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在德国慕尼黑大学为青年学生们作了《学术作为志业》的著名讲演。
这场演讲以及不久之后的《政治作为志业》演讲发生在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下。
那时候德国刚刚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昨日世界已然崩塌,新的社会及政治秩序尚未建立,整个社会都处于一种动荡的状态。当时的德国年轻人一方面在政治上相当激进,带着一种左倾的浪漫主义。
与此同时,他们之中也弥漫着一股迷惘的集体情绪。
他们期盼着有人能告诉他们:今天的德国该怎么样往下走?年轻人应该找到什么样的人生使命?我们活着又是为了什么……
这是当时年轻人的普遍困惑。经历了一战,他们之中的许多人开始对文明、对进步、对理性都产生了巨大的怀疑,渴求着意义与先知。
面对此,韦伯登场了。他并没有给年轻人灌以“鸡汤式”鼓励,也没有去满足听众的期待,发表对时局的洞察。他反而以一种极为冷峻克制的态度,去回应台下炽热的目光。
他直白地说,学术生涯是“一场疯狂的冒险”,工作投入很大但回报很少,作为谋生手段性价比实在太低。
但是,韦伯转而说道,学术是值得作为精神上的志业。作为“志业”,即相当于将个体的生命意义寄托于它之上。
可以说,韦伯以极为审慎的态度回答了关于学术的意义,这种审慎与冷峻其实正是基于他对当时社会局势的一种悲观判断。
他企盼引导人们走向清醒,认清现代世界的特征和自身的处境;而与此同时,学会在良好的现实感中寻求有限的希望。
《学术作为志业》及《政治作为志业》这两篇演说,发表在韦伯生命最后的两三年内。1920年6月14日,韦伯因感染当时肆虐欧洲的西班牙流感,引发肺炎去世,年仅56岁。今年,正是韦伯逝世一百周年的纪念年。
今天重读韦伯,具有特别的价值和意义。你可能会发现,百年之后,我们所经历与面对的困扰和迷惘,都未曾远离韦伯思想的范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