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mp3

贞观之治.mp3

00:00
05:02
贞观之治

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即位,改元贞观。从公元六二七年到公元六四九年,贞观二十三年的二十三年间,是唐太宗统治的贞观时期。在此期间他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进行整顿和改革。这个时期的封建政治比较亲民,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快,社会秩序也比较安定。

所以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贞观之治。唐太宗。是位很实际的政治家,由于他亲身经历了隋末农民大起义,所以他认为隋朝历经二世而亡,是因为赋役繁重、官吏贪污、百姓饥寒交迫而引起的。隋炀帝本人挥霍无度,不能节制自己也是重要原因。

对于这一教训,他说君主好比粥,百姓好比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现在天下初定,要想稳固统治,必须休养生息。为达到这个目的,他即位之初就一再申明要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林立,使民衣食有余。为了节省开支,他把中央各部官员精简掉原来的三分之二。

灾荒之年,唐太宗下令各州开仓犯忌,并派亲信大臣到灾区巡视。他还十分注意农时,鼓励农民耕种土地。经过经济整顿,战争中流散的人都返回家乡,社会生产得以恢复发展,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到贞观八年至贞观九年时,米粟每斗不过三四千。

在封建帝王中,唐太宗是以善于纳谏而著称的。美意军国大事,他总要广泛听取之。下的意见并能择善而从,因此在他手下有许多大臣敢于直言劝谏。公元六三零年,贞观四年,唐太宗为巡幸东都洛阳,下令征发百姓大修洛阳宫。

当时正值农忙时节,张玄素立即上书劝谏:陛下,自以为今日财力、物力比随时如何,战争创伤之后,百姓万分疲惫之时,陛下要耗资巨碗,役使疲惫之中大兴土木,岂不是沿袭前朝的弊政吗?由此看来,陛下还不如隋炀帝。唐太宗听后勃然大怒,你认为?

诶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我比暴君桀纣又如何呢?张玄素毫不畏惧,坚持说,假若此殿盖成大唐将要重蹈夏商亡国的覆辙。最终唐太宗终于停止了这一工程。大臣魏征更是一位耿直的谏臣,他一生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有时甚至当庭与唐太宗顶撞,面对盛怒的唐太宗,他依然面不改色,坚持己见,直到唐太宗接受自己的意见为止。

唐太宗在五十三岁时病逝,纵观他当政的二十多年,尽管后期履行摇曳。这么深,但总的说来,他仍然是历代封建统治者中少有的开明君主。他崇尚节俭,吏治清明,人民生活相对和平安定,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因此贞观之治作为封建社会少有的大治局面,自然受到了后人的颂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