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师傅”盖楼、建材将就、改建无章…农村自建房为何“野蛮生长”?|睡聊

“土师傅”盖楼、建材将就、改建无章…农村自建房为何“野蛮生长”?|睡聊

00:00
05:25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你好。

近期有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地方的农村自建房近乎“野蛮生长”:没有规范的施工图纸,请的工人大多是农村“土师傅”,选择建材时“有钱就用好的,没钱就将就点”。尤其是在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一些农村自建房擅自变身经营性场所,简单随意改扩建,使得安全风险陡增。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长期以来,建房置业是中国农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甚至被视为家族的喜事和荣耀。近年来,随着惠农政策的逐步落实,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建屋盖房也跟着持续升温,特别是那些配备了现代化设施的整齐小楼,抑或兼具传统之美和现代功能的农村新居,成为很多乡村的亮丽风景。

但不容忽视的是,乡村相沿成习的建造方式给自建房埋下了安全隐患。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往往由没有资质的瓦匠、木匠、石匠等“土师傅”组成,他们的技术多来自拜师学艺。从历史的角度看,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就曾写道:“建筑在我国素称匠学,非士大夫之事……然匠人每暗于文字,故赖口授实习,传其衣钵,而不重书籍。”中国传统的建筑技艺长期停留在经验层面而缺乏学理的提升。农村自建房没有标准、缺乏规范,正与建筑技艺言传身教、不重理论的传承方式有关。

此外,农村建房一直都有“全村齐上阵”的传统,小工多由亲戚朋友、邻人街坊、本家族人来承担,“工兴则聚,工完则散”。青壮年劳动力负责搬砖、砌墙、浇筑楼面等重体力活,妇女老人备置全村人的一日三餐,稚子孩童则在远处摆弄泥沙……由于缺乏专业技能,磕磕碰碰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样的场景笔者少时亲身经历,至今记忆犹新。为什么不请专业的设计和施工人员?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雇用专业设计师画图造价、请专业监理团队监督会带来较高成本,能省则省是不少人的选择。从这个角度上说,传统建造方式不应被简单否定也正因如此,尤其需要警惕“工人靠拼凑”客观上加剧“安全靠运气”的风险。

相较于农民自建自住的房屋,由自建房改造而成的经营性用房、为获取更多拆迁补偿的“突击建房”存在更大的安全隐患,近年来不少自建房坍塌事故都与此有关。自建自住房变更为经营用途后,必须办理安全、消防等许可,符合相关质量要求和标准。但长期以来,农村自建房处于监管真空地带”。现行法律规章对农民自建房缺乏约束力,《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将农民自建低层建筑排除在外。补齐短板,明确责任,探索既适用于农村实际又可以起到规制作用的制度,才能促进农村自建房建设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时下,越来越多的农民自住房成为兴办农家乐、民宿的场所,带有更多公共属性,因而呼唤更加精细化的监管和治理。管房要有办法、建房要有人才、住房要求安全,这些都是治理农村自建房安全问题的重要课题。事实上,不少地方已经出台政策、展开行动进行农村住房的安全破题。比如在浙江临安等地,培训考核合格、具有相应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的乡村泥瓦匠开始持证上岗。弥补制度缺失和监管缺位,抬升农村工匠的职业技能,强化第三方评估,将为新农居建设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房产都是最重要的私产之一,但房屋安全却并非一家之事。杜绝农村自建房“野蛮生长”,要做到未雨绸:堵住“先天不足”,弥补传统建筑方式的短板,严把建筑工程质量关;坚持“后天发力”,提高安全使用意识,定期检查维护;及时建章立制,把农居建设纳入现代化规范化的轨道……为亿万农民的安居梦保驾护航,需要各责任主体共同担当。

这正是:房屋安全无小事,“野蛮生长”当停止。

 

(文丨邹翔   主播 | 殷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