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了我要离开塔希提的日子。依照岛上慷慨大方的风俗,那些和我有过接触的人给我送来了各种各样的礼物,比如说椰子树叶编成的篮子,露蔸树叶织就的床垫,还有扇子;缇亚蕾给了我三颗小珍珠,还有三罐她用那双胖手亲自做的番石榴果酱。当那艘从威灵顿开往旧金山、中途在塔希提暂停二十四小时的邮轮鸣笛提醒乘客赶紧登船时,缇亚蕾把我按到她那巨大的胸脯上,我感觉好像沉入了波涛汹涌的大海,她那猩红的嘴唇吻上了我的嘴唇。她的双眼泛着泪花。轮船缓缓地离开潟湖,蜿蜒地在众多珊瑚礁之间的航道穿行,最终向着远海驶去,这时我的心里感到很悲伤。和风依然吹拂来岛上的芬芳。但塔希提已经离得很遥远,我知道我应该再也不会见到它。我生命中的一章已经结束,我觉得自己离不可避免的死亡更加近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我回到了伦敦。在安排好各种亟需处理的事务之后,我想到斯特里克兰太太也许愿意听我讲述她丈夫最后几年的情况,于是给她写了信。我很久没见过她了,上次见她还是在战争以前。我只好到黄页簿上去找她的地址。她和我约好了时间,我去拜访她如今住的地方,那是座很整洁的小房子,在坎普顿山。她那时已接近花甲之年,但显得很年轻,看上去好像还没到五十岁。她的脸庞很消瘦,皱纹不多,有着她那种年纪特有的优雅,让你觉得她年轻时肯定是个大美女,但其实她年轻时也算不上很美。她的头发尚未完全灰白,梳得漂漂亮亮的,她身上的黑色连衣裙也很时髦。我记得我曾听说斯特里克兰太太的姐姐,也就是麦克安德鲁太太,在丈夫亡故后又活了几年,然后给她留下了一笔钱;根据这座房子的形状和给我开门那女佣干净利落的样子,我判断那笔遗产应该足够这位寡妇过上小康的生活。
我被请进了客厅,然后发现斯特里克兰太太已经有客人在座;得知他的身份之后,我猜想女主人和我约好这个时间,应该不是无意的。那位客人叫做凡·巴斯克·泰勒,是美国人;斯特里克兰太太向我介绍他的详细情况,同时略带歉意地向他露出迷人的微笑。
“你知道的,我们英国人实在是无知得可怕。我不得不对他做点解释,请你千万要原谅我。”然后她转头看着我。“凡·巴斯克·泰勒先生是美国杰出的评论家。如果你还没有拜读过他的大作,那么你的见识未免也太有限了,你必须立刻补上这个知识盲点。他正在写有关亲爱的查尔斯的书,他来这里问我能不能帮他的忙。”
凡·巴斯克·泰勒先生非常瘦削,有个光秃秃的大头,看上去皮包骨的样子,然而油光发亮;在庞大的脑壳下方,他那张皱纹很深的黄脸显得特别小。他话不多,礼貌得有点过头。他说话有新英格兰地区的口音,言谈举止十分僵硬,毫无血性,我很奇怪他为什么要费事来研究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刚才提到她丈夫的名字时,斯特里克兰太太的口气很亲昵,这让我觉得有点好笑;我趁他们两个人倾谈的时候,观察了我们所在的这个房间。莫里斯风格的地毯已经消失,朴素的印花布窗帘换掉了,曾经装饰着她在阿什利花园那套公寓的阿伦戴尔[1]装饰画也不见了;客厅里充满了光怪陆离的色彩,我很怀疑她是否知道,把房子弄得五彩斑斓这种装饰风尚,其实源自南太平洋岛屿上某个可怜画家的梦想。她亲自告诉了我答案。
“你的窗帘真漂亮啊。”凡·巴斯克·泰勒先生说。
“你喜欢它们吗?”她笑着说,“这是巴克斯特[2]风格,你知道的。”
然而墙上却挂着几幅斯特里克兰的代表作的彩色复制品,那是柏林某个出版商旗下的企业印制的。
“你在看我的画啊,”她说,同时顺着我的目光看过去,“当然,真迹我是搞不到啦,但拥有这些也足以自慰了。出版商亲自给我寄的。它们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安慰。”
“和这些画生活在一起肯定很有乐趣。”凡·巴斯克·泰勒先生说。
“是啊,它们非常有装饰性。”
“那是我最坚定的信念之一,”凡·巴斯克·泰勒先生说,“伟大的艺术总是具有装饰性质的。”
