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孙中山的宏伟蓝图:振兴中华与三民主义(下)

24 孙中山的宏伟蓝图:振兴中华与三民主义(下)

00:00
17:31




正文

武力推翻清王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绝对不是凭一己之力。20世纪初的时候,不光是孙中山,很多的知识分子也都认识到,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已经不能代表中国人的利益,代表中华民族的尊严,在这个时候推翻清王朝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在这里我讲几个典型的人,一个人就是章炳麟。


章炳麟是浙江人,他早年受改良思想的影响,但是后来戊戌变法失败,认识到这样的一个政府叫无可救药。从此就转变政治立场,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他写过一篇文章叫《客帝匡谬》。他很深刻的来反思自己拥戴清朝皇帝的错误。章炳麟本人的这种真诚的态度,在知识分子中间产生了一个非常大的影响。1903年,他在上海《苏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叫《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在这篇文章里面,他深刻的批评了康有为的保皇主张。我要告诉大家,当时变法失败之后逃到日本去的康有为等人,还是固执己见,认为自己保皇是对的。这个时候,康有为提出一个观点,他说中国不能革命,为什么呢?“公理未明,旧俗俱在”,而且当时老百姓叫“民智未开”,什么意思?康有为指出老百姓的素质,根本不能搞革命。而且几千年旧的积习在,搞革命的结果是不可能成功的。当康有为提出这个观点以后,章太炎明确的提出,他说“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他说今日民智未开怎么办呢?那就以革命开之。他认为革命就是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一副良药。而且当时面对很多人还处在愚昧的,对皇帝盲目崇拜的这样一个氛围,他甚至把光绪皇帝斥为叫载湉小丑,未辨菽麦。什么意思?就是你们跪在那里山呼万岁,崇拜的这么一个皇帝,实际上他不过是个孩子,而且他自己连庄稼长的什么样都不知道,凭什么跪在他的脚下,盲目的崇拜。章太炎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影响非常大,他的这些文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外一个人叫邹容。邹容是四川人,留日的学生,1903年他从日本回到上海以后,写了一篇文章叫《革命军》。当时他实际不到20岁,正因为他的年龄很小,但是他的那种语言,他的那种饱满的热情去歌颂革命,去歌颂民主,去论述中国必须进行民主革命,来建立一个中华共和国的这种重要性。而且他的那个语言当时又犀利、又尖锐,又特别能打动人心。当时邹容就指出,他说满清政府实际上就是一个帝国主义的奴隶总管,是完全不能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中国人只有推翻满清王朝,才能真正获得民族的独立和社会的进步。《革命军》这本书出版以后,风行整个海内外,应该说在知识分子中间,起到了一个非常大的作用。历史记载它的销售额曾经上百万册,占清末革命书刊销售数的第一位,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起了一个莫大的作用。


还有一个人叫陈天华,陈天华是湖南人,他和邹容一样也是留日的学生。1903年的时候,他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感情,和对帝国主义的那种深仇大恨,写了两篇文章,一个是《猛回头》,一个是《警世钟》。陈天华写的文章特别朴实,他写的话就跟打油诗一样。比如说他说,“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他还讲“要想拒洋人,只有讲革命独立,不能讲勤王”。陈天华他的这种语言,人人听得懂,朗朗上口,在老百姓中间非常易于传播。当时他就对保皇派,就是康有为等这些人鼓吹的维新立宪,他一针见血的指出来,那都是自欺欺人的鬼话,他认为中国要想进步,只有把清朝进行推翻。一句话,革命不是哪个人造出来的,形式到了那个程度之后,要不要革命,也绝对不是你想革命他就革命,你不想革命他就不革命,历史是发展了那个时节因缘之后是必然呈现出来的。所以我们才有一句话叫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满清政府开始的时候洋务运动想救他,戊戌变法想救他,每一个想救他的人,大家看下场,尤其是戊戌变法,那知识分子的六颗人头教育了多少人呢。后来又搞新政,他会搞君主立宪,一次一次的自救都是浮言舆论,都是欺骗老百姓,并没有真诚的去推动社会的变革。所以辛亥革命不是人制造出来的,是满清政府错失历史机遇,最终老百姓对他绝望至极,失望至极,到了这个时候,他只有走向死亡,他只有被革命推翻。所以,你看张炳林、邹容、陈天华、秋瑾等等,他们是当时中国社会思想状况和民族心态的一个缩影,他们那种心中的烈火,一定要推翻清王朝,那不是知识分子简单的冲动,那代表了那个时代中国历史的车轮到了那个时候,所表达出的一种历史的声音。


