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作业」:
根据我的领读,配合翻译读一遍《卫将军骠骑列传》。
大家好,我是李源。
今天,我们的课程目标是掌握--四步读书法(核心:只读关键节点,跳过冗余信息):
① 从作者出发,精读太史公曰;
② 过滤次要人物履历,了解大背景;
③ 精读近景和特写(细节);
④ 给全景做分类,速度次要内容,验证判断
精读方法:只读精华,跳过其他,或者叫猜出其他
涉及篇目:
《李将军列传》(109)《田叔任安列传》(104)《卫将军骠骑列传》(111)《韩长孺列传》(108)《匈奴列传》(110)《大宛列传》(123)。因为这几篇是和司马迁最直接相关的部分,关乎《史记》的基本创作动机。
一、司马迁的资料怎么查?
在所有这些列传里,与司马迁的人生遭遇最直接有关的就是《李将军列传》和《田叔任安列传》。
司马迁写《任安传》的写法一再地写任安和田仁早年间道德品质多高尚,多么有能力。
他们属于那种既有能力,而且道德高洁的出类拔萃之人。但最终还是成了卫青的陪葬品。
李陵家族和任安、田仁都是时代悲剧,汉武帝是个没有任何底线的权力怪兽。
在他的手下,不管你是有能力,还是有道德,甚至哪怕你对他拍尽了他的马屁,最终也难免一个悲剧下场。
李陵和任安只是千千万万个汉武帝时代大臣的缩影。司马迁虽然不幸,也跟着卷了进去,但相比于那些惨遭灭门的人,司马迁在那个时代算幸运的了。
「从作者出发:司马迁自述系列」
想要读透司马迁的大时代,必须得看懂卫青和霍去病的故事。
这就牵扯到了另外两部传记:
《卫将军骠骑列传》(卫青与霍去病的合传,大将军和骠骑将军是他们两个人的官衔)
《匈奴列传》,以及整个故事的大背景。
今天课程的主要内容就是攻克这几篇。
二、理解精华,就可以带动非精华的部分(有依据的猜内容)
先看《卫将军骠骑列传》。
(一)从作者出发:太史公曰透露出的两个信息
司马迁在这一章引用了一句卫青的部将苏建的话。
这个评价,透露出两层含义:
第一,卫青这个人,他位极人臣,压制得其他将军都没有出头之日。
第二,卫青和霍去病看透了汉武帝的本质,所以做人小心翼翼,生怕被汉武帝抓到小辫子。
(二)过滤次要人物的履历
介绍个小知识点:镜头有远全中近特。
一般来说,远景和全境是描述场面和阵势,中景是描述人物关系,近景是描述故事的进程和情节,特写是强调重点。
对应在《史记》里面,全景和远景就是那些编年,只有时间地点和人物,没有细节的部分;
中景和近景就是像我们学过的《鸿门宴》,里面有一个完整的故事的那种描写;
特写,往往是引用了某人的一段话,或者摘录了他的一段作品。
我们在读《史记》和这一类著作的时候,近景和特写特别重要,因为司马迁重点强调的部分里一定是隐含大量信息的。
所以,我们在读完作者的陈述之后,接下来正确的阅读顺序应该是:
第一步,过滤掉明显不是核心内容的部分。
第二步,结合作者的核心论点,重点读近景和特写。
第三步,结合前面两步,给远景和全景描写进行分类,看看有没有什么遗漏的信息。
《卫将军骠骑列传》主要分两大部分内容:
· 显性的部分,也是大部头的部分,主要介绍卫青和霍去病的军功履历,他们怎样带着部队横扫漠北,把匈奴击溃。
· 隐性部分,主要是介绍卫青、霍去病两个人的性格与为人处世的一些事情。
(三)精读近景和特写
仔细阅读这部分我梳理出来的10个重点细节,或者说近景描写,你会发现它很好的印证了「太史公曰」里面的两点:
· 虽然卫青和霍去病出身低微,汉武帝利用非正常渠道提拔他们,压制其他将领;
· 用霍去病来制约卫青。只不过卫青比较聪明,他一直明哲保身,唯唯诺诺,生怕中了汉武帝的圈套。
(四)给全景做分类,验证判断
当分析完了「太史公曰」和重点细节之后,还需要做一件事能帮我们更好的理解这个章节的内容。那就是给所有的全景简单分分类,看看是不是符合前面的判断。
通过年号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么几个阶段:
