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五千字,精华都浓缩在这四个字中【张英家训(三)】

《道德经》五千字,精华都浓缩在这四个字中【张英家训(三)】

00:00
12:20

众所周知,养生重在养心,在保养身心健康养生方面,张英有自己独到的见地,他把老子《道德经》的内容浓缩为四个字,这四个字总结的特别到位。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是怎么说的。


原文是这样的,“昔人论致寿之道有四:曰慈、曰俭、曰和、曰静。人能慈心一物,不为一切害人之事,即一言有损于人,亦不轻发,推之戒杀生以惜物命,慎翦伐以养天和,无论冥报不爽,即胸中一段吉祥恺悌之气,自然灾沴不干,而可以长龄矣。”这段话的意思是 古人在谈到健康养生之道的时候会强调四个方面,一是慈二是俭三是和四是静。首先要讲讲慈的问题,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善良慈心对待一切事物,不做一切损害别人利益的事情,即使是一句对别人有损的话,也不会轻易说出。由此推而广之,力戒杀生,爱其一切人力物力,不去伤害动植物的生命,谨慎杀伐以养自然之和气。这样做的话,不仅在因果报应上会得到好报,而且有了胸中这一段祥和之气,自然就会消灾免祸,进而就可以健康长寿。


在谈完这个慈的问题以后,张英重点讲了俭的问题,他以排比的方式总结了几个要点,谈得特别透彻。原文是这样的,“人生享福,皆有分数,惜福之人,福常有余;暴殄之人,易至罄竭,故老氏以俭为宝。不止财用当俭而已,一切事常思节啬之义,方有余地。俭于饮食,可以养脾胃;俭于嗜欲,可以聚精神;俭于言语,可以养气息非;俭于交游,可以择友寡过;俭于酬酢,可以养身息劳;俭于夜坐,可以安神舒体;俭于饮酒,可以清心养德;俭于思处,可以躅烦去忧。凡事省得一分,即受一分之益。”


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所享的福是有定数的,珍惜福报的人,得到的幸福就会很多。而那些糟蹋福报不珍惜好日子的人,最后就会发展到一点剩余也没有的地步,陷入山穷水尽的困境。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中告诉我们以简为宝,这个意思就是说不只在钱财方面要做到节俭节约,而且在一切事情上都要坚持节俭节制的原则。具体来说,在饮食方面懂得节制,就可以保养脾胃;在欲望方面懂得节制,就可以凝聚精神; 在言语方面懂得节制,就可以保养气息,减少是非;在交友方面懂得节制,就可以谨慎择友,减少过失;在应酬方面懂得节制,就可以养护身心,避免劳累;在熬夜方面懂得节制,就可以安稳心神,舒畅体魄;在饮酒方面懂得节制,就可以清净心灵,涵养品性;在思虑方面懂得节制,就可以去除烦恼,减少忧愁。一切事情,省却一分就会有一分的收益。


接下来张英对俭字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大约天下事,万不得已者,不过十之一二。初见以为不可已,细算之,亦非万不可已;如此逐渐省去,但日见事之少。白香山有诗云: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今试问劳扰烦苦之人,此事亦尽可已,果属万不可已者乎?当必恍然自失矣。”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大约天下的事情,万不得已必须去做的,不过是十件当中有一两件而已,有些事情一开始以为必须去做、一定去做,但仔细考虑一下就会发现不是必须去做的,也不一定非要去做。如果在为人处事过程中都能坚持逐渐去做一些减法,就能够减少很多烦恼。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一个观点,他说世界上自寻烦恼,自取苦恼的人占多数,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现在我们就可以去问问那些焦虑烦恼忧愁的人,你担心的那件事是可做可不做的,还是非做不可的?一旦想到这一层,一定会恍然大悟,就会放下那些烦恼和忧愁。


讲完这个俭字,接下来张英又讲了和字。原文是这样的,“人常和悦,则心气冲而五脏安,昔人所谓养欢喜神。真定梁公每语人,日间办理公事,每晚家居,必寻可喜笑之事,与客纵谈,掀髯大笑,以发舒一日劳顿郁结之气,此真得养生要诀。何文端公时,曾有乡人过百岁,公叩其术,答曰:予乡村人无所知,但一生只是喜欢,从不知忧恼。噫,此岂名利中人所能哉。”


