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老师王掞,哪来的胆子敢当众讽刺康熙是无道昏君?

太子老师王掞,哪来的胆子敢当众讽刺康熙是无道昏君?

00:00
15:02

要说《雍正王朝》中谁才是位置最不可动摇的一个,毫无疑问,那就是康熙帝!他在位时自不用说,即使他成为了众亲王口中的先帝,仍然无人能撼动地位。

整部剧中只有三个人曾经挑战过他的地位,一个是太子胤礽,这自不必说,最后被废也是因为太子胤礽的自不量力。

还有两个人也曾经挑战过康熙帝地位,一个是老十四胤禵,这个我们后面会讲到。还有一个就是太子胤礽的老师王掞……

前面两个皇子跟父亲顶嘴尚能理解,可是一个王掞他是吃了熊心豹子胆,怎么也敢挑战康熙帝?

《雍正王朝解密》第29期:雍正王朝中的老油条王掞,为什么他敢当众讽刺康熙帝是无道昏君?


一、

我们先看一下历史上的王掞,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王掞这个人,还是相当有才的,在康熙九年就中了进士,曾经做到过文渊阁大学士,是坚定的太子党人员。

后来因为太子胤礽被废,他多次请求康熙帝复立,结果都没有得逞,还惹得康熙帝相当生气,最后一次努力是在康熙帝六十年:

“康熙六十年,请重立胤礽为太子忤旨,应谪戍,以年老由子代行,寻致仕。”

跟剧中讲的情况差不多,只不过历史上最后一次进谏是希望复立太子胤礽,而剧中变成了举荐老四胤禛。还因此获罪,差点把他发配到边疆去,毕竟年老,最终由其儿子代替。

历史上的王掞就是这么一个老顽固,认准了太子胤礽,不懂得变通,最终获罪。而剧中的王掞就跟史书上的完全不一样了,因为他并没有一条路走到黑。

虽然他是以太子胤礽的老师身份出现,跟老四胤禛不同点在于,太子胤礽很少听老师的话。比如太子胤礽第二次复立,他就开始大肆报复曾经举荐老八胤禩的人,结果老师王掞看不下去了,前去制止,非但没能成功,还把自己给气病了。

后来太子胤礽起兵造反的时候,也没有把老师当成心腹,甚至都瞒着他起事,可以理解成保护老师,也可以理解成不信任老师。

但是我们首先对一件事要达成共识,那就是整部剧中就没有简单的人,而且王掞能做到太子胤礽老师的位置,必然深藏大智慧,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就可以解释:

为什么一个当了四十多年官的王掞,也在康熙帝面前待了那么多年,也深知康熙帝的脾气,更懂得为官之道,他为什么敢当众大骂皇子和皇帝呢?


二、

关于王掞骂康熙帝的事件起因是太子胤礽要被废:

前面我们也讲过多遍,康熙帝之所以要废太子胤礽,主要还是源于以下几点:

一是他的自私自利,老四胤禛明明帮他在前线赈灾,结果他在后面还泼冷水,甚至老四胤禛的儿子弘时生病,还是老八胤禩去探望的,作为太子胤礽,连一句关心问候都没有。

二是买卖官员,这种行为只有一个人可以做,那就是皇帝,而太子胤礽为了还户部欠款,他也这样做了,气得康熙帝默语:

“这就是大清将来的皇帝?”

后来还有误会康熙帝的意思,停止了户部欠款的追缴;再到刑部冤案,纵容手下人犯罪;连那些蒙古贵族都来触痛康熙帝紧绷的弦,如意如意,全天下都是康熙帝的,哪有太子胤礽的份;最后太子胤礽又跟郑春华鬼混,这下子算是彻底惹恼了康熙帝,此时的他就在琢磨废太子的事了。

等到发现太子调兵手谕有假后,康熙帝又伙同张廷玉设下圈套,当然这是后话,我们后面会提到。

而康熙帝到京城城门时,却把太子胤礽的老师王掞给拉进了自己的车里,这是为何呢?

此举当然饱含深意:

一方面在康熙帝的眼中,太子老师王掞呕心沥血,兢兢业业地辅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看到天寒地冻之下,他还跪在路边,一时心软,就拉他进来了。

另一方面也表达一下自己对老臣的态度,心中还是有一丝愧疚的,毕竟太子马上就要废了,有点对不住老师。

最后还有一隐藏深意,就是给众臣打个烟雾弹,毕竟很多人都知道热河发生的事,这次康熙帝又表示的跟太子胤礽老师亲近,给人摸不到头脑,比如路边的佟国维,他就彻底迷惑了,也算是保证太子胤礽不要被人下黑手。


三、

当然,康熙帝还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朕给你最高的礼节,待会儿咱们宣布废太子的时候,还望王掞你能海涵,别太激动!

