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赵泽源老师。上一期,我们介绍了《诗经》是怎么来的,作为文学作品它有着怎样的特点。今天开始呀,我们就一起翻开这部书,来品读一首非常经典的诗歌。
在讲今天的诗歌之前,我先问你一个问题:
提起《三字经》这部书,你想到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没错,“人之初,性本善。”
提起《论语》这部书,你想到的第一句话又是什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两本书,你一定很熟悉,一本是我们古代的启蒙经典,一本是我们的儒家经典。细心的你一定发现了,我在提到这两本书时,用了共同的一个词语——“经典”。而且,我们在想到这两本书时,首先映入脑海的,实际上都是书中的第一句话。
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经典的作品呀,往往在一开始,就讲明了这本书的核心主题——也就是主要想表达的意思,而开篇的话语,就好像这本书的名片一样,成为了书的“代言人”。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老子》,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庄子》以《逍遥游》开篇;《孙子兵法》上来就强调“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等等。在写作当中,这样的手法被称为“开门见山”,而在古代,有个词语就专门形容这类文章的写作手法——叫“开宗明义”,也就是说文章一开始就讲明主要表达的意思。
那么,《诗经》这部诗歌的经典作品,又是如何来“开宗明义”的呢?
既然这篇诗歌是全书第一篇,我们在介绍它出场的时候,就有必要隆重一些。这第一篇诗歌实在太著名了,以至于在《史记》当中有一句非常非常著名的话,叫“《诗》始《关雎》”——什么意思呢?《诗经》这部大书,以《关雎》来开场。
大名鼎鼎的《关雎》,你一定听过吧。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这首《关雎》。
首先,《关雎》出自于《国风·周南》,《周南》一共收录了十一首诗歌。这部分诗歌创作的范围在今天哪里呢?话说武王灭商后,周代的国土比商代大了很多,为了加强统治力量,在西周初期,周公姬旦居住在东都的洛邑,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的洛阳市,以便监管东方的诸侯国。
《周南》就是周公管理范围之下南方的民歌,区域大致包括现在的河南西南部和湖北西北部。因为采集地区很广,不便以某个国家的角度来单独成篇,所以就统称为“周南”,也就是“南方的诗”这么一个意思。
其次,《关雎》这首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既然《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学典籍,那我们如果追溯到中国文学长河的源头,其实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关雎》。
说到这儿,我想你对这首诗歌已经开始非常熟悉了,尤其前四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已成为了为千古名句,在上一节课当中,我们就提到过它。《关雎》是三千年前男女恋爱的情歌,这样一首爱情诗篇,她究竟在哪里出众,有着怎样特殊的魅力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进入到这首诗歌当中,去探究一番。
刚才咱们所说的前四句,是这首诗的第一章,也叫第一节。《诗经》当中的诗歌,基本以四句话为一个单位,表述一个完整的意思,被称为“一节”。这种传统后来到了六朝时期,演变为一种文人的风气,在聚会的时候,他们经常在一起“联章作诗”来展现才华,也就是说,每个人作四句五言诗歌,然后合成为一首完整的长诗。其中每位诗人各自所作的部分就叫“一绝”。听到这里,你就会明白,我们后来常提到的“绝句”这一概念,就是由此而来。
在刚才我们讲到的诗歌第一节当中,出现了两位人物,“君子”与“淑女”。“淑女”一词很好理解,指善良、美貌而温柔的女子;而“君子”一词的意思,其实在历史上发生过一些变化。我们现在一提到“君子”,想到的便是品格高尚的人。其实在先秦典籍当中,这个词语多指的是“君王的孩子”,着重强调他地位的崇高。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君”这个字,是“尹”字和“口”字的合体,“尹”的意思是治理,“口”的意思呢是说话,所以“君”这个字的本义就是治理国家、发号施令的人,比如一国之君、君王等等,都沿用了这一层的含义。所以在一开始,“君子”一词表示的只是一种政治上很高的地位。
但到了春秋晚期,礼崩乐坏,社会动乱,孔子认为“君子”既然是接受过系统教育的贵族,那么对自己的要求,就不应该只停留在身份上的高贵,而更应该对社会有责任、对他人有爱心,对自我有约束,这样的人才真正配得上“君子”的称号。
所以我们看《论语》当中,“君子”每次出现,都包含着道德意义,比如“君子坦荡荡”、“君子成人之美”等等等等。既然我们的孔子下了定义,那么我们后来所说的“君子”,就慢慢就演变成为了理想化人格的写照。
但是《关雎》这首诗歌成诗于孔子之前,所以很明显,这里的“君子”,首先是一位地位非常高贵的人,那么他是否又是一位道德层面的“君子”呢?这就要来看他在本诗当中的行为。
诗的前四句,我们看,是描述了这么样一个场景:一位君子在河边闲逛,忽然,几声水鸟的叫声吸引了他。无意的一瞥,一幅画面让他驻足而望:河面上荡着清波,鱼鳞般的水纹随风舞动着,阳光映在水面上,自由地跳跃。而河中央的小洲之上,两只漂亮的雎鸠鸟,依偎在一起,你一声,我一声地,幸福的歌唱。在这里,咱们补充一个小知识,雎鸠是一种很漂亮的白色鸟类,属于珍稀物种。
看到这一幕的君子,心中顿时起了波澜,时间好像定格在了这一刻,他心里想:“这样的爱情,简直太美好了。”
恰在此时,一位窈窕淑女,款款而来。这无疑是萍水相逢,是无意的邂逅。君子分外惊喜,“这就是我心中理想的另一半呀!”这遇见,没有相约,却仿佛早已命中注定。