这段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常常保存平和愉悦的状态,那么他就会正气充沛,五脏安稳。这种状态就是过去人们常说的善于养欢喜神。真定的梁老先生常常对别人说,白天办理公事之后,每天晚上回家休息,必须尽可能找一点高兴的事情,与客人纵情畅谈,乐得掀起胡子哈哈大笑,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疏解一天劳顿郁结的浊气,这个才是真正得到了养生的要诀。何文端老先生在世的时候,曾经看到有个乡下人年过百岁,他就问百岁老人养生之道,老人回答说,我们乡下人不知道什么特别的养生之法,我这一辈子就只是知道欢喜快乐,从来不知道忧愁烦恼的事。想一想,这是追求名利的人完全做不到的状态。


讲完这个和字,最后张英老先生强调了一个静字,原文是这样的,“传曰:仁者静,又曰:知者动。每见气躁之人,举动轻佻,多不得寿。古人谓观砚以世计,墨以时计,笔以日计,动静之分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论语上说了,仁者静,智者动,常常看到急躁好动的人,举止轻浮不严肃,这样的人大多不能高寿。在我们日常所用的文具当中,砚台动得最少,墨动得最多,笔在其次。所以你看砚台 的寿命用年来计算,墨的寿命用时来计算,笔的寿命用天来计算,这个就是动和静的区别。大家看到了,张英用笔墨砚台来做比喻,告诉我们静的就长久,动的就短促。


那么如何能守住一个静字,做到静养心神呢,接下来他是这么说的,“静之义有二:一则身不过劳,一则心不轻动。凡遇一切劳顿忧惶喜乐恐惧之事,外则须以应之,此心凝然不动,如澄潭,如古井,则志一动气,外间之纷扰皆退听矣。”这段话的意思是,静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身体不要过度劳累,一方面是心灵不要轻易波动,凡是遇到一切能干扰我们的情绪,影响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劳顿忧惧喜怒哀乐的事情,在外表上要按照常规去对待,但是心里边必须要做到安宁不动。这种不动的状态就如同深不见底的潭水,就如同古老的水井一样,在这样的时候,用自己不动的心去指挥自己善动的言行,外界的纷扰就不能影响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就不会被这些纷繁打扰所操纵。


在具体解释完这四个字之后,张英老先生做总结了,原文是这样说的,“此四者,于养生之理,极为切实,较之服药导引,奚啻万倍哉!若服药则物性易偏,或多燥滞。导引吐纳则易至作辍,必以四者为根本,不可舍本而务末也。《道德经》五千言,其要旨不外于此,铭之座右,时时体察,当有裨益耳。”这段话的意思是慈俭和静这四个方面对于养生是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非常切实的。其效果比起吃补品或者练吐纳要强很多倍。如果吃补药的话,就会出现药性偏差的问题。有的补品太过燥热凝滞,就会产生不好的结果。而如果是练吐纳功法的话,又不容易长期坚持,特别容易半途停顿。所以养生必须以上述四个字为根本,千万注意不要舍本求末。老子写的《道德经》有五千多个字,核心的内容不外乎慈俭和静这四个方面。如果把这四个字作为座右铭,时时对照加以体察,那么一定会收获很多益处。


大家看到了,张英老先生在保养身心自我管理这方面有很独到的见解,有很深刻的认识。他所强调的“慈俭和静”这四个字,确实可以成为我们自我修养的座右铭。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解读历代家书家训,咱们下次接着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周心怡_j0

    从六尺巷的故事可以知道张英确实做到了慈与和

  • 杨暖之_会会子

    小钵一敲,马上入定

  • 感知4

    希望赵老师能出书,我要买

  • 小葡萄Claudia

    感谢老师,您辛苦了

  • 书非读不看也

    以静制动,静为躁君。以虚受有,虚缘葆真。详而后习,可书诸绅。

  • 东梅问雪

    平和愉悦,善于养欢喜神

  • 水木参

    慈俭和静

  • 韩镕禧

    😛😛😛

  • 王兰红0

    慈简和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