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读 | 50:大智若愚

成语解读 | 50:大智若愚

00:00
07:52

大智若愚


【出处】第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语义“大智若愚”说的是那些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在形象和言谈举止方面,在一般人看来好像很愚钝的样子。


【寓意】老子在这里用了对比的表达方式:俗人——圣人。俗人大都以为自己是聪明的,而悟道的圣人却好像对世俗之事稀里糊涂。俗人大都以为自己是看的很清楚明白,而圣人似乎对世俗之事好像置身事外一样。可是,世俗中的人,一方面聪明着、明白着,另一方面却痛苦着、纠结着。老子用这种对比的表述告诉人们,世俗的思维不是智慧,也无法看清万事的规律。照此下去,就难逃“聪明反被聪明误”“聪明着却痛苦着”这样的人生悲剧。历史上板桥先生历经人间苦难的磨砺之后,写出了著名的“难得糊涂”,其背后的寓意也正是老子所说“大智若愚”的另类表达,只是没有板桥先生那样经历的人,很难精准的理解这句话。因为,板桥先生的“难得糊涂”就像是河流中被冲刷了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鹅卵石。而一般人所说的难得糊涂,可能更多像是表面长满了青苔的岩石吧。


素描】红尘中的人们,有几个不愿意表现自己的聪明呢?聪明的人们,又有几个能够彻底摆脱纠结与痛苦呢?看起来这又是一个人生的悖论。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原来,与痛苦和纠结相连的前因必然是低层次的聪明,也就是真正的愚蠢。可是不修道的人是无法把那种聪明看成愚蠢的,正因为将愚蠢当成聪明,才导致了人生的痛苦与纠结。正如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七章中所说的“不知知病”——把不知当成了知,这就是自己的心智生病了。这样说起来,逻辑上就变得合理了。为什么很多人看不透这种聪明式的愚蠢呢?那是因为自己的境界太低,无法俯视人生的全貌和本质,因此才会产生这种表面化的、片段性的、碎片式的、毫无逻辑的、自认为是聪明的认知错误。老子说,俗人昭昭,我独昏昏,这里的昏昏之相,也是借用不修行的俗众之眼光来戏称自己的。


真言】如果聪明着却又一直在干让自己痛苦的事,这份聪明的准确叫法应该是愚蠢。如果明白着,却一直又在干糊涂的事,那这份明白的准确叫法应该是愚痴。而真正的大智慧,在小聪明的人看来却反而是愚钝的。


自省】反省一下自己发现,自己做的全是颠倒的,因为一直在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一直害怕别人小瞧了自己,还是没有超越心底的那个自卑呀!几十年让自己的头脑与心智停留在这种低级状态。自从学习国学和圣人的智慧之后,用圣人的智慧作为一个参照系,才看到自己的那些思考和想法是那样的低级和狭隘。当然有圣人智慧的指引,自己的低级状态也在不断的被超越,智慧也在不断的增加。也真是,人的眼睛似乎看清了很多,但唯独看不清自己。


成语是文化的基因,道家是醒世的智慧。

心中装进智慧成语,灵魂就会觉醒放光。


让我们一起记住道德经成语“大智若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心光66

    为道德经的背景音乐点赞! 音乐悠雅闲适,影影约约,与节目相得益璋!听者感到赏 心阅目,既能专注聆听经典,思索领悟,又感心情愉悦多趣! 这才是匠心独具的绿叶衬红花,花红绿也蓝!

  • 脚下的路01

    感谢🙏,齐老爷子的课太值了

  • 听友282224095

    我上个星期四已交239.2元,买齐善鸿老师的课程,至今仍然仅能试听90秒不能听全课是怎么回事?我有点不舒服,望你们近快回复,不要让我走下一步好吗?

  • 1388913paab

    自认为聪明的人,俗人也

  • 1388913paab

    俗人之俗,自认为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