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 释般若丨掌控情绪不是靠忍

024 释般若丨掌控情绪不是靠忍

00:00
14:38

释般若 

般若非凡智,可以证道体,

超凡以入圣,了生而脱死。


般若是《金刚经》的精髓。注意,般若这个词不好翻译,因为它包含了很多涵义,不仅仅是智慧的意思,所以,鸠摩罗什等大师当初从古代印度把这个词翻译过来时,没把它翻译成智慧,或汉文中的其他词汇,而基本上用的是音译。


涅槃也是这样,也是音译。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些人把涅槃翻译成寂灭、灭度、无为,这都不对,或者说都不合适,因为汉文和佛家中的一些词汇是不对等的,一个是出世间法,一个是世间法。所以它不好翻译,说不清,就索性用音译了。音译之后,再进行解释。


对于一些说不清的内容,当时都是这样翻译的。


那么,般若跟智慧有什么不同呢?般若确实是智慧,但它是出世间智慧,而不是世间智慧,但汉语中的智慧其实是一种世间法的智慧,是凡夫世俗的智慧。般若不是凡俗的智慧,而是解脱的智慧、圣者的智慧、无为的智慧,也就是释迦牟尼说的“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错”的那种智慧。


过去的上师教弟子时,都是因材施教的,就是对不同的弟子说不同的法,到什么层次就让弟子了解什么内容,所以,为了适合每个弟子的根器,过去都是单独传法的。般若也是这样,它是一层一层的,到了哪个层次,你就会明白哪个层次的含义,这儿,我略微解释一下。


我说过,般若是让人解脱的智慧,也就是证道的智慧。注意,这个证道是佛教的证道,而不是道教的证道。两者虽然都很好,但目的地不一样,一个走北京,一个走上海,所以要有所区分。就算同样在佛家中,不同的修法也有不同的目的地,你想到哪里去,就要选择什么样的修法,不分高下,但要有所区分。


以前,有个朋友曾经问我,雪师,我发现大手印非常好,但我一直在念佛,我觉得念佛也很好,所以心里很纠结,您说我该修什么法呢?我告诉他,这要问你自己。你要到什么地方去,就买什么地方的车票,上什么地方的车,或登上去那个地方的飞机。你自己选择,不要问别人。修大手印和念佛是两条不同的路子,一个是解脱,一个是往生。解脱是一站直达,往生是中转站,你到了佛国净土,在那里再接着修,才能解脱。你想往生就修净土,好好念佛,或许也能解脱。那也很好。如果你想今生就解脱,就修大手印。它们两个不一样,走的路子也不一样:前者是因信得度,后者是见即解脱;前者靠信仰的力量救度自己,后者靠智慧的力量得到解脱。你想走哪条路子,只有你自己知道。所以,这些问题你不要问别人,要问你自己。


这就像你读书时的情况。刚开始上学的时候,你打算拿个高中毕业证就再也不上学了。注意,这时候,你的目的地是高中毕业证,但你拿了高中毕业证后,可能忽然又想上大学了,那么,你会不会觉得自己对不起高中毕业证,心里充满纠结?修行也是这样,刚开始你想好好念佛,这辈子往生算了,突然有一天,你看到了解脱的希望,又想这辈子解脱了,于是你就觉得自己对不起念佛。是不是真的对不起?两者是同一个道理。当你想通之后,就不会有任何纠结了。


还有一种人更纠结。他想上大学,就必须先上高中,上了高中有了新老师,他就觉得对不起初中老师,心里老是纠结。你觉得该纠结吗?修行也是这样,你在什么层次,就需要什么层次的老师,因为过去的老师再也教不了你了。不必纠结。在一个学校里,你不能老是对不起这个老师,对不起那个老师,有了新的班主任就对不起以前的班主任。不是这样的。


释迦牟尼正是因为众生的不同根器,才讲不同的法。遇上小乘根器的人,他就讲苦集灭道。苦是世界的本质,集是苦的原因,灭是灭苦之法,道就是般若。没有般若,小乘修行也解脱不了。


修菩萨道的时候,就比小乘的要求高了一个层次,它讲究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注意,六度中,般若仍是最重要的。有了般若,你就 “可以证道体”。道体是什么?道体就是实相。


佛家中经常出现一个词汇:体用。“体”,就是本体;“用”,就是本体生起的妙用。道体就是般若,要想解脱,必须靠般若,但般若不好学。你让一些没有文化的老太太学般若,是很难的,除非她是上根之人。对于下根之人,释迦牟尼会教一些方便法门,如念佛、诵经、礼拜、供养等等,让她持戒、修福。如果能碰上根器好一些的人,就教一些禅定法门。当他慢慢修得有智慧了,才能修般若。