元光和元朔年间的前面四场是卫青的一路涨停板,到中间元狩二、三年里面霍去病主导的两场是霍去病的两次涨停板。
第三次,漠北大会战,是汉武帝完成布局的关键一仗,不仅彻底击溃匈奴,还实际上完成了霍去病取代卫青的过程。(基本符合我们前面两部分的判断)
按照这样四个步骤,就把《卫将军骠骑列传》精读了一遍。
三、四步消化完《匈奴列传》的重点
用同样的方法简单把《匈奴列传》过一遍。
这一章是系统地写汉朝与匈奴关系的始末,但其实大体上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① 从开头一直到「(武)今帝即位,明和亲约束」:前面是讲汉武帝之前汉朝与匈奴的关系,(基本上是匈奴欺负汉人)
② 主要是讲汉武帝如何倾举国之力,最后横扫匈奴王庭,汉朝大获全胜。
③ 从霍去病封狼居胥,「是后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一直到后面,写的是后卫青时代,也就是李广利和李陵时代的匈奴情况。
(一)微言大义的:「太史公曰」
这句话司马迁说了两遍,两层意思也很清楚:
第一,汉朝和匈奴之间的战争是不该打的,落得悲剧结局是因为被舆论绑架了。
第二,汉武帝就算想立功,也得靠人才,但是汉武帝实际上并没有,或者说做的还不够。
(二)过滤次要内容,了解「汉匈之战」大背景
这里面只有一个细节很重要,就是汉匈之战是怎么挑起来的。
在这一部分的开始,「汉使马邑下人聂翁壹奸兰出物与匈奴交」
这一段我在《汉武帝》那期也大概交代过,原本汉朝在汉景帝时代就已经和匈奴之间恢复了和平。
「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
是汉武帝主动让一个叫聂壹的人引诱匈奴来偷袭,汉朝埋伏了三十多万人准备全歼单于的部队,从此挑起了战争。
司马迁这么写也很直白,虽然他没明说,但是就是在谴责汉武帝挑起战争。
(三)重点细节吃透作者意图
① 第一个重点细节是冒顿单于的崛起。
原因是他和汉高祖刘邦交过手,这段经历奠定了汉朝前期对匈奴的政策,所以关于他的情况介绍的很详细;
② 冒顿单于托地千里,直逼汉朝。
汉高祖迎战,被困白登山,靠贿赂单于的夫人阏氏,才让冒顿单于饶了他,开始了和亲政策;
③ 汉文帝的时候,匈奴一个右贤王挑衅,汉文帝想打。
这个时候单于给寄过来一封书信,司马迁引述了全文,可见这篇文献很重要,要重点读;
④ 汉朝派去和亲的使者,太监中行说。
因为他的教唆,匈奴更懂汉朝了,之后经常袭扰汉朝边境,双方时战时和,到汉景帝的时候双方彻底恢复了和平。
这些细节基本上印证了司马迁的第一个观点:
汉朝根本不是匈奴的对手,和亲政策很好,如果不是中行说挑唆,和亲政策都不至于出现波折。
好不容易得来的结果,汉朝却主动挑起了边衅。
第③部分里还有四个小细节,从使者郭吉、赵破奴、将军李广利等人的行为和结局再次印证了司马迁第二个观点,刚好也能印证「太史公曰」里的第二个观点:人才不知抚恤,结果必然悲催。
四、其他几篇文章精华提示
《大宛列传》,其实写西域是次要部分,更主要部分是写了博望侯张骞通西域的经过和贰师将军李广利投降匈奴的始末。
《韩长孺列传》主人公韩安国是坚定的主和派,其对手王恢是主战派。该篇传记最核心的部分是对于韩安国人品的描写,以及汉武帝挑起马邑之战的前因后果。
经过今天的课程,希望大家能够牢记这四步精读每一章的方法,掌握了这个方法之后,我们就可以顺利地读完《史记》的全部文章。
「明日内容彩蛋」:
明日将以作者司马迁《太史公自序》为中心,结合《史记》全书的目录,给全书的130篇做一次分类,作为今后按系列讲解内容的一个索引(并展示图片辅助阅读)
李老师分享的汉武帝链接怎么操做?打不开
我没找到讲义
听不了汉武帝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