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
——良药苦口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赵中振。
人们常说“良药苦口”,那黄连很苦算不算是良药呢?今天让我们重点来聊一聊黄连。
大家都听说过“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苦不过黄连”等谚语俗语。而且竟然还有苦得相当的——苦胆,“黄连苦胆味难分”。
黄连与苦胆,我小时候都吃过。有一次,我患了百日咳,这是一种突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听它名字就知道病程很长,咳起来是昼夜不安。有个民间验方是吃鸡的苦胆可以治。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生活都很困难,到哪里去找鸡苦胆呢?父亲想办法,不知从哪里,找来了几个猪的苦胆。鸡的苦胆是杏核大小,可以一口吞下去。但一个猪苦胆,可大多了,胆汁足足有150毫升,倒出来有大半碗,喝下肚,有腥又苦,就算吃下一勺白糖,也没有任何缓解。别说,还真管用,不到一周就见效了。有了这段经历后,我就没有什么苦咽不下去了。
药性功效
中医理论认为黄连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黄连药用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
李时珍的论述特点“博而不繁,详而有要”,《本草纲目》里记载黄连“治目及痢为要药”。“目”指眼睛,“痢”是痢疾。也就是说,黄连是治疗眼病和痢疾拉肚子的好药。
黄连药效广泛,现今在全世界许多地方均作药用。有一种从黄连中提取到的生物碱——小檗碱,又叫黄连素,是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闹肚子的时候,吃点黄连素片,一般就可以缓解。
黄连除根茎外,其须根、叶均含生物碱,可用于制取小檗碱、黄连碱、等生物碱;从黄连中还可分离出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天然色素。
关于黄连的临床应用,《本草纲目》里记载了几个方子,香连丸、姜连散、变通丸等。
香连丸用黄连、木香,治疗痢疾腹泻。姜连散用干姜、黄连,治疗脾虚腹泻。变通丸用黄连、吴茱萸,用于清泻肝火、降逆止呕。这个方和《丹溪心法》中的左金丸类似的。
这几个方子的组成都是一寒一热。李时珍认为用药“皆是一冷一热,一阴一阳,寒因热用,热因寒用,君臣相佐,阴阳相济,最得制方之妙,所以有成功而无偏胜之害也。”这就是告诉我们黄连是大苦大寒之药,配伍温热性药以制其偏性。
是不是寒药就不能一起用呢?也不尽然。黄连解毒汤就是一组寒性药,黄芩、黄连、黄柏除上中下三焦热,再加上凉心肾的栀子,是泻火解毒的代表方。但用此方要注意,中病即止,不可久服,否则苦寒容易伤脾胃。
采黄连
我还在做学生的时候到野外采药时,第一个认识的就是黄连。到了现在,我给学生上课时让大家品尝的第一个药也是黄连。因为品尝黄连,会给同学们就是要留下“苦”的印象,当然小小尝一点干净的黄连也很安全。
去过峨眉山的人估计都对那里的猴子印象很深,我对峨眉山印象除了猴子,还有黄连。峨眉山位于四川的西南部,海拔3137米,处于中亚热带,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气候垂直差异比较大。
我们知道,海拔每上升一千米,温度下降六度。峨眉山三千米的落差,上下就能差20度。所以说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药用植物种类极为丰富,有1600多种,黄连就是代表性的植物种类之一。
我的大师兄邬家林教授曾在原峨眉中药学校当校长,该校建立的宗旨其一就是为栽培黄连培养人才。1983年,我上峨眉山采药,他问我要不要陪同,我说自己锻炼一下,就一个人上去了。真是上山容易下山难,没想到回半山腰时,赶上连续降雨,道路泥泞,下不来了。那时没有电话,在山上一困就是三天。我恰巧住在了海拔900米处的中峰寺,那里有个峨眉中药学校的中药栽培基地,其中就有黄连、黄柏等药材。那几天,我以黄连为伴,把它的原植物和药用部位的形态观察得仔仔细细。黄连来源于毛茛科植物,是多年生的草本,一般要5年后才收获。
