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9 | “如花似玉”的谢安 | 周荆展

《世说新语》9 | “如花似玉”的谢安 | 周荆展

00:00
18:04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大语文老师周荆展。


“朱雀桥边丛丛野草,点点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夕阳西下。”


唐敬宗宝历二年,也就是公元826年,一位大诗人途经金陵,金陵是今天的南京,我们在上一期讲过,它是东晋的都城,那个时候叫建康。这位大诗人在此地留下了千古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位诗人就是刘禹锡了。相信你听过《陋室铭》这篇文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已经成了千古名句。


而刘禹锡写的一首《乌衣巷》,道出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句话也是享誉千古了。而这个乌衣巷,正是指当年东晋顶级门阀:王氏和谢氏家族,由于两族子弟都喜欢穿乌衣以显身份尊贵,因此得名。


这两个家族虽然相提并论,但是又有不同,王导是家族势力强,所以全家俱荣,无论是王旷、王导、王敦,都很牛,这是王家发展基础好。但谢家不太一样,谢家是靠一个人崛起,最后整个家族崛起。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谢安。

 

谢安这个人的个人能力强不强呢?需要时间的考验,但是我们可以先说他的外貌。

我们一般夸人好看,经常说“如花似玉”对吧?当时东晋有传言说,“谢家兰玉真门户”,意思是谢家遗传基因好,家中都是兰花和美玉一样的人。谢安和他的哥哥谢尚、弟弟谢万,都是风流美男子。谢安的小儿子谢琰[yǎn],后来参加了淝水之战,也是从小就“美风姿”,后来谢琰的儿子谢混,长大后“风华江左第一”,是当时江东第一美男。谢混不仅美得无人能及,诗也写得很好,清华大学校名的出处,“寒裳顺兰芷,水木湛清华”,就是他诗里的句子。


谢安从小性情温和,不太爱说话,是那种比较懂事的乖孩子类型。他七八岁的时候,大哥谢奕刚刚开始作官,当县令。谢奕可是个极有个性的人,常常想起一出是一出。


谢奕把小谢安接到身边来玩儿。有一回,他审案子,谢安穿着青布裤,乖乖坐在一边儿看着。结果正有一个老头儿犯了法,这老头年纪也大了,打也打不得,关也关不得,要是你,你怎么办?


谢奕忽然脑袋一热,想出了个妙法。他让手下取来两壶酒,命令老头儿喝下去,都喝了,就饶了他。老头儿也没办法,咕咚咕咚就喝起来了。古代酒度数低,不然换成北京“二锅头”,这老头儿也肯定没命了。


老头儿喝完一壶,醉得满脸通红,实在喝不下了。谢奕看见,就哈哈大笑起来,命令他接着喝。这时,谢安忽然对谢奕说:兄长,这老翁多可怜,你怎么能这样做呢?谢奕没想到这孩子居然来教育他,但看看小谢安十分严肃的表情,也觉得有点儿不合适了。于是就下令把那老头儿放走了。

 

谢奕(谢安大哥)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谢安)时年七、八岁,箸青布裤,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

——《世说新语•德行》之三十三《谢奕戏翁》  

 

谢安是个很清淡的人,多次拒绝出仕,20多岁开始就隐居在会稽郡的东山,直到40岁才离开,这不到二十年里,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我来给你讲一段。


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书圣”王羲之,你一定知道吧?他搞的兰亭聚会之中就有谢安的身影,这次聚会大家吃着火锅唱着歌,还产生了中国书法中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谢安比王羲之小了几岁,两人是特别好的朋友,但谢安和王羲之的俩儿子王徽之和王献之也是非常好的朋友。有一次,王献之称赞谢安说:“您真的是最潇洒的人。”谢安不仅英俊,还“潇洒”,这个词儿就是这么产生了!


谢安怎么个“潇洒”法儿呢?


有一次他跟王羲之一干人去游湖,一时间游性大发,正准备酝酿几首诗呢,忽然大风刮来了,把船吹得都要翻船了。所有人都要吓尿啦,王羲之更是惊慌失措,估计他是不会水。但谢安呢?一个人站在船头,大风中看风景,完全没有惧怕的样子。船夫一看他玩性没减,就继续划船,哪知道风太大了,船摇来晃去,众人惊叫连连。


谢安一看众人这个样子,大手一挥:“回去吧!”船夫这才把船往回划。在王羲之等人的眼中,谢安就是这么淡定潇洒,但我估计,说不定谢安自己还在后怕呢,想着终于装够了,可以回去了。

 

