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如何学习《道德经》中的智慧?

开篇:如何学习《道德经》中的智慧?

00:00
19:39

你好,我是黄向军。《道德经》逐句精读这门课,现在开始。

在进入经典原文之前,我想跟你先整体上聊聊《道德经》,方便您对这部经典首先有个全局性的感受。我想聊三个话题:第一,《道德经》这本书的智慧有多高呢?第二、如何通过读学《道德经》中的智慧为我所用呢?第三、读学《道德经》有什么具体办法吗?

下面我先来聊:《道德经》这本书的智慧有多高。

《道德经》在汉代之前,并不叫这个名字,它另外有个名字叫做《老子》。为什么叫《老子》?原因很简单,作者是老子嘛。你可能说?给经典起名字,可以这么随意吗?对不起,古代的中国人,没有给自己著作起名字的习惯。在汉代之前,真正的经典,是上古流传下来的所谓“三坟五典”。孔夫子曾经根据这些文献,后来整理形成了《五经》。至于这些经典之外的文字,古人很谦虚,并不自认一定了不起。他们往往一辈子只写一部书,用来总结自己人生思想的精华。一生只写一本书,所以,用作者的名字,就能代表他的著作。至于他们对自己文章的态度:任由世人评说。他们往往认为,文字能不能流传,全靠品质,何必起名字呢。

既然如此,作为作者的老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事儿不太有谱,为啥?因为在汉朝时候,就有点搞不清楚谁是老子了。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写《道德经》的老子,有三个可能性:第一个是春秋中期的李耳,又叫老聃(dān);第二个可能性是春秋晚期的老莱子;至于第三个,更晚,是战国后期的太史儋(dān)。比较《史记》的各个篇章可以知道,司马迁倾向于认为,最早的李聃就是真老子,但是,他没有证据。于是乎,两千年来,《道德经》的作者问题,是个悬案。这个问题,在1993年的时候,解决了。湖北荆门郭店出土了竹简本的《老子》,经过科学测定以及文本流传等等问题的论证,基本证明,最早的李聃就是写《道德经》的老子。

说起这个李聃,那就厉害了。《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讲,他是周王朝国家图书馆的馆长,是真正的国家级学术权威,是靠本事吃饭的。孔夫子跟他一比,那就是个自学成才的野路子。要不是孔夫子贵族血统有资格接受教育,外加天纵英才,就根本不能跟老子相提并论。当然了,孔夫子真的牛,硬是靠自己的天赋和努力,变成传承中华文化的砥柱中流。但是孔夫子的了不起,不是没有基础,根据《史记》的记载,老子的学术成就,就是孔夫子最强有力的基石之一。

我为什么这么讲呢?《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记载,孔夫子去当时的国家文化中心找老子搞学术交流,出了门就跟弟子们讲:“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啊呀妈呀,今儿我见到的老子,就像天上的飞龙一般,太了不起了。当然了,这是孔夫子谦虚。问题是,孔子跟老子交流的,是啥呢?《史记》中讲得明白,孔子“问礼于老子”。啥“礼”?礼乐的“礼”。不熟悉儒家思想的朋友可能不明白,这事儿可是天大的事情。怎么说呢?因为,所谓儒家思想,无论讲什么“仁义礼智”,或者讲什么“父子君臣”,讲来讲去,都是讲两个字:“礼乐”。孔夫子认为,礼乐是中华文明的根本内核,他老人家的全部工作,弘扬的中华文明,弘扬就是礼乐文明。儒家经常讲,圣人无常师,儒家是承认孔圣人向老子问过礼的。就是说,儒家自己都承认,儒家思想最根本的概念,是跟老子学习的。就算这里的所谓学习是儒家谦虚的说法,那么至少也是说,只有老子才有资格跟孔圣人研讨中华文明的核心问题。可以肯定地讲,老子思想的高度,跟孔子相比,只高不低。

所以你看,《道德经》这部书,其中的最高智慧,可能轻易就被别人掌握吗?孔夫子,在用刀子刻竹简的时代,编订了将近三十万字的《五经》,才将中华文明的智慧讲完整。但是,老子只用5000字,就把其中的最高核心,讲完了。如果谁敢说他完全懂《道德经》,一定是假的,为啥?他完全能搞懂《五经》吗?如果他连《五经》中的文字都讲不清,还说他完全懂《道德经》,怎么可能?所以有人讲,《道德经》是写给圣贤读的书,非常有道理。

你可能说,太扯了吧,这样高度评价《道德经》,是不是有点过了呢?其实,一点都不过。为什么呢?因为,这部由八十一篇短文构成的短短5000多字的作品,虽然快速诵读一遍也就20分钟,但是,它真的浓缩了人类最高的智慧。

