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随笔

诗与随笔

00:00
07:02

诗与随笔 

作者/吴伯bó贤

诵读:淤泥分享


        有一位网友网名叫大通的女士读了我的长篇散文《粉红色的回忆》之后,写了一封长信,回忆了她自己的苦难经历。为此我特意给大通女士写了一封公开信。


 


大通女士:


        您好!


        读了您对童年的回忆,我流泪了。我不知为什么变得多愁善感了。我擦干了泪水给您写回信,但胸部还是抽搐得不能下笔,所以回信晚了。


 


        都是我的不好,是我《粉红色的回忆》勾起了您对不幸童年的回忆。我知道您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才给我写信的,我听到了共鸣,这是一件好事。但是感到意外的是,我之本意是想让读者对自己的人生有个美好的回忆,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


 


        大通,您是一个成功人士,您的经历越曲折,您的回忆作品越精彩。您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先动笔写起来。有的字一时想不起,先用符号代替,完了再去查查字典。不要因某个字打断自己的思路。这样,您便能得到一篇非常流畅的短文,然后把短文加以汇总加工,就成了一篇很好的回忆录。写完后放一段时间,等什么时候兴趣来了,再予以加工。初学写作的人,当时很激动,觉得很好,但过一段时间再去碰它,问题就全都显现出来了。该砍的大刀阔斧毫不留情地舍去,留下的精华积累多了,离成功也就不远了。时间久了,您一定能成为一位女作家的。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阅历也会越来越丰富,会有很多东西可供写作的。


 


         勤动笔,可健身。我的岳母到了晚年,亳无痴呆现象,就靠她不停地抄报纸。她没文化,不识字,但她能抄写报纸,一直到92岁去世时头脑仍然很清楚。由此我得出一个结论,勤于学习的人不易得痴呆症。我除了每天在公园里与一帮棋友下棋外,还在自己的微信群里练习写一分钟小说,还搞了一种新诗体裁。不料被一个网名叫“乡下客”的群友传到了人民网和百度。我的《神话诗:再见吧,卢老诗人!》,还被香港卢泽汉老先生传到了美国的脸谱平台。学习之后见到了成果,有点返老还童的感觉,不是整天暮气沉沉等死。人活在世上,要活出点乐趣,给后人留下点东西。你们比我年轻,我老了,我的文章还在与你们交流。我希望我的诗与随笔,能给后人有点启迪。人生的经验之谈,我相信后人会感兴趣的。


 


        您的文字基础不错,撸起袖子加油干,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起码是一篇出色的报告文学。如果在文章构思方面再下点功夫,那就成文学作品了。您自己的作品能真实地反映您自己的人生经历,它将为你的后代提供养分。孩子的前途由孩子们自己去闯,但作为我们老一辈来说,尽力了,死而无憾。你说是吗?群友们读了,也会受到某种启迪。这是利己又利人,双赢的事。辛苦一点,少睡一点觉,抓住写作灵感,就像您这封短信,就是成功的开始。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今迈步从头越。你们年轻,大有可为。持之以恒,一两年就能见成效。网络给了我们很好的学习机会。不少作家、诗人都是从网络中成长起来的。只要扎根于劳动人民,怀有一颗同情心,没有办不成的事。毛主席曾经说过:“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最后我特别送您小诗一首以共勉:


 


祝您成功


 


龟兔赛跑,


不停就好。


笨鸟先飞,


也许早到。


 


     2020年11月17日  


              吴伯贤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