那么,谢安是不是天天和朋友们喝酒吹牛呢?其实不是,他有一大摊子事儿呢,就是培养谢家的俊男靓女们。对当时那些门阀士族来说,子弟们成器不成器,直接关系着这个家族将来的社会地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啊。谢安兄弟六个人,不是外出做官就是病死,除了谢安是个闲人,谁也没空儿教育孩子。


我调查了一下:谢安要教育谢氏家族15个小孩子。于是,他就成了谢氏幼儿园的园长,他得给孩子们讲诗词歌赋,让他们懂得思考。他们渐渐长大,他还得给他们筹划前途,甚至还得替孩子们搞搞非诚勿扰,找门当户对的对象……


谢安怎么教育孩子呢?他绝对是个温和的家长,谢安老婆刘氏比较厉害,是个虎妈;谢安比较妻管严,怕老婆。有一回,他的夫人刘氏管教儿子,她教训了儿子半天,可谢安却在一边儿一语不发。夫人一看他的若无其事,立刻不满意了,问他:哎?我怎么从来没看见你教训儿子啊?谢安倒也老实,笑呵呵地回答:噢,我只是喜欢以身作则罢了。


东晋第一才女谢道韫是谢安大哥谢奕的女儿。谢奕还有个儿子叫谢玄,一直跟着谢安。谢玄是谁呀?那可是打赢“肥水之战”的历史关键人物。你别看谢玄后来一生戎马,从小武将做起,一直做到北府兵统帅,车骑将军,但他小时候就喜欢穿华丽的衣服,手里拿个漂亮的紫罗香囊,腰上还要挂条别致的丝绸手巾,整个一个娇贵十足的公子哥儿。


谢安作为谢家的教育总长官,是一见他那模样就头疼,《世说新语》里说了一个词——“患之”,就是谢安很担心这事。


再说回谢道韫。你如果读过《红楼梦》,肯定知道林黛玉被称为“咏絮才”。这典故,就是从谢道韫这来的。不过谢道韫和林黛玉是两种人啊。只是说起才气,倒是相当。这个“咏絮”的故事非常著名:


谢道韫很小的时候,大约七八岁,有一回忽然下起了大雪,在江南,大雪还是不多见啊,谢安就把孩子召集起来,给他们讲文章义理。这时,雪下得更大了,谢安忽然兴致大起,给孩子们提问了:“白雪纷纷何所似?”这时侄儿谢朗立刻回答:空中撒盐差可拟!谢朗明显不是搞文学的料啊,比喻太实在了,把白雪比喻成盐。而小道韫想了想,忽然充满想象地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说这雪像被风吹起的柳絮。谢安一听,十分欣赏,笑得合不拢嘴。


这就是“咏絮才”的来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言语》之七十一《咏雪》

 

谢安隐居的20来年,就专门教小朋友。这个教育总长当得是好不快活。而转眼间,幼儿园小朋友都大学毕业了,谢安就离开了东山,走上了领导岗位。

 

公元372年,晋简文帝司马昱突发急病,没几天就要不行了。司马昱拼着最后一点儿力气给领兵的大司马桓温下诏,召桓温入京来,商议后事。


当时桓温的权力堪比当年的曹操,他要来首都,这可是王谢两家的人物最不想看到的。桓温一到都城,那所有事儿还不都得由他说了算,而且皇上势弱,稍微一吓唬,还不就把皇位让给了桓温吗?


在几位重臣苦口婆心地劝导下,马上就咽气的皇上叫来刚过了10岁的儿子立为太子。大臣们赶紧行参拜礼,让这事儿成为定局。这位就是晋孝武帝司马曜。


桓温咬牙想啊,你们这是耍着我玩呢,这么大的事不等我来就作主。就下令起兵,直奔建康而来了。桓温在新亭等着,摆的阵仗的确是够吓人,耀武扬威,杀气腾腾。而且明眼人一瞧,就知道那帐后肯定也埋伏了刀斧手。


大臣们人人惊恐,在这人心惶惶气氛中,谢安是心里咬牙,脸上却不动声色。他一瞧跟自己一起来的王氏一族名臣王坦之,心里这个无奈。本来,谢王两家是唯二可以抗衡桓温的,只要王坦之和他相互帮衬帮衬,还能对付一下桓温。可现在,王坦之往那儿一站,头也不敢抬,冷汗一个劲儿地往下掉,把官服都浸湿了。再一看,他手里抱着的那个上朝记事用的象牙笏[hù]板,居然整个儿拿反了。


谢安一看王坦之是指望不上了,于是心里拿定了主意,大大方方走上前向桓温见礼,忽然直截了当地朗声发问:“桓公!我听说那有道的诸侯,当为国家守卫四方,您却为什么要置兵于帐后呢?”这话问得桓温当时就是一愣,实在有点儿出乎意料。