看剧中康熙帝拉着王掞入座时的一脸坏笑,隐藏不住的得意,可以看出,他的计谋已经实现一半。而王掞也跟着傻傻的笑,可见,这个老头此时是中计了。

可是我们不禁要问,作为太子胤礽的老师,他怎么可能不知道热河发生了什么呢?

他又不傻,他什么不知道?你想他这么大岁数,大冷的天跪在城门口,还让家人早早准备好了棺材,就说明,他早已经布下了应对之策。

只是他没有想到康熙帝会给他来这一手,是不是说太子胤礽还有希望?

可惜,他的希望还是破灭了,朝堂之上,康熙帝还是宣布要废太子,这下子王掞站不住了,打算以死相争:

“臣以为太子虽有错,错不在太子一人;太子虽有过,过不至于废黜……时至今日,将所有过失归于太子一身,这是不教而诛,不但不能服天下臣民之心,而且对满朝文武百官怎么交代,也难以对列祖列宗在天之灵。”

他说的其实也很有道理,太子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还得跟那些兄弟们战斗,这些兄弟们一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哪一个真心辅佐太子?

当然,如果王掞仅仅是说前半段话,康熙帝还不至于暴怒,关键是他说了康熙帝是“不教而诛”!

不教而诛就跟无知者无罪是相反的,太子胤礽不懂事,你可以教他,可是教都不教,直接“诛杀”就是无道昏君!

果然康熙帝一听这话暴跳如雷:

“说得好,说得好,朕是不教而诛,无道昏君。那么你是他的师傅,他变成这个样子你又该当何罪呢?”


四、

康熙帝心想,好啊你个王掞,敢情我刚才白把你拉进车里了,好心当成驴肝肺!

王掞也强硬起来,你在拉我进车之前,我就准备好棺材了好不?

如果皇帝觉得我一个人死还不解气,我全家老少30口人都可以杀,你要不就杀我,要不就不能废太子!

故事讲到这里,我想起了一段评书,讲的是刘罗锅的故事:

这个故事说的是刘罗锅有一次彻底惹恼了乾隆帝,乾隆帝想杀刘罗锅,就找和珅出主意。和珅能做到宠臣也不是一般的聪明,他就让乾隆帝问问刘墉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

陷阱就在这里,如果他回答是忠臣,那就下令让他死,所谓“君让臣死,臣不敢不死”,不就宰了刘墉了吗?如果他说自己是奸臣,那么更好办了,直接把他咔嚓了!

刘墉果然中计,说自己是忠臣,乾隆帝让他快去死,结果刘墉边走边想,这可咋整?

最后灵机一动又回来了,说自己刚才看见屈原了,屈原问他“我是遇到了昏君才死的,你遇到的是明君啊,为什么也要寻死?”

这下子换成了刘墉问乾隆帝了:“我是死,还是不死呢?”

这就是王掞的理论基础,我王掞就认为太子没错,如果康熙帝仍然认为太子有错,那就试图说服我,教育好我。如果教育不了我,就把我咔擦了,那么你就是“不教而诛”,就是无道昏君。

如果康熙帝认为自己的明君,那好,你不能废太子!

康熙帝一开始还没醒过味来,眼看动了杀机,结果张廷玉醒过味来了,忙制止:

“难道你想让皇上滥杀无辜当昏君吗?”

这下子康熙帝明白了,哦,敢情陷阱在这里呢,这老小子就是打着朕爱惜自己的名声,才这样发问啊:

“把王掞送回家去,交给他的儿子看管,倘若有个三长两短,朕就问罪他儿子忤逆,千刀万剐,凌迟处死。”


康熙帝心里都乐了,你老小子跟朕玩忠臣昏君这一套,还嫩了点,你想玩,我就把你儿子也套进去,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看你咋办?

只要你敢寻死,你儿子就不孝,你这个做老子的就是教育不到位,就做不来忠臣。你要是不寻死,你刚才说的那通话,就是屁话,胡话,啥用都没有!

所以说,雍正王朝中年岁越大的人,越老谋深算,像我们这种人,如果放到《雍正王朝》中,绝对活不到第二集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复盘归因

    解读得好!看故事情节,看热闹是远远不够的!

  • 笨笨_n75

    咋老重复呢?

  • 张先生的图书世界

    特好的分析

  • 起儿cccc

    王掞真是让人笑着哭了

  • 炎冰的感受

    喜欢听!

  • 路藏锋

  • 1801321wpcc

    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