这两个人的目光所及那幅画是个裸体的妇女,正在给婴儿喂奶,旁边有个少女跪在地上,手里拿着鲜花,递给另一个孩子。有个满脸皱纹、瘦骨嶙峋的老太婆正在看着他们。这是斯特里克兰心目中的神圣家庭。我猜想画中的人物所处的环境正是他在塔拉瓦奥山上的家,那妇女和婴儿是爱塔和他的长子。我很想知道斯特里克兰太太是否对这些事实有所了解。
谈话继续进行,我很佩服凡·巴斯克·泰勒先生的明智,他巧妙地避开了所有会引起尴尬的敏感话题;我也很佩服斯特里克兰太太的圆滑,她说的句句都是真话,却又让人觉得她和她丈夫向来琴瑟和谐。最后凡·巴斯克·泰勒先生站起来告辞。他握着女主人的手,说了几句非常动听但未免有点矫情的谢辞,然后就走了。
“我希望他没有让你觉得烦,”在他出门之后,斯特里克兰太太说,“当然,这种情况有时候也挺讨厌的,但我觉得我应该把斯特里克兰的情况告诉大家。作为天才的妻子,是要承担一定责任的。”
她用那双美丽的眼睛看着我,她的目光依然坦诚而亲切,就像二十多年前那样。我怀疑她是不是一直在耍我。
“你的生意早就不做了吧?”我说。
“是啊,”她轻快地说,“我做那门生意,其实纯粹出于兴趣啦,我两个孩子说服我把打字所卖掉。他们生怕我太操劳了。”
我发现斯特里克兰太太已经忘记她曾做过自食其力那么不光彩的事情。就像所有良家妇女,她由衷地认为真正体面的女人应该靠别人来养活。
“他们现在也来了,”她说,“我想他们会愿意听你讲讲他们父亲的事。你记得罗伯特的,对吧?我很高兴能够告诉你,他已经获得了十字勋章[3]的提名。”
她走到门口,招呼他们进来。先进门的是个很高的年轻人,穿着卡其色衣服,围着牧师领,长得英俊又魁梧,但他的眼神依然像我在他小时候看到的那样率真。后面跟着他的妹妹。她的年纪肯定跟她母亲和我初识时相仿,她长得很像她母亲。她也是让人觉得她小时候肯定很漂亮,但其实又没有那么漂亮。
“我想你肯定认不出他们了吧,”斯特里克兰太太骄傲地带着微笑说,“我女儿现在是罗纳德逊太太。她丈夫是炮兵部队的少校。”
“你知道吗,他原本是个真正的士兵,”罗纳德逊太太得意地说,“所以他现在才当上少校。”
我记得很久以前我曾设想过她将会嫁给某个军人。看来这是上天注定的。她很有军人妻子的派头。她温文有礼,待人也很友好,但她完全掩饰不住那种认为她就是和别人不同的优越感。罗伯特显得很轻松。
“说起来很巧,你来的时候我还在伦敦,”他说,“再过三天我就走了。”
“他特别想回去。”他母亲说。
“嗯,不怕坦白对你讲,我在前线过得很开心。我交了很多好朋友。这种生活是第一流的。当然,打仗很可怕,还有其他各种不便;但战争能锻炼人各种优秀的品质,这是毋庸置疑的。”
然后我说了我所了解的关于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在塔希提的事情。我认为没有必要提起爱塔和她的孩子,但其他的我都尽可能翔实地说了。我说到他惨死的情状为止。有那么一两分钟,我们所有人都沉默着。然后罗伯特·斯特里克兰划燃了火柴,点了根香烟。
“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他故作深沉地说。
斯特里克兰太太和罗纳德逊太太低着头,脸上带着虔诚的表情,我觉得她们肯定以为这是《圣经》上的话。其实我有点怀疑罗伯特·斯特里克兰是否也有这种错觉。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想起了斯特里克兰和爱塔生的孩子。我听说他是个欢乐活泼的年轻人。我仿佛看见他在帆船上辛勤地劳动,浑身只穿着一条水手短裤;到了夜晚,当帆船顺着和风轻快地前进,许多水手聚集在上层甲板上,船长和押运员坐在帆布椅上抽着他们的烟管,我看见他和别的水手跳起舞来,在咿咿呀呀的手风琴乐曲中,他们疯狂地舞动着。上方是蓝色的天空,闪烁的星辰,周围是浩茫无际的太平洋。
有句《圣经》上的话[4]来到我嘴边,但我没有说出来,因为我知道神职人员认为俗人侵犯他们的领地是有点亵渎上帝的。我的叔叔亨利做过二十七年惠特斯特布尔[5]的教区牧师,要是遇到这种情况,他往往会说,魔鬼总是随心所欲地引用经文。他记得从前一个先令就能买到十三只上等的牡蛎。[6]
