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什么是“匠人精神”:日本的著名随笔文学《枕草子》中,曾有一言:飞鸟川,一日为深渊与一日为浅滩没有一定,让人感到人生变化无常,使人很感动。
日本的著名随笔文学《枕草子》中,曾有一言:飞鸟川,一日为深渊与一日为浅滩没有一定,让人感到人生变化无常,使人很感动。于是,日本人善于追寻每一个美的瞬间,追求每一份极致。
什么是“匠人精神”?
“一生只做一件事,再把它做成一个奇迹。”
今天请跟随有道理君走进
《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奇迹——匠人精神》
匠人,以精纯的匠艺之心去守护技艺和生活,构筑起一个人情味的世界,为岁月留下历史痕迹。从江户时代起,“匠人文化”受到了广泛的推崇,匠人们拥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一份工作做得好与坏和他们的人格荣辱密切相关。爱自己的工作,不能有任何怨言,工作就是他们的人生,是他们眼中的艺术。
“守破离”, 每一位匠人通往一流的必经之路,技艺得之于守,用之于破,创之于离,弟子与师傅之间的手艺传承尽归于此,“匠人精神”也在其中慢慢练成。视“匠心”为灵魂,将传世当作是天命,追求技艺的极致甚至要创造奇迹便可谓“匠人精神”。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著名的秋山木工中的弟子八年才可独立,他们一年上预科,四年学做徒,三年学带徒,八年后自立,便被赶出学校。而秋山木工的创始人秋山利辉更是创立“匠人须知30则”作为学员训诫,贯彻“匠人精神”的奥义。
1955年,日本建立了“人间国宝”认定制度,政府经过严格筛选后将这些匠人保护起来,并给予资金支持,以防手艺失传。这是一个国家对待传统手工艺的态度,也正是这种润物无声的倡导,激发着每一个日本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感,使保护传统工艺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使命。
调查显示,在日本,1000年以上的企业有7家,500年以上的企业有32家,200年以上的企业有3146家,100年以上的企业有50000家以上。这些百年老店之中,有89.4%的企业是员工人数不超过300人的中小型企业。许多日本中小企业都是“日本神话”的创造者,这其中颇有历史的老店就超过10万家,而里面的匠人多达几十万,日本堪称“匠人国家”。
目前,日本最长寿的企业是创办于公元578年的“金刚组”,存在已有 1437年,代表作是建于593的四天王寺。在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过7-8年。
最古老的企业是成立于1538年的六必居,之后是1663年的剪刀老字号张小泉,再加上陈李济、广州同仁堂药业以及王老吉三家企业,中国现存的超过150年历史的老店仅此5家。
“匠人精神”虽来源于传统,却与现在这个时代共存。刨木头可以用电锯,但必定是经木匠的手把木头的表面刨得非常圆滑;生产可以通过流水线,但必定有工序由手艺人亲手完成。
如今,日本无论是创新技术的发展,还是科学文化的普及,其实都是“匠人精神”日积月累的结果。没有“匠人精神”,舶来品只能制造一场水平腾飞的乌托邦,我们的科学技术也只能在贫瘠的沙漠里干涸。缺乏“匠人精神”是中日企业呈现截然不同的局面的核心因素。
“匠”是信誉,也是崇高的荣誉。 当“匠人精神”成为一种社会常识,“匠人魂”成为整个国家的民族魂时,中国企业的面貌是否也可以焕然一新?作家盐野米松走访了中日两国各地,并对当地的手艺人进行采写,他曾提到“中日两国的差别,可能要从两国文化对“匠”的认知不同开始,中国人总觉得匠人低人一等。
另外,日本的手艺人在被媒体宣传的时候,能保持自己不会迷失方向,中国手艺人可能会立刻开工厂批量生产自己的东西。能否守得住寂寞是一个很大的区别。”
在日本, “匠人精神“的传承不只存在于手艺人之间,在少儿教育中也深有体现。曾有大陆妈妈记录令人惊叹的日本幼儿教育:办理入园手续第一天,幼儿园就要求妈妈准备各种大小的包。书包、装毛毯的包、装餐具的包、装衣服的包、装鞋子的包,然后A包多少厘米长,B包多少厘米宽,C包放在D包里,E包放在F包里。从小就开始培养的分门别类的习惯,使得孩子对生活中的各个细节都非常讲究。
从2001年起,日本政府在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就增加了传统音乐课程的比重,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歌舞伎、文乐和太鼓等这些日本国粹。文部省还特别规定,小学生在学期间必须观看一次能剧。正是由于这种从小的教育和广泛的需求,职人在日本颇受尊重。日本的一项调查也显示,13岁以下儿童的职业愿望最多的就是手作职人,其次才是医生、公务员。
在这个一味讲求速效、刺激,追求创意、美学的现代社会里,“匠人精神“似乎不合潮流,尽管现在很多传统技艺被高科技技术所取代,传统技艺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是无法被取代的。匠人是有修养的匠人,是懂得关爱他人的匠人,是充满人性光辉的匠人,”匠人精神“更是超出技能范围的德行素养。在追逐快速成效的大环境下,在国内市场迷失的我们是否需要传承教育这种”匠人精神“,将文化自信转化为坚持和执着?
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
不错
彰显大国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