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7期:一个人深到骨子里的高贵,藏在这个细节里

2020-1007期:一个人深到骨子里的高贵,藏在这个细节里

00:00
12:22




有书君说


宋玉,先秦时代一个特殊的人物。


一个开艳情文学先河的美男,却从不好色。


一个侍奉帝王的职业作家,却心怀天下。


一个伤春悲秋的落魄之人,却得享天年。


他的一生,创造了太多的“第一”,留下了太多经典的文化意象。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宋玉传奇的一生。




写艳情而不好色

 

秋风乍起,黄叶纷纷扬扬,飘落在了正在墙头张望的女子身上。

 

这位女子,“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只见她含情脉脉地望着院中读书的男子,如痴如醉。

 

男子名叫宋玉,是远近闻名的美男。

 

女子满心期待,却不料宋玉时而轻声读书,时而蹙眉深思,始终不肯看她一眼。

 

女子明媚的脸色渐渐黯淡,默然离开了那堵矮墙。

 

她是楚国的国花,嫣然一笑,倾国倾城。

 

三年来,她时常出现在宋玉的墙头。

 

她对宋玉一直有意,宋玉也深知她的美貌,却从不回应她的热情。

 

为什么宋玉明知女子美貌,却不动心?

 

这是因为宋玉并不是一个贪恋美色之人。


当然,别人未必肯信。


楚大夫唐勒就曾向楚襄王说宋玉的坏话:


“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词,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


宋玉听了,便解释说,绝世容貌是上天给的,能说会道是老师教的,至于好色,从没有过。

 

然后他就作了一篇赋,讲了上面那个女子的故事。

 

由于女子住在他的东邻,所以宋玉称她为“东家之子”。

 

正是在这篇极力描写东家之子美貌的赋中,宋玉留下了千古名句: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在宋玉笔下,名留万古的女子,不只东家之子一位,还有采桑女、宫廷女和巫山神女等。

 

他并非只描写她们的长相,而是全方位地展现她们的风貌。

 

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宋玉对女性欲望的描写。

 

宋玉陪楚襄王游览云梦台,远远的高唐观上,白云变幻。

 

襄王对那白云十分好奇,便问宋玉这是什么云?

 

宋玉答道:“这是朝云。”

 

朝云是巫山山神之女,见襄王之父楚怀王游览到此,便自荐枕席。

 

离开之时,女神说自己:


“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襄王听完故事,晚上竟然梦见了神女,只是神女并未回应襄王的热情。

 

这些事,都被宋玉应襄王要求写入赋中。

 

从此以后,东墙、襄王、楚梦、神女、阳台、高唐、巫山、云雨等等词语,成为中国文学史上,被频繁用来指代艳情的经典符号。

 

这些文化符号对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以大家熟知的《红楼梦》为例,贾宝玉梦游太虚、史湘云的判词、宝黛二人的仙草前身等等,无一不有着宋玉艳情文学的影子。

 

不过如果据此说宋玉只是一个写写艳情的弄臣,那就错了。






一介侍臣却心怀天下

 

为什么宋玉要做楚襄王的文学侍臣?

 

或许是因为,那可能是宋玉能够讽谏楚襄王的唯一机会。

 

大约在楚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憔悴而悲愤的屈原怀抱大石,纵身跳入汨罗江中。

 

宋玉知道消息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屈原是宋玉的老师。

 

老师当年那心怀天下的儒士情怀、纵横捭阖的外交家气质,仍在宋玉心中回荡。

 

他也记得老师后来屡屡想见楚襄王,却屡屡被拒的沮丧与激愤。

 

如今老师已走,他该怎么办?

 

他听说楚襄王喜好辞赋,而自己恰恰十分擅长辞赋。

 

于是,宋玉拜托自己的好友,楚襄王的文学侍臣景差(chāi)把自己推荐给了楚襄王。


每当楚襄王出游玩乐,想以文学表达情绪之时,便会让宋玉即兴作赋。

 

而每次宋玉都让楚襄王很满意,楚襄王甚至因此把云梦台附近的田地赐给了宋玉。

 

然而宋玉志不在此。

 

他时刻牢记老师屈原对家国天下的担忧,但他并不打算采取老师的方式。

 

他的从政才能比老师略逊一筹,他也不想像老师那样因为直谏而被流放。

 

于是,他在每篇纷繁富丽的赋之间,想方设法说上几句讽谏的话。

 