般若部的经典很多,只要般若部的经典存在,哪怕佛家的其他经典都毁灭了,佛家也不会灭亡。《金刚经》甚至说,传播四句偈子的功德,胜过用三千大千世界的珠宝供养三世诸佛。为什么?因为,解脱靠的,不是供养,不是珍宝,不是任何有为的东西,而是真理,是般若。明白真理,你才能对治烦恼,才能解除迷惑,心外的东西,是不能让你的心清明的。没智慧时,你还是会认假为真,还是会把一时的危难或不顺心当成真的,为它焦虑,为它痛苦,为它烦恼,为它做出很多不该做的事情。如果你知道眼前的一切都会很快过去,不生执著的话,就会拥有当下那个丰富而精彩的世界,你就会安详,而且知足。这时,你才会了无牵挂,了脱生死。


很多人就是不明白这一点,遇到烦恼时,他们就拼命压抑自己,像压皮球那样,把烦恼压到水里,压着忍着,一遇事就会松懈,一松懈就会发作。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处理烦恼最好的方法,就是看透它。当你看透它时,你就不会被它欺骗。你看透它,就会知道它是虚幻的,是一只纸老虎,不值得害怕。你发现自己的缺点和毛病时,也不要害怕,要用般若智慧,去观照它,要知道毛病同样是虚幻的,当你消除欲望时,毛病就会消失。


我常说,无求者无畏,人无求时,就无所畏惧了,就能坦然地面对命运给予的一切,也能自主地选择,这就是自由。所以,即使你没有将般若智慧融入生命,也可以用般若智慧的眼光来观照世界。你就告诉自己,烦恼是虚幻的,不会永恒,很快就会消失,让自己放松下来,不要害怕。你只要不害怕、不慌乱,它就控制不了你,不能让你做出错乱的行为。这时,你会发现,被你压在水下的皮球其实是个水泡,在你发现的同时,它就会破灭,你就会发现你没有需要按住的烦恼,它只是一点记忆、一个幻觉。这时,你也就放下了。不管多么深重的痛苦和烦恼,你都可以这样去观修,虽然一开始,你或许不能断除烦恼,当你忘记正见时,它又会出现,但你只要赶紧提起正念,知道一切都是虚幻的,一切都不会永恒,一切都是幻相,它就会慢慢变淡。当你一次又一次战胜烦恼,看到烦恼越来越淡,执著越来越淡,欲望越来越淡的时候,你就会建立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解脱,也会坚信真理。


所以,信心必须在实践中建立,你如果不去对治烦恼,不运用“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的真理,那么它们对你就没有意义。你就是鹦鹉学舌。鹦鹉学舌也没关系,只要它在你的心里深深地留下痕迹,有一天,你去实践时,你就会感受到佛家文化的力量,感受到《金刚经》的力量,感受到般若智慧的力量,感受到大手印的力量。修行,是不可能一劳永逸的。而人的灵魂,也是在曲折艰辛的灵魂战场上,慢慢变得强大、睿智而坚定的。当你有了自信,就把这强大灵魂的战役当成你生活的方式吧,一天一天这样过下去,有一天,你就会走进光明,你的生命里就没有了阴影,没有了恐惧和烦恼。因为,当它变成你的生活,变成你活着的常态时,你也就不会去考虑结果了,所有的压力,都是对结果的计较引起的。


永远记住那句话:无求者无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章叁与梨思

    静静地听海潮明月老师诵读已经一年多了,最近在金刚经那一辑中偶然听到雪漠老师对金刚经的解读,心生愉悦,果断购买了这一辑,平时做事时就听,心性也提高了不少,感恩雪漠老师,感恩海潮明月老师

  • 竹影摇书

    感恩遇见!修行!实践!知行合一!

  • 水之就下

    无求者,无畏! 谢谢吾师

  • w9tt4rovg7nhp30h3oyx

    四句姬子是啥

    海潮明月 回复 @w9tt4rovg7nhp30h3oyx: “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说明了受持《金刚经》的福德巨大,即使是受持四句偈福德亦是不可估量。 佛陀在《金刚经》中多次提到受持四句偈,但没有详解何为“四句偈”,所以谁也不能“论断”何为“四句偈”。与您分享以下4个四句偈,在《金刚经》中甚为著名:1.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2.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3.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4.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因此《金刚经》告诉我们“不住于相,如如不动”不能着相,才是学佛的入门🙏

  • 合子安

    写的好,播讲的好。多听几遍

  • 青山_q7

    主播的声音真的超级好听,文章充满了智慧,超赞,超👍

  • 七色光有毅力

    感恩雪师这么好的作品感恩雪师这么好的作品🙏🙏🙏🌹🌹🌹

  • 听友86287418

    坦然地面对命运给予的一切,也能自主地选择,这就是自由。所以,即使你没有将般若智慧融入生命,也可以用般若智慧的眼光来观照世界。你就告诉自己,烦恼是虚幻的,不会永恒,很快就会消失,让自己放松下来,不要害怕。你只要不害怕、不慌乱,它就控制不了你,不能让你做出错乱的行为。

  • 悟道观心_当下修行

    无求者无畏是句假话,人活着怎么可能无求?你不喝水?不吃饭?这不是最基本的需求?你想象他没有就没有了?无知者无畏才是真话

  • 等我遇見你

    真正靠自己解脱的,万分不及一。念佛是仰仗佛力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