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017 金刚 和 经

《金刚经》017 金刚 和 经

00:00
20:13


关键词:  

1、回顾:
佛教的教理一定要落实到修行上。二时教法,四重“二谛”世俗谛:缘生,胜义谛:性空。“世俗谛菩提心”与“胜义谛菩提心”的不二、三轮体空
悲智双运,福慧双修
无我 — 淡化凡夫心中对“我”的执着般若是大乘佛教的根本
“般若” “波罗蜜”

2、金刚:Vajra。वज्र

3、经

佛典的分类:经、律、论——三藏

4、佛教典籍中的经和律一定是佛说

佛经和佛律是从已经证得真实的、佛陀的清净法界中流淌出来的,是我们凡夫学习佛陀教法所应该依止的根本。

佛经和佛律里主要是佛陀的圣言量(又名:圣教量,是因为有佛陀的言教才知道的意思),适度运用了比量(anumāna,就是由推理而得的知识)注:《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是例外,不是佛说

5、佛教典籍中的论是佛陀涅槃之后,佛教论师们对佛陀言教的理解,是我们凡夫学习佛陀教法(经和律)的桥梁和工具

论充分运用了比量

随信行(是依四不坏净修行。“比丘,若于此法以智慧思惟、观察、分别、忍,是名随信行”。)

随法行(是能正确了解四谛,依现观而得法眼净。“比丘,若于此法增上智慧思惟、观察、忍,是名随法行”。)


《金刚经》导读正文: 

佛陀的教理,佛教的每一段理论,它一定都对应着修行,佛教的教理一定要落实到修行上,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们现在正在学习佛陀的“二时教法”,二时教法在解构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的时候,我们把它归结为四重“二谛”。我们已经讨论了前两重“二谛”,而前两重“二谛”告诉我们的就是,“世俗谛”“缘生”、“胜义谛”“性空”。


这重“二谛”落实到修行上,就是“世俗谛菩提心”与“胜义谛菩提心”的不二。什么是“世俗谛菩提心”?就是一个修行大乘佛法的人,当见到众生生活遇到困难了,你要不要布施?从“世俗谛”缘生的意义上讲,你必须得布施,你必须在悲心的驱使下去布施,而这个布施的行为增长着福德,这个必须得布施的心就是“世俗谛菩提心”。


但是一个修行大乘佛法的人,在布施那一当口,还要在“胜义谛”上观性空, “能布施的”是空, “被布施的”是空, “布施的事物”本身还是空。在这三样都是“空”上、“三轮体空”而行布施,通俗地讲,就是布施了还得当没布施。


在“胜义谛”上、在“空”上行布施,这就是“胜义谛菩提心”,“胜义谛菩提心”增长着众生的智慧。因此,大乘佛法告诉我们,凡夫入手修行就是“悲智双运”、“福慧双修”。那这样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呢?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淡化、消融我们心中对那个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的那个“我”的执着。


“无我”这是佛陀给我们凡夫讲的法的第一个要点,我们修行佛法的第一要务就是要证“无我”。那证“无我”需要的工具是什么?工具就是“般若”,就是我们凡夫虽然无明所障,但是我们凡夫内心又普遍具有着可以打破无明见真实的能力,这个能力就是“般若”。


在“般若”的统摄下去布施,就是“出世间“法的布施”,就是“无漏的布施”,就是大乘佛法所倡导的“布施”。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讲,“般若”是大乘佛教的根本。


噢,讲到这里,我们把《金刚经》名字里边非常重要的两个关键的词语做了一个基本的表达,这两个词语就是“般若”和“波罗蜜”。鸠摩罗什把《金刚经》的名字翻译成《金刚般若波罗蜜》,那讲过“般若”和“波罗蜜”之后,我们还要讲另外两个词,一个是“金刚 वज्र”,一个是“经”。


先说“金刚”。“金刚”这个词梵文是 Vajra,比喻坚硬无比。从鸠摩罗什翻译的这个《金刚经》的名字来看,我们可以把金刚认为是修饰“般若”的,就是“般若”坚硬无比,能够断除众生的无明和烦恼,能够引领众生走向解脱,所以这部经的名字喻义以“金刚”比喻“般若”。


这个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是“经”,那一部佛教典籍能够被称为是佛经意味着什么?佛教这个宗教的文献的数量是巨大的,典籍是浩瀚的,因此一个学习佛法、修行佛法的人,面对着浩瀚的佛教的典籍,你会感到很困惑:从何下手?因此在佛教的历史上,对浩瀚的佛教典籍的分类,这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要把佛典分分类,哪些重要?哪些次重要?先读什么?后读什么?在佛教的历史上,对佛教典籍的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简洁的分类方法就是把所有的佛教典籍分成三类,分别起名叫“经”、“律”、“论”。经,就是《金刚经》的“经”;律,就是“法律”的“律”,“戒律”的“律”;论,就是“理论”的“论”,把所有的佛教典籍分成“经”、“律”、“论”三部分。