黄连植株并不高,也就20多厘米,叶子深裂,像鸟的羽毛一样,开着黄绿色的小花。当时在四川吃的饭菜都是辣的,肠胃有些不舒服,也可能没太注意卫生,还闹了肚子。正好我挖了几棵黄连,一吃下去腹泻就止住了,渡过了一关。
从此之后,我外出考察必带黄连素片。而且它外用与内服都可以。外出采药不小心受伤了,将黄连粉撒在伤口上,可以防止伤口发炎。
峨眉山有一种峨眉野连,又被称作凤尾黄连。黄连叶是三全裂,凤尾连的中央裂片较长,状如凤尾。还有另外一种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称为雅连,云南还有云连Coptis teeta Wall.。
黄连药材
现在人工栽培的黄连主流品种为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商品名为味连。李时珍形容这种黄连状似鹰爪,商品上也称之为鸡爪黄连,“鸡爪”的样子形似鸡爪煮熟后攥拳的样子。不过如果在广州,它可能要叫凤爪黄连了。黄连根的断面非常黄,类荧光黄的颜色,重庆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是主产区之一。
鸡爪黄连是商品中最好的,在海内外都很有影响。一家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博物馆,藏有一棵大黄连,如鹰爪一般足足有7-8厘米长。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从北京故宫博物院带过去的清皇室收的鸡爪黄连,其外观也是十分粗大,这样的黄连现在很难见到了。
黄连炮制
黄连大苦、大寒,除了配伍温热性的药以制其偏性,还有一个方法可改变其药性,那就是炮制。
黄连历史悠久,临床上如此常用,炮制方法和炮制品种也特别多。我查了一下文献,到宋代已有酒炒、姜炒、蜜制、米泔水制、麸炒、炒焦等法炮制的黄连。元代增加了土炒、酒蒸等法。明、清时期又增加了醋制、盐制、乳汁制、胆汁制、制炭、酒萸制等法。历史上黄连的炮制品种曾有27种之多,炮制工艺十分精细讲究。
从古到今,可说黄连的炮制经历了一个从简到繁、又从繁到简的发展过程。现在的《中国药典》项下,收载了黄连的三种炮制品,包括酒黄连、姜黄连、吴萸连。酒制引药上行,酒黄连善于清上焦之火,常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用生姜汁炮制,善于清胃、和胃止呕。药性辛热的吴茱萸可抑制黄连的苦寒之性,吴萸连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日本也有黄连,和中国的黄连是同属不同种的植物,但功效相同。市场上还有一种外来的药材胡黄连。虽名称相似,却是不同的中药。黄连是毛茛科的植物,而胡黄连是来自于玄参科的植物。玄有黑色的意思,玄参科的玄参、地黄干了之后都是黑色的,同科的胡黄连也偏黑色。胡黄连与黄连虽然都是苦寒、清热燥湿之品、治泻痢的良药,但胡黄连善长退虚热,黄连善长清心火、泻胃火。
黄连素出自黄连,但不等于黄连。有些人吃黄连素的次数多了就不灵了。但中药材黄连,中华民族用了上千年,到现在仍然在用,证明其确实有效。
最后介绍个小妙招。有的小孩刚断奶时,总是习惯性地含手指头,很不卫生。这时家长可以在孩子的手指头抹上一丁点黄连粉,小儿在含手指就会尝到苦头了,几次后这毛病就改过来了。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谢谢赵老师给我们书本之外的重要知识!我认为没有什么比知识更珍贵的了,谢谢您的讲解,这些无从得来的知识,如果不是您讲课,我学不到这么全!衷心感谢您!
赵中振教授 回复 @Crystalzhang29: 中医药博大精深,大家一起学习、共同探索。互相切磋,请多指教。
黄连粉涂小孩子手指上,小孩尝到苦味,下次就不想吮手指了,哈哈。
诗话本草纲目(203) ——题中振《本草纲目》健康智慧200讲—— 黄连 溽暑伤身毒火流, 黄连虽苦病家求。 性寒清热堪良药, 止痢消疔何用愁。
听到这里,不禁感叹:妙哉!
那我也能吃味苦的,是因为我小时候吃过鸡苦胆嘛
赵老师讲的真好,一阴一阳,一寒一热,苦和甜等等的药理讲的真好,开眼界了,先辈的经验和药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今天知识非常重要,听三遍都不多!
我们那地方有加煮熟或烤熟的猪胆放点到酒里喝 一碗酒加几滴
赵中振教授 回复 @1213礼: 多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