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写给城市居民的心理减压书。如何应对城市压力,找到理想生活?
精华笔记
本书作者马兹达·阿德里是德国的一名精神病学家,也是一名压力研究专家,他在柏林自由大学担任临床精神病学资深医师。书中,作者运用神经学、城市学和心理学等理论,为我们全面分析了城市压力,以及如何看待和应对它。
第一,城市为什么会让人产生心理压力?
城市里的高社会密度和低质量的社交关系会让人产生被排斥的感觉。人是社会性动物,一旦被排斥,就意味着可能无法在群体中生活下去,人就会感到孤独和恐惧,这些负面感受就会造成压力。
社会密度,指的是一定空间中的人数。随着社会密度的增加,每个人可以获得的空间就会减少。高社会密度会侵犯人的领地意识,也会引起领地和社会资源的争夺。
低质量的社交关系,指的是缺少真正有效的人际关系,它的出现主要有两个原因:
1、无效社交
2、社会孤立
第二,城市压力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适度的压力,可以保证我们的生存,激发我们的潜能。但是如果压力停不下来,身体长期处于警觉状态,就会产生慢性压力。
城市中的慢性压力会带来两方面的影响:
1、生理层面:城市压力会对身体造成一系列破坏。比如社会压力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还会破坏免疫系统。长时间遭受社会压力的人,血液中不同炎症的水平也都会升高。
2、心理层面:社会压力会增加抑郁症的风险。城市压力之所以造成这种心理影响,主要有两个原因:长期的压力会导致大脑前额皮质特定区域发生变化,并且造成皮质醇水平过高。
第三,我们应该怎么面对城市压力,找到自己的理想城市?
1、通过心理地图评估自己的城市压力。
心理地图,指的是一座城市在人们大脑中的画面。一个城市在我们大脑中的画像越清晰,也就意味着我们对这个城市越熟悉,我们就会觉得这座城市更可控,压力就会减轻。你可以尝试着描绘一下自己居住的城市,来看看自己是怎么看待它的。
2、选择社会资本大的城市,学习建立自己的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指的是一个群体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质量。社会资本越大,人与人之间越能互相信任,这种信任又能反过来促使人们更加信任并且依赖彼此。
社会资本有两种,第一种是桥接社会资本,一座城市的桥接社会资本越大,对陌生人的态度就更友好。如果你是刚刚搬进城市的新人,桥接社会资本大的城市会更容易融入。
第二种社会资本是结合社会资本。结合社会资本大的城市里,友好和利他的行为主要针对熟人。在结合社会资本大的城市生活,你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去了解并且融入这座城市,不过一旦你能够融入这个城市,成为它的一员,就很容易感受到来自周围的支持。
想要搬进大城市的人,未必总能找到社会资本大的地方,所以我们也要学习建立属于自己的个人社会资本,来弥补外在环境的不足。
如何建立个人的社会资本:
(1)找到一个亲密知己
(2)至少有三个可以偶尔碰面的朋友
(3)拥有一份通讯录
(4)发展一个兴趣爱好或者参加一项简单的业余活动
3、学会适应大城市,也就是培养在大城市生活的技能。
(1)接受城市的复杂多变,增强心理上的灵活性
(2)提高占有和参与的能力
书 名:城市与压力
作 者:[德]马兹达·阿德里
主 讲 人:乔乔
主讲人简介:专栏作者
主 播:路遥
策 划 编 辑:李雪清
总 编 辑:徐苑
还是大学生,无效社交这个在年轻人的世界也特别常见,有些人喜欢发说说朋友圈然后还特别在乎别人给他点赞没有,盯着手机无所事事地看有没有人点赞评论,这种社交模式真心朋友很少的,对大多数人来说,发的越是频繁,内心越是空虚
中国的城市压力不是社交问题,而是经济问题。本来建设大城市,是想用城市规模拉低生活成本。比如一条高速路,10个人的均摊必然大于一百人。但事实是,只能容纳一百人的高速路,有两千人在排队,资源的稀缺性反而炒高了价格。城里高昂的生活成本亚历山大,让人进退维谷。答案是要么加快扩建,让大城市变成巨城市;要么人口分流。地方政府肯定不会选B,拱手让出年轻人口,于是只好加快修建第N+1环和N+1号线,城市吞并了郊县。有人说在上海新农村2千元每月,比洛杉矶3千美元每月活的宽裕。也许的确如此,但年轻人背井离乡,更多的是为了大城市的机遇和服务,不是来城市周边做三和大神。
觉得喜马讲书质量下降明显,好书也读的不想再看了
下雨吃西瓜 回复 @淡泊宁静淡然: 很久之前就有这种担心 毕竟被大部分人认可的经典好书就那么多 总有读完的一天
这篇文章 对我来说太重要了,无数次
很好的文章,受益匪浅!主播的声音很知性,很治愈,非常喜欢!
无效社交,破坏免疫力,吵架情绪不稳定,神经衰弱,无助感,海马区缩小就更抑郁,经历更多的压力,城市心里地图,自然环境,小面积绿地也有作用,社会资本大的,支持,熟人社会,融入,亲密知己,三个偶尔见面的朋友,通讯录,爱好,活动。
年青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闯关打拼积资,年老后就在小城或乡野发挥余热、安逸快活桃花源就是不错的选择
有道理!
三个?太难了吧
在深圳,分享的内容非常有用。也就是说,要多了解自己所在的城市,有几个亲密的朋友满足人的社交属性,培养一两个兴趣爱好,打发闲暇时光,多走出去,主动适应城市,提高归属感。如此这般方可缓解大城市繁忙拥挤带来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