讲到这里,你一定有疑惑:这首诗不是三千年前的古风吗?但这段描绘的场景,怎么那么像现代人所说的那种“一见钟情”的情节呀?没错,提到古时的爱情,人们一直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印象,认为那时的爱情呀,拘谨、小心翼翼、沉闷死板。其实呢,在先秦时期,民风淳朴,如果有爱从心而生,并会不刻意的掩饰,而会大胆表达,就像河中小洲上的雎鸠,歌之,唱之。唱内心所想,天真自然,一片的赤子之心,无一丝邪念。
而这几句诗歌也写出了感情的真挚与热烈,同样也让这位窈窕淑女的形象跃然纸上,而且我们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点,虽然第一节当中作者没有直接描写淑女的容貌,但淑女呀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我们看许多文学作品呀,描写女子的美,常常用很多华丽的词句把一个人“堆砌”起来,什么“柳叶弯眉”、“唇红齿白”、“樱桃小口”等等。但取得的效果,往往是作者费了好一番口舌,但那些“静态”的词句,却让读者无法捕捉,好像在看一篇说明文,要在头脑中努力去想象,才能构建一个“美女形象”。这样的写法,确实不能让人感受到女子的美丽和生动,就更谈不上领略她的魅力了。
而《关雎》我们看是怎么写的呢?这里的手法叫做“避实就虚”,简单来说,就是不对“淑女”做任何细节的勾画,而把她放到一个“动态”的场景中。作者用“兴”的手法,先营造一个浪漫、优雅、静谧的画面,就像大画家笔下的绝妙丹青。
然后,作者没有呆板的平视,而是或远观,或近看,于是一切景物变得可亲而且可爱。在轻松的氛围下,画中人、画中事,被作者娓娓道来,让读者觉得不仅看得见,而且摸得着。君子所见是现实,心中所想是浪漫,这浪漫与现实,恰如水墨相融,落笔下去,水中有墨,墨中有水。
在第一节中,君子与淑女在小河边邂逅,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我们来看第二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这里是说,追求淑女,着实的不容易,就如同在流动的河水中去采摘那参差不齐的荇菜,左采一把,右捞一束,窈窕的淑女呀,我的梦里都是你的影子。从第二节你看出来在写些什么了吗?对,在写君子对淑女的“追求”。
我们继续往后读。“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追求却无法得到,君子日日夜夜的想念着她。淑女的身影,看似很近,却又那么遥远,难以企及。长夜漫漫,绵绵不断的思念让君子的内心无法平静,翻来覆去,却又难以入睡。这一节写到了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就在这样直意流露的情感当中,我们看到了君子的率真性情,也能够感受到他的谦谦之风。那么,能让这位“地位上的君子”与“道德上的君子”合二为一的男子如此辗转反侧的女子,到底有着怎样迷人的风采呢?诗人无疑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我们的头脑被作者带动了起来,飞速的运转着,反复去揣摩淑女的美好,遐想着她的魅力。在这里呀,我们发现三千年前的作者竟然与我们当代的读者互动了起来。文学,确实有穿越时空的超能力。
我们继续看下一节,“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不齐的荇菜,被小心翼翼地捧起。君子温情地弹琴鼓瑟,亲近那窈窕的淑女。这一节写君子不懈的追求,而且这追求也有了成果,两个人慢慢熟悉,进一步相知。
再下一节,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隆重的典礼上,在深沉而雅正的钟鼓声下,二人约定长相为伴,同心若金。最后一节,写的是大圆满的结局。
这首诗的结构很清晰,我们再来看一下这首诗中所蕴含的故事,和情感的流转变化。
君子从见雎鸠而思念淑女,到结为恩爱的夫妇,中间经历了一番痛苦的周折,而且这周折好像很有必要:相思使人痛苦,也让人着迷,而得之不易的东西,更显得特别可贵,让人分外珍惜。典礼上,钟鼓发出了最后一声和谐的韵律,二人对视,莞尔一笑,共同回忆着从邂逅、追求、相思、亲近,到终为圆满的一路。
从写作手法上看,整首诗中时空在不停地变化,作者的笔法也在不断的变换,但有一条神韵,却一直蕴藏在里面。这就是孔子评价这首诗时所说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关雎》这首诗歌呀 ,快乐却有节制,悲哀却不至于过于的悲伤。这就是儒家所提倡的“中和之美”。
从韵律上来说,这首诗运用了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的手法。我们分别来看一下,重章叠句,简单来说,就是某一句在诗中反复出现。聪明的你肯定也发现了,“窈窕淑女”在第一、二、四、五这几节中反复出现,而“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这三句,只变化了三个动词。这让诗读起来朗朗上口,也写出了君子对姑娘思念与追求、以及他心理变化的过程,传递出浓浓的情思。
另外,诗中还运用了双声叠韵,双声就是声母相同,比如参差、辗转;叠韵就是韵母相同,比如窈窕。双声叠韵让诗歌读起来非常优美、声情并茂。
三千年后,读这首诗歌的我们,一样也在心中祝福着这对夫妻:君子、淑女,一定会“相期无负平生。”
好,《关雎》这首诗歌我们就讲完了,你是不是还沉浸在这美好的爱情故事当中呢?这就是《诗经》的魅力。最后,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这首诗歌作为结尾吧!
《诗经·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好啦,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下一期我们继续品读《诗经》。我是赵泽源老师,我在喜马拉雅等你。
这配乐分别是《风筝误》和《思美人》
好听
好听
最后不是想象吗
听友47563031 回复 @听友200794987: 我们老师也是这么说的,好奇怪
好听
《诗》始《关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