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课程总结和操作心法,终极答疑

第18课|课程总结和操作心法,终极答疑

00:00
11:14

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课程已经进入最后一堂了。

今天的课程,我们先简单梳理一下前面课程的内容,然后我会集中回答一下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怎样找到靠谱的书评,音频和视频。


壹/极简精读法的整体框架


极简精读法分成三个部分:选书、精读和知识库管理。


(一)在选书环节,做到断舍离,只读好书


在选书环节,关键是要做到书籍的断与舍,不读烂书和没必要的书,只读知识树上的好书。按照精读的原则,每个领域我们只需要精读三个人(开创者、分歧者和综合者)的书,然后在选书的过程中画出每个人的「五位一体」表。这样就能快速地掌握一个领域的基本情况。


(二)在精读环节,找到一本书的重点信息


在精读环节,仍然要用核潜艇法与独木舟法找到一本书的重点信息:核心论点与关键证据。「思维模型」的方法,可以让我们在「五位一体」信息中间来回穿梭,通过其中一个或几个部分的信息,「猜」出另外的信息。


(三)选择合适自己的知识管理方法


当我们把这些精华书里面的精华内容都掌握了之后,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知识管理方法: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方法可以把我们的读书成果编制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让我们既可以随时调用,也可以让知识不断地扩展、生长。

「极简精读法」的本质是帮大家节省时间,同时也帮助大家掌握一个领域最重要的精华。大家在今后的实操中可以不断地尝试这个方法,时间久了,就会发现:自己的知识体系已经长成了一颗参天大树,而且全都是人类知识系统里面的精华。

贰/关于「阅读」的一个「心法」

人类的知识的诞生是一代又一代知识树上的大神推动的,但这些大神其实挺悲催的。他们提出的学说必须可以「证伪」,他们耗尽一生的智慧提出的学说,最终是一定会被下一代人推翻的。

但这种提出假设,等待后人验证的方法,正是人类积累知识的秘密。人类积累知识,靠的是一点一点向前拱的精神,日积月累。就像我在上次课程说的忒修斯之船,最后焕然一新,但是每一块木板都不是原来的木板了。

我觉得在这个时代想要成为一个高效学习者,就应该有一份让自己成为忒修斯之船的心态:过去读过的书得有份尊重的态度,我们提炼精华,让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对还没有读过的书,得有一份开放心态,始终让自己有一颗好奇心;对于当下正在读的书,得有一份专注的精神,心无旁骛。

就像我的前老板罗振宇曾经总结过的:面朝过去得有个基础,面朝未来得有份谨慎。然后立足于当下,把当下最该干的事干好。

如果你始终让自己面朝过去读过的书,保持开放地读着新领域,专注地读完自己正在读的每一本书,那么有朝一日,你离成为查理·芒格、彼得·德鲁克这样的读书大神、跨界大神,日子并不遥远。

叁/四个最常见的问题

下面我集中回答一下在整个课程中最常见被问到的最有代表性的四个问题。因为在课程体系中不涉及这几个问题,所以我在这里集中回答一下。


(一)第一个问题:怎么查找资料


第一个问题:都有哪些渠道可以帮助我们搜集到信息。关于这个问题,给大家四个思路。


(1)找整合性质的书

在昨天的课程里,我分享了一个两年前我画的魔幻小说的知识地图。

画那张图的时候,我正在上班,每天十点多才到家,是利用睡前时间画的。

上面的全部信息都是来自一本书:屈畅老师写的《巨龙的颂歌》。

屈畅老师是第一个介绍《冰与火之歌》到中国来的人,也是丛书的翻译。有段时间我对《冰与火之歌》比较有兴趣,所以就查到了相关信息。

很多文学著作的翻译都会写这样全面介绍一个领域的书,读这样的书对于我们理解一个行业的全貌,效率会非常高。

我的建议是,大家如果想进入一个比较理论的行业,比如心理学、经济学。一定不要急着问究竟该读哪本书,先找一本这一类介绍性的书,了解一个全貌之后,自然就知道「开创者」、「分歧者」和「综合者」都是谁了。


(2)找书评


大家在理论书和纯文学书的时候,一定不要先去读书,要先找书评。一般来说,卡夫卡之后的纯文学书,不借助辅助书籍我们根本就读不懂。再或者像莎士比亚、歌德、托尔斯泰和但丁的书,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我们直接读完全读不懂。

