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饰】古人衣服上的那些小物件

【配饰】古人衣服上的那些小物件

00:00
14:32

你好,我是张国立,欢迎你来听我讲古代人的生活。


我们家邓老师演过《红楼梦》,我也很喜欢《红楼梦》,之前还在喜马拉雅上讲过。我经常会举书里的一些例子,来说明古代人的生活方式。《红楼梦》中,贾宝玉身上有块玉,叫通灵宝玉,打出生起就带着了。薛宝钗呢,则在脖子上戴着一个金项圈。有人说这叫金玉良缘,暗示他们俩迟早会成为夫妻。这咱不管。不过,这男孩儿佩玉,女孩戴金,倒是古人生活的一种典型表现。古代女孩儿是很少佩玉的,最多头上插跟玉簪子,手臂戴个玉手镯。可是古代男人就不一样了,玉是他们最重要的佩饰。所谓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说的都是这个意思。玉是一种贵重物品,只有贵族或者有身份的人才能佩戴的起。屈原在《涉江》中说自己[pī]明月兮佩宝璐,璐就是一种美玉。而屈原是楚国的贵族和高官。古人礼服,在腰的左右各佩一套玉。上端是一枚弧形的玉,两端各有一枚半圆形的玉,叫做璜,璜中间缀有片玉叫琚[jū]。整套玉佩还有很多复杂的名目。比如环,是一种环形玉,中间是空的圆形玉。还有玦[jué],就是环缺了一块。玦和决定的决同音,可以表示决断的意思。我们都知道鸿门宴的典故,当时范增多次给项羽使眼色,还几次举起自己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羽赶快下决断,杀了刘邦,可惜项羽没听他的。


那么古人为什么要佩戴玉呢?孔子说:玉身上有君子的美德。他认为玉具有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多种美好的君子的品德,因此,佩玉不只是为了美观,还是一种道德修养的体现。举个例子,古人身上不是佩戴着一套玉吗?走路的时候,这些玉会相互碰撞,发出铿锵有力的声音,走快了,玉的声音就会很乱;走慢了,力度又不够。只有不快不慢,彬彬有礼的走,玉发出的声音才会悦耳动听,这就是玉对君子行为的一种规范。


《三国演义》第二十回,国舅董承,被汉献帝叫到宫里,赏赐给他一件袍子,一条玉带,曹操听说董承进宫见汉献帝,马上赶了过来,拦住董承,还把袍子、玉带仔细检查了一遍,董承被吓个半死,他知道袍子和玉带里一定有东西。还好曹操没发现什么,把两样东西还给了他。董承回家以后,左看右看,找不出来袍子玉带有什么蹊跷,后来蜡烛上的灯花落在了玉带上,烧破一角,才露出了藏在里面的诏书。原来,汉献帝把诏书秘密缝在玉带当中,传给董承,让他联络人马,对付曹操,这就是有名的衣带诏事件。衣带诏是真是假,也许只是小说家编的故事,但是这条玉带,却是古人常用的一种。董承收到的玉带,应该是一种华贵的腰带。到了唐代,腰带是文武官员必须要佩戴的东西,他们还会把刀子、针筒、火石袋等七种东西挂在上面,叫做蹀躞[dié xiè]七事。这种腰带非常流行,从皇室贵族到一般的达官贵人,都佩戴腰带、玉带。玉带的底色还能体现官员级别的高低。最高等级的玉带,底色是紫色。我们常说一个人大红大紫、红得发紫,红和紫,在古代,那是高等级官员才能用的颜色。整条玉带由整整13块玉带板组成。每块玉带板的下方,带有能挂小物品的小勾,既美观又实用。


有了腰带,还有一样东西,那就是带钩,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皮带钩、皮卡带。古代贵旅和文人武士腰带上的挂钩,不仅仅是皮带扣,还能束紧衣服,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上层社会使用的带钩,极其精美,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很高,经常会采用包金、贴金、错金银、嵌玉和绿松石等工艺手段。春秋时期,齐国的齐襄公死了,都在国外的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抓紧时间返回齐国,谁先回去,谁就是下一任国君。辅佐公子纠的是管仲,他埋伏在公子小白经过的路上,射了一箭,正中公子小白,公子小白坠落马下,管仲以为小白被射死了,就护送着公子纠慢慢回国。结果回去一看,公子小白居然先到了。原来,他那只箭恰好射在了公子小白的衣带钩上,小白装死,掉落马下,骗过了管仲,随后一路狂奔回到齐国,抢先即位。公子小白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齐桓公,也是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率领中原各个国家,抵御蛮夷的进攻,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华夏文明。谁能想到一枚小小的带钩,居然会对中国历史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还有一类东西,虽然不是穿戴在身上,但也是古人经常携带的,那就是扇子,它尤其受到文人墨客的喜欢。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形容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副儒将的风度。扇子有很多种,什么宫扇、羽扇、纨[wán]扇,等等,扇子对于文人雅士来说,主要不是为了遮阳、扇风,他们把扇子称作“怀袖雅物”,是一种表现风度的道具。一边摇头晃脑,吟诗作赋,一边挥舞着扇子,是古代文人的一大乐事。据说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有次看到一位老婆婆,在摆摊卖扇子,买的人却很少。王羲之可怜她,就提笔在她的扇子上写了一些字。老婆婆看了,十分生气。王羲之对她说,你只要跟别人说,这是王右军题的字,扇子就一定能卖个好价钱。老婆婆将信将疑,按王羲之说的来卖。结果没过多久,扇子就被人抢购一空了。我估计,买扇子的,应该都是文化人,当然了,他们主要是冲着王羲之的书法去的。扇子这么受欢迎,以至于书法中,有一类叫扇面儿,就是在扇子上题字。


