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印象:用中国思维讲透《道德经》

初印象:用中国思维讲透《道德经》

00:00
19:20

你好,我是黄向军。

上一次我聊了《道德经》中的智慧是人类最高的智慧,但是你我不用怕,你我直接去读学这个人类最高智慧,完全没有问题。因为,你我不必考100分,只要大胆去读,激发出自己的智慧,就可以了。但是,首先要尊重经典,找最好的版本来学。

在介绍《道德经》的版本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下《道德经》文本的基本情况。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道德经》书名中的“道德”,是“伦理道德”的“道德”,这是极大的误解。正确的理解是什么呢?所谓“道”,这就好像你我可以延着一条道路前进,按照道路走,就前进地顺利;不按照道路走,就容易掉坑里。其实宇宙中的真理与规律,跟你我的关系也是这样,咱们遵循规律办事,就能正常发展进步,违背规律做事情,就会遭受规律的惩罚。“道德”两字中所谓的“道”,就是真理与规律的意思。所谓“大道”,就是根本真理。

那么,“道德”两字中的“德”,是什么意思呢?春秋战国那个时代,“德”这个字眼儿,更多的意思类似今天讲的“功能”或者“属性”。任何东西都有属性和具体的特征,例如,手机的属性就是能打电话,所以,“打电话”就是手机的“德”。再例如,计算机的功能比较多,编程运算、智能控制、文字编辑、绘画设计,等等等等,这些都是计算机的“德”。类似的,火焰有火焰的特征,古人称之为“火德”。当然了,人类也有人的“德”。人类有啥“德”呢?人类这种群居动物,肯定具有不同于其它动物的独有属性,很明显的,“伦理道德”就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玩意儿之一。一个人不按“伦理道德”做事,就是“缺德”,不算是人,只能算动物了。但是不管怎么说,《道德经》中原本的“德”,指的是大道的属性与变化,是大道的“德”。

讲清楚了这两个字,整本《道德经》的主题就很清楚了。这部书叙述的,是宇宙间的根本真理及其变化。既然是宇宙间的根本真理,那么,是不是可以指导理解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呢?当然可以。但是,《道德经》所讲的道理,绝对不仅仅局限于此,它涉及到人类生命的方方面面。我的学习感受,上篇37章,偏重讨论“道是怎么一回事”,所以汉代开始,把上篇称之为《道》经。下篇44章,偏重讨论“道的变化是怎么一回事”,所以汉代开始称之为《德》经。整体上,合称《道德经》,共计81章。

了解了《道德经》上下篇的文本构成之后,那么,你我选择哪个版本来读学呢?根据陈鼓应先生的统计,历朝历代有独特价值的《道德经》注解,流传的就有272种。更不用说各种其他一般的传本了。但是历史走到今天,这些注解的底本,最重要的只有五种。我下面来跟您简单介绍一下。

第一个底本,是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国墓中出土的,是竹简本。这个版本最为原始、古朴,考古工作者确定,它早于公元前278年。跟现在的《道德经》比较,这个版本的《道经》文字在前,《德经》文字在后,但是,并没有明显的上下分篇和分章,个别章节有类似分章的标志,但与通行的本子多有不同。但是很可惜,种种原因,这个版本的文本不够完整。可以拿它作为重要参考,但是不能当做学习对象。

第二个底本,其实有两部,是1973年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初年《道德经》。汉代初年,纸张还没有出现。这两部《道德经》,是抄写在一整块布帛上的,所以被命名为甲乙两个帛书本。甲本抄写年代,应该是公元前200年左右;乙本抄写时间,晚30年左右。这两部《道德经》,区分了上下篇,但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

第三个重要的底本,是唐代的考古成果。据说,是从项羽小妾的墓中挖掘出来的。当时的大学者傅奕,曾经拿当时的九个《道德经》版本进行了校对整理,然后才流传开来。所以这个版本,学术上叫“傅奕本”。很显然,现在看到的“傅奕本”,是整理后的模样,应该不是唐代出土的原版了。

第四和第五个底本,在历史上流传最广,需要重点多说两句。一个是汉代的河上公注本,另一个,是三国曹魏时期的王弼(bì)注本。

相对而言,河上公本在民间以及后世的道教中,流传最广。所谓河上公,意思就是黄河边上的老爷子。据说汉文帝的时候,黄河边上有个老爷子讲《道德经》很厉害,汉文帝就亲自出面,打算请他当宰相。老爷子不愿意,直接跳到半空中飞走了,只留下现在的这个《道德经》注解本。这位老爷子姓甚名谁?谁都不知道,所以尊称“河上公”。

