目是《曲阜古城营建形态演变研究》,他制作了一幅地图,我们可以参考这幅图来想象祭祀当时的情形
曲阜古城复原图
《考工记》所展现的王城和宫城的规制
【 三遍】
祭之日,王皮弁以聽祭報,示民嚴上也。
【折腾完贵族,再折腾一下民众】
喪者不哭,不敢凶服,汜掃反道,鄉為田燭。弗命而民聽上。
“郊道之民”不敢哭丧,也不敢着丧服,而且要“净水泼街,黄土垫道”,田间地头要插上火炬,这些都不用命令,民众自发而为之。
祭之日,王被袞以象天,戴冕,璪十有二旒,則天數也。乘素車,貴其質也。旗十有二旒,龍章而設日月,以象天也。天垂象,聖人則之。郊所以明天道也。
穿戴、车乘、仪仗都是有象征意义和严格规定的,总之就是“天垂象,圣人则之”,上天垂示日月星辰种种现象,圣人要一一效法。郊天之礼就是为了教人明晓天道,守规矩。
帝牛不吉,以為稷牛。帝牛必在滌三月,稷牛唯具。所以別事天神與人鬼也。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
祭祀的牺牲,也是最高规格的。天神与人鬼,稍有差别,“人鬼稍卑”。
郊之祭也,大報本反始也。
郊天之祭,就是一次对天对始祖的普遍回报。
(宗教学和现代性思考——站在现代的角度)
祭祀,其实就类似于今天各个国家和社会对意识形态的建设与控制。
多数人意识不到,意识形态的统治方法甚至这个领域的存在。不知道,不了解,不理解,而盲目认同的结果,只是使自己沦为任人驱使的工具,象木偶一样,忙碌一生。
为什么“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为什么宗教裁判所疯狂迫害“日心说”的支持者?
哥白尼研究一生,却迟迟不敢发表《天体运行论》。在1533年,60岁的时候才敢公开演讲自己的学说。在1543年临终收到出版商邮寄来的样书,摸了摸书的封面就与世长辞了。1616年宣布为禁书,1600年2月1日烧死布鲁诺。直到1889年才为其平反。真理被发现,被宣传,被接受,是要经过一个漫长的时间的。
隐桓庄闵 僖文宣成 襄昭定哀
老师,不更了吗?
喜马拉雅上讲春秋左传的不少,听了很多,我认为相比之下,还是刘老师讲的最好,期待更新速度
翘首以盼久已矣,望您天天更新,一直讲完左传。加油!
记笔记,我在2023年3月24号听完刘老师所有音频
专辑里面没有啊!
继续等待更新
老听众喜迎更新
怎么收费?在哪里可以继续?
《春秋读记》的下载地址更新了,在专辑信息里面,这次有提取码了,想要电子材料的书友可以去下载。
高靚 回复 @刘立勋: 望您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