桓温忽然笑了,换上了另一副神色,说:“哎呀,安石。我没别的意思,正是不得不防备一下啊……”安石就是谢安的字。说完这些话,桓温就吩咐撤去了刀兵,竟拉着谢安闲谈起来。两人高高兴兴聊了大半天,谢安的名望和无畏的气度,折服了桓温,使后者在一瞬间改变了主意。

 

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世说新语•雅量》之二十九《谢安赴宴》

 

“晋祚存亡,在此一行”,这件事儿使谢安的威望和地位再一次得到空前提升。王坦之是在关键时刻掉了回链子,这个“倒拿笏版,汗留浃背”,也被人们争相“传颂”。

 

东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亲自率领号称百万大军压境,企图一举消灭东晋。建康城内人心惶惶。谢安从容镇定,力排众议,举荐侄子谢玄领兵八万人,在淮河一带抗击前秦侵略。


其实谢玄心里也没底,临出发前,特地到叔父家告别,顺便问一问这个仗怎么打?但谢安神情泰然说了句:“朝廷已经另有安排。”便再不说话。谢玄不敢再问,只能派好友接着去谢安那里打探。谢安不理,驾车去山中别墅与亲朋好友聚会,深夜才把谢玄等人召集起来,告诉他们作战的方略。


这一年11月,秦军紧逼淝水西岸布阵,晋军无法渡河,只能隔岸对峙。谢玄就派使者去见苻坚,用激将法对他说:"你们敢先后退让我们渡过河流,再决战吗?"秦军将领都表示反对,但苻坚认为可以将计就计,下令让军队稍向后撤退,想等待晋军过河过一半时,再以骑兵冲杀,这样就可以取得胜利。但秦兵士气低落,一后撤就失去控制,阵势大乱。


紧接着,谢玄率领8千多骑兵,趁势抢渡淝水,向秦军猛攻。假装投降了前秦的朱序等人则在秦军后面大喊大叫:"秦败了!秦兵败了!"秦兵都信以为真,于是转身逃命。前锋的溃败,后面的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也跟着逃跑,形成连锁反应,秦军像黄河决堤一样一溃千里。溃兵沿途不敢停留,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快速追来的脚步,看到山上的草木随风摆动,还以为是晋军漫山遍野的追击,正是草木皆兵。


结果,秦兵人马相踏而死的,满山遍野的道上,堵人如堵车。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原本90万大军,逃回至洛阳时仅剩下了10余万,其他人不是死就是逃。


这就是史上非常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

 

此时,按理说在建康城里谢安应该紧张地等待战场消息吧?完全不是,那根本不是他的风格,他居然淡定地和朋友下棋。下面我就来读读《世说新语》中《雅量》篇的《小儿破贼》: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谢安和来客正在下围棋。大家注意啦,这里的“围棋”两个字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下围棋。“俄而”,就是一会儿,谢玄从淝水之战的战场上派出的信使“至”,就是“到了”,带来大破秦军的消息。“竟”在这里是“完毕”的意思。


谢安看完信,默不作声,“徐”这个字,我们说过,再次出现,是“慢慢地”意思。谢安没有激动地跳起来,而是又慢慢地下起棋来。客人忍不住问战场上的利害。这个“利害”在这翻译成“情况”。谢安说:“孩子们大破贼兵。”说话间的神色、举动和平时没有两样。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世说新语•雅量》之三十五《小儿破贼》

 

看到这儿,你又想,这么大的事情,谢安怎么一点也不兴奋啊?其实不是的,他特别激动,客人走后,谢安跑进内室,这时才抑制不住心头的兴奋,过门槛时没注意,把脚底下木屐的屐齿都磕断了。不过,论外表的从容淡定,没有人能超得过谢安呀。


好,关于《世说新语》的节目,到此就要和你说再见啦。希望你能记住,这些鲜活的灵魂和有趣的故事,就在这本传记奇书里。不管这些段子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总之,它为我们展现了魏晋人物的风流,也展现了一个历史时代的风骨。


我是周荆展,我在喜马拉雅等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嗷嗷羊驼

    我发现了漏洞。盐那么小,柳絮那么大,那到底是大雪了还是小雪?

    丽娜果果 回复 @嗷嗷羊驼: 古代的盐是大的

  • 听友209930232

    配乐是什么呢?好优雅

  • 醉雪华

    王坦之给谢安当了陪衬

  • 书乡书影

  • 话唠故事会

  • 糖果小璐璐

  • 神箭游侠竞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