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论·第八讲】平常心是道,成败只是演化的过程

【齐物论·第八讲】平常心是道,成败只是演化的过程

00:00
14:49

本集文稿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



-----------------------------------------------------------------------


正文解读

“其分也,成也”,庄子说我们也不要这样看不起人籁。人籁只是一种立场分化,也就是我要我的,你要你的,然后把大自然、整个系统置之于脑后,也就是西方人所谓的“剪断脐带”。


其实这种分化本身成就了一个个的个体,但是“其成也,毁也”,所谓成就一个个个体,也就脱离了玄牝,你就失去了大自然对你的终极支持,那也就走上了“生生死死”之路。


“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但本质上“万物芸芸,各复归其根”,你说他剪断脐带,但其实也没有真正剪断,到了它崩塌的那个点,还会回到大的混沌当中去,所以,本质上没有所谓“成与毁”,这点上也要看开一点。


“唯达者知通为一”,所以,通达的人,不在所谓的个体成就、个体毁灭,或者说这个树把它锯开了,变成了桌子,树就毁了,桌子成就了,不在这些问题上过多地去权衡利害,搞一些小聪明。他的心胸很开阔,不用这种是是非非去判断人生、判断自然、判断社会,而“寓诸庸”。


“庸”有点像中庸,但是我觉得更好的解释应该是平常心,还是把自己的心放在最平常的位置上,不去追究那些东西跳梁,左右逢源,也就是我们今天批评的精巧的利己主义,不去搞那些东西


“庸也者,用也”,真正的平常心是能用的。它用到儿,它自然就退回来,它不会去进一步地强行把自己推到崩溃的角度。这种用,禅宗说叫“全机大用”,用的恰到好处,自己心里头都没什么想法。


“用也者,通也”,如果用到这个程度,你就通达了。人生就变得顺畅了,顺流而下,顺流而上,没有那么多感慨,那么多悲哀。


“通也者,得也”,真的走到这一步,你会心有所得,你就知道自己的安全阀在什么地方,你的天花板大概在什么位置上,但是你也不会放弃希望,那一线希望展现的时候,它是另外一个世界,另外一个景象。


所以这里说“适得而几矣”,就是说你能够有所得,这个就是所谓的最高境界了,不要再去追求什么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了。这个状态是你内心最为平和、最为自在的时候,你不要再做额外的头上安头、骑驴找马那样的事情。


“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你这么做了,你就会有所得,但是你其实不知道背后确切的原因是什么,这里面没有因可以找,只能说你顺应了整个系统的运作,玄牝支持你了,各种各样吉祥的事情在你身上体现了。但是你要找到底什么原因——是因为我做了什么好事了吗?不是这样的。


里面没有确切的原因可以说,所以这个叫做“道”。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们知道我们应该做哪些正确的事情,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哪些东西是可以一一对应的,它对应不上,但是当你调整到这个状态的时候,整个大自然开始支持你的时候,吉祥的事情莫名其妙就都出来了。


所以道德经上还有一句相反的话:“强梁者不得其死”,死也不知道怎么死的,活也不知道怎么活的,只是你能不能够调整到一个低下的、虚而有容的状态,让生命力在你这儿奏响,所以,所有的责任确实在自己,但是努力是需要盘外因素的。我们都是活在一个具体的社会、一个具体的结构中,所以盘外因素又是不可缺的。


-----------------------------------------------------------------------


参考文本:道不用修,但莫染污。何为染污?但有生死心,造作趋向,皆是染污。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何为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平凡无圣。


好长时间没讲禅宗了,大家说我讲禅宗最有趣,今天就讲一点。这个是马祖道一教导他的学生的时候说的。


他说“道不用修,但莫染污”,不要认为有一个什么最高境界是我们要修行的,或者一个终极法则,最关键的是我们不要把自己给污染了,不要把自己卷到是非当中去。道本来就是圆满的,甚至连圆满这个词都不能形容它,就算给它再高的名誉能够展现它的伟大吗?最关键的是能不能让它在你这儿显现出来。


“一时的顿悟,还是自心的流露,”,这是六祖慧能的话。


“何为染污”?什么是“染污”呢?“但有生死心,造作趋向,皆是染污,那就是你在这里面趋生避死,趋吉避凶,造作各种各样的结构,为自己争夺更多的利益,有所趋向、有所舍弃,这些都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污染。


“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如果你想直接明白“道”,直入其道,你要知道,人的平常的心,不受染污的心,本来就是“道”。


“何为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那些对比性的东西,那些使自己的内心陷入到各种各样纠结的东西,都不要。但是他没有说怎么朝这个方向努力。


禅宗最逗的地方,就是他有时候会告诉你这个事情是什么样的,但是他没有告诉你怎么样能够到这儿,所以就需要有各种各样的机缘,比如说揍你。就是在你被这些东西全卷在一块的时候,一棒打过来,让你突然明白自己又卷到这里面去了。


有一天我去一个寺院,在路上,我不自觉地跟大家讲各种各样的世间大事,讲着讲着我突然意识到,我怎么开始讲这个东西,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内心中有很多人籁的习性,它一直在运作。如果你随顺着它走,就叫“染污”;如果你能够明白,逐渐地从当中摆脱出来,就叫做清净。


-----------------------------------------------------------------------


参考文本: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道。州问:还可趣向否?泉云:拟向即乖!州问:不拟争知是道?泉云: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拟之道,犹如太虚廓然洞豁,岂可强是非也!


