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真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吗?

二、真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吗?

00:00
14:02

生活中,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就是改变自己,太难了。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但是改不掉。有的人有社交恐惧症,有的人有拖延症。有的人做事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有的人减肥总也不能成功……就拿戒烟来说吧,有人说,戒烟是天底下最容易的事,我一年能戒好几十回。这当然是一个玩笑,不过如果我们尝试改变自己,失败的次数多了,很多人就丧失信心了,不相信自己可以改变的。所以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这句话似乎很有道理。因为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身上很多东西,是被决定的,有一种说法,一个人的百分之六十,是由基因决定,其余百分之四十,由环境决定。一个人自己能改变的,很少。所以很多人认为,一个人的基本性格、能力、行为模式,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所谓脱胎换骨,重新做人,是不是只是一个神话?


但是曾国藩却告诉我们,一个人是可以改变自己的,而且可以深度改变自己。因为曾国藩是一个改变自己的最好例子。


如果按照基因与环境决定论,那么曾国藩一生的命运,应该是湖南乡下的一个山村小学教师,也就是私塾先生,一辈子都不会走出湖南,甚至不会走出湘乡县,一生默默无闻。他一生最大的贡献,也许就是改变一两个学生的命运,帮他们考上秀才。


曾国藩这一生,前后变化太大了。


首先,我们说过,曾国藩是一个很笨的人,他是一个笨小孩,是古往今来大人物当中最笨的一个。做什么事反应很慢。智商很平常。所以他一开始考秀才很艰难。


第二,这个人性格中毛病还很多,曾国藩三十岁以前性格中缺点很多。如果你穿越回去,遇到三十岁以前的曾国藩,一定会发现他是一个非常讨厌的人,你一定不会喜欢他。因为他身上的缺点,毛病太多了。完全不是后来的那个圣贤的形象。


哪些毛病呢?比如说浮躁,年轻的时候,他非常浮躁,屁股长了刺一样,静不下来。比如说傲慢,凡事都认为自己对,听不进别人的话。比如说鄙俗,脑里子想的都是升官,光宗耀祖。


第三、曾国藩在官场上也不会来事儿,在北京做官的时候,上到皇帝,大学士,下到自己的同事,全都得罪了,成了官场上的公敌。刚回到湖南的时候,他也不懂官场上的潜规则,最后被长沙官场给排挤走了,在长沙呆不下去,只好跑到别的城市去练兵。


第四,曾国藩身体条件还不好,生活又不规律,所以一身是病。


所以,这个曾国藩,你喜欢吗?能成大事吗?不可能。


但是后来曾国藩通过立志变化自己,让自己几乎全方位地发生了改变。凭自己的努力,让自己成为了一个影响整个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键人物。


第一,曾国藩从一个笨人,变成了很精明的人。曾国藩一开始确实很笨,但是到后来,经过数次自我提升,他变得越来越精明,做事非常善于分析。


是的,笨人也可以变聪明的,关键是思维方式。曾国藩自己曾经总结说:“惟''之一字,须带有几分天性,然亦可以由人力做去。如事理有不明者,时时讲求之,退而加以思索,思之不得,仍复再问,必使了然于心然后已。如此日积月累,自觉进益无穷,心境渐几于明白矣。”


也就是说,一个人聪明聪明,通不通透,当然一部分是天生的,但是后天努力也可以达到。关键是遇到什么事不明白的,你主动向别人请教,然后自己再加以思索,每一件事,都往深里想一层,反复捉摸,一定要弄明白了。这样一件一件事积累起来,时间长了,你这个人就通透了,聪明了,精明了。


第二,他从一个没有毅力的人,变成了一个最有毅力的人,变成了非常善于自我管理的人,时间利用效率很高,做事井井有条。


第三,曾国藩从一个修养不好的人,变成了一个修养最好的人,经过深入的自我完善,他修正了性格当中的短板,改掉了自己身上的傲慢、暴躁、自我中心,成为一个沉静、谦逊的人,待人也非常真诚、宽厚,人格魅力越来越强。交了很多朋友。


第四,曾国藩从一个没读过多少书的鄙俗之人,成了一个大学问家,理学家,学问非常深厚。


第五,曾国藩从一个官场上的楞头青,变成了一个做官的高手,做官技术炉火纯青。虽然他青年时代在官场上是一个楞头青,得罪过很多人,但是摔了几个跟头后,他做官的本领越来越高明,甚至逃脱了功臣定律。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功臣定律,就是立了大功的人,百分之九十九都没有好下场。


灭了太平天国之后,曾国藩就成了清代第一大功臣,表面上看起来风光无限,实际上却已经非常危险了。因为清王朝的最大敌人已经从太平天国变成他了,朝廷采取各种手段防范他,准备象历史上那些著名的狡兔死,走狗烹的故事一样,开始收拾他了。但是熟读历史的曾国藩,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料到了这一点,他毅然采取果断手段,把自己创建的湘军全部遣散,消除了朝廷对他的猜忌。这一招非常高明。所以他一生做官,没有出现大的失误,平安降落,得了善终。这做官的水平,应该说超过了中国历史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官员。


