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消费时代 5

第四消费时代 5

00:00
09:25

第四消费时代5:日本人为啥从来不炫耀?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这本书,第四消费时代,昨天我们说到了第三消费时代的特征,不再流行标准品,而是开始流行个性化产品,这就让企业不能大规模有计划的生产,所以他的用工也就变得没有计划,有时候人手突然不够用了,就赶紧去找临时工,慢慢的企业尝到了甜头,发现临时工成本更低,也就不愿意再扩大编制,这样临时工就越来越多。而这些人的收入是没办法计划的,所以也就不能再贷款买房。银行一看你没有正经工作,就会拒绝你的房贷申请,所以他们要么住在自己父母的家里,要么就去租合租公寓。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不断地压缩自己的生活成本,也就是在避免未来的不确定性。让自己可以更加灵活。讲到这里,老齐觉得作者说的有点矛盾了,之前说日本人是富了,所以不需要通过这些来炫耀自己,但现在看起来,日本人应该是觉得明天的自己可能很穷,所以在刻意压缩开支。这种纠结主要是社会稳定性下降造成的。老齐能体会,因为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比如我最早在电视台,工资是计件式的,也就是说做一条报道就拿一份钱,不做就一分钱没有,而你能不能工作,取决于选题是否能通过,所以即使这个月,我赚了1-2万,还是会感觉自己非常穷。要知道1-2万在15年前,对于一个25岁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很高的收入了。但这种不确定性,就让你感觉不知道未来的钱在哪,也许下个月你的选题都通不过,就没有任何收入了。所以在电视台一个月赚1-2万的感觉,还不如原来每个月旱涝保收赚3000的时候感觉好。日本人可能就是这个想法。


 


所以,一方面没啥可炫耀,另一方面又对未来预期不好,没实力炫耀,最后就造成了简约消费的新趋势,由于房子都是租的,所以也没啥东西,不能租了,租来的东西,反而更加灵活。老齐觉得与其说是环保,不如说是省地方。搬家的时候,也减少麻烦。一些高档的东西,也适合于稳定居所的消费者,你很难再租来的房子里,装一套达芬奇的家具。甚至宜家的东西,你都觉得贵了。大家都知道老齐是租来的房子,我家就都是宜家的产品。因为家人始终有这个想法,买贵的没用。将来搬家还麻烦。买点便宜的,以后搬家的时候就都不要了。你跟他们讲,房子是租的生活不能是租的,但是基本说不通,好在我自己对生活品质也没啥追求。因为我基本离不开办公桌,其他的东西也就无所谓了。边际效用没那么大。


 


那么怎么在有限的钱里面,体现不一样的境界呢?这时候日本因素就是大家的选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爱国消费。买国产不说穷,我就说是爱国,比如前两年,有很大的浪潮,买苹果手机就是不爱国,老齐觉得这就有点过了,你可以标榜自己爱国,但是不能标榜别人不爱国。你愿意买红旗车,用华为手机,穿李宁安踏,吃沙县小吃那是你的自由,但是不能以此道德绑架别人。


 


日本人的爱国意识一直都比我们强,甚至韩国人也一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他们是真的打心眼里喜欢自己国家的东西。随着他们成为经济大国,这种文化自信又开始回来了。在经历了欧美浮夸的文化入侵后,日本消费者,开始回归日式简约。现在想想,似乎真是如此,日本品牌都是很朴实的东西,比如优衣库,无印良品,索尼,丰田,卡西欧,寿司,拉面,小木屋。几乎想不到一个日本的奢侈品。基本都是那些又便宜又好的东西。


 


