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为学有次第,不可逾越而行

141.为学有次第,不可逾越而行

00:00
20:07

这封信是阳明先生的绝笔,本篇厘清了聂文蔚对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和困而知之三种人为学功夫的误解。以行路之人打比方,生知者能尽心知天,好比年轻力壮者,可奔走数千百里;学知者要存心养性以事天,就像幼稚小孩在庭院学走的阶段;困知者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就像襁褓中的小孩,还在刚刚扶墙学步的阶段。故尽心知天者不必说存心养性,事天者不必说夭寿不二、修身以俟,因为前面的阶段对他而言只是起步功夫,毫无困难。三者虽最终指向同一目标,但层次不同,不可逾越而行。若于此有疑,必是不了解三者的本末关系,良知中尚有一些蒙蔽在。

1  良知发见之人,有何表现?

2  为学的次第是怎样的?


《答聂文蔚》

(三)    

舜察迩言而询刍荛,非是以迩言当察,刍荛当询而后如此,乃良知之发见流行,光明圆莹,更无罣碍遮隔处,此所以谓之大知;才有执着意必,其知便小矣。讲学中自有去取分辨,然就心地上着实用工夫,却须如此方是。

“尽心”三节,区区曾有“生知、学知、困知”之说,颇已明白,无可疑者。盖尽心、知性、知天者,不必说存心、养性、事天,不必说夭寿不贰、修身以俟,而存心、养性与修身以俟之功已在其中矣;存心、养性、事天者,虽未到得尽心、知天的地位,然已是在那里做个求到尽心、知天的工夫,更不说夭寿不贰、修身以俟,而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功已在其中矣。譬之行路,尽心、知天者,如年力壮健之人,既能奔走往来于数千百里之间者也;存心、事天者,如童稚之年,使之学习步趋于庭除之间者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者,如襁抱之孩,方使之扶墙傍壁,而渐学起立移步者也。既已能奔走往来于数千里之间者,则不必更使之于庭除之间而学步趋,而步趋于庭除之间,自无弗能矣;既已能步趋于庭除之间,则不必更使之扶墙傍壁而学起立移步,而起立移步自无弗能矣。然学起立移步,便是学步趋庭除之始,学步趋庭除,便是学奔走往来于数千里之基,固非有二事,但其工夫之难易则相去悬绝矣。心也,性也,天也,一也。故及其知之成功则一。然而三者人品力量自有阶级,不可躐等而能也。细观文蔚之论,其意以恐尽心、知天者,废却存心、修身之功,而反为尽心、知天之病;是盖为圣人忧工夫之或间断,而不知为自己忧工夫之未真切也。吾侪用工,却须专心致志,在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上做,只此便是做尽心、知天工夫之始;正如学起立移步,便是学奔走千里之始;吾方自虑其不能起立移步,而岂遽虑其不能奔走千里,又况为奔走千里者而虑其或遗忘于起立移步之习哉? 文蔚识见本自超绝迈往,而所论云然者,亦是未能脱去旧时解说文义之习,是为此三段书分疏比合,以求融会贯通,而自添许多意见缠绕,反使用工不专一也。近时悬空去做勿忘、勿助者,其意见正有此病,最能担误人,不可不涤除耳。

所谓“尊德性而道问学”一节至当归一,更无可疑。此便是文蔚曾着实用工,然后能为此言。此本不是险僻难见的道理,人或意见不同者,还是良知尚有纤翳潜伏,若除去此纤翳,即自无不洞然矣。

已作书后,移卧檐间,偶遇无事,遂复答此。文蔚之学既已得其大者,此等处久当释然自解,本不必屑屑如此分疏;但承相爱之厚,千里差人远及,谆谆下问,而竟虚来意,又自不能已于言也。然直戆烦缕已甚,恃在信爱,当不为罪。惟浚处及谦之崇一处,各得转录一通寄视之,尤承一体之好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水心投资

    先生的书信文意清晰生动明了,谦谦有礼,但又铿锵有力。

  • 追梦人_6dw

    阳明先生去世,一生圆满,倍感戚戚

  • 1351999apvc

    当生则生,当死则死。生是死之始,死是生之始。生生死死无充尽。

  • 一粒小虾米

    ❤阳明先生去世,老师讲解是老天厚爱。可见学佛之人,已经逃离生死,把死看作是到另外一个世界享乐。就如同老师解读,作为生者,不管生命还有多长,也要记得立志向上,一心向善,才能学到圣贤学问。

  • bef055

    基本功扎实才有后来的后来!立志,要好好地修身

  • 上海春夏秋冬2013

    察纳迩言……学而不知,虚度人生

  • 言观观言

    感恩!20210318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202103181818

  • 黄金颜玉

    我是困而求知之

  • 草地里的荷兰猪

    经典

  • 1340819mq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