我这里讲的最高的智慧,是从西方人那里拿来的,绝对不是夸张。现当代人文科学之父马克斯·韦伯,跟他同时代有个哲学家叫雅思贝尔斯,他提出来“轴心时代”的观点。啥是“轴心时代”?很多中国人,以为思想是不断进化的,认为理所当然现代人要比古人更智慧。其实不然,“进化论”可不能随便拿来乱套。雅思贝尔斯指出,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300年这500年期间,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全人类的智慧达到了顶峰,这就是轴心时代。迄今为止后来所有的时代,顶多让轴心时代诞生的智慧更加普及,但从来没有超过轴心时代的智慧高度。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把这个思想跟马克斯·韦伯的思想相结合,发扬光大,提出“哲学突破”的说法。到了今天,人类智慧在“轴心时代”最高,这个观念已经是思想界的共识。

具体来讲,这是怎么回事呢?要知道,智慧虽然潜藏在知识之中,但是,知识不是智慧。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智慧仍然比现代的很多人厉害,但是,他需要不需要知道怎么炸肯德基吗?在时间的长河中增长的,是知识,可以不是智慧。具体的知识,在历史中起起落落,有的创新、有的落后,可以累积、可以失传。那么,导致这一切变化的力量,是啥呢?其实,就是潜藏在知识之中的智慧。智慧是知识的亲妈,只有拥有智慧,才能不断知识创新。没有智慧,就只能跟着别人的头脑瞎跑。不是每个人都能整出相对论的,只有拥有智慧的爱因斯坦,才发现得了相对论。

“轴心时代”理论,讲的是个历史客观事实,人类最高的智慧,都是那个时代诞生的。其中《道德经》这本书,就是那些最高智慧精华中的精华,很多量子物理学家丝毫不讳言,他们受到《道德经》的启发很大、很多。

讲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既然《道德经》是人类的最高智慧,那咱这小人物,能学会吗?还有必要学吗?这就要聊聊第二个问题了:如何让《道德经》的智慧为我所用呢?两个情况,第一个情况,不学也得学,必须学;第二个情况,《道德经》的应用,很简单。

先说第一个情况,为什么不学也得学呢?因为,在当今时代,西方人比中国人更重视《道德经》。在欧美文艺青年中,有两个提升自己气质的神器,一个是《道德经》,一个是《孙子兵法》。书架或者手中拿着这两本书,那绝对方便泡妞。《道德经》已经被翻译为各种语言,而且版本众多。据说,除《圣经》外,任何书籍在数量上都无法与《道德经》相比。就连欧美的高中生,都有机会跟老师们探讨《道德经》的智慧。反观咱中国人,几个人读过一遍这本书呢?老祖宗留下来的人类最高智慧,自己不重视,怎么行?当然不学也得学,必须学才行啊。

第二个情况,想让《道德经》的智慧为我所用,特别简单。为啥?因为,并不是100分才叫及格啊。《道德经》中确实隐藏着人类最高智慧,但是,学到点皮毛足够应用,不就行了吗?谁要求了你我必须完全掌握《道德经》中最高的智慧呢?

其实,想感受《道德经》的智慧,特别简单。你我翻开《道德经》就会知道,这本书81章,全部都是些诗歌一般的句子。事实上,现在欧美人翻译《道德经》的时候,就是把它作为哲学诗进行翻译的。这里面的句子,总是类比再类比,类比完了,就直接说结论,根本不跟你讲逻辑、讲论证。比如说《道德经》第2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大家一读,直接晕菜,“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然后就“所以说”有无相生了。哎!太不讲理了吧,怎么就“所以说”了呢?而且,刚讲两句,又“所以说”圣人处无为之事了,怎么就又“所以说”了呢?太转折了吧,太艺术范儿了吧!

对的,这就是《道德经》的文风。唐朝的俱胝(zhī)禅师,别人向他请教佛教的根本真理,他都只举起一个手指头回应,当时各种人都各自有所悟。其实,《道德经》只是把自己想讲的智慧直接说出来,至于你懂不懂,懂了最好,不懂得话,它也懒得解释,你慢慢琢磨呗。

你还别说,就是这种文风,真的就被琢磨出很多具体智慧来。比方说,庄子死磕《道德经》中“道”这个核心观念,就从《道德经》思想中发展出《庄子》思想,形成了道家学派。再比方说,韩非子对“道的变化”特别有感觉,就把这个原则贯穿自己的法家思想,让《道德经》成了法家思想的源泉之一。再再比方说,汉代初年有个世外高人,名叫河上公,他从身心修炼的角度理解《道德经》,结果开启了道教的修炼法门。所以道教对老子很崇拜,直接尊为“太上老君”。再再再比方说,魏晋三国时期的王弼,用儒家的精神理解《道德经》,直接导致整个汉代儒家思想大转型。再再再再比方说,历代皇帝和阴谋家、兵家,从《道德经》中狠抓方法论,结果从汉代到清朝,坐天下就靠八个字的秘诀“外施儒术、内用黄老”,所谓“黄老”,主要就是《道德经》思想。

