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拍够了这样的照片-摄影早自习第1448天

我终于拍够了这样的照片-摄影早自习第1448天

00:00
06:31

突破不了瓶颈,那就硬刚一波。



早安,我是晏飞,今天是周末,又是我来陪大家早自习。

今天聊点什么呢,想聊一下最近我的一个感悟,也可以说是我自己突破摄影瓶颈的一个小方法。

之前我们在早自习里面其实介绍过摄影遇到瓶颈该怎么办。比如说你可以更换新的器材,或者是换一种拍法。比如我这段时间,我就不用数码相机了我就就改用胶片机,或者我就只拍黑白,这种方法是器材和技法的改变,这种器材和技法的新鲜感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还有一种就是你也可以暂时放下相机,去看看电影、看看话剧、听听歌,也可能会给你灵感;再或者你就索性远离相机一段时间,比如说我就给自己设定半年的时间,我就憋着不拍,半年以后再拿起相机来,有可能你会发现,你的照片和原来也不一样了。这几种方法我都尝试过,但我发现它可能都不太适合我。

比如说刚学摄影的时候,我们都会学习“减法原则”,就是让画面尽量的简洁,突出主体,这样照片会很漂亮。慢慢学习以后,我就知道“减法原则”的后面还有“加法原则”。这个理论我虽然懂,但是它没有真正的说服我自己。在我心里,当时我就是觉得简单的画面最好看,一个画面里放那么多人,它不乱吗?它主体不就不突出了吗?还有那些地平线都没拍平的画面,它不别扭吗?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我想当时我可能就是到了这样一个审美的瓶颈,就是过不去了。

我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使劲拍,往死里拍。我既然喜欢这种简洁的、横平竖直的画面,那我就一直拍,一直拍,争取把它拍到极致。




© 晏飞


比如说,上面这组照片,这是有一年我在长沙的高铁站的站台拍摄的。站台的上面是候车大厅,候车大厅的的地板有一块一块的那种承重玻璃。这个承重玻璃它不是完全透明的,它是类似于毛玻璃的那种效果。候车大厅里的人从玻璃上走过,就会有一个一个特别清晰的、黑色的鞋印在这个玻璃上,但是离玻璃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就会比较模糊,所以身体的部分就会是一团模糊的、浅浅的、淡淡的灰影。我当时觉得这个画面特别漂亮,它符合我当时的审美,因为它足够简洁,而且你从下往上垂直拍摄的话,它就是横平竖直的、很规整的一幅画面。我当时是刚下高铁,就把行李箱、书包都放在旁边,站在那块玻璃下面,举着手机拍了大概一个半小时,一直到拍到我满意的画面,然后我就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当时那段时间其实类似这种情况有很多次。我看到这种简洁的、我特别喜欢的画面,我就会特别轴的使劲拍、一直拍。用这种方法,我就突破了”减法原则“的瓶颈,但具体是什么时候突破的,我有点记不清了。



迷笛音乐节 © 晏飞


但是最近,我又用这个办法解决了一个这两年一直困扰我的一个问题。其实就是前一段时间,我跟叶老师一起去崇礼拍了迷笛音乐节。这个迷笛音乐节一共是两天的演出,第二天晚上拍摄回来以后,大概已经晚上十二点多了,我们就在住的旅馆一边整理照片我就一边跟叶老师说:“我终于拍够这样的照片了。”我所谓的“这样的照片”,指的就是那种视觉冲击力特别强烈的、特别刺激的那种画面,这也是我这一两年一直突破不了的一个瓶颈。


国安球迷 © 晏飞


有的同学可能知道,我这两年一直在拍看台上的球迷还有乐队的演出,这段期间我特别喜欢拍摄那种球迷疯狂呐喊庆祝的照片,或者是乐队演出那种特别躁的、特别疯狂的瞬间。但是拍多了以后,我自己总会觉得,这种画面语言太直白了,但我又没找到一个突破的办法,所以我的方法就还是一直拍一直拍。



国安球迷音乐节 © 晏飞


这一两年其实我一直在很高强度的拍摄这样的画面,大概拍了有十万张照片,直到这次迷笛音乐节,我是终于觉得“我拍够了”。这种“够了”,其实它不是“腻了”,以后有这样的画面我我可能还会拍,但是我不会特别执着于这样的画面了。

其实在摄影中遇到瓶颈,解决的方法有很多。如果你能够以巧取胜,当然这是最轻松、最省力也是最推荐的一种方法。但是如果你像我一样,别的方法都走不通,那这种方法也不妨试一试。它可能会比较“轴”,比较“刚”,但是“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它也可能是你解决瓶颈的一种办法。

最后是广告时间,前一段的早自习,叶老师分享了很多关于色彩方面的知识,如果你对这方面感兴趣,明天下午两点半,在北京,叶老师会有一个线下的摄影讲座,就是关于色彩的,现在还有少量名额,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下方的“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好,那今天我们就先聊这么多,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我们不见不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