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03|我与他:从来就没有什么一神教

宗教学03|我与他:从来就没有什么一神教

00:00
11:43



你好,欢迎来到宗教学第三讲,我是王献华。


上一讲我们解释了一下我们对宗教的理解,就是神圣与世俗的区分。我强调圣俗却分只是发生在我们的观念世界里,而不是在物质世界。紧跟着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就是,有了圣俗区分自然就有了神圣,那各种宗教是如何对待那些被认定为神圣的对象呢?


【什么才是信仰的正确姿势?】


我举个例子,你也许会明白我在说什么。不知道你有没有在街头或者公车上遇到过那种向你发送传教小册子的人,他们会努力地告诉你信教有好处。比如他们的一个老街坊得了重病,怎么都治不好,后来信了教努力祈祷,上帝就拯救了他,病好了;或者谁家的孩子学习一直不太好,爸妈信了教以后,努力为孩子祈祷,结果孩子就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这样的故事很多,问题在于,这样的信仰,这种对待神圣的方式,是正确的姿势吗?你会觉得它很不对头。因为从这种信仰姿势看来,上帝似乎是个给信徒打工的,信徒需要什么,上帝就可以保佑点什么。


这样的上帝是一个可以被我的行为影响的神,我上供、神就保佑,我不上供,神就不保佑,神保佑不保佑取决于我想不想上供,想不想祈祷。那到底是神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这种神跟神圣似乎不大沾边了,看上去太俗了。


实际上这里倒不是神出了问题,而是信仰的姿势出了问题。有个著名的神学家马丁布伯写过一本经典的著作,书名叫做《我与你》,其实就是在讨论信仰的姿势问题。在布伯看来,信仰的正确姿势应该是我与你,而不应该是我与它,这里的它是物品的它。


【信仰的第一种姿势:我与它】


什么叫做我与物品的它呢?那就是我开始举的那些例子,给上帝一些贡品,贿赂他保佑自己,这是拿上帝当成自己的工具。连上帝都可以被你当成工具,还有谁不会被你当成工具呢?这当然不是对待神圣正确的姿势,简直都不是做人的正确姿势嘛。


当然了,我与物品的它这种姿势在生活中也需要,因为有很多事情是必须进行功利计算的,这是现实的基本要求。但如果只剩下我与物品的它这种关系,甚至在面对其他人的时候也是这样一种工具性的态度,那就很糟糕了。


【信仰的第二种姿势:我与你】


在布伯看来,对待信仰的正确姿势,也就是对待神圣的正确态度不能是我与物品的它,而应当是我与你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和上帝是一种亲密的、平等的、相互信赖的、开放自在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与神圣不断的进行各种鲜活的互动,人性也获得不断的成长与完善。在布伯看来,只有这种姿势才真正属于信仰,属于对上帝的信仰。


在我看来,布伯所提出的用我与你这种信仰的姿势,虽然比我与物品的它要好的多得多,正确的多得多,其实问题也不小。把人与上帝的关系理解为我与物品的它,其实就是把上帝当作工具,意味着我们以工具的态度对待一切,是人性的败坏。而把人与上帝的关系理解为我与你,看起来人与上帝拥有了平等开放的关系,但它的后果可能也不会好多少。


让我们设想一个情景,一个自己完全不懂得修车,只会开车的司机,他的汽车因为机械故障走走停停,而他完全不知道可以找修理师傅来修好自己的车子,这种情况下他很可能会认为自己的汽车是有意志的,并对它产生崇拜,也就是在观念中将汽车纳入神圣的范畴。


我们设想这位司机大哥就如同为像大柳树烧香的老奶奶一样,发展出一个汽车教来。在汽车教中,按照布伯的理论,司机大哥有两种信仰姿势。第一种是用我与物品的它的方式来信仰。


他可以把自己的神圣汽车当作物品的它,如同老奶奶一样通过烧香祷告等方式来求告汽车,央求汽车不要毫无征兆的抛锚,让他可以继续使用并顺利到达自己的目的地。从结果来说,这种策略有时候灵验,有时候不灵验。因为我们知道司机大哥的求告和汽车抛锚与不抛锚之间没有逻辑关联。