但是学者们发现,现在流传的《道德经河上公注本》,应该是汉代末年的模样,早年的样子是怎样的?已经不清楚了。这个传本有唐代的敦煌本,已经开始划分成现在的81章。如果你留神,就会发现,有的出版社,在《道德经河上公注解本》每一章的前面,加了两个字的小标题。这些小标题,历史并不太长,是宋代才加上去的。

相对而言,另一个王弼注解的版本,更被儒家等知识分子重视。王弼本的文字,与河上公本相比,稍有出入。现在流传的王弼本,也划分为八十一章,但是每一章前面没有小标题。不过呢,有学者发现,明代末年的时候,社会上还流传着不分章的王弼注本。而且,清末还流传了一个七十八章的本子。所以,现在划分为81章的王弼本,应该是根据河上公本加工而成的。

除了这五个版本,其他重要的底本,还有西汉严遵的注本、唐代所刻的《道德经》石幢(chuáng)等等,都非常有学术价值。早在唐朝,唐三藏玄奘(zàng)法师,就将《道德经》译成梵文,传到印度等国。从16世纪开始,《道德经》就被翻译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日文等。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可查到的各种外文版《道德经》,已经有了1千多种。而且,几乎每年都有一到两种新的外文译本问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目前,中华书局出版的王卡先生点校的河上公本,还有楼宇烈先生校释的王弼本,最为经典。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台湾陈鼓应先生《老子今注今译》,有白话翻译,虽然不完善,但是非常值得参考。上海古籍出版社刘思禾点校的《老子》,集成了王弼、河上公、严遵的注释,读起来很方便。如果你想研究丹道,中华书局出版的清代黄元吉《道德经注释》应当重视。至于你想玩全面的学术研究,那么,一定要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老子古今》,这是刘笑敢先生的大作。

对于你我这些非专业的爱好者而言,用什么版本呢?随意就好。就我的这次课程而言,我打算多方面兼顾一下,要做三个小工作。第一个小工作,对每一章,都把《道德经》的内容,使用王弼、河上公、帛书、郭店竹简四个本子,为您校对出一个合适的文本。第二个小工作,我逐字逐句为您进行字面上的解读。第三个小工作,打算穿插在第二个工作中进行,也就是讲讲我的一些心得。

你可能会问,我的这些逐句解读和心得,有没有什么解读的思路呢?老实说,我还真有一个解读的基本思路:我想努力从中国式思维模式,为您解读《道德经》。

什么是中国式思维模式呢?上一次我聊过,《道德经》是哲学诗,字面上看,似乎不讲逻辑、不搞论证。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我学习的心得是,其实不然。《道德经》很理性、很逻辑,只不过,它不是西方思维模式下的逻辑理性,而是中国式思维模式下的逻辑理性。

上一讲咱们讲过,人类的智慧,在轴心时代就已经到达最高点。从整体分布来讲,有三大思想高峰:第一,古希腊罗马,也就是西方,第二,印度,第三,中国。人类这个物种,直到今天,其实地球上各个区域都是各自相对独立发展着的。全球化的进程,非常短暂,人类社会的整体化整合,只能算是刚刚开始。所以走到今天,人类历史上的独立文明,好几十个,但是,大多数都死翘翘了。走到今天,从高度上看,只有上述三大思想系统有发展前景。

为什么只有这三大思想系统有发展前景呢?因为,文明之间的竞争,竞争的是高度,就像战争的输赢,靠的就是拳头硬。谁拳头硬,谁就消灭对手。思想上的竞争,谁更高明,谁就消灭对手。例如,中华文明在历史上,虽然改朝换代战争中有胜有负,但是无论胜负,只有中华文明吸收别人的份儿,没有其它文明冲击中华文明的份。好不容易碰到个外来的印度佛教文明,结果双方思想高度差不多,原有的中华文明就把佛教吸纳进来,变成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融合格局。所以说,中华文明本身,就是人类不同文明全球化的先驱,而且实验很成功。别管咋回事,反正人类历史走到今天,最高的终身成就影帝级的文明,只有三个。理所当然地,在未来的历史中,只有这三个文明有资格当主角。