赵州乃于言下顿悟玄旨,心如朗月。


赵州禅师是因为听到这个话悟道的,南泉禅师是马祖道一的学生,赵州是马祖道一的徒孙。


赵州问南泉;“什么是道?”。南泉说:“平常心是道”。赵州又问:“平常心是不是可以追求的呢?”换句话说,平常心是不是可以追求的呢?南泉说:“追求就会出错”。


南泉说的这个话就属于禅机了。


赵州这个话问的也是很厉害的,这是老修行者才问的话。你说平常心是“道”的话,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朝着平常心的方向去努力呢?南泉说,你只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就走错路了。


赵州接着又问,如果不去努力的话,怎么会有结果,怎么知道它是道呢?它没体现出它的效果啊。我只有努力了,比如你在教我修行,我知道道次第,我通过第一层、第二层功夫、第三层功夫,比如第一层就会看见光,第二层看见鬼,第三层看见仙,这样的话,我才能看见自己有进步,对吧?


赵州去找南泉的时候,已经是老修行了。那么南泉就说:“道不属知,不属不知”,这个是大修行。南泉说,“道”不是在你知道不知道的范围之内!“道”不需要你知道它!这其实也是庄子一直都在说的,你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好,天籁就会奏响,而不是你把“道”修出来。是你的状态有问题,不是“道”有问题。“道”不是修出来的!


“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如果你知道一个所谓的“道”,那是你的妄念,你又割裂了,你从大自然完备系统里又割裂出一个小块,说这个是道。或者说抽象出来一个理论体系,说这就是“道”。对不起,这个不是,这是你的妄念。这只是你的思想念头的一个运作方式而已。你的念头运作出一套思想,觉得自己好牛,成了一个思想家。


“不知是无记”,你也不能说你不知道,因为你时刻都在“道”中。天籁时时在这里奏响,你怎么能说自己不知道?如果说自己不知道的话,那只能说明自己是糊涂的。


南泉说的意思是,如果你想直达“不拟之道”,直接到达这个无追求、无造作的道,“犹如太虚廓然洞豁,岂可强是非也”。那个时候,就像是“桶底脱落”一样,感整个人的心的局限啪的一下掉了,就好像赤裸裸地漂浮在宇宙星云当中,那时候谁还会争辩什么是非——说这个是佛法,那个是道法,谁还争辩那些东西啊?这就叫做“桶底脱落,本性显露”。


这个功能是大自然本有的,它不需要任何所谓额外的支持、额外的修饰、额外的修剪、切割,不需要这些东西。所以禅宗的话“桶底脱落,虚空粉碎,大地平沉”说的就是这个东西。


“赵州乃于言下顿悟玄旨,心如朗月”。南泉这么一说,赵州一下子就到了,知道自己过去努力的方向错了。原来他过去一直在抓,目的是想得到更多的境界,但无论如何,他的能力是到了。他抓的过程中,心已经变得非常凝练了,所以一旦他的凝练的心把所有的目标一放下,“桶底脱落”,他的真心一下就显露了,这个真心跟宇宙之心本身是浑然一体,所以他也就没有什么是非之别、人我之见,这个就叫“快乐无忧”。


南传佛教有一句话,叫做把你所想占有的一切还给自然。我们本来就在里面,那还占什么呢?所以庄子就说“藏天下于天下”,就像织一个笼子想把天下放在里面归自己所有,不是傻吗?


-----------------------------------------------------------------------


参考文本:师问二新到:上座曾到此间否?云:不曾到。师云:吃茶去!又问那一人:曾到此间否?云:曾到。师云:吃茶去!院主问:和尚,不曾到,教伊吃茶去,即且置;曾到,为什么教伊吃茶去?云:院主。院主应诺。师云:吃茶去!


继续看公案。这是赵州禅师接待两个来参禅的人。


赵州禅师很尊敬地说:“上座曾经到过我们小庙吗?”上座是对和尚的一种尊称。其中一个人说他没来过,赵州说:“吃茶去。”


又问另外一个人,那人说他以前来这儿参过禅,后来赵州又说:“吃茶去。”


旁边的监院,也就是管财务的那位,他很好奇,就问:“主持啊,那个人没来过这儿参过禅,你让他喝茶去,另一个人来这儿参过禅,你也叫他吃茶去,那禅师的教育的方法,到底是什么意思?”


赵州听了,叫了声:“监院!”监院答应了,赵州说:“你也吃茶去!”


好吧,休息一会儿,吃茶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肖邹容

    平常心是道。老师在另一个课程中说过,这个平常心指的不是常人每天充满欲望的心,而是看世间众生都是一概平等的心。

  • 我想一个人____静静

    达者推心兼济物,圣贤传法不离真。 请师开说西来意,七祖如今未有人。

    黄明哲博士 回复 @我想一个人____静静: 禅意已遍天下,何须七八九十

  • _季明_

    我家猫跟我一起听老师讲课,从它的神态上看,好像比我更有心得

    黄明哲博士 回复 @_季明_: 它会打坐吗?

  • coco小弦子

    每当情绪低落时,听黄老师的讲课可以得到安慰和智慧

  • 来世间游历的诚诚姐姐

    确实啊,禅宗没有告诉我们怎么达到,可能是因为他们已经到了上上根器,个人的修为境界已经差不多了吧,所以师父们可以直指弟子见性。 老师这一讲讲的真好!特别好!!😊

    黄明哲博士 回复 @来世间游历的诚诚姐姐: 禅宗的接引方法确实存在,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都不低

  • 缦客张自在

    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真实不虚搞卫生去。

  • 喜萌听书

    吃茶去的故事听了好几遍,老师的声音,现场的回应,最后的留白BGM。。。让人感受禅意之美,禅机之妙

  • 郭伟斌_i7

    最后,老师的那句“吃茶去”顿时湿润了我的眼睛。感恩老师!

  • 金都du

    平常心是道,道不可求。求则有分别心,分别心是忘念。应生清净心,常无欲以观其妙。

  • 原来是秀啊

    偏见就是不留余地,极端就是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