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柯达VS富士:战胜微信的不一定是下一个微信

【市场】柯达VS富士:战胜微信的不一定是下一个微信

00:00
10:55

上节课,吴老师用中国企业非常著名的“一北一南”案例,也就是联想和巨人集团的案例,呈现了当一个行业转折点发生的时候,不同企业家会做出不同的决策,最终导向不同的命运。


而本节课,他将从柯达和富士这外国企业案例入手,来论证这个观点。


柯达和富士,这是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胶卷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公司。柯达是美国公司,它是胶卷的发明者;富士是一家日本公司。在1998年的时候,这个行业发生了一件事情——数码相机出现了,不需要用胶卷了。

 

数码相机是谁发明的呢?柯达发明的。柯达发明了数码相机的技术,但是在割自己的命嘛,就不敢用。但是大家已经看到互联网来了,数字化技术开始推进了,所以胶卷行业有可能面临很大的变革、颠覆,这个时候你就要做选择。

 

柯达做了什么选择呢?柯达在1994年的时候面临全球市场衰退,负债总额达到100亿美元,但这个时候柯达突然发觉全世界别的行业,市场都不行了,但是有一个市场特别好,叫作中国。

 

我写《激荡三十年》的时候曾经写过一个案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完以后,柯达当时的总裁就飞到了香港,没有办好签证,过不了罗浮桥,然后他就在香港那边住了个酒店,他在回忆录里说:晚上遥望对面,很暗,香港这一面灯火通明,黑暗那个地方有十多亿人口,如果他们每年买一桶胶卷,我就有十几亿好卖,他在想象。


但是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很长的时间里面,中国市场的胶卷市场是被富士占领的,日本富士占领了70%的中国胶卷市场,当时中国胶卷市场是全世界唯一在增长的市场,因为人口多,数码看上去还很遥远,而且中国有几家国产的胶卷公司进入了一个很大的衰退期。

 

1998年中国的总理是朱镕基,1998年发生了一件事——东亚金融危机,所以朱镕基要搞国有企业的改革。柯达想,这件事情来了:全球唯一增长的市场,你的对手拿了70%的市场份额,这个国家本土的胶卷公司陷入集体的困境,这个国家的总理打算把企业卖掉,你会干什么?

 

我会干一件事——跟这个国家的总理结合起来,把企业卖掉,然后把我的竞争对手干掉,这样我就赢了。然后他就派了一个特别能干的、外交官出身的女生,叫作叶莺,来干这件事儿,促成了柯达的老总和朱镕基的见面。 朱镕基答应把整个行业以10亿美元的价格卖给柯达,这是中国企业非常出名的“ 九八协定”。卖完以后,北京很多老同志写信,说我们这个国家终于出现了个卖国贼,这个人叫作朱镕基。

 

那一年朱镕基在北京去看一个话剧,叫作《商鞅》,讲述商鞅变法。看到一半的时候,朱镕基潸然泪下,他是个硬汉,很少看到他掉眼泪,唯一在公共场合掉眼泪的就是看《商鞅》。商鞅因为搞变法被车裂,所以朱镕基当年是承担了巨大的压力,把整个行业卖给柯达。

 

卖给柯达的结果是什么?五年以后,到2003年,柯达完成了七个收购,就把整个中国当时七家胶卷公司全买走了,市场份额达到了67%,之前富士占据了70%的份额,可以说柯达完成了一次巨大的逆袭。在这一年,柯达的利润达到了40亿美元,但是接下来的事情是什么呢?2004年,柯达亏损1.13亿美元;2005年,柯达亏损7.99亿美元;2006年,亏损3.46亿美元;2007年,重组投入7亿美元;2012年,柯达破产。 

 

所以我在书里面曾经讲过这句话:柯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赢得了在中国区的一场战役,你把一个市场占有率70%的公司干掉,自己占有了67%,但是你输掉了一场战争——你在赢得中国市场的过程中,就是一个数码相机对胶卷相机的一次完全的颠覆,你因为在中国区市场获得的成功,让你产生一种幻觉,让你延误了在整个战略转型期到来的那个时间窗口中的好时机,你无所事事,坐以待毙,最终付出了破产的代价。

 

我们来看富士在那段时间里干了些什么事情。胶卷垮了,于是富士在2000年推出了“ 绿富士”计划,把传统胶片业务压缩到收入的1%,富士干的第一件事情是这个事儿,不是去拯救它。

 

像柯达是通过中国区市场来拯救胶片业务,富士刚好反过来做,把这个业务压缩到总体的1%,那99%就必须要有创新业务,而且这些创新业务必须要从我原有的核心能力出发。接下来将它在光学领域的技术储备转型到光学薄膜业务,同时在医疗器械、生命科学、化妆品、打印设备等领域进行投入。

 

到了2013年的时候,富士的销售收入:影像收入16%,医疗收入41%,信息及文件处理业务43%……它完全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富士在今天是一个特别好的化妆品公司,它是一个非常好的光学薄膜公司,因为光学薄膜应用链非常大,从手机到电脑,到航天航空设备,都有非常大的光学应用。所以,富士完成了一次彻底的转型。

 

这就是两家企业在一个行业发生巨大转折点的时候,完全不同的选择。

 

马化腾讲过一句话:能够战胜微博的一定不是下一个微博。

 

3Q大战打完以后,2010年,腾讯几个高管到杭州来找我,说:“ 吴老师,我们想写一本书,叫《腾讯传》,你能不能帮我们来写?”