根据日本2006年的调查,希望去农村,山村,渔村隐居的都市日本年轻人的比例高达30%。反而70岁以上的老年人比例到比较低。估计是考虑医疗的问题。这个调查告诉我们,绝大多数年轻的日本人,可能已经十分厌倦都市的生活。非常希望那种返璞归真的感觉,其实咱们这也是如此,李子柒的走红网络,也应该是一种返璞归真的需求体现。这就是一个很奇怪的社会现象,时髦的越来越土鳖,而土鳖的反而越来越时髦。你细品。主要是由于,这种土鳖不但很省钱,反而还能彰显自己的境界。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对此表示认同。好比说买块百达翡丽,需要上百万,一般人肯定买不起,那怎么办,买条手串,花不了多少钱,还能跟人家吹这是某某大师专门给我做的。工艺一般的你也可以说,这是庙里开过光的,反正这种非标准化的产品,留给你讲故事的空间非常大。而百达翡丽不行,那个后面只有钱。那么玩的起百达翡丽的多,还是玩的起手串的多,所以这也是一个求同存异的价值观,而且玩手串好处多多,你可以随便穿个粗布衣服,那样更显得仙风道骨,百达翡丽还得搭配一套阿玛尼西装。


 


日本人就是通过日本简约的文化理念,构建了一个新的人际关系,超凡脱俗和爱国,成为他们新的精神标签。那么如果你是日本人,你怎么选,我消费不起百达翡丽,还想要求得认同,那就只有加入优衣库的圈子。这符合社会需求,也符合自我需求。也就引领了第四消费时代。


 


随着技术的进步,大众媒体传播时代,开始向社交媒体时代发展,现如今SNS的传播力最为强大,这也是第四消费时代的特征,广告已经不再是驱动消费的第一因素,而是让位给了口碑和熟人推荐。比如我们现在也是一样,你要买什么东西,一定先去刷评论,刷买家秀。


 


作者还把第四消费时代,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有人说,消费就是将物品的消耗和再生作为表面的目的,而实际上追求的是充实的度过时间。也就是说把消耗转为自我充实的过程。这应该就是消费社会的极限,和成熟。以前大家追求物质欲,而在泡沫破裂之后,大家的想法更加朴实无华,就是简简单的活着,其实不难理解这种转变。这应该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旦遭遇过财务危机,就再也不敢过度消费了。反而认为开开心心的活着就挺好。


 


无印良品就是典型的第四消费时代的产物,他们拒绝一切过度包装,只出最简单的样式。另外还尽量让消费者感受日本文化,做减法美学,他就像一个民间艺术一样,吸引那些极简生活的消费者。


 


那么第四消费时代之后,会怎么样呢?作者也提到了第五消费时代的构想。那可能是2035年以后的30年,那时候现在这些佛系年轻人,基本都老去,超过60岁。也就是说第五消费时代,会开始于他们的晚年生活。


 


要知道现在这代年轻人,基本都是跟父母住,房子也都是父母给买的,等他们老去的时候,估计房子也就都该倒塌了,所以重建房屋,应该是一个确定的需求。2035年,日本20来岁的年轻人将达到1046万,而65-89岁的老年人则达到3293万,也就是说,一个年轻人要赡养3个老年人。劳动人口估计很难承受这么大的负担。老齐给你举个例子,一个老年人的退休金少说3000元,3个就是小一万,年轻人你能一个月能创造多少价值呢?即便是2万,也要被扣掉一半,如果是1万,那基本上就是养不起了。更何况日本本身就是年轻人收入低,中老年人收入高,所以谁养谁还真不一定。从现在来看,其实是中老年人在养年轻人,再过30年,不知道会不会有所改变。


 


年轻人养不起老年人,那么老年人就得自己养自己,要么继续多存钱,要么就晚退休。干到死。有些有房有工作的老年人,恐怕还要贴补年轻人,比如把房子让出来,租给年轻人,这样自己可以获得一定收入,也可以有人照顾。目前德国就是这么干的。而年轻人则可以在老年人家里蹭饭,享受低租金,当然也要付出一些辛苦。这种年龄上的互助,可能会成为第五消费社会的主流。


 


所以,鼓励人们相互贡献,从而形成新的公共环境。消费不再仅限于金钱的交换,也有情感和劳动上的交换。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前突出个性化,小家庭化的社会即将被老龄化社会瓦解,未来日本社会可能重新会走向融合,重新打破这种小家庭的限制。明天我们再来详细的讲一下,日本未来社会的消费趋势,看看能不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