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45期:灵魂的品级(深

2020-1045期:灵魂的品级(深

00:00
11:10




有书君说


正史确切记载,唐太宗因爱慕才名而纳为才人的女人,仅有两位。


一位是武媚,一位是徐惠。


两人起点相当,但入宫后的际遇大不相同。


武媚不受唐太宗宠爱,被冷落多年。


而徐惠备受恩宠,成为唐太宗的宠妃,还受到朝堂内外的“一致好评”。


史官也厚爱她,让身为嫔妃的她和长孙皇后一样,享受在正史《新唐书》和《旧唐书》有列传的“高级待遇”。


同时,她还是唐太宗唯一一位被正史记载了姓名的妃嫔。


她到底有何魅力,生前受宠,死后还青史留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徐惠的深宫智慧。




徐家有女初长成

 

公元626年,李世民顺利登基称帝,史称唐太宗。

 

在他称帝后不久,千里之外的湖州长城(今浙江省长兴县),有一个小女孩出生,父母为她取名为徐惠。

 

徐惠从小就异于普通人,才五个月时就已经能说话了。

 

她天资聪颖,酷爱读书,很有“文学天分”。

 

四岁就已经熟读《论语》、《诗经》,八岁能写诗文,堪称“天才少女”。

 

一次,父亲让她模仿《离骚》写诗,她略加思索便作了一首《小山篇》:

 

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

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

 

诗文古雅庄重,意境深远。

 

父亲看完大吃一惊,惊叹她小小年纪便有如此才华。

 

小徐惠“才女”之名盛传开来。

 

外界的溢美之词小徐惠没有放在心上,她一如既往沉浸在诗书的天地中自得其乐。

 

春去秋来,不知不觉间,徐惠已经是亭亭玉立的少女了。

 

她不知道,她惊人的才气,为她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

 

她的才名传到了长安的大明宫,传到了唐太宗的耳中时,唐太宗心中一动。

 

他慕其才情,召她入宫,纳为才人。

 

就这样,小才女徐惠告别了家人,来到了唐太宗的身边。

 

当时,长孙皇后已逝。

 

唐太宗和长孙皇后是中国古代帝后中有名的“模范夫妻”。

 

他们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成就了一段爱情佳话。

 

长孙皇后的早逝,让唐太宗深受打击,他时常悲痛难以自抑。

 

少女徐惠进宫时,唐太宗已至中年,两人相差近三十岁。

 

巨大的年龄差,步步惊心的深宫,摆在未经世事的徐惠面前的,是未知的命运。






懒以美色侍君王

 

深宫之中,多数女子都想着怎么讨好君王,获得恩宠。

 

徐惠对此却十分疏淡,就像从家里的小书房,搬到“国家级图书馆”那样,早晚读经阅史。

 

她性子恬静,手不离书,是后宫中的“一股清流”。

 

或许终究是少女,尝过深宫的寂寞滋味后,她也心有戚戚然,作了一首《长门赋》:

 

旧爱柏梁台,新宠昭阳殿。

守分辞芳辇,含情泣团扇。

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

颓恩诚已矣,覆水难重荐。

 

这首诗描写的是汉朝的才女班婕妤,昔日以才华赢得宠幸,后来却失宠。

 

但和写对深宫的哀怨伤感不同,徐惠写出了女子的自尊自爱,和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她清醒自知,有着“读书人的清高”,不屑争宠斗艳。

 

《史记》有云:

“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驰。”


她宁愿埋头书海,静等唐太宗发现自己的美好,也不愿以色事人。

 

一次,唐太宗召徐惠前来,可等了很长时间,都不见徐惠的踪影,很是生气。

 

姗姗来迟的徐惠见到李世民生气的样子,不仅没有惊慌失措,反而淡定从容,提笔在案纸上作诗一首:

 

进太宗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

千金始一笑,一召证能来?

 

一清早我就对镜梳妆,妆成后却又忍不住犹豫徘徊。

 

古人千金才买美人一笑,陛下一纸诏书就能把我召来吗?

