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红黄蓝是如何变“黑”的

行业研究:红黄蓝是如何变“黑”的

00:00
09:38

你好!前阵子,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当时,很多媒体都从道德的角度,对红黄蓝进行了言辞激烈的讨伐。而投资人看待这个问题的角度却有所不同,他们会用行业研究的方式,来分析红黄蓝究竟是怎么变“黑”的。比如,有一个股票研究员,写了一篇很火的文章叫《红黄蓝们的生意经》。很多人看了以为又是一篇讨敌檄文,实际上这是一篇非常经典的行业研究报告。下面我就来给你分析下这篇文章。

 

一、红黄蓝们的生意经

 

1、行业的过去

 

在开头部分,作者写道:

 

1997年,国务院发布了《社会力量办学条例》,首次明确了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态度。趁着这股东风,红黄蓝亲子园在1998年开张了。

 

接下来的十年,中国的幼教行业开启了“黄金十年”,全国民办幼儿园的数量占比从1997年的13%提升到了2007年的60%。红黄蓝在办了几年亲子园之后,在2003年成立了首家幼儿园,2004年就开始承担“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之后开始了全国扩张之路。


但在2015年之前,红黄蓝从事的幼教行业还没有被充分重视,之后两项政策的变更,将这个行业推上了资本涌入的“风口”。

 

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幼教行业的发展历史以及红黄蓝的发展经过。实际上,我们在研究任何行业时,都要首先对这个行业的“过去”进行一下了解,从而知道这个行业是怎样发展到今天的。

 

2、发展驱动力

 

在分析“过去”的过程中,你就会发现,不同行业的“发展驱动力”是不一样的。比如,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技术创新。如果关键技术没有突破,那么这个行业就很难发展起来。而有的行业,靠的是政策推动,比如幼教行业。就像作者前面说的那样,2015年之后,两个政策的出台将幼教推上了“风口”。

 

随后,作者提到,这两个政策,一个是2015年10月推出的全面二胎政策,另外一个是2016年10 月颁布的新《民办教育促进法》(下称“民促法”)。


作者写道:

 

放开二胎后效果显著。2016年全年全国人口出生率同比增长8%,而在部分省市,包括山东,天津,上海,北京等,新生儿同比增长超过17%。

而新《民促法》的颁布明确了,民办教育企业可以选择营利性办学,一举突破了之前“民办教育不得营利,但可以要求合理回报”的软枷锁限制。”

 

3、商业模式

 

对创业者而言,赚钱的难易程度排序为:“小孩>女人>宠物>男人”。有人戏称:我国最赚钱的两个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是赚女人的钱的,腾讯是赚小孩子的钱的。

 

所以,赚小孩子钱的幼教,也是一个“暴利”行业。通过下面这个表格,你会看到,无论是直营还是加盟的经营模式,幼儿园的净利率大部分都在30%以上,最高的达到了惊人的73%。

4、竞争格局

 

既然幼教行业这么暴利,那么就一定会有很多人来争抢这个“蛋糕”。除了传统的独立幼儿园,很多上市公司也纷纷通过并购等方式来分享这个盛宴。

 

作者用一个表格列出了这个行业的主要玩家,包括红缨、大地、金色摇篮等等。



这些玩家究竟是怎样分食这个蛋糕的呢?作者在文中写到:中国幼儿园市场高度分散,品牌企业非常少,行业前五名加起来才占到总体的2%。

 

因为这篇文章主要是分析红黄蓝这家公司的,所以在行业分析的过程中,还叠加了对红黄蓝的研究。在这个部分,作者还提到了红黄蓝的“竞争地位”:

 

红黄蓝在众多连锁幼儿园中,校区数量并非做多,定位也只属于中端,但也攒了不少家底。到了史燕来前往纳斯达克敲钟的2017年,红黄蓝已经拥有直营幼儿园80所,加盟幼儿园175所,亲子园853所,覆盖全国30个省份中的307个城镇,其中直营幼儿园学生人数超过2万人,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幼儿教育服务机构之一。

 

5、关键取胜因素

 

面对这么一个肥沃的市场,怎样才能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呢?这就是我们在行业研究中,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行业的关键取胜因素是什么?

