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书的时候,我们经常产生这样的困惑,读什么样的书,怎么读书,以及如何快速掌握书中的内容,这些问题常常让我们困惑。作为一个饱读诗书的大学问家,张英在读书方面有很多的经验,有很深刻的见地。接下来我们就看一看他是怎么教自己的孩子们读书的。
家训中的原文是这样的,“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幼年知识未开,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必须幼年读。长壮后,虽倍蓰其功,终属影响。”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20岁以前读的书和20岁以后读的书完全不同。幼年的时候知识面还没有打开,天真幼稚,纯正朴实,见闻不广。这个时候所读的书即使许久不温习,偶然提起来,依然可以一行一行背诵出来。与此相反,如果是壮年所读的书,过了一个月恐怕就忘记了,肯定不能保持很久的时间。所以像六经还有秦汉时代的文章,词语古典深奥,必须在幼年的时候读,这样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长大以后再读的话,虽然下了数倍的功夫,终究还是不能留下很深的印象,就像影子和声响一样,过后就忘了。
接下来张应进一步说,“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此时,时文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辞裕、可历二三十年无弊者读之。若朝华夕落、浅陋无识、诡僻失体、取悦一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何如诵得《左》、《国》一两篇及东西汉典贵华腴之文数篇,为终身之用之宝乎。”
这段话的意思是,从8岁到20岁,这段时期最为宝贵,千万不要荒废,这个时候偶尔会读一些不急之书,就显得有点浪费时间。其实此时流行的文章固然不可不读,但也要有选择,应该选择那些典雅纯正,道理淳朴,词语丰富,能够经历二三十年,也不会有弊端,也不会过时的文章来读。可以看到,有些文章昙花一现,像早晨开的花晚上就凋谢了,有些文章浅陋没见识,有些文章的内容稀奇古怪,违背礼节,像这样的文章一时之间受欢迎,但肯定不会长久流传下去。我们怎么能用比珠宝还要珍贵的岁月去阅读这些没有什么好处的文章呢?应该把青春年少这段宝贵时间用好,可以背诵一两篇左传、国语里的文章,或者背诵几篇东汉西汉时代的华美典雅的文章,作为终身受益的珍宝。
接下来张英继续强调“且更可异者:幼龄入学之时,其父师必令其读《诗》、《书》、《易》、《左传》、《礼记》、两汉、八家文;及十八九,作制义应科举时,便束之高阁,全不温习。此何异衣中之珠,不知探取,而向涂人乞浆乎?且幼年之所以读经书,本为壮年扩充才智,驱驾古人,使不寒俭,如蓄钱待用者然。乃不知寻味其义蕴,而弁髦弃之,岂不大相剌谬乎?”
这段话的意思是,在读书过程中,还有一件更值得奇怪的事情,幼年入学的时候,父亲和老师规定他要读诗经尚书、易经、左传、礼记以及两汉的文章,还有唐宋八大家的文章。等到了十八九岁,真正写文章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反而会把已经读过的这些东西束之高阁,全都不去温习。这个和自家衣服里藏着珍珠宝贝不知去探取,反而向路人去乞讨有什么区别呢?而且进一步想一想,幼年之所以读这些经典的书,本来就是为了长大以后能够充实才智,以便掌握古人所传承下来的智慧,使自己的思想不至于贫乏,就像积蓄钱财,等待将来的花销一样。如果不知道探索那些经典著作的高深含义,把它们作为多余的东西抛弃掉,这样的做法岂不是违背了当初读书的目的吗?实在是大错特错。
以上张英谈到两件事,第一是读书要有选择,第二是对经典要反复研读,掌握其精髓。接下来他又说,“我愿汝曹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一月之内,必加温习。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我所已读者,决不可轻弃:得尺则尺,得寸则寸;毋贪多,毋贪名;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其词,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食物不化。二者其去枵腹无异。汝辈于此,极宜猛省。”
这段话的意思是,我希望你们把平时已经阅读过的经典著作看作是稀世珍宝一样,一个月之内一定要反复加以温习。古人的书很多,读也读不完,但是自己已经读过的书绝不要轻易放弃,得一尺就算一尺,得一寸就算一寸,不要贪名,只要阅读了一篇,就一定要求得可以背诵,然后思考它的含义,把它运用到自己写文章的实践当中,这样自己的才气才会发挥出来。假如说曾经读过的书完全不能讲出它里边的词句,这就叫做画饼充饥,有名无实。如果说能讲出里边的词句,但是却不能灵活的运用,这就叫吃了东西不消化。以上这两种情况跟腹中空空完全没有什么区别。你们对于这个问题一定要特别注意,一定要深刻反省。
我觉得在这里张英老先生讲的读书的原则特别重要,一定不要贪大贪多,一口气读了一大堆书,但是每一本都一知半解,每一篇文章都理解的不深刻,这样跟没有毒是完全一样的。读书贵精不贵多,读过之后内容要能记得起来,而且要能在自己写文章的时候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增长自己的才干,提升自己的水平。而且张英老先生说了一句话特别到位,“得尺则尺,得寸则寸”。
这句话就告诉我们,生命有限,真理无穷,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扎扎实实从眼前入手,从眼前出发,不要贪大。在读书学习进步的道路上,一定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近一尺有一尺的光明,这个道理说得特别深刻,特别重要,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对指导我们读书学习特别有意义。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解读历代家书家训,咱们下次接着说。
读书能不贪多很难,因为焦虑
谢谢张大人的教导,“得尺则尺,得寸则寸。”我记住了。
值得推广!精神宝藏 不应被埋没
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近一尺有一尺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