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聚焦系列微课第四讲聚焦是一门助人技术(上)

人本主义聚焦系列微课第四讲聚焦是一门助人技术(上)

00:00
33:46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心理咨询师张红英,人本主义聚焦不仅是一个体验式的应用技术,更是一种生命的哲学,一种生活的态度。它据有一个很丰富的内涵,就像我们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不可能一次把全部的风景都看到,但是我们可以一次游览一条线路,我们可以去北国那令人心醉的长白山;也可以去南方那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七次的聚焦系列微课,我会带领大家领略一条进入我们内在的体验之旅,每堂微课请大家慢下来,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聚焦的味道和魅力,并希望大家把品味到的精髓应用到你的生活当中去。

 

人本主义聚焦即是一种生命哲学,又是一门助人技术。我们在上一讲中介绍了聚焦的生命哲学、生活的态度,今天,我们开讲第四讲,聚焦的助人技术。

聚焦的助人技术主要有倾听、说话、觉察、体会等。不过,聚焦的这些实用的助人技术,是建立在聚焦态度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聚焦的态度是“道”,聚焦的技术是“术”,聚焦的态度是我们修炼的境界,而聚焦的技术是可以应用在我们生活中的技巧。上次我们讲了聚焦的态度包括,在这里、放松、允许、慢下来和体验过程,而聚焦的技术因为内容比较多,我分两次微课给大家介绍,今天我们谈一谈倾听、说话,下次微课我们讲觉察和体会。

倾听、说话有多么重要?大家试想一下,当你白天遭受上司的刁难,拖着疲惫的身体和沮丧的心情回到家说给伴侣听的时候,ta一边刷着手机,一边说“这么点破事有什么好难过的,你看我在单位,天天受这种鸟气也没说一声……”这时候,我想问一下,你的感受会是怎样的呢? 

如果TA这么说:“亲爱的,是谁让你受了这么大委屈呀,有什么想说的话,你尽管说,我愿意陪着你,我们一起分担……”,这时候TA再拍拍你的肩膀或者给你一个拥抱。”感受一下你此时此情的心情又会是什么样?

倾听、说话表面上看起来比较简单的,好像谁都会听,谁都会说。但是,真正的学会如何倾听和说话是我们处理好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人际交往、职场的沟通等都非常的有价值。

 

一、倾听(五要素)

1、倾听的前提是建立信任的关系。

简德林说:第一是关系。第二是倾听,第三才是聚焦。

在心理咨询中如果没有信任的关系,来访者就会防御,在生活中也一样,如果孩子对父母(或者老师)的信任出了问题,不管你说什么孩子都不会听的。如果有了信任关系,来访者的防御(防备心)就会松动,听者的内心放松了,就会打开。所以,如果关系出了问题,首先想办法解决的是关系问题,其他一切问题都必须等待。

倾听是一个人真正与另一个人保持连接的前提。当一个人感觉到被抱持、被接纳、被倾听的时候,这个人的自然就会向内关注,也就回到他自身身上。因为他的外面是安全、安心的,他的注意力不需要放在外面警戒了。他自然就会把注意力转向他自身内在。我们才可以慢慢引导他一起来关注他内在的体验发生的过程。

 

    2、放下手中的一切事情,用专门的时间去倾听。

对方我们人生中重要的他人(伴侣、孩子、父母、客户),你需要留出专门的一段时间来,用于倾听他们(就像你去拜访客户就是用专门的时间去接触、去倾听对方的需求)。在你和他相处的这个时间里,你要做的最重要的是让自己专注的在听,不用带有任何其他的目的和用意。如果你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你会惊奇地发现,对方会告诉你更多,他和你一起能够发现他们自身更多的信息,这些信息甚至平时连他自己也不是很清晰。这远远超过一般的交流所能达到的。在谈话的过程中,你仅使用这样的表达,例如“是的”、“我明白了",或者“哦,是的,我能清楚地察觉到你的感受”、“我没听明白,可以请你再说一遍吗?"对方会深入的把他内心打开来。

 

3、真实的倾听,感受对方的情绪

真实的倾听,是你停下你手头的任何其它事情,把你的内心整理好,全身心的在这里,你就能够听到对方的表达的内容,你也能听到对方在表达内容的同时,他的情绪状态是怎样的,他内心的需要是什么……。也就是说你不只是在听对方表达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你能够听出对方借由表达这些内容,真正的诉求是他的情绪和感受可以被理解。比如,上面那个在单位受气后的例子。

 

4、不向对方回馈任何自己的东西

做到了真实的倾听,接下来一点很重要,就是在听的过程中,不表达我们自己的建议、评论,对于成年人甚至都先不用表达安慰(对于小孩或者虚弱的人需要表达)。因为我们的建议、反应、安慰、好心的评论实际上会妨碍他人感到被理解。尝试认真地倾听别人,不要加进自己的任何东西,结果可能让你感到吃惊。在一般的社会交往中,我们几乎都会使对方难以深入探索自己的内心深处。所以,如果你很重视对方,你不妨试一试这种真实且不回馈自己任何东西的倾听。