第六,我们说过,曾国藩身体条件不好,一身是病。但是因为他有效的自我管理,生活规律性特别强,在养生方面也总结出一套规律,所以这副病躯居然支撑着他完成了镇压太平天国、镇压捻军、开启洋务运动这样一件件艰难的任务。


所以曾国藩是一个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


他从自己的经历中,得出一个结论,“无事不可变”。


曾国藩在家书中说:


即以余生平言之,三十岁前最好吃烟,片刻不离,至道光壬寅十一月二十一日立志戒烟,至今不再吃。可见无事不可变也。


也就是说,我三十岁以前烟瘾很重,烟筒在身边是片刻不离,但是立志戒烟之后,再也不吸了。可见没有什么事是不可变的。


不光是无事不可变,而且无时不可变。普通人过了中年,性格已经固定,记忆力、学习能力下降,进取之心就逐渐懈弛,认为老狗学不会新把戏。而曾国藩却终身处于学习、进步之中。除了青年时代,也就是三十岁那年起,他性格上发生重大变化之外,四十多岁之后,他还发生过人生第二次重大变化。最大的一个变化,是他在咸丰七年,因为官场上的挫折,整个接人待物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在咸丰七年以前,他是以儒家的思维来应对世界,有相当浓厚的理想主义成份。也就是说,自居于君子、圣贤,认为我一心为国,看身边的其他人,包括同事,认为很多人都是小人。再加上他从带兵起,又参用法家的管理方式,治乱世用重典,手段严厉,这样在与人交往当中,他经常锋芒毕露、行事过于刚强,导致整个官场对他的反感,在官场上处处碰壁。经过痛苦反思,他决定改以黄老之术面对社会和官场,也就是说,以“水利万物而不争”的精神,“知其雄、守其雌”,以谦退、柔和的方式待人。所以再次出山后,做官的方式完全变了,对任何人都是发自内心的客气、尊重,把自己放到比别人低的位置,结果成功地适应了官场。


所以有人说,曾国藩这个人,一生总是在变化当中。在北京做官时,是儒家的理想主义者,在湖南练兵时,是法家的现实主义者。到了四十六岁之后,又以道家的方法处世,面对这个世界,终于做到了游刃有余。


除了做官方式的变化,中年之后,曾国藩身上的变化还有很多。


他给弟弟曾国荃写信说:


弟之文笔,亦不宜过自菲薄,近于自弃。余自壬子(四十三岁)出京,至今十二年,自问于公牍、书函、军事、吏事、应酬、书法,无事不长进。弟今年四十,较我壬子之时,尚少三岁,而谓此后便无长进,欺人乎?自弃乎?


也就是说,你不要因为自己年纪大了,就不想学新东西了,比如公文写作,就不想改进了。我从四十三岁离开北京,如今五十五岁,我感觉这十二年当中,是我本领大长的十二年。公文写作,军事指挥,治理地方,官场应酬,包括书法水平,都有了很大长进。你今天才四十,比我开始中年变法的四十三岁,还小了三岁,所以一定不要放弃自己!


他还对儿子说:


我四十六岁以前作事无恒,近五年深以为戒,现在大小事均尚有恒。


我四十六岁以前,有的时候,恒心还不够,有些事有开头没结尾,四十六岁之后,凡事都非常有恒心。可见凡事都是可以变的。


因此曾国藩说,不论什么人,不论什么事,不论什么时候,都可以改变。“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不论你年纪大,年纪小,你想改变的是大事还是小事,只要你有恒心,有毅力,肯定是会改变的。


所以,能不能改变自己,是你这一生能走多远的关键。记住曾国藩的话,无人不可变,无事不可变,无时不可变。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雷厉风行121

    无人不可变,无事不可变,无时不可变。不论什么人,不论什么事,不论什么时候,都是可以改变的。是要有恒心,有毅力,下大决心坚持行动起来,肯定会改变的。这就是曾公的最厉害之处,一起践行吧!

  • 若素说

    不是厚黑学,不是白莲花,这半个圣人半个笨人的曾公倒显得有几分可爱了。

  • 仰望黑光

    无人不可变 无事不可变 无时不可变

  • 蓝色北极光_Aurora

    毛主席点名的一个人 后辈依旧人才辈出的一人

  • 我是墨白小白白

    现在就是他的咸丰七年

  • 王小乙336

    学者型官员

  • 海明88

    从来没有什么治乱世当用重典这只一个好杀人的借口,讲这种话的人只是商纣董卓一样的恶徒。重典有比的过商纣董卓的吗??????

  • 做难而正确的事吧

    曾国藩前期太顺利了,导致后来屡屡受挫,才改变

  • lulu露_ep

    在其他平台听完了张老师讲的曾国藩自传,然后过来听这本家书,喜欢张老师的讲述

    liuweivividy 回复 @lulu露_ep: 请问哪个平台有张老师讲的曾国藩自传啊,谢谢

  • 11111111_6a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