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八不”箴言,形成了清朝父子双宰相的美誉【张英家训(一)】

这“八不”箴言,形成了清朝父子双宰相的美誉【张英家训(一)】

00:00
12:06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篇清代大学士张英所写的家训,提到张英,大家就会想到著名的“六尺巷”的故事,张英的家里人因为宅基地的问题和邻居产生了纠纷,于是就写了一封信寄给在朝为官的张英,希望他能出面干预此事。张英特意写了一封回信,劝告家里人要和邻居和睦相处。这封信里有一首诗,内容是这样的,“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诗体现了张英虽然位高权重,但是宽容大度礼让为先的境界。


张英是安徽桐城人,康熙六年也就是公元1667年考中进士,历任礼部侍郎、兵部侍郎、工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文华殿大学士等职。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张英和儿子张廷玉二人先后位居宰辅,人称父子双宰相。63岁的时候,张英因为健康原因辞官归乡,回到故乡之后,他动手撰写了一部家训,并且为这部家训起了个名字《聪训斋语》。这部家训内容很丰富,包含修身养生读书交友等很多方面。大清名相张廷玉自己是这么说的,“先公诗文之外,杂著内有《聪训斋语》二卷,以示子孙,廷玉终身诵之。”由此可见,张英的家训对孩子们的成长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其中的几个片段。原文是这样的,“予之立训,更无多言,止有四语: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尝将四语律身训子,亦不用烦言多说矣。虽至寒苦之人,但能读书为文,必使人钦敬,不敢忽视。其人德性亦必温和,行事决不颠倒,不在功名之得失,遇合之迟速也。守田之说,详于《恒产琐言》。积德之说,六经(、语、孟、诸史百家,无非阐发此义,不须赘说。择交之说,予目击身历,最为深切。此辈毒人,如鸩之入口,蛇之螫肤,断断不易,决无解救之说,尤四者之纲领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我张某人立家训,没有什么更多的要说的,只有四句话传给后人,认真读书的人一定会受到尊重;谨守田产的人永远不会受到饥饿的威胁;行善做好事的人一辈子都不会有意外的灾祸;善于选择朋友的人永远会立于不败之地。我就是用这四句话来要求自己和教育子孙的,其他内容也就不用烦言多说了。即使是贫寒穷苦的人,只要能够认真读书学习,必然会受到别人的钦佩和尊重,不敢对他有所轻视,而这样的人在品行方面必定是温和的,做事也一定不会颠倒错乱,功名有得有失,机遇有早有晚,但这样的人他的品性修养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关于谨守田产的方法,我另外写了一部《恒产琐言》已经讲得比较清楚了。关于积德修善的内容,儒家的经典如六经、论语、孟子,还有诸子百家,讲来讲去讲的都是这方面的内容,我也就不必多说了。想格外强调的是选择朋友的问题。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我亲眼看到亲身经历过一些人和事情,印象极为深刻。那些阴险毒辣的人就如同入口的毒酒,就如同咬人的毒蛇,和这样的人千千万万不要深交,一旦和这样的人有交往就很难脱身。


在以上讲的4个方面的内容当中,择交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一定要特别关注。既然择交是这么重要的一件事情,具体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接下来我们看张英老先生是怎么说的,“人生以择友为第一事。自就塾以后,有室有家,渐远父母之教,初离师保之严。此时乍得友朋,投契缔交,其言甘如兰芷,甚至父母兄弟妻子之言,皆不听受,惟朋友之言是信。”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的一生当中选择朋友是第一要事。自从进入私塾开始读书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有了妻室,有了自己的家庭,逐渐就会远离父母的教诲,进一步又会远离老师的约束。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初次交到了朋友,情投意合,建立了交情,感觉会非常好,朋友的话就像兰芷那样清香可人,有的时候甚至听不进去父母兄弟妻子的话,就只能听进去朋友所说的话。


