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05丨发明“传统”?一个票友眼中的当代相声

Vol.05丨发明“传统”?一个票友眼中的当代相声

00:00
44:23

相声虽然是一门传统艺术,也一度被人说快要没落了。但我们可以看到,在德云社等一批相声新生势力的努力下,相声越来越与时俱进,也越来越在年轻人当中圈粉。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重回小剧场,很多人也会重新找回以前的传统相声,重温相声这门艺术的魅力。


大观天下志前一段推送了一篇孟庆延老师的文章:“郭德纲相声为什么受欢迎?”。其实,孟庆延老师在生活中也是一位相声的“票友”,生在天津的孟老师更是从小受相声的耳濡目染。这一期播客,我们来听听孟庆延老师这位资深“票友”来聊聊他心中的相声。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孟庆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收听指南】


08:00 相声其实它有硬功课,是两个东西。第一个是你要熟悉已经有的基本的相声段子,传统相声段你要熟悉,就郭德纲说的剩的100多段。因为传统相声是有结构的,有开场又有垫活,有正活,然后有结底,它是有起承转合的结构关系的。它其实是的你的一个素材储备库,我有哪些素材,其实都在里面。


10:45 我看一些关于相声的著作经常会讲,我们总说三分逗七分捧。很多人不理解,说捧哏你有啥了不起,捧哏站台里面也没啥话。但我告诉你,我的体会是为什么捧哏非常重要?因为捧哏决定了相声的走向。


16:50 我有时在天津会泡相声园子,总去离我家最近谦祥益去听,你会发现非常有意思。在天津演相声太难了,每个人都是捧哏,就坐在底下你知道吧? 其实好多天津相声园特别喜欢演传统段子,经常演。其实底下的人都知道下一段下一句是啥,包袱是啥。底下人就是很安静的等着你,他都知道了,我也知道。


27:40 今天的相声我觉得越来越难以看到一个完整的人。上来讲几个梗,说一些特别突出彰显自己特点的东西,唱个歌唱个小曲,然后互相的逗一逗,捧逗之间互相来一些伦理哏,然后基本就快结束了。时代不同了。我总觉得以前的相声或者是那种有人物有故事的相声,听完以后还有回味,这个回味不见得是道理,你就会觉得丁文元这人挺有意思。


42:20我觉得有对这个问题有好奇的人,应该去天津参加一下天津本地人组的饭局,你看天津饭局不管是亲戚的还是朋友的,他们之间的说话,我就经常说我同学聚会就不是同学聚会,是群口相声大会,就是一个梗接着一个,你要不说梗就不好意思坐桌上吃饭,他也不是刻意的,他就很自然地流露出来这样的一个表达方式。


【关于我们】


东腔西调」是一档轻文化播客,每周五晚更新,你可以在“喜马拉雅”、“ApplePodcasts”、“小宇宙”、“网易云音乐”等平台订阅收听。欢迎在微博或微信搜索“大观天下志”关注我们,那里会不定期更新对应单集的图文信息;也欢迎多多留言评论,我们真诚期待大家的反馈。

「东腔西调」也有听友群了,微信添加eidos001,并备注「播客」,小助手会拉你入群,一起来交流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火凤凰ZF

    突然跟前几期天差地别,各种意义上……

  • 冷_lt

    马三立老师说过“我们是说相声,不是逗乐,不是出洋相”,相声要真那么简单,还需要近十年的基本功训练? 包袱结构,哪个点可以翻,怎么入活...哪个不是需要长期训练的?

    大观天下志 回复 @冷_lt:

  • 初见_oe4

    就是这个感觉,相声的说学逗唱,都成了炫技

  • 软肋6

    短舌头还有点儿口吃,难为了🐶🐶🐶🐶🐶🐶🐶🐶🐶🐶🐶🐶🐶🐶🐶🐶

  • 哥朵星光

    说话多的舌头有点短阿

  • POWER爷

    传统相声更多的是结构完整的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抖出笑料。

  • kulyyun

    这舌头要不然去做个手术吧

  • 静心若芷水

    难怪前两集就感觉何必像是个捧哏而不是主持人,源来这样

  • 千影与千寻

    这就是相声如果做为一门艺术的尴尬之处,通过两位学者的对谈就可以发现,相声有口传心授的技术门槛,但没有成体系的学术系统,所以你要用一种科学的眼光去试图分析理解,发现大家都是门外汉,找不到体系的结构入口,因为它根本没有构建起来

    酆柳泉 回复 @千影与千寻: “公式”不是不行,初学者想找点儿理论支持可以用,从死纲死口生扒开始,扒几段儿就会感觉到应该怎么吸引观众注意力怎么入活怎么抖包袱儿,继而通过总结出来的规律去演。但,这只是技巧中极少的一部分。相声很活,跟别的形式不一样,您看话剧能搭茬儿么?听相声可以,表演者得具备随时保证演出效果的能力,随时顺势而动去微调节目,小到技巧大到内容。

  • 散翎

    这个话题聊不开,嘉宾完全不懂相声,基本是一人说,这就没意思了

    单立人_g1 回复 @散翎: 我倒是觉得你不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