古代女孩子很少拿着扇子附庸风雅,不过另一种佩饰是男女通用的。那就是荷包。荷包也叫荷囊,用来放各种小物件,因为放的东西不同,叫法也不一样,有钱荷包、香荷包、烟荷包、针线荷包等。荷包很早就有了,《礼记·内则》记载:衿[jīn]缨,以适父母舅姑。这儿的衿缨就是荷包。唐高宗时期,三品以上官员,都得按规定佩戴装有鱼符的荷包,佩戴荷包就成了一种权力象征,一般人不能戴。宋代以后,平民百姓也可以佩戴荷包了。在古代,女孩子要从小学习绣荷包,它甚至会作为一种特殊的定情物,年轻女子在出嫁时,会把自己亲手做的荷包送给心上人,作为定情信物。


说了这么些个佩饰,那古人佩戴它们的目的是什么呢?首先当然是为了美观了,就像现在一样,身上戴点儿饰品,为了好看。其次有标示等级的作用。这在现在,可能只是体现一个人有钱,用的是某种奢侈品,可在古代,等级却处处有体现,例如,按照《唐六典》的规定:官员身上佩戴的鱼符,太子用玉制作,亲王用金子,普通官员只能用铜。再次,佩饰还有些实用功能,像我刚才提到,唐代人腰带上挂的那些东西,刀子,那可以切肉吃,火石,可以用来取火。最后,佩饰还有提高个人修养的作用。《韩非子·观行》记载:西门豹的性子很急,所以他佩戴韦来提醒自己不要急躁;董安于的性格很慢热,所以佩戴弓弦来提醒自己不要散漫。韦,是一种皮质柔软的牛皮,急性子的人佩带它,告诫自己不要急躁;弓弦经常紧绷着,慢性子的人佩带它,提醒自己不要懒惰。这就像随身带着一句座右铭似的,随时提高个人修养。


好了,关于古人的佩饰,我就和你聊到这里,谢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次再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果粒橙一枚

    一上来就撒糖,酸了

  • 紫翘仙

    每集都认真听,真的太涨知识了!原来以往女人戴玉反而很少。也明白了,为什么一遇到心爱的女子,男子随手就能拿出一块玉佩交给对方作为定情信物了。如今现代男女随身拿出一个定情物来给心爱的人,真很难呀。因为随身携带物品除了手机,就是手机。

    无魂仙师 回复 @紫翘仙: 佩戴玉,那是古代贵族,至少也是很有钱的人。你拿他们跟现在的普通平民比?

  • travellerxiao

    还是宋朝生活好,等级差异没那么严重,平民百姓也可以精致一点

  • 永远的追梦人YYDZMR

    《红楼梦》里的小物件:手帕——贾宝玉和林黛玉,贾芸和小红。九龙佩——贾琏和尤二姐。汗巾子——蒋玉菡和袭人。

    Nitrolove 回复 @永远的追梦人YYDZMR: @喜马社区

  • Yuan__秀

    玉作为非实用性的生产工具和专用礼仪制品,标志着以等级为核心的礼制的开始,象征着持有者的特殊权力和身份 在古代,佩玉是一种礼仪,更是身份的标志。 《礼记·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专门记述各种佩玉礼制:君子必须佩玉,行动起来可以发出悦耳的叮咚声;凡是衣外系带,带上必有佩玉;无故不得摘去佩玉。 古代佩玉的方式,是在外衣腰的两侧各佩一套。每套佩玉都用丝线串联,上端是“珩”(衡),这是一种弧形的玉;珩的两端各悬着一枚“璜”,这是半圆形的玉;中间缀有两片玉叫“琚”和“璃”;两璜之间悬着一枚玉,叫“冲牙”。

    Liuamber 回复 @Yuan__秀: 古代礼仪繁多,点滴积累才能懂得中华文化之博大,感谢科普。

  • 金池有玉

    涨知识!

  • JuL自渡

    我听的关于东晋,折扇被买完的故事是因为谢安

  • 书非读不看也

    君子无故玉不离身

  • 色的哥哥

    董安于用弓弦作腰带,而,西门豹用软牛皮做腰带,,。因为董安予的性格安逸,,西门豹性情刚烈

  • 咪眯儿

    南方很多地方的女子出嫁时,娘家会给一个玉镯,是几辈子传下来的,到了婆家,婆婆也会把她几辈子传下来的玉镯给媳妇,正好是一对。有很多玉镯会包上金,或者银,是因为受过伤,作为传家宝,一种家庭文化,继续流传下去,给儿女结婚的时候,交给新人。

    Nitrolove 回复 @咪眯儿: @喜马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