大家看到,在这里张英谈到了年轻人成长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就是重交情讲义气,那么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接下来就会有一种危险的事情发生了。原文是这样说的,“一有匪人侧于间,德性未定,识见未纯,鲜未有不为其移者。余见此屡矣。至仕宦之子弟尤甚,一入其彀中,迷而不悟,脱有尊长诫谕,反生闲隙,益滋乖张。故余家训有云:保家莫如择友,盖痛心疾首其言之也。”这段话的意思是,一旦有行为不端的人乘虚而入,因为你自己本性没有定型,见识还不够深刻,同时社会经验也不多,不知不觉就会被这样行为不端的人带坏。这样的例子我看的太多了,至于官宦家的子弟尤其严重,一旦上了行为不端者的圈套,那就会执迷不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而且如果有长辈来告诫他、提醒他,反而会产生怨恨和猜忌,然后就会引发一些矛盾冲突,进一步反而会助长他古怪的脾气和不当的言行。所以我们张家的家训里有这样的话,保家莫如择友,这是在吸取了深刻教训之后,痛心疾首说出来的话。


所以接下来张英告诫后辈子孙,“汝辈但于至戚中,观其德性谨厚,好读书者,交友两三人足矣。况内有兄弟互相师友,亦不至岑寂。且势利言之,汝则温饱来交者,岂能皆有文章道德之切劘?平居则有酒食之费,应酬之扰;一遇婚丧有无,则有资给称贷之事;甚至有争讼外侮,则又有关说救援之事。平昔既与之契密,临事却之必生怨毒反唇。故余以为宜慎之于始也。” 这段话说的很实在很到位,意思就是你们可以在亲戚当中选择本性厚道,言行谨慎,喜欢读书的人,结交两三个就足够了。何况家里边有兄弟,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作为诗友,有了兄弟的陪伴,生活也不至于寂寞,所以也就没必要在外边交那么多的朋友。


另外,单纯从势利角度来讲,你本身不愁吃穿,来结交你的人,并不是个个都能和你进行文章道德切磋的人,和这样的人交往,平时有吃喝的花费,有应酬的打扰,一旦遇到婚丧嫁娶的事情,还要出资金帮助对方解决困难,甚至于会遇到争斗、诉讼和互相欺侮的事件。这时候又要出面替他说人情走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平时与他交往密切,情投意合,遇到这样的事情,如果推脱的话,对方必然产生仇恨和敌视。关系一旦走到这一步,真是进退两难,所以不如一开始就谨慎。


接下来的内容就更加经典了,原文是这样的,“况且游戏征逐,耗精神而荒正业,广言谈而滋是非,种种弊端,不可纪极。故特为痛切发挥之。昔人有戒:饭不嚼便咽,路不看便走,话不想便说,事不思便做,洵为格言。予益之曰:友不择便交,气不忍便动,财不审便取,衣不慎便脱。”这段话的意思是,况且没完没了娱乐游玩,互相宴请,既耗费精神又荒废正业,而且什么都谈论就会滋生是非。各种各样的毛病,没完没了说不完。说到这张英就做了一个精彩的总结,他说古人强调有“四不”会带来风险,要特别注意,这四不是“饭不嚼便咽,路不看便走,话不想便说,事不思便做”,张英自己说,这话说得非常有道理,不过还不够完整,特意再加上四不,凑成“八不”供子孙后代去多加学习,多加注意。后边加这“四不”是:友不择便交,气不忍便动,财不审便取,衣不慎便脱。我觉得张英所讲的这“八不”非常有概括性,非常有代表性,确实值得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好好学习,认真去落实。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解读历代家书家训,咱们下次接着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周心怡_j0

    马云说过:“所有靠一杯两杯酒喝回来的生意,朋友都是不靠谱的!” 真正有能量、厉害的牛人也不会在一群完全功利的人当中挑合作伙伴,满世界都是想找贵人的人,贵人又不傻,他们就是想帮助别人,也是要找那些靠谱实在的人。只是张英老先生这么直白,也真是对自家人才会说的真心话了

  • 小葡萄Claudia

    感谢老师的讲解,您辛苦了~

  • yangmaomaomama

    背景音乐声音太大了

  • 一切都妥了

    赵老师讲的太好了,老少受益,让自己活得更纯正的人!

  • 镜子0000

    真好!我要好好学习,感谢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