当然了,1840年之后,中华文明再次碰到了文明之间的碰撞挑战。而且,尽管西方文明跟中华文明的高度一样,但是,西方率先开启了现代化进程,它不跟中华文明PK智慧,它直接从生产力层面搞降维打击。于是,中华文明的地位快速衰落。直到今天,在全球话语体系中,中华文明只能靠边站当配角。但是,就算做了配角,咱中华文明的影帝表演实力也没降低啊。只要时间允许,仍然有希望重新做主角嘛。

从高度上讲,印度、中国、西方三大思想系统的智慧理性,一样高。但是请注意,三种模式,彼此并不相同。也就是说,有三种理性的道路。西方思想系统,模式上以亚里士多德总结的逻辑三原则为根本,矛盾律、同一律、排中律,这是理性判断的依据。这种思想模式认为,A就是A,绝不可能是非A。这种理性很有效,当代人类的知识大树,基本上是按照这个理性模式构建出来的。但是,这个理性模式,并不是唯一真理。如果永远A只能是A,那么,量子物理学中薛定谔的猫,就不应该存在。为什么呢?因为薛定谔的猫,就是个客观悖论状态,这是西方式的逻辑完全无法解释的。

什么是悖论?悖论不是矛盾。如果一个东西黑,另一个东西白,这两个东西彼此对立,这是矛盾。客观中存在这种现实情况,完全不违背西方式逻辑。但是,如果同一个东西,又黑又白,这种玩意儿可能存在吗?这种情况,就是悖论。在西方式的逻辑体系中,悖论就是假命题,根本不可能存在。一个水果,同时是香蕉,同时又是苹果,这怎么可能嘛。但是,薛定谔的猫出来了,这只猫在元素放射衰减的盒子中,又死又活。同一只猫处于死死活活的中间状态,这不就是客观存在的悖论状态嘛?

所以说,量子物理本身的发展就证明了,西方式逻辑,不是判断真伪的唯一理性,一定有着立足悖论的理性之路。事实上,印度式和中国式思维模型,就完全容纳悖论状况的存在。咱们中国的太极阴阳思想,可以说,就是立足于悖论展开的理性之路。

现代的中国人,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自己一张嘴所讲的理性,讲的其实是西方式的理性,已经不太明白什么是中国式的思维了。甚至,很多人唯西方式逻辑马首是瞻,坚决否认还有其它理性道路的可能性。情况怎么会变成这样呢?因为,1840年以来的中国,已经被卷入了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当前的全球化进程,波澜起伏,而且在未来肯定更加波澜起伏。但是,整个世界,不可能停下一体化的脚步。虽然遗憾,但是不可否认,这个全球化的进程,西方思想的话语模式,确实是主流。中国人想活下去,首先就不得不先去虚心学习西方,于是乎,很多个人的头脑,不知不觉被西方同化了。

在我看来,这并不是坏事,就像当年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的时候,很多人信了佛。信佛就不是中国人了吗?中华文明的高度又不低,没那么容易被打败了,反而最晚到唐朝,把佛教思想纳入到中华思想的系统中来。当前中国人西方化的头脑,只要仍然在中国社会中长大,中国式思维模式必然会潜移默化,只要重新开启《道德经》之类的经典,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中国式智慧,就很容易被重新唤醒。事实上,西方的维特根斯坦,已经开启了西方人面向悖论的理性之路。咱们中国人,也得赶紧抓点紧了。

老实讲,我自己的脑袋,就是西方式理性和中国式理性相混杂状态。在后面的课程中,我能不能把纯正的中国式智慧为您讲清楚呢?我不敢打包票,但是我会努力。我计划尽可能通过比较中西印三种理性,来为您展现出中国式思维模式的智慧,以此为主线,解读《道德经》。下一次开始,咱们就进入《道德经》的正文学习。

我是黄向军,下次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312628twq

    一边听老师讲,一边对照文稿看,学习体验太好了

  • 小淑女99

    黄老师的课内容丰富,信息量很大,如果能一直跟着黄老师学完《道德经》,就能窥见人类最高的智慧啦。期待能继续学习更多精彩的课程内容

  • 听友112766101

    每天晚上都要听一段,讲得很好

  • 秋水浣纱

    用中国思维理解中国智慧

  • 秋水浣纱

    这个课程好有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