所以,想让《道德经》的智慧为我所用,特简单。一个字,“读”!反复读、反复读。那么,你我能读出点什么吗?也一个字,“悟”!“大道”是需要悟的。金庸小说《侠客行》的故事中,前辈高人把李白诗歌“侠客行”用书法刻在墙上,天下各派的高手,在同一块石碑上,体悟创新出各种新武术。现实中的《道德经》比那个石刻牛多了,内家拳乃至道教丹道的秘密全在里面。《道德经》可真的是人类最高的智慧耶!它是道家、道教、法家、儒家、阴谋家、管理学家共同的老祖宗。除了反复找感觉,你我还期待某种固定的学习方法吗?

老老实实反复读原文就是了嘛。学一点,是一点,别怕搞错,出错了再改就是呗。只要认真,《道德经》中的智慧,就能很快为我所用。

于是乎,第三个问题来了,读学《道德经》有什么具体办法吗?

大胆去读,这是基本的路子。但是,大胆读就是随便乱读吗?当然不是。现在的社会上,有两种神人,第一种,是胡乱解读《道德经》,第二种,是胡乱编排《道德经》。先说第一种,什么是胡乱解读《道德经》呢?比如,你我都知道,汉语古文书写是没有现代标点符号系统的,那么,古代读书人怎么读书呢?当然是需要读书人自己断句。《道德经》第1章传统断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网上讲,白岩松重新断句,说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能讲得通。这样解读行不行?当然行,只要《道德经》能够激发你我心中的智慧,就尽管大胆随便读,没问题的。但是,白岩松有没有说这是唯一真理呢?当然没有。但是社会上偏偏有一种神人,把自己神人的解读,振振有词地当做唯一真理来推广,这就是胡乱解读《道德经》了。

再说第二种神人,胡乱编排《道德经》。《道德经》原本就是81段短文,从考古发掘看,它的编排顺序很值得研究。如果有人将《道德经》编排出一个说得通的新顺序,有没有价值呢?当然有价值。但是,如果他口口声声要求别人承认他是唯一标准,甚至号称自己是神佛转世,天授神传,这是不是就变得神经了呢?您自己判断好了,反正我认为,这就从有价值的探索走向胡乱编排了。

所以,读学《道德经》,就要首先尊重经典,不能无原则地直接歪曲经典。

什么是尊重经典?尊重经典,就要努力理解经典的原初思想,尽可能正确解读原文,尽可能正确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在这个时候,是我们注解经典。但是,我们理解经典,不是为了做精神的奴隶,恰恰相反,我们是要借助经典,激发我们的灵感,解放我们的思想,拥有自己的智慧。所以,读学经典,一定要争取像白岩松那样读出自己的心得,就算扭曲经典来配合自己的想法,也完全可以。这就是拿古人的经典,注解你我自己的人生。

单纯注解《道德经》,那是专家的责任。你我读《道德经》,当然是争取做到拿《道德经》注解自己的人生,咱们不需要做古人的精神奴隶。但是,直接拿《道德经》注解你我的人生行不行呢?这明显是自欺欺人嘛。你我还真可以把自己当神仙看了吗?经典之所以是经典,远远不是后人想当然就可以解读的。用自己一点点的人生经历,就自以为搞懂了人类最高智慧,还有比这样子更狂妄的吗?拼命胡乱解读、胡乱编排,那是不尊重经典。

所以,即使是普通人,也应当关注经典的版本问题,尽可能选最好的版本。选择最好的文本,搞清楚基本的文句,再去大胆解读,这是具体读学《道德经》的有效办法。

那么,选择怎样的《道德经》版本来帮助自己学习呢?下一节聊。

我是黄向军,下节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启发自性

    感觉不错,好好听听吸收吧,增加点儿智慧!

  • 听友202695210

    情到深处是中庸、读着读着内心平静了、心里喜悦了、声音也就柔和了、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 秋水浣纱

    老师讲得很通俗

  • 秋水浣纱

    老师讲的很好,接地气,把经典讲清楚了

  • 18312628twq

    一直对道德经很感兴趣,大智慧啊

  • 小淑女99

    黄老师讲得这一节让我感慨良多。他有一句话提到,“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300年这500年期间,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全人类的智慧达到了顶峰,这就是“轴心时代”。迄今为止后来所有的时代,顶多让轴心时代诞生的智慧更加普及,但从来没有超过轴心时代的智慧高度。”从某个角度来说,我们现代人其实也很幸运,当自己智慧缺乏时,就去读书,读那个500年轴心时代的书,就好像为自己找了绝世武林高手做师父。感谢黄老师的解读

  • 听友112766101

    很受益

  • 听友213713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