《风赋》既写王公贵族的华贵高雅,也写穷人黎民的水深火热,意在讽谏奢靡的楚襄王要简朴。

 

《高唐赋》写完了高唐的壮丽与生机,笔锋一转,说楚襄王如果能任贤用能,自会寿比高山。

 

《对楚王问》写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暗讽楚襄王格调卑下。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对宋玉这种微辞婉讽,苏轼曾说过:

“不知者以为谄,知之者以为讽也。”


楚襄王也许最初并不明白宋玉的讥讽,但是同为辞赋能手的侍臣景差、唐勒却心知肚明。

 

他们嫉妒宋玉的得宠,不止一次向楚襄王指出宋玉的用心。

 

终于楚襄王对于宋玉,虽“美其才,而憎其似屈原也”。


宋玉就这样渐渐被疏远了。

 

他心中无限悲哀,常常对景伤怀。

 

然而,正如杜甫所说:“文章憎命达。”

 

宋玉个人的怀才不遇,却成就了他“悲秋”文学始祖的地位。




伤春悲秋却得享天年

 

唐朝诗人刘禹锡说过:“自古逢秋悲寂寥。”

 

而最早明确提出“悲秋”主题的,恰恰是宋玉。

 

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

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

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


诗人兼学者的林庚评论后四句:

“开(汉)武帝《秋风辞》之先河,夺曹丕《燕歌行》之先声。”


刘熙载《艺赋•赋概》感叹:

“情之绵邈,莫如宋玉悲秋。”


自宋玉以后,“秋”甚至成了“愁”的同义词——“秋之为言愁也”。

 

甚至连“宋玉”这个词本身,有时也成为了悲伤的近义词。

 

正因为如此,宋玉被认为是“悲秋之祖”。


宋玉不只悲秋,他也伤春。

 

某一年早春,江边浅滩,田字草刚刚展开那四片小叶,白芷才吐出嫩芽。

 

宋玉陪同楚襄王来到江边打猎,不想襄王被猛兽惊吓,从此得病。

 

转眼已到暮春时节,出猎之路已被水草掩没,襄王却仍深卧病榻:


“目极千里兮赏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这种伤感,深深嵌入了我们的文化基因。

 

杜甫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刘希夷说“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李煜说“落花流水春去也”;纳兰性德说“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宋玉开创的感伤文学,如一江春水,从古流到今;如一弯秋月,从古照到今。




好在悲伤的宋玉,并没有像他的老师屈原那样自戕谢世,而是投入了火热的文学创作中。

 

多年后,他安然去世,享年约七十六岁。

 

 


宋玉这个名字,在历史长河中早已褪去美男的艳色,转而成为文学宗师的代称。

 

他和屈原并称为“中国文学之祖”。

 

欧阳修说:“宋玉比屈原,时有出蓝之色”。

 

他这一生,创造了很多“第一”。

 

他是赋体文学的开山祖师,是悲秋文学的始祖,是第一位职业作家。

 

他开艳情文学与幻想文学之先河,是中国文学史上首位全面描写女性的作家。

 

他创作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完整的山水文学作品,堪称山水文学的奠基人。

 

他创造的“大言”(吹牛)、“小言”(往小了说)等幽默语言游戏,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他的一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地方。

 

生卒年、生地葬处、朋友是谁、敌人是谁、人生经历过哪些大事,甚至部分著作的真伪,千年以来仍争论不休。

 

但他的文学地位,几乎是毋庸置疑的,就像他是个美男那样确凿无疑。

 

历史上美男无数,被人记住的又有几个。

 

能在文学史上彪炳千秋的,更是少之又少。

 

盛世美颜终会逝去,才华却会永留人间。


注:宋玉生平不详,且史料多有矛盾之处。所以本文采用了相对普遍接受的观点,包括但不限于“中伤宋玉的登徒子可能是唐勒”,“推荐宋玉作侍臣但又嫉妒宋玉的人可能是景差”,以及“宋玉是屈原的弟子”等。


参考文献:

1.《宋玉集》

2.《宋大夫集》

3.《宋玉赋》

4.《巫山神女梦》

5.《文选》

6.《广文选》

7.《宋诗话辑佚•陈辅之诗话》

8.《艺赋•赋概》

9.《宋玉研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静雨读书

    伤春悲秋,宋玉的情愫高洁~

  • 祥和hgd

    自古逢秋悲寂寥

  • 静雨读书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 听友247916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