 

我已经好久没给一个企业写书了,但是我对这个企业还是有很大的好奇,因为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所以我当初提出要求,我说:“ 第一,给我点时间;第二,我希望能够见到我愿意见的所有人,能够看到我愿意看到的所有材料;第三,我的书稿中,你不能改我的观点,你可以改数据。”腾讯也同意了。

 

我记得是2011年11月的时候,我到广东第一次见马化腾,我们在一个酒店吃饭,吃饭的时候就不断有人进来,让他批条子。马化腾跟我说:“ 我们现在有一个产品,你用用看。”我问是什么东西,他说:“ 微信。现在每个礼拜有10万的下载量。”当时已经有2000万人在用微信了。

 

过了一会儿就有一个人冲进来跟马化腾说,自己是市场部的,有一个条子要批:我们要在北京投2000万的地铁广告来推广腾讯微博。我们见面的时候,新浪微博如日中天,3Q大战打完的时候,搞了腾讯微博,想把它做起来,跟新浪微博做竞争,所以花2000万在北京地铁做广告。

 

马化腾想了一下说:“ 这2000万我就不投了。”那个市场部的人待了待就走掉了,我就问他为什么不投了,他跟我说:“ 微博的战争结束了,因为有微信了。”微信当时就2000万的用户,而微博那时候就有2个亿了,虽然微信每个礼拜就增加10万人,但微博的战争结束了,因为我有微信了。

 

所以,行业转折点发生的时候,战胜你现有的那个“ 微博”一定不是下一个微博。2018年出了很多社交类的产品,希望颠覆微信,我每次看到这新闻,都会在心里笑一笑,很简单,能够战胜微信的一定不是下一个微信,微信一定会被颠覆,但一定不是下一个微信。

 

这就是当行业转折点发生的时候,我们的一些判断,这句话也是我亲耳听KK(凯文·凯利)对马化腾说的,凯文·凯利是《失控》的作者,是互联网行业一个殿堂级的人物。

 

有一次他们在北京见面,马化腾就问KK一个问题:“ 你告诉我,即将消灭腾讯的那家企业是谁?有可能对我们形成致命性挑战的企业是谁?”KK说:“这个问题价值10亿美元,你要不给我一张支票,我就告诉你。”

 

其实你给他10亿美元,他也不知道。对一家1万亿的公司来讲,这个问题肯定比10亿美元还要贵。KK说这是开玩笑,然后讲了一句话:“ 即将消灭你的人,迄今没有出现在你的敌人名单上。”

 

假设咱们都是做企业的,把你现在认为的威胁你的那三个企业写下来,写在纸头上,然后把它放到钱包里去。一年后拿出来看一看,两年后拿出来看一看,三年后再拿出来看一看。大概率事件是:你未来的竞争对手不在他们中,要消灭你的人不止这三个人,发生了新的变化。

 

这是一个转折点到来的时候我们面临选择。


思考题:

同学们,今天吴老师讲完后给大家留了道思考题:“战胜微信的一定不是下一个微信”,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企业故事?在评论区说说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赵小美_jw

    没有朱总理当年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就没有今天

  • 施乐老师

    把口头禅,有一个人叫去掉

  • 国志军Rocky

    干掉眼镜行业的有可能是手机,干掉手机的有可能是汽车,干掉汽车的有可能是摩托车。

    天涯路人CH 回复 @国志军Rocky: 干掉汽车行业的可能是城市交通枢纽和个人认知。

  • 雪兔lyra

    赢得一场战役,输了一场战争,吴老师讲得好精彩(98年整体出售究竟是怎么回事)

  • 国王老师_4l

    如果我是当初柳传志下面的员工,我会支持倪光南。

  • 扬翎

    行业转折点:胶卷之争 一、柯达: 1.发明数码相机——不敢用 2.收购中国大量胶卷公司——行业倒闭 二、富士 1.压缩胶卷在企业的占比 2.依据现有核心能力创新:光学薄膜 3.进入新领域:医疗、器械、生命化学、打印设备、化妆品等 三、打败微博的不是下一个微博 即将消灭你的,迄今没有出现在你的名单上 ​

  • 腾云诚信

    战胜微信的不是微信, 战胜淘宝的不是淘宝, 从零到一的创新电子商务項目,

  • 草根大庆哥

    倪柳之争没有对错,柳是为了企业活下来,站在巨人肩膀上快速发展,倪是要掌握核心科技,如果能攻破技术壁垒,自然皆大欢喜,但是太难了,极有可能死掉。

  • 张秋枫

    朱总理……眼睛不禁有些湿润

  • 简单读好书

    颠覆微信的可能是抖音 现在小孩子都开始用抖音社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