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1期:一生苦难,婚姻不幸,却在95岁捐出3000万财产,她才是真正的贵族!

2020-1021期:一生苦难,婚姻不幸,却在95岁捐出3000万财产,她才是真正的贵族!

00:00
11:12




我时常在想,什么样的人才真正配得上“国士无双”四个字,直到我见到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叶嘉莹先生。


她一生坎坷,少年经历战乱,青年失去母亲,中年婚姻不幸,晚年长女去世。人生的每一个节点,她都不曾被命运眷顾。


但是,她用学术研究排解人生的苦痛,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她最爱的诗词文化。


她辗转中国、美国、加拿大三地教书,积极出版作品,却在95岁时一口气将自己一生的积蓄3000多万人民币捐献给南开大学,成立基金会用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只有读过叶嘉莹生平的人,才能懂得她为何生于困苦,却始终心怀慈悲。




1924年,叶嘉莹出生在燕京。


她是蒙古裔满族,祖上是赫赫有名的纳兰氏。后来全家人以祖居叶赫为姓氏,简化成叶。


她的祖父是清朝进士,父母也都爱读诗词,从小便教她识字、背诗、读论语。


在别的小女孩学刺绣、弹琴或是玩皮筋、踢毽子的时候,陪伴叶嘉莹的只有一册册古籍和一沓沓临摹用的纸。

在叶嘉莹初二那年,北平沦陷。远在上海工作的父亲为了活命,一步步南撤,和家里失去了音讯,叶嘉莹身边只剩下做全职主妇的妈妈和两个幼小的弟弟。


好在叶嘉莹的大伯收留了他们母子四人,还继续供叶嘉莹读书。


那时,叶嘉莹出门上学,每天都能看到饿死在胡同口的人。


日本人残酷地删减涂改他们的地理书和历史书,读书也成了提心吊胆的事情。


但是家中的变故促使叶嘉莹变得懂事、上进,她盼望自己早日成材,帮忙供养母亲和弟弟们。

叶嘉莹17岁那年,考上了辅仁大学国文系。


开学不久后,她的母亲就因为患上肿瘤前往天津做手术。


叶嘉莹请求陪同母亲,母亲却执意让她专心学业,自己前往天津。


这一去,便是永别。叶嘉莹的母亲因为术后感染,在回北平的火车上逝世了。


叶嘉莹为自己没能陪同母亲后悔不已,她痛苦又不知如何发泄,最终写下八首诗歌,哀悼母亲的去世。


其中一句这样写:早知一别成千古,悔不当初伴母行。


自此,叶嘉莹常常感叹生命无常,她就这样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




在读大学期间,美丽的叶嘉莹身边总是不乏追求者。


只是当初她一心沉溺在诗词的世界里,无心恋爱。在毕业后,她成了一名国文老师。


叶嘉莹的中学老师将自己的弟弟赵东荪介绍给她。


赵东荪对叶嘉莹一见钟情,他立刻辞去自己在秦皇岛的工作,执意请求叶嘉莹嫁给他。


叶嘉莹不愿这样亏欠一个热烈追求她的男人,她要求亲戚帮赵东荪找一份工作,工作安排好了,赵东荪却坚决不肯去上班。


赵东荪坚持让叶嘉莹答应自己的求婚,不然自己就永远不工作,一直请求她。


后来,赵东荪生了病,又因为失业变得贫困不已。


叶嘉莹对这样炽热的感情无可奈何,赵东荪的姐姐也来劝她求她,最后她只得答应了这门亲事。


这段婚姻,像是叶嘉莹生命中的劫难,让她后来的生活饱经折磨。


婚后一年,赵东荪便带着叶嘉莹和他们的长女去了台湾省。


那时候,赵东荪不爱诗词,却喜欢谈论政治,到台湾省后没多久后就被罗织罪名,关进监狱。


叶嘉莹和还在吃奶的女儿也被带走调查,尽管她没被逮捕,却因为被抓失去了教国文的工作,被赶出了学校宿舍。


叶嘉莹只好寄宿在丈夫的亲戚家。但是这位亲戚也是刚到台湾,一家五口祖孙三代挤在两居室里。


为了不讨人嫌,叶嘉莹只好白天背着女儿四处营救丈夫,饿了就喝点米汤。


晚上等亲戚一家都睡了,她再拿出一张草席,铺在亲戚家的走廊里,和女儿一起睡在草席上。




与丈夫分离的痛苦、寄人篱下的苦涩、远离故乡的哀愁,让叶嘉莹一次次梦回北京,梦见一家人居住的四合院。