[1]阿伦戴尔协会由著名思想家、文艺评论家约翰·罗斯金等人在1848年发起,其宗旨是通过大批量复制历史上的名画,让更多人认识到欧洲艺术的伟大。
[2]莱昂·巴克斯特,俄国画家和服装设计师。
[3]十字勋章是英国的三等军功勋章,专门嘉许“三军之中任何军阶人员,在陆上与敌军交战时表现英勇者”。
[4]《圣经·马太福音7 : 1》:“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
[5]惠特斯特布尔是英国肯特郡小镇,在伦敦东边,毛姆的叔叔亨利·毛姆在1871 年至1897年间担任该镇的教区牧师。
[6]惠特斯特布尔历史上曾以盛产牡蛎出名,它在维多利亚时代的昵称是“牡蛎之都”,每年输送往伦敦的牡蛎超过6000万只。起初牡蛎价格低廉,4便士能买到12个,是贫困工人阶级补充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但1875年以后,由于产量下降,其价格逐渐上涨,1便士差不多只能买到1个。而在毛姆撰写这部小说时,牡蛎在伦敦的零售价已经达到4便士1个。
他追月亮的道路,踩在别人的六便士上
v_i_v_i_e_n 回复 @wodecpdoushizhende: 哈哈简单精辟
这本书有毒啊,听完后也有种离婚的冲动,所以奉劝结婚生子的人谨慎选听
叶清voasia 回复 @扑通扑通韩道友: 单身的可能想先结一下看看是不是这样
她体面的虚伪的过了自己的一生 他狼狈地真实地活了自己的生命
4.斯特里克兰的第三个女人,第二个太太爱塔就像他们最后所处的那个小岛一样,接近于原始社会人类的那种简单。她过着古代的农耕生活。对物质没有特别的需求,对情感也是最简单的表达,她没有布兰奇的炙热浓烈,但却有那种相濡以沫的细水流长。这个远离繁华都市喧嚣的小岛,充满了大自然赋予的天然质朴的美,像这里的人一样,也是斯特里克兰所想拥有的纯粹。只有在这里,他才可以踏实的不顾一切的肆无忌惮的用他最想用的方式——用手中的画笔表达灵魂的诉求,记录心中的美好。
天才与疯子往往合为一体,即便在当下,又有几人能真正赏识天才?我们只能一边感慨,一边继续做着俗人。只希望在现实中,我们能对一些尚不能理解的人和事多一些宽容和悲悯!!!
欣赏斯特里克兰对梦想的执着 艺术家就是与众不同 我也会坚持我的梦想 但我做不到这样热爱一件事 梦想占据整个生命 哎 因为除此之外 还有爱你的人 和你爱的人 不辜负她们 对我的期望也是爱自己的表现吧💛
叶清voasia 回复 @一只莎莎sw: 有时候这种人也算是天选之子,他们來到世间只为了完成艺术创作
虚伪自私的斯特里克兰太太!!! 斯特里克兰不言不语离开,听随内心去追寻自己的梦想是因为身边的生活太虚伪,心中苦闷,无人知晓也无法去言语和体味。 当你都被所谓的道德情谊和规则现实等等所束缚而灵魂深处感到不安的时候,请离开吧,为自己而活!无需在意他人眼光和看法。
最后攒了几期,一口气听完了。感谢叶清老师的演播,很精彩,故事也很棒,不愧是文艺青年的梦想之作。故事主人公真的很不讨喜,但或许这也是他能成为伟大艺术家的原因。
极致的天才=极致的自我
起初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看到斯特里克兰的自私,和我自己的观念冲击着,多次想弃书。可是当我慢慢读下来,我感受到这个人物那种自我解放和唤醒的神秘力量。那是种原始的、纯净的,却又是猛烈的、坚定的力量。脱去世俗的盔甲,裸露的灵魂在生命中的绽放,这种生命像是永恒的。而书中斯特罗夫是活在世俗中的,尽管他的妻子对他不忠、他的朋友对他不屑,但是他还是毫无保留的爱着他的妻子和朋友,即使遍体鳞伤,还是会学着去宽容。如果说斯特里克兰是灵魂中的天才,那斯特罗夫便是是生活中的圣人,就像月亮和六便士一样,各自散发着应该有的色彩。
叶清voasia 回复 @我非柠檬为何心酸xoxo: 这个评论我蛮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