怎么划分的呢?首先,“经”跟“律”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一部佛教典籍能够被称作“佛经”或者“佛律”的,佛教徒认为,它一定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先生亲口所讲的,我们叫“佛说”。“经”跟“律”是佛说。《金刚经》是一部“经”,因此这就意味着,《金刚经》是佛说。


“经”就是佛陀所讲的道理,“律”就是佛陀为后世的弟子们所建立的行为规范 – 戒律。“经”跟“律”既然是佛说,佛是证道者,佛是现证了真实的人,所以佛陀从他老人家最清净的法界当中流淌出来的“经”跟“律”,应该是我们学习佛陀教法的要依止的根本。


现在我们中国佛教有个误区,就是我们总是说某某人说什么?张三怎么说,李四怎么说,可是我们总是不用心去体会佛陀怎么说,我们在很多的时候,忘却了佛陀,其实我们最根本要依止的是“佛说”,而在“经”、“律”、“论”这三部分典籍当中,“经”跟“律”是佛说,因此读“经”、读“律”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部分叫“论”。“论”就不是佛陀他老人家亲口所说,“论”是佛陀老人家涅槃之后,在印度,各历史时期都会出现一些,虽然不会很多,但总会出现一些对佛陀的“经”跟“律”有着精深研究的佛教的学者、修行者,我们称为”论师”,他们通过学习“经”和“律”,进而他们写出的一部部的、他们对佛陀教法的理解的著作,我们就称为“论”。“论”不是佛说,因此在这三部分典籍当中,“经”跟“律”的地位高于“论”,这个没有问题。


但是这不能意味着“论”就不重要。其实“论”对于我们末法众生学习佛陀教法又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这些著“论”的大论师,有很多都是见道以上的菩萨,他们对佛陀的圣教量做了非常系统化的阐释,这些系统化的阐释,很对机我们末法众生,因此“论”是我们今天末法众生学习佛陀的“经”跟“律”的桥梁和工具。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在我们这些佛弟子当中,有两类人,一类当他听了佛经以后,他对佛陀的教言深信不疑,没有丝毫的怀疑。比如说,佛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就是佛陀说,你们凡夫境界上,你现在自以为的所谓的真实的存在都是不真实的,如梦境一般。就有一类众生听了佛陀这样的教言以后,他会深信不疑,他摸摸这张桌子:咦,在我的感觉上为何如此的坚实?如此的真实?


哇!我真是一个颠倒梦想的凡夫呀!坚定不移地认为佛陀是对的,自己是错的,要以佛陀的教言如法的修行,去证得我们凡夫境界的“如梦如幻”,这种众生我们就叫作“随信行”的众生。随,是“跟随”的“随”;信,是“信心”的“信”;行,是“行走”的“行”,“随信行”的众生。这样的众生有没有?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是有的。


但是,还有一类众生,被称为“随法行”的众生,也就是他听了佛陀经中的教言,他不能马上生起信心,他有怀疑。比如说,佛陀说我们凡夫是“颠倒梦想”,我们的见解颠倒,那很多凡夫会想:不会吧?我怎么会是颠倒呢?


你说这张桌子不存在,可是在我的感觉上,我清清楚楚地感受了这张桌子真实的存在嘛!对佛陀的教言会有怀疑,佛陀说我们是“虚妄分别”,我们这些凡夫没有见到世界的真实,可是我们并不觉得我们凡夫的这个见解是虚妄的,很多众生都是执着于我们这些凡夫的这些见解为真实。


那么“论”师们所写的这些”论”典,对这一类凡夫是极其重要的,因为“论”师所著的“论”,他们往往就是首先站在凡夫的立场上,就是利用凡夫的颠倒见,进而一步步地推理,证明你这个凡夫此时此刻是在颠倒的。他站在凡夫的立场上,首先利用凡夫的“虚妄分别”而一步步地推理,证明凡夫确实此时此刻是“虚妄分别”。


“论典”当中这样的推理,对于我们末法的很多众生,不能对佛陀的教言立即生起信心的众生,是很有益处的。因为很多众生是需要通过对佛陀教理的理“论”的分析学习才能建立信心,这类众生叫作“随法行”的众生,法,就是“方法”的“法”。


佛陀是证道的智者,“经”中所记载的,都是佛陀作为智者他现证了真实,从他最清净的法界当中流淌出来的教言,我们管这样的教言叫“圣言量”,“圣人”的“圣”,“语言”的“言”,“数量”的“量”。所以佛陀教言当中,主要都是“圣言量”,佛陀适度地运用了“比量”,比,就是“比较”的“比”。


“比量”立足于凡夫,利用凡夫所能接受的那样一种推理的模式而给大家表达佛陀的教法。经中,佛陀主要是“圣言量”,适度的运用“比量”。而菩萨们、论师们所写的论典是充分地运用“比量”,运用我们凡夫可接受的、种种的推理的模式,进而一步步地证明,我们凡夫是“虚妄分别”,我们凡夫是“颠倒梦想”。


