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魏晋玄学丨魏晋玄学综述

20-1 魏晋玄学丨魏晋玄学综述

00:00
10:17




正文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魏晋玄学。魏晋玄学在中国的整个思想史和历史上,是一个很独特的环节。


首先把从汉以来,一直到魏晋时期,整个中国历史和中国思想史的脉络给大家做一点介绍,有了这个介绍以后,大家就能更好的去理解,为什么开出了魏晋玄学这么一朵花。


汉高祖刘邦建国之后,他的政策就是休养生息、与民更始。休养生息的政策带来的益处就是恢复生产,对经济的推动,社会的全面恢复起了积极作用。但是休养生息的弊端在哪里呢?阶级分化,因为用黄老刑名之学对社会的发展不怎么干涉,就使得那些豪强,占领了社会资源之后,能够发展的更快。而普通的老百姓,社会资源比较少,贫富差距开始加大。所以阶级分化、豪强林立,再加上分封的诸侯权势过大,各种矛盾就开始凸显。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形势的发展使得整个指导思想和社会结构,都面临一些问题。如果再用黄老刑名之学,对社会不怎么去干涉,实际上与当时汉朝所面临的国内外的形势已经不太适应了。从国内来讲,社会阶层之间的很多矛盾怎么化解,诸侯王势力过大,对中央的权力不尊重,这个怎么办?匈奴几十年以来,对汉朝带来非常大的外部压力。随着汉代国力的充实,不可能一直采用守势和弱势,在这个时候指导思想需要一个调整。


董仲舒把儒家大一统的思想,包括仁义礼智信,对社会进行重新规制之后,形成一个强大的整合力。这套思想得到汉武帝的青睐,也符合当时的想法,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当然董仲舒的说法,汉武帝基本采纳了,也不是说对其它的思想就采用打压,应该说是儒家的思想,变得更加重要了。


那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就使得怎么样去学习儒家、解释儒家,以服务于当时社会的发展,成为整个思想界的主流。这个时候,两汉就出现经学,就是以研究、学习、传承和弘扬儒家的经典,作为整个国家学术的特色。两汉经学的凸显,也是时势所需,对整个大一统,维护社会秩序,包括儒家强调的仁者爱人、体恤民生等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两汉经学有两个,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今文经学指的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后代的儒生,经过自己背诵之后恢复的经学,主要是结合现实。后来孔子的旧宅子在进行翻修的时候,发现孔府墙壁里边还有一些书,是古代保留下来的,研究这批书的人就称为古文经学。古文经学比较注重考据,今天的话就是学术性比较强。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是整个两汉思想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在经学发展的时候,有很多知识分子对经学有不同的理解,汉章帝为了统一思想,就召开了白虎观会议。其实就是对不同的经学解释,做一个统一的规定。优点就是把一些与社会发展不契合的东西,给扬弃掉了。


到了东汉末年的时候,外戚和宦官轮番乱政,当时的一大批知识分子,看到这个情况以后,深有社会责任感,上书来弹劾宦官,结果是遭到宦官的屠杀,这个叫党锢之祸。


东汉末年之后,到了魏晋时期,整个政治是非常纷乱的。东汉是怎么灭的,大家知道是魏,尤其是曹丕,说是禅让制度,其实是强迫着汉献帝退出历史舞台,他(指曹丕)建立魏国。后来司马炎废了魏,建立了所谓的晋朝,历史称为西晋。在这个政治更迭的过程中比较黑暗,也比较动荡。


当司马炎废除了曹魏的政权,建立了晋朝以后,怎么样维护这个国家的稳定?这实际上是司马炎面临的大问题,他就开始大力的去讲孝道,讲儒家的那一套观念。当司马炎去讲这套观念的时候,他本人是怎么做的?实际上当时司马家为了篡夺曹魏的政权,把曹魏家给诛杀了。也就是说司马氏建立晋朝以后,他们所宣扬的这套主张,只是为了统治集团的需要,而且他们家族的这种行为,是背叛了他所讲的主张。他又拿着孝道,拿着君臣之礼,强迫社会和知识分子接受,这样就在整个魏晋的知识分子心里边产生了极大的压力、困惑、或者不满。