第二种是用我与你的方式来信仰。司机大哥可以把自己与神圣汽车的关系理解成我与你这种开放平等的关系。在这种关系里,司机大哥可能会研究一下,看看过去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汽车抛锚,什么样的情况下不抛锚,而例如温度、湿度、阳光等等因素,司机大哥因此成为一个有限意义上的科学家,除了他不懂得他的汽车,他通过研究学习到不少别的知识。


当然我们知道汽车抛锚与否主要还是机械故障问题,如果能找到一位修理工,司机大哥的问题还有对汽车的盲目信仰都可以一并解决。但是,在我与你的这种信仰姿势里面,司机大哥对神圣的理解是单一的,其中没有修理工、甚至也不允许修理工的存在。


【信仰的第三种姿势:我与他】


所以我觉得,布伯提出的我与你的信仰方式,其实也是有问题的。信仰的第三种姿势也许是更正确的,那就是我与他,其他人的他。在我与他人的他这种信仰姿势里,我和他人都可以对神圣做出自己的理解,但我们彼此关心对方的存在。


哪怕司机大哥把汽车当成了神圣的、不能被认知的存在,他也可以听到其他人对他眼中神圣汽车的理解,比如修理工眼里的汽车的样子,这样汽车抛锚的问题就可以被很好地解决。一个平等的、友善的、广阔的世界也会因此打开。


这样,我们其实讨论了信仰的三种姿势,也就是对待神圣的三种方式,分别是我和物品的它,我与你,还有第三种,也就是我自己提出的,我和他人的他这种方式。在我看来,用我和物品的它的方式去信仰神圣的上帝,会使得信仰者把其他人也作为物品来看待,最终导致人性的败坏。


但是用布伯提出的我与你的方式去信仰神圣的上帝,就会出现像这位司机大哥一样的困局,陷入对神圣的单一理解,最后导致的结果,往轻了说是汽车抛锚的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往重了说,司机大哥之后哪怕见到修理工,反而有可能把修理工对神圣的理解当成一种污蔑、不敬,一种恶的乌托邦就会因此诞生。


这里的逻辑在于,如果在我与你中根本就没有作为他人的他的位置,最后一定会导致他人成为我和你一起去坑害的对象。所以我觉得,对待神圣最正确的方式可能是我与他的关系,他人的他。在这样的关系里,神圣和他人其实都是某种他,共同构成一个容纳神圣,但依然是人的世界。


【 真正的一神教还存在吗?】


只是问题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如果我与其他人的他,这种方式才是信仰的正确姿势,那应该如何理解犹太教、基督教这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一神教呢?它们大都宣扬用“我和你”的方式去信仰,宣扬自己的神是唯一的、至高的、也面向所有人的。


做个不恰当的类比,这意味着所有人都被认为应该像这位司机大哥,崇拜并专注于他们唯一的神圣汽车。但是他们之中没有修理工的位置,也不允许修理工的存在,因为这是对自己奉为神圣的存在的质疑。提出这样的看法是有一些风险的,因为这意味着对一神教的一种严重的怀疑。 


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我们也发现一神论宗教反而都有一再强调,信仰的根基在于每个人都保有的对神的特定信念,也许这是某种对一神论信仰观念的自觉弥补。但这样的一神教还是真正的一神教吗? 


我们面临着一个困境,要么因为一神教对“我和他人的他”这种关系的忽略而批判它,要么干脆认为,从来就没有什么真正的一神教,没有什么彻底的一神教,也就是说一神教并非一神教神学表面上所描述的那个样子。在这里我个人的看法可能会倾向于后者。


【相互接纳,打开平等的世界】


本讲就到这里。我们从信仰的正确姿势讨论起,批判了我与物品的它的信仰姿势,也对布伯用我与你的关系去定义信仰的做法提出了一点异议。我们觉得,正确的对待神圣的方式可能是我与他,他人的他。在这样的方式里,神圣本身和其他人还有我,形成一个相互接纳的群体,一个平等的、广阔的世界因此打开。


只是根据沿着这样的思路回过头去,我们发现一神教传统,特别是基督教,似乎一直以来都存在某种自觉的弥补,例如对个体信仰的认可。看来,要么一神教也并不是它自己描述的那个样子,要么从来就没有什么一神教。


本讲的内容多少有点晦涩。不过听到这里,你也许会开始思考我们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正确方式对待神圣。欢迎在留言区一起探讨。