 

5、表达对对方的理解

无论你是否跟得上对方说的内容,都要给对方你真实的感觉。当你跟不上对方的节奏时,就必须诚实地告诉对方,例如,可以说:“你能用另外的表达方式再说一遍吗?我不是很明白。”当然,如果你作为一个倾听者能够反射(重述)对方讲话的要点,一步一步,逐渐理解他所说的,这将有更大的帮助。但切记不要谈论对方没有提到的话题,不要提出你自己的解释,也不要在你的叙述中掺杂进你自己的意见。

只有两个原因你才能在倾听的过程中开口说话:一是通过回顾对方所说的来表示你准确理解了,二是要求对方再说一遍或者澄清他所说的。

通常是用自己的语言将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以一两句话说出来(通常是在对方每说了5一10句以后听者才说),尽量用对方的语句来表达。不要试图去修正、改变或者改善对方的语言、认知、想法。当不理解对方所讲的内容时候,可以直接问:“我知道这一点对你很重要,但是我现在还不是很明白……”。

所以,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倾听的不仅是内容,而是说者内在的情绪和感受。真诚的面对说者,不加入任何自己的东西。当你回馈的时候,目的仅仅是为了进一步的让说者表达。

这种全身性地倾听另外一个人的情况在生活中是很少见的。人们很少能彻底清理自己的内心去真正倾听他人。所以,这是需要经过训练的,我们学习聚焦主要就是在训练倾听、说话等这些能力。

 

二、说话(三要素)

 

1、先倾听,再说话

首先,我上面讲了,只有两个原因你才能在倾听的过程中开口说话:一是通过回顾对方所说的来表示你准确理解了,二是要求对方再说一遍或者澄清他所说的。要想让对方听自己讲话,必要的条件是自己先能够去倾听到他人。

 

2、对方准备好听,再说话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当你想和伴侣(父母或者孩子)沟通一个事情的时候,对方有时候会很不耐烦,对方的这种态度让你产生了愤怒,你甚至变成了怒吼,好像对方才稍微重视了一下,但那种重视是,“怎么了吗?你说呀”,你感觉到的对方只是无奈的表达要听,根本不是真心的想听自己讲,这时候,你要么升级你的怒吼、要么再也没有要讲下去的勇气了。自己在讲话的过程中,能够观察到对方的心理状态,能确保自己所说出来的内容是对方准备好要听的条件下,自己再讲。就像很多父母(老师)和孩子沟通,孩子根本就不想听,你说了也没用。有人偏不信这个,一定要表达出来,其实,这样状态下,你就会越表达越生气,对方也会越听越烦,双方的关系也就会越僵。

 

3、表达的时候注意说话的品质

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内容,是建立在了解自己在表达什么(有觉察的)的基础上。同时要注意自己的说话品质。

说话是有品质的,卡尔·罗杰斯与简德林将说话的品质分为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谈话内容与他本人没什么关系。例:今天的天气很好,阳光明媚。来访者不在这个事情里面。如果咨询过程中出现的都是类似的谈话,这是无效谈话,或初期谈话。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说这种用于打招呼的废话。

第二阶段:谈话内容与说话者本人有关系,但没有表明说者的心情,是理性或行为上的描述。例:今天天气不错,我今天出来没穿外套。这是在谈自己,自己的主体加入谈话中。

第三阶段:说者在说事情的时候,心情(情绪)得到了表达,但是没有进一步表述自己。分两种,一是过度沉溺于情绪中;二是对情感有距离。来访者沉溺于情绪中的表现是:很愤怒的说个不停,或哭的一塌糊涂等。

第四阶段:关注自己的体验,有沉淀性的体会。不但讲一些事,还会讲有一些感觉,而这些感觉就是当下的感觉,当下呈现出的情绪,但是未没有沉浸或者淹没在情绪中。这种谈话效率很高,咨询特别容易有推进和转变。

第五阶段:回味自己的感觉,探索性、思考性的说话。

第六阶段:有所领悟,觉察到并表达自己新的体验和心情。

第七阶段:不但领悟了当下的意思,还能举一反三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生活中普通的谈话会在第一、二阶段;健康的人容易在第三阶段谈话;一些体验性比较强的人,谈话层面会到达第四阶段;在心理咨询中如果到达第四个阶段,咨询很容易有效果,产生领悟和转变。心理咨询的过程陪伴来访者提升其表达的品质。

所以,说话也是非常有技巧的,再次重申三要素先倾听再说话,对方准备听再说话,表达的时候注意说话的品质。才能真正达到让对方理解自己、实现良好沟通互动的可能。但这个过程说起来容易,做好了挺不容易的,需要经过挺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