找书评有很多办法,比如说在豆瓣、知乎和简书上找。如果是一本「经典」,得过奖的书,很多人还会专门写一本书来研究这本书。这个时候你要做的是从所有研究这本经典的书中找到一本最好的研究著作。


(3)找一些音频和视频作为参考


比如说很多概念书的作者都在TED上面做过演讲,先看一下这些演讲,精华应该都已经提炼出一些了。如果是当代人,大家可以找找有没有他的公开课,如果有的话,建议直接听课程,有的时候效果比读书更好,也更舒服。

现在很多知识付费平台在推一种「每天听本书」,大概用20几分钟来介绍一本书的重点。对于理论书、文学书和传记类的书,我不建议大家听这种快餐,但是对于一些概念书,这20几分钟的概括还是很有效的。当然如果你觉得有点贵,可以在简书上找一找读书笔记,效果也差不多。

还有一些读书类的音频、视频节目,比如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罗辑思维」,也都是很重要的参考。


(4)用英文搜索


最后这个建议是给要做研究的朋友的。

如果你需要查很多专业资料,建议用英文在搜索引擎上查作者信息。很多国外的教授都有自己的网站, 把他的英文名字放在搜索引擎里都能查到他们。

因为我们只需要他的「五位一体」信息,所以有一些基本的单词量也足够我们找到他们的相关信息了。


(二)第二个问题:读书总记不住怎么办?


答案可能略显毁三观。读书记不住恰恰是因为你想记住的东西太多了!

极简精读法就是希望大家不要记那么多东西,只抓重点书,抓重点书里面的重点信息就可以了。

打一个比方,你进了一间30层大楼,一层一层地爬,每个房间都看一眼,当然记不住了。

如果你手里拿着一张图纸,找到这30层楼里面都有哪些公司,总结一下规律,然后你再简单地挨家挨户看一眼,用你看到的验证你总结的规律,就可以记住了。

人类记忆的方式,是成串成片的。没有信息关联的信息我们大脑会自动删除掉。「五位一体」信息就是关联所有信息的连接点,有关联了之后,大脑就不会自动删除掉了。


(三)第三个问题:没有逻辑,看不懂书怎么办?


还记得前两讲我提到的「输入」和「输出」吗?

逻辑是一种「输出」,越「输出」才会越有逻辑。

给大家两个建议:

第一,背几篇有逻辑的文章。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背,而是不停地复述给别人,或者复述在一张纸上,越复述越有逻辑。这个方法是诺贝尔物理学家奖得主费曼提出的费曼学习法,大家也可以自己去百度一下。

第二,学会「三段论」和「驳论」,这是所有理论书都用的论证方法。那么多学术大牛都用,这个方法自然有其神奇之处。

生活中比较常用的「三段论」是「我们总能遇到这样的现象…,我认为是这样的原因」,「比如说,证明了这一点;比如说,这其实是错的」,「总而言之,我的结论是…」

比较常用的「驳论」格式是「他们都以为是这样,其实是错的」,「比如说,是错的;比如说,是错的」,「我认为是这样的,比如说,比如说,所以应该是这样」

我在课程里面介绍的《自下而上》就是这种驳论体的书。

试着经常写一些这样的内容,逻辑和条理自然就清晰了。写的次数越多,逻辑能力提升得越快。


(四)第四个问题:对未来很焦虑应该读什么书?


我们每个人都遇到过人生焦虑期,包括刚上大学,不知道接下来四年要做什么。虽然没有失业那么焦虑,但都属于人生焦虑期。

很多朋友都喜欢在这个时候读书,其实我也这样。

我的一个心得是,不要决定要读哪个方向的书了,应该学古代帝王「开张圣听」,什么书都看看。

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思考方式:贝叶斯定理。

这个定理主要是面对巨大不确定的时候怎么让自己增强判断力的。假如一个袋子里100个球,红色球和绿色球,每样有几个我们完全不知道。我们想知道抽出一个绿色球的概率是多少怎么办?我们就随机从里面抽出来,用每一次的结果反复调整概率。前三次都是绿球,那第四次抽出绿球的概率就是100%,假如第四次抽出来的是红球,那我们就相应调整。

这个方法和我讲过的集中管理法和分散管理法都不一样,这个方法是随机的。 就是我们随便找书读,读到哪本算哪本,直到找到一本启发自己的书,再按照「五位一体」的方法顺着读下去。

简单来说,就是每读一本书,就做一次调整,说不定哪一本书的出现,就成为你人生的正面黑天鹅,成就了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和萍实践家领航教练

    忒修斯之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