 

风流婉转,妩媚多姿,将活泼俏皮的小儿女情态表露无疑,也间接表明了自己的骄傲。

 

唐太宗听了十分高兴,怒气全消。

 

好看的皮囊千遍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有才有貌又有趣的徐惠,掳获了唐太宗的心。

 

她从后宫中脱颖而出,恩宠日盛。

 

唐太宗对她宠爱有加,晋升她为充容,还擢升她父亲为水部员外郎。

 

按唐制,皇后之下,有四妃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才人,属世妇。充容,是九嫔之一。

 

对家世不够显赫,入宫不算久的徐惠来说,已经是很显耀的位置。


依仗皇上的喜爱,她大可以尽情享受这奢华的生活。

 

可她没有,大多数时候仍把心思放在读书写诗上,从文字中感受乐趣。

 

她的诗文富丽华美,为文挥笔而成,才学更加卓绝。

 

全唐诗中,收录有徐惠的5首诗。

 

其中的《赋得北方有佳人》,既写出了“少女情怀总如诗”的浪漫,也写出佳人遗世而独立的美好:

 

由来称独立,本自号倾城。

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

腕摇金钏响,步转玉环鸣。

纤腰宜宝袜,红衫艳织成。

悬知一顾重,别觉舞腰轻。

 

诗的第一句既是夸赞佳人,又像是自表心迹。

 

而徐惠不也正是一位佳人吗?

 

她与世无争,于落寞时不见颓废萎靡,在繁华处亦能坚守本心。

 

有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岁月从不败美人。

 

徐惠有着超越年龄的稳重,即使成为唐太宗的宠妃之后,她依旧低调如初,清醒自知。

 

她的美,不在皮,在骨。




黄泉路上生死随

 

虽身处后宫,但徐惠见识匪浅,熟读经史的她心系社稷,不忘忧国忧民。

 

晚年时期的唐太宗东征西讨,多次向外邦发起战争。

 

而且还大兴土木,建造奢华的宫殿,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百姓因此怨声载道。

 

长孙皇后故去已久,魏征等诤臣也已经不在了,朝堂上也缺乏“犯颜直谏”能说服唐太宗的人。

 

这时,徐惠挺身而出,写下《谏太宗息兵罢役疏》,呈给唐太宗,表达自己的看法。

 

她言辞恳切,句句发自肺腑,用心良苦地劝谏唐太宗:

“捐有尽之农,趋无穷之壑;图未获之众,丧已成之军。


故地广者,非常安之术也;人劳者,为易乱之符也。”


关于战争,她指出现在大军四处征伐,老百姓的粮食都用于打仗作战,民心甚苦。

 

土地广阔,并非长治久安之术;人民劳累,才是易生祸乱的根源。

 

关于修造宫殿,她认为翠微、玉华等宫殿,虽说因山借水,并非没有筑构之苦,而工力之费和雇取人,不能说没有烦扰之弊。

 

奇技淫巧是丧乱国家的斧斤,珠宝玉器为迷乱身心的毒药。

 

骄奢淫逸,不能不加以遏制。

 

她善意提醒唐太宗:

“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


唐太宗看完后,认为徐惠说得十分在理,从善如流,还重赏了徐惠。

 

徐惠的《谏太宗息兵罢役疏》被记载在《资治通鉴》、《新唐书》等正史中,堪称唐太宗的“贤内助”。

 

唐太宗中年丧妻,女儿早逝,儿子不省心。

 

可以说,是徐惠,给他的后半生增添了一抹亮色。

 

她才情非凡,温婉知性,如一朵温柔的解语花。

 

大是大非上,她又敢逆鳞而起,像一朵带刺的玫瑰。

 

她对上不迎合奉承,对内不委屈自己,活得独立而通透。

 

只是徐惠看似清冷的外表下,却有一颗最炙热的心。

 

与唐太宗相依相伴多年,她早已付出了她的全部真心,憧憬着两人白头偕老。

 

可惜,生死无常。

 

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

 

徐惠悲伤过度,重病不起。

 

可她坚决不肯服药,只道:

“先帝待我恩深情重,我只希望能追随先帝于地下,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伤心难解时,她就写诗来抒解对唐太宗的思念。

 

心无生念的徐惠,缠绵病榻一年之后追随唐太宗而去,死时年仅二十四岁。

 

唐高宗李治赐谥号为“贤妃”,将其葬入昭陵,永远地陪伴在唐太宗身边。

 

徐惠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活出了一个女人最美的模样。

 

内心丰盈、人格独立。

 

腹中有学识,心中有主见,灵魂有香气。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活出幸福的样子

    谢谢主播的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