在这样的一个政治气氛和社会文化氛围下,苦闷的知识分子,能讨论什么?现实的政治不敢讨论,也不可能拿着儒家的那一套君君臣臣去谈现实政治,那样的话非常危险,因为直接冲击到整个司马氏政权的脸面,那是有杀身之祸的。只能是谈一些与现实社会很悬远的哲学概念,什么空、有、体、用。这就是我们所讲的魏晋玄学,包括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刘伶等等,他们放浪形骸,强调“越名教而任自然”。名教就是儒家那一套规范,任自然就是强调人要顺应自己的天性,甚至有一些吃喝玩的天性。实际他们提出这些文化主张和生活方式的背后,就是那样一种苦闷的心理,一方面对儒家认同,可是在现实中,司马氏的政权,恰恰是践踏了这一套伦理,又拿着这套伦理去要求知识分子,这个时候知识分子就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


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方方面面,都面临一个极大的冲击和变动。从政治上来讲,西晋国家统一不长,北方的政权起来以后变成东晋,这个时候就出现了魏晋南北朝。几百年的战乱,包括五胡乱华,南北政权的对峙,应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社会非常动荡,老百姓生灵涂炭、流离失所的一个时期。这种政治上的纷乱、动荡和政权的更迭频繁,从某种程度上,也孕育了中国要在另外一个时期实现国家的统一。


在经济上,当时整个中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长江以南经济开始复苏,这对整个国家经济的平衡和长江以南国土的开发,起了一个推动作用。


在民族上,五胡乱华一方面造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苦难,同时也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对中华民族的社会结构也好,民族结构也好,基因结构也好,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那么文化上,儒家、道家、佛家。为什么谈到佛家?因为佛教从公元65年前后,东汉明帝的时候开始传入中国。佛教的思想内在的学理上跟中国文化有相通之处。佛教认为人人都有佛性,证悟佛性的过程,就是成佛的过程;儒家认为人人都有良知,证悟良知的过程,就是成圣成贤的过程。中国文化和佛教,都是强调通过内求的方式来证悟出人性之中,那个所谓的道心,所以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得到很多知识分子的认可。比如说道生法师、道安法师、慧远大师等等,都是在当时的知识界文化下产生重大影响。那么在文化上,儒家、道家中国固有的,再加上佛家传入中国,还有少数民族融合之后,不同的文化开始融会。这个融汇就为中华文化发展到更高的层次,起到了一个孕育和准备的作用。


魏晋南北朝,总体来讲就是这么一个历史的过程,魏晋玄学在中国历史的环节里边,夹杂着种种的苦难。但是在这个时期,恰恰是中国的本土思想、外来的思想,包括民族融合过程中的各种民族不同的观念,实际上是一个和而不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过碰撞、交流,经过现实苦难的教育,使得走向统一,建立大一统就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主流。也就是说,魏晋南北朝的苦难和乱世中间,培育了中华民族未来的一朵生命之花,那就是盛唐气象。




购课用户请添加助教微信:hzxt06,和郭老师群内互动交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慧瑾_诗意人生

    听郭老师讲“魏晋玄学”,其实是在给我们昭示玄学产生的历史背景,“越名教而任自然”也是当时社会知识分子的真实状态体现。 魏晋玄学在中国历史的环节里边,夹杂着种种的苦难。促进了各民族融合,和而不同,这也孕育和推动了盛唐大一统。 感谢郭老师的分享,涨姿势了!

  • 听友37379071

    在一个特定的时期下,玄学的发展,也反映了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慨。在魏晋南北朝的时期,社会动荡,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这种“动荡”,同时也孕育了国家的统一。思想,文化的融汇,碰撞。 谈到大唐盛世,做为一名中国人,是非常自豪的,当时的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昌盛。足以证明咱们国家文化的魅力。

  • 靜心寂寂

    一段文化的兴起,必有滋养的温床。 任何一种制度都不是完美的,正因于此,才能给其他人或事乃至思想有一丝生存的空间,并发扬光大 历史的大潮是奔涌向前的,任何人也阻挡不住,我们只有顺应规律,权变而行。感谢老师

  • 郭棉青

    终于把这段历史搞清楚了

  • 至简故事

    郭老师,黄老刑名之学如何理?我查阅资料,黄老之学与刑名之学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