 

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他们必然会炫耀自己的技术有多么领先。那么幼教行业呢?

 

作者写道:

 

红黄蓝上市之后,之所以能迅速成为各大证券公司争相推荐的热门标的。是因为,红黄蓝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充沛的现金流。

 

这就说明,在幼教行业,得“品牌”者得天下,因为品牌是教学品质的证明。而“虐童”这种事件对品牌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所以,这种事情发生后,红黄蓝的股价就被腰斩了。

 

6、行业发展趋势

 

对于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就是判断行业的未来,是我们进行行业研究的重要落脚点。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并不是探讨幼教的投资价值的,所以着墨不多,他只是简单地写道:未来市场空间广阔,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

 

虽然这篇文章并没有非常详尽地把幼教行业的各个方面都写到,但至少也让大众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行业研究报告毕竟是理性的,枯燥的,为了增加传播性,除了采用叙事性表达方式,作者还用了很多情绪性词语,比如:防得住外面的歹徒,却又防不住内部的人渣。

 

这就是一篇行业研究报告和一篇文章的区别。如果你学会了,也可以写一篇很有洞见的财经类文章。

 

二、产业为本

 

写一篇科普性的行业文章很容易,但是真正看透一个行业绝不是看了几篇研究报告就可以的。对于一个投资人来说,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工作就是,把一个行业的本质看透。

 

和君集团的创始人王明夫先生有一个著名的16字诀,是这么说的:“产业为本,战略为势,创新为魂,金融为器”。在这个16字诀中,“产业为本”被放在了首位。

 

他曾说:企业—产业—宏观经济,是三个不同层级的系统。企业的很多问题,需要在更高层级的产业系统里才能找到答案和出路。所以,思考企业的问题,必须建立产业思维和产业认识。

对于如何学习修炼产业的知识底蕴,他提出了“12345法则”,分别是:

 

1、,就是理论,就是你要对产业理论流派有个基本的认识

 

2、,指的就是产业史。你要懂人类产业结构变迁史、大国产业结构变迁史、特定产业变迁史。

 

3、,实态与实情。说的是你要对企业真实的状况,实情,要去走访,要去研究,要去考察,最好能找到行业的明白人高人给你指点。

 

4、感觉,一个高手的直觉,胜过万千数据和无数论证。

 

5、逻辑,就是你要把你刚才的这些所有功底,把它演化成一种可理解,可解读的一种东西。

 

他还建议大家:

 

1、一定要做深度阅读

 

2、熟悉中国产业目录,跟踪中国产业政策。

 

3、养成阅读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司年报的习惯。

 

4、接地气:走向企业、走向市场、走向基层、走向商业原生态,去经历、去感受、去磨练,放下天之骄子的身段,脱掉书生气,少一点精英意识,少一点养尊处优,少一点自说自话,少一点自以为是。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按照以下这个框架来慢慢积累我们的产业知识。


课堂小结

 

今天,通过解析《红黄蓝们的生意经》这篇文章,我给你梳理了,怎样建立起对一个行业的基本认知。最后,我还给你介绍了提升产业认知能力的12345法则。希望你能从现在开始,就开始有意识地积累自己这方面的知识。经过1万小时的努力,你会看到自己的飞跃。

 

课后思考

 

咱们这个时代的人,很容易焦虑,投资人更容易焦虑。因为几乎每天都会有新事物出现,并且很快形成一个行业,而你却对他们一无所知。这些年,我们看到了很多从无到有的行业,比如共享经济、新零售、比特币等等。你能否用上面的研究方法,只用几句话就把这些新行业的本质讲明白?欢迎你给我留言,我们下节课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