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陪娃读书不是拼起点高低

01 陪娃读书不是拼起点高低

00:00
09:38

此文是宝莉爹在公众号“宝莉英语实验室”的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生娃不易,养娃更难!


从怀孕那一刻,一个母亲的挑战就开始了,时不时焦虑:喂奶、穿衣、教养,没有一件事是你不操心的,因为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而我们这代年轻父母也都相信:我们的家教方法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但是特别有意思的一件事是,这几年越来越多的爸爸加入了育儿的阵营,真正做到了夫妻合力育儿。


我应该算是爸爸育儿俱乐部里的一员。从宝莉出生到上小学,她的很多事情,我都是亲力亲为。


在别人眼里,我十足是一个“别人家的爸爸”。不论工作多忙都记得回家给女儿讲故事,为了陪伴女儿从来不应酬,出差还不忘了跟女儿煲电话。我这个当爹的似乎是太黏人了。


不过,回顾过往6年对女儿的养育经历,我不敢说自己是成功的,甚至经常如履薄冰、后悔不迭,偶尔也叫苦连天。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实用教程叫做“爸爸妈妈养成指南”,也没有一个培训班能让你速成合格父母。


如果说我有什么经验,总结为一条就是:养育就是要吃苦头、栽跟头,你越是较真,摔得越狠;但摔得越狠,反思和经验就会越多,你跟孩子的亲子关系就会正相关,孩子的成长就越容易走上正轨。


前段时间搬家,把一批压箱底的育儿书收拾出来,惊觉很多书竟然是簇新的(可见宝莉小的时候我也走过了新手父母的焦虑期)。我翻开其中一本《魔法岁月:0-6岁孩子的精神世界》,不少内容都写到我心里去了。



▲《魔法岁月:0-6岁孩子的精神世界》


这本书的作者是儿童精神领域的研究专家,也曾深入多个儿童项目,近距离观察儿童的成长,所以记录的内容兼具科学性、趣味性和启发性。


即便宝莉已过6岁,但书里记述的0-6岁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变化的部分又把我拉回了6年前女儿刚出生时的样子。


我猛然发现,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我没关注到的细节那么多。



很多一直被我误解为孩子的问题,其实是因为我对儿童发展的理解不够深入。


好在现在补课还来得及,所以我把书里记述的一些特别有共鸣的部分分享出来,希望后来者少走弯路。


没有任何养育方法

可以让孩子完全体验不到焦虑


儿童是完全不同于成人的另一种生物,相信所有养过孩子的父母都有体会。在幼儿刚出生的头两个月,TA甚至连自己的爸爸妈妈也不认识(孩子似乎对养育者是谁并不关心,只要有人照顾就行)。


而在0-6岁孩子的人格发展中,每个阶段的变化都是惊人的,都有着特别阶段性的特点,这些变化超过我们成年人的理解。就像书里说的:我们会经常发现孩子出现令人费解的恐惧或让人困惑的行为。


一个最近让我颇为费解的事情是关于宝莉的表达能力。我和宝莉妈从小陪宝莉读书,跟她聊天、讲故事,所以她在家里也经常给我们演剧、讲故事,表达流畅而且特别喜欢表达。


但我们有次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反馈却是她在课上发言时,有时会神情紧张,还断断续续回答问题。我们和老师都很确认她知道问题的答案,但就是感觉她发言时顾虑很多,有些话如鲠在喉……


这件事一度让我忧心重重。这两天我终于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找到了答案:儿童期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孩子的原始心理系统还没有被理性思维征服和取代


最开始我的处理方式是:一遍又一遍告诉宝莉你很棒,你没问题,你的表达是最好的。我甚至还想举出自己小时候的例子,后来发现我几乎忘了我是怎么战胜恐惧的。


所以,我开始放下家长的面具,从朋友的角度去跟宝莉交流。我也开始理解女儿是那种忧虑比较多的小孩,在公众场合,担心自己被嘲笑,所以可能不愿意发言或者有stage fright。


书里写道:在孩子尚未形成应对危险的能力前,很长一段时间,他需要依靠父母来满足需要、缓解压力。
婴幼儿需要觉得自己可以依靠强大的力量来缓解压力和减轻恐惧,孩子日后承受压力和主动处理焦虑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经验。

我猛然醒悟:原来是我没有更早地观察到宝莉心理的恐惧,也没跟她交流过这件事,所以她在上学的阶段表现出来的焦虑情绪是完全可以被理解的。


所以,我需要做的是理解她、呵护她的情绪、给她足够多的鼓励和支持,让宝莉走出恐惧。


▲宝莉4岁的样子



管教的背后:

让孩子感受表达愤怒的权利

也让她感到自己是被爱的


对于管教,父母对于尺度的把握几乎是一门艺术。


现在我们自己做了父母,肯定是不会体罚孩子的了。但是我们又面对一个新的难题:对于孩子犯的错误,我们怎么处理?


是不是不管孩子做了什么,都应该感到父母“无条件”的爱?比如,对父母出言不逊或者拳打脚踢,父母还应该一边忍受一边呵护孩子吗?


有段时间,宝莉一练琴,就脾气火爆,遭受的对象便是妈妈。但是她一次又一次地故伎重演,目的就是不想弹琴。而且,妈妈跟她讲道理,似乎不起作用。


后来我发现了养育的问题,宝莉缺乏一种“内疚感”,因为她没有为自己做错事而感到内疚,所以才会缺乏自控力。


书里提出的观点,我十分赞同。“所有那些训练孩子自控力的独家秘方,归根结底,孩子之所以配合对他的训练,是因为他希望得到父母的爱和赞同,父母的不赞同会让他感到父母暂时收回了对自己的爱和重视。


还有一次,吃饭席间,宝莉说了一些不礼貌的话,我要求她收回这些语言,她就气嘟嘟地说要离家出走,甚至还主动收拾书包打算出门。


等她发完脾气,我回应道:我们没要赶你出门,但是如果你因为一点不高兴就想离家出走也是你的自由。家的门是打开的,你随时可以出入。


宝莉看到妈妈、姥姥在一旁默不作声,知道自己的计策失效了,更加生气了,不一会儿眼里还噙满了泪水。我们三个大人在一旁观察,等她慢慢消气。


后来她发完脾气自己主动回到座位上吃饭。我告诉她:对家人恶语相向是不对的,我们家里只欢迎有爱的话语,不欢迎带有攻击性的行为。她点点头,若有所思,这样的情况重复了两次,后来宝莉就很少出现不友好的语言上或者肢体上的冲动了。


这件事情给我最大的感触是自控力训练的核心是爸爸妈妈用一些暂时的惩罚告诉孩子你可能会失去爸爸妈妈的爱,但这只是暂时的,绝不是永久。爸爸妈妈是爱你的,但是你的行为不能伤害了这份爱,要让我们觉得爱你是值得的。



对于育儿这个话题,真的是每个阶段都有新的惊喜和疑惑。我们做父母的,不该对孩子的表现轻易贴标签,而是陪着他们走过一段不平凡的魔法岁月。



——end——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