她能听见弟弟、大伯的谈笑声,却怎么都推不开门,走不进去。


叶嘉莹在心里为自己鼓气,她认为只要等丈夫洗清冤屈,她和女儿就能苦尽甘来。




3年后,丈夫出狱了。


但是狱中种种变态的折磨,让赵东荪性情大变,他不再像从前一样热情开朗,动不动就大发脾气,训斥叶嘉莹和女儿。


出狱后第二年,叶嘉莹的小女儿出生了,赵东荪听闻是女儿之后,只说了一句:“又是个女儿。”之后便一个人走了,把老婆和孩子都丢在医院里。


没人知道赵东荪在狱中经历了什么,他越来越暴躁,连外出工作都不愿意去,反而常常埋怨辛苦赚钱的叶嘉莹没有做好家务。

叶嘉莹心中痛苦,有好几次她都梦到母亲跑来说她受苦了,要接她回家。


可是一睁眼,只有两个依赖着她的女儿和一个不近人情的丈夫,没人能容得下她痛哭一场。


她有时会不自觉地去想:我不想活了。


但是回过神来,她又清楚地知道,这个家全靠她,她不能垮。


叶嘉莹对丈夫失望之后,决心把对婚姻和爱情的渴望从自己人生中“剔除”,不抱希望,就不会再受伤害。


她不停地研究诗词,在台湾各个大学讲课,被一位国外学者赏识,邀请去加拿大教书。


到了加拿大之后,她发现用英文讲中国诗词,简直就像让一只天上的鸟儿在地上重新学习爬行。


她经历着语言不通、文化不通的困境,为了真正将中国文化传播出去,她努力地备课,努力地熟练英语,成了当地学生最敬佩的国文教授。


有一次,她的丈夫听到她上课的录像带,惊讶地说:“这是你在讲课吗?”


原来当初口口声声说着非她不娶的人,一辈子都不曾了解过她。




在全家移民之后,叶嘉莹难得地过上一段安稳日子。


两个女儿结婚之后,她认为自己的人生苦尽甘来了。


谁曾想,大女儿结婚不满三年,便和女婿一起遭遇车祸去世,叶嘉莹在暮年又尝到了丧女之痛。


叶嘉莹悲痛地写下十首悼念女儿的诗,她扪心自问不曾做过坏事,却被命运一次次逼到绝境:


平生几度有颜开,风雨一世逼人来。

迟暮天公仍罚我,不令欢笑但余哀。


在这个时候,她突然想起自己大学时的老师顾随先生的一句话:以悲观之心情过乐观之生活,以无生之觉悟过有生之事业。


曾经,她不懂这句话,现在却不得不懂。


生活已经给了她太多苦难,如果她不能看透这些伤痛,就会被自己的经历逼疯。


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她说:

“把一切建在小家、小我之上,不是一个终极的追求和理想。”

在女儿去世两年后,她写信回国,请求回中国讲学,不收分文报酬。


一年后,国家批准了她的请求,她终于回到了故乡,第一站就是北京大学。


后来,她收到师伯的邀请,便长期在南开大学开课讲诗词。


叶嘉莹就这样在加拿大和中国之间奔波了30多年。


在她年过80以后,校友们不愿意让她从国外回来时居无定所,他们筹钱为叶嘉莹建了一间70平的宿舍。


叶嘉莹对物质没什么需求,常常把青菜放在水里煮一煮,配上一个馒头,就是一餐。


南开大学想请一位保姆照料她,她一开始拒绝了。后来在她摔跤受伤之后,校方强行为她安排了一位做家务的保姆。


叶嘉莹年过90以后,腿脚越来越不方便,每次外出讲课时,保姆都会把一张带软垫的椅子放在她身后,她却一直坚持站着上课,一站就是三个小时。


叶嘉莹说:

“我教课有70年了,坐着讲课对诗词不尊重。”


在上个月,叶嘉莹再次出现在教室里。虽然她已经96岁了,从沙发上站起来都需要保姆搀扶了,她还是坚持为学生们讲授诗词相关的知识。


她自觉生命已经在旦夕之间,已经捐光了财产,剩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们。


她笑称自己一世多艰,寸心如水,却像莲子一般,把苦涩留在心底,把清香献给别人。


点个【在看】,愿叶嘉莹健康长寿,继续传授中国诗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左琦牵着蜗牛散步

    敬佩如此女人,铁骨铮铮!!!

  • 1862881peou

    早上在听

  • 听友217284819

    在看

  • 慧慧138495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