朋友们有了这么多的思想的传播,就是推翻满清王朝,走革命的道路,挽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就逐渐的成为社会的共识。1903年孙中山在东京建立革命军事学校的时候,就提出了16个字儿,哪16个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他在檀香山改组兴中会,就把这16个字当做了兴中会的纲领。


1904年,孙中山写了一篇文章,叫《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听这个名字就知道,中山在这文章里面满怀信心的得出一个结论,清朝正在迅速的走向死亡。中国现今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前夕,只要星星之火就能在政治上造成燎原之势。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这篇文章里面,提出一个核心的观点,就是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满清王朝,建立新的国家,这是挽救中华民族国运的唯一正确的选择。


1905年的时候,孙中山从欧洲到达日本,当时鉴于国内形势的发展,孙中山就得出个结论,就是各个主张革命,主张武力推翻清王朝的这些团体,兴中会,岳王会等等,这些团体各自为政,力量分散,这种团团伙伙式的革命的这种火焰,或者革命组织,已经不可能适应革命的需要。以此他本人认识到,要想革命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组织,就是把大家团结起来。于是他在革命团体领导人中间,做了很多工作,宣传要互相联络,倡议成立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革命组织。1905年7月30号的时候,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人就开始开会讨论建立统一的组织问题。孙中山的提议就是要成立同盟会,同盟会的全名就是中国革命同盟会。经过大家商议以后,这个名字就中国革命同盟会,就简称为中国同盟会。在这个会议上孙中山提议,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纲领。8月20日的时候,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实际上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指导革命的政党。同盟会,具备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特点和规模,就成为当时领导中国革命的一个中心。当然了,他的问题也很多,他没有脱离旧式的秘密会党结社的特点,我们也不能拿着今天的这种常识去渴求他。


同盟会成立之后做了选举,选举的时候,孙中山作为总理,其中黄兴做执行部的负责人。同盟会的主要成员,主要是以中小资产阶级,还有些知识分子为组成人员。1905年11月26日,同盟会创办了他的机关刊物叫《民报》。一个革命组织,一个有社会理想的团体,他一定要有自己发声的渠道。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十六字的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创立民国,总结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而且孙中山还指出,要将三民主义灌输以人心,化为常识,这一点特别重要。一个思想一定要通过各种宣传,渗到老百姓心里去才会变成强大的力量,这一点孙中山认识到了。


民族主义主要包括两句话,一个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个鞑虏主要是指的推翻清朝,一句话,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当时孙中山还对革命中间的那种反满思想做出批评,他说民族主义并不是说遇到满族人就把他杀掉,排斥他,我们并不恨满族的普通的老百姓,我们只是恨那些压迫的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的那一部分统治者。一句话,满族、蒙古族这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所以孙中山这一点表现出的非常清醒。


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一句话,创立民国就是推翻封建的专制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资产阶级的共和国。一句话,孙中山所描述的就是国民享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选举产生等等,孙中山对这个还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描述。