所以在末法时期,“论”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了。这就是我对“经”、“律”、“论”做了一个最通俗、最简单的解释。


“经”、“律”、“论”这三部分典籍合到一起被称为“三藏”,藏,就是“西藏”的“藏”。我们经常听说,某位法师是三藏法师,能够被称为三藏法师的人,一定是对佛教典籍的“经”、“律”、“论”这三部分典籍都有着精深的学习跟研究的法师。因此能做到三藏法师是相当的不容易的。鸠摩罗什当之无愧是三藏法师,玄奘、义净是三藏法师。


好,讲到这里,我们就可以理解,我们这次课程所学习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一部“经”,这是一部佛陀亲口所说的教典,是“圣言量”。我们看《金刚经》,就是佛陀与他的一个重要的弟子须菩提两个人之间的对话。


那么对于什么是“经”,我还有两点补充:第一刚才我说,“经”都是佛说,那有人会问《道德经》是佛说吗?《易经》是佛说吗?《圣经》是佛说吗?《黄帝内经》是佛说吗?


噢,真的有人找来跟我抬杠,注意刚才我的语言的表达是非常的严谨的,我说的是在佛教典籍里边,佛说的叫“经”,我们今天所讨论的范围是佛教典籍,《道德经》、《易经》、《圣经》、《黄帝内经》压根不属于佛教典籍,因此不在我们讨论之列,这是做的第一点补充。


第二点补充,在佛教典籍里我们说称为“经”的都是佛说,但是在我们汉传佛教里边,有唯一的一个例外,这个例外就是记述着七世纪我们中国一个著名的僧人、一位禅师惠能他老人家一生行迹的那本书,就是《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老百姓简称《坛经》,坛,就是“天坛”的“坛”。


噢,这部书属于佛教典籍,而且又称为是“经”,但是它是个例外,这部书不是直接记载着佛陀老人家的亲口教诲,而记载的是我们中国的惠能大师老人家一生对佛陀教法的理解,这是唯一的例外。


好,我们经过这十几集的课程的学习,《金刚经》的名字我们到今天学习完了,从下一讲我们将开始逐字逐句的学习《金刚经》的经文。





查阅佛学文章、收听更多课程、免费结缘梵汉对照版经书讲义。欢迎关注【净名精舍】公众号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呢咣

    听到这里,终于初步理解佛教的理论体系,了解了佛教不是迷信,可以贯彻到我们的一言一行。感恩者师的法布施!

    Elsa12345678 回复 @呢咣: 同感!老师讲的真好易懂!

  • 于晓非_

    京东 淘宝

    Gracegai 回复 @莲雲堂王娇儿: 京东请 花钱

  • 13761686iqy

    受益匪浅,感恩于老师,已反复学习了于老师的金刚经导读,心中疑也挺多的,请问于老师的讲课出过书吗?还有于老师说的学习交流群在哪里?

    于晓非_ 回复 @13761686iqy: 群已解散。

  • 于晓非_

    音频下面文字资料中有“《金刚经》导读学习交流辅导群”的入群二维码,截图扫码入群,大家共同学习、相互促进。群中还有辅导员解惑答疑。

  • 小聂333

    于老师,之前修学时讲众生都具有佛性,修行的过程就像擦拭染污了的水晶球一样,渐渐显露出本来光明。这个佛性是不是就是般若呢?

    于晓非_ 回复 @小聂333: 不是

  • 1358176ykdn

    於老師,我每天都在聽您的課,經常聽,天天聽,反復聽您講的太好了,我不是年輕人了,今年已經68歲了,本身是學中文的,現在一直在搞藝術,非常非常敬佩您

    于晓非_ 回复 @1358176ykdn:

  • 逍遥自在_k4

    反复收听佛法教义的基础知识,开始的课必须重复听,精读,不然后面教义理解不了,也买了书,所有课都在学习体会中,每次听,都有所感悟,感恩于晓非老师的法布施!

    于晓非_ 回复 @逍遥自在_k4:

  • 白玛若巴

    金刚的意思,是坚硬无比。 是比喻能够断除无明烦恼的力量。 佛教的经典分三类 经,佛说,或是佛印可的经典。 律,戒律,佛陀为后世弟子建立的行为规范。 论,佛教论师对佛陀教言理解后所做。

    白玛若巴 回复 @白玛若巴: 重读改版

  • 梅梅_l8

    非常喜欢,听大师论佛,心中安宁平静

    于晓非_ 回复 @梅梅_l8: 感恩您的支持,请多多分享课程,让更多人受益! 还可以添加净名精舍义工师兄(微信号:fldy737),邀请您进入学习群。

  • 果果_920

    感恩老师的讲解,一切皆空,万物唯心造,重在修自已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