(欢迎添加课程助理微信:eidos002,入群与知识爱好者们交流讨论,获得更多课程与学者的相关信息。)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普罗米修斯为你读书

    本书只不过是浅薄的唯物主义

    我有些_想念费老 回复 @普罗米修斯为你读书: 你不过是一派傲慢的胡言

  • 大观天下志

    欢迎大家可以加入社群,提出问题,与人文社科爱好者一起讨论。我们会在大家提出的问题中选取问题内容,请主讲老师进行答疑,期待和你一起讨论。➕VX:eidos002

  • 我来听文化必修课

    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我与它,是一种纯粹功利主义的信仰;我与你,是一种排他的以“我”和“神”为中心的信仰;而我和他,是一种客观的视角去看待和接纳“神”以及“周围”的信仰。

    一只甜梨 回复 @我来听文化必修课: 那就不是纯粹的“信教徒”了吧?我不太懂,但是看你的评论大概能明白一丢丢,

  • 松龄长青

    老师讲的很好,我这里有点小想法,神圣意味着某种强制性,无论是不可侵犯还是不可知的,神圣都带有一种普遍的强制性,但司机的汽车可能对司机是不可知的,但对于普遍的人类来说,汽车不是不可知的,也就意味着汽车本身只是对司机有着强制性的神圣。那我是否可以说与神圣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我与我的关系。神圣都只是特定的神圣,我面对神圣只是面对自己

    听友87920941 回复 @松龄长青: 功利的人可能将“神”作为“它”,有事相求才烧香跪拜,平时不联系,虽然也把神当作比自身强大许多的存在而仰视,但彼此之间本质上是交易,我上供,你办事,互不亏欠;软弱的人凡事都征求一下“神”的意见,为自己的决定找到支持,是更大的仰视,用虔诚的爱祈求“神”的垂爱和帮助;强大的人,每次见到佛像,内心问的最多的是:神啊,每天那么多人找你办事肯定很烦吧?能忙过来吗?需要帮忙不?(反正我每次的心里活动都是这样的,体谅“神”的辛苦,问问需要帮忙不)

  • Tonyy2021

    教授,问个问题,关于给向上帝上供的问题,关于基督教,包括其他宗教在内,信仰上帝的人应该遵守的是基督教所要求的一系列的契约与规范,或者就是我们所说的基督徒的信条,这样的信徒才能受到上帝的庇护,应该不是许什么愿,上帝都会支持的,邪恶和贪心的肯定不行,首先要保证自己,能够遵守宗教要求的信条,成为一个向善的人,这样的人都祈祷可能才会受到支持,上帝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让所有的人的灵魂都变得纯洁,所以我认为单纯说向上帝上供的方式,是有点片面的,也否定了宗教本身在人类生活当中起到的积极性

    大观天下志 回复 @Tonyy2021: 感谢你的宝贵提问,我们会汇总到一起交给老师

  • 听友83279328

    施展的介绍讲的比宗教内容讲的好!

    自在Baby 回复 @听友83279328: 同意🤦‍♀️

  • 宋某某1980

    这是研究的态度不是信仰的态度,第三视角了。

    大观天下志 回复 @宋某某1980: 你这观察能力,远超常人

  • 1396234rdbb

    “我与你”强调的是平等,并没有排他。信仰应该是个人与神之间的对话,而“我与他”的叙述默认了信仰关系还关乎一个“你”,为不同信仰之间的矛盾、冲突埋下伏笔!

  • 伯铎若望

    讨论自己根本不了解的事情只能显示自己的愚蠢

    老涅 回复 @伯铎若望: 都不要太骄傲

  • 梦雪2021

    信仰的三种姿势,我和它 我和你 我和他,并不是完全靠人的格局和哲学态度选择的,它是伴随着人类对科学认知不断升维的过程。 第一阶段,对修车这个期间认知一无所知的时候只能从神学的祈祷开始; 随着一段时间的总结分析到第二阶段,分析出天气温度等因素才能有我和你的哲学思维; 第三阶段认知继续提升,细化分工出单独的修车工的工种,有更高专业化的“他”出现。 但是科学总是一步一步进化发展的,当还没有充分总结其规律,充分认知其内化原理的阶段。当科学还未发展到第二和第三阶段的时候,靠人的意志和意识没有办法用我和你 我和他的姿势来认知和思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