民生主义主要是讲的哪句话呢?就是上面四句话中的平均地权。按照孙中山的解释,这个平均地权,它包括什么呢?第一个,就是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暴露的那个毛病,以及工人和资本家的尖锐的对立和冲突,孙中山看到了,这是中国必须要防止和警惕的。孙中山就认为中国的革命,绝不能限于简单的政治革命,一定还要搞社会革命。这个社会革命,在孙中山看来,就是一定要把老百姓的生活给照顾好,如果不能把平民百姓的生活给照顾好,这场革命是不彻底的,也是没有达到目的的,甚至老百姓还会起来推翻这个新的政府。第二个,孙中山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很多问题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那么孙中山就认为,这个土地问题是优先要解决的。那么怎么解决土地问题?第三条他是这么讲,土地问题的好办法就是核定地价,就按照约翰·穆勒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所说的那个办法,把天下的地价进行核定。革命开始的时候,核定完了,革命胜利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地价逐渐增高,孙中山说现有的地价就归你土地的所有者。那么革命成功以后,这个地价会几千倍几百倍的增长,那么这个增长是因为新政府推动社会进步作出贡献,那么这一部分的费用归谁呢?归国家所有,归国民所共享。第四条,就是平均地权以后,私人就不用纳税了。那么政府的税收从哪里来呢?就是在新国家成立之后,那个地价溢出的那一部分,就是比刚建国高出的那一部分,国家拿来用,都已经可以称为世界上很富的国家了。总之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实际上是对资本主义两极分化的这种现象的一种对策。就是当他游历欧美的时候,就像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主义社会严重的两极分化,和社会不公正,被孙中山敏锐的给观察到了。孙中山后来他说我的民生主义其实就是社会主义,或者国家社会主义。所以1922年之后,孙中山能和共产党合作,能接受苏联的帮助,因为苏联当时是社会主义国家,其原因就是孙中山游历欧美的时候,看到欧美的资本主义社会,严重的两极分化和普通老百姓的苦难,使得他对社会主义是不拒斥的,是接受的。


朋友们,三民主义,就成了当时团结和凝聚中国革命志士仁人的一面旗帜和思想纲领。一场革命能够成功,他必须有一种新的思想把大家团结起来,而且这个思想能够比较先进,能够对推动社会的进步有相当的价值。那么我们看从太平天国义和团等等,之所以走向失败,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一个新的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在这一点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尽管有很多的问题,但是他毕竟是对当时整个人类社会观察之后总结的一个产物,有相当的先进性。如果讲他的问题,我们经过分析会发现,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并没有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一句话,他的民族主义更多的是反对满清的统治,而不敢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在这一点上,应该说他的革命是非常不彻底的。


民权主义,但是他又不敢依靠人民群众。你提出民权主义了,你敢不敢发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但是孙中山更多的是依靠那些有钱人,依靠社会上有头有脸有社会地位的人,就这一点上,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也是不彻底的。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看起来一个很美好的未来设想,但是农民怎么样获得土地?又没有一个具体的设计和回答。大家想一想,农民是非常务实的,你提出平均地权,而并没有告诉农民怎么样获得土地,并没有一些具体的措施。因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则有若干先进性的同时,他的弊端和弱点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那么孙中山的这种弱点,就使得他的革命,也只是限于一些知识分子内部的一些范围,而不可能真正的去发动人民,更不可能带领团结广大的农民工人一起奋斗,来建立一个新的国家。可是朋友们近代的中国,在盘根错节旧的这种势力面前,谁不发动人民群众,谁就不可能取得革命的成功。由此我们也看到孙中山的革命,从一开始的时候,就埋伏了走向失败的因子。 



购课用户请添加助教微信:hzxt06,和学友互动交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94723192

    郭老师讲的这个近代史太精彩了,通俗易懂,前因后果清晰。

  • 清荷_3d4

    老师好!

  • 听友238429938

    郭老师是我人生的北斗星,当我准备放弃生命的时候挽救了我,一路有弘正学堂赵老师的指导,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目标,郭老师的课我非常认同,生活中在实践,虽是艰难,很是幸福!感恩郭老师,感恩弘正学堂,感恩赵老师!

    弘正学堂 回复 @听友238429938:

  • 善护其心

    能够留名青史都是了不起的人!

  • 雪晖雪

    🐾

  • 阿子Az

    可敬的志士仁人🙏🏻!一种思想只有渗透到人民心里才能凝聚力量.这种思想是先进的,有推动社会进步的价值,也是慈悲的,是为民所想的.感恩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