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荀子丨“劝学”,什么是真正的“成人”

16-3 荀子丨“劝学”,什么是真正的“成人”

00:00
13:24




正文

这节课我们集中来看荀子的教育思想,还有如何让我们获得智慧?其实就是解蔽。解蔽是什么?就是所有蒙蔽我们智慧的东西,我们要把它给打掉或者清除掉,然后才能拥有智慧。因此我们这一堂课主要集中于,一个是教育,就是劝学;一个是如何解蔽。二者实际上是一个问题,教育也是为了成人,让我们拥有智慧,所以解蔽,就是要专门来探讨哪些东西蒙蔽了我们,如何开启智慧,二者是一致的。


先看他的《劝学》篇。在荀子书里面他是放在第一篇,是整个荀子这本书的立意,就是没有学也不可能产生他整个思想的大厦。他讲“君子曰学不可以己”,己就是停止。这个跟孔子讲的有一致的地方,孔子说“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学是贯穿一生的。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和我们的孩子一定要共勉,学,永远没有自满的时候。而且有一个比喻,就是你学的东西是一个圈,内部的是你知道的,内部的圈越大,无知的边界就越大,也就是说一个人学的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所以大家看很多修为很高的人,他一定不会骄傲,一定不会觉得自己伟大,反而越来越觉得平凡。著名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在他临走的时候,手写了两字叫平凡。我本人看了以后很震撼,老先生真的是博古通今的一个儒释道兼通的大师级的人,可是在整个广袤的宇宙中间,南先生学到那个程度,手写两个字是平凡,那恰恰是学到一定程度之后,得出的一个东西。当然了他写平凡还有一层含义,就是一个人不被虚名所累,没有挂碍,这是一种修行的状态。那么“学不可以己”,就是学习永远不可停止的。


而且荀子还特别告诉人,就是人一代比一代强,文化才有希望,社会才进步,所以“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学生不是说一定不如老师。我经常说,我在中国文化学习和传播的过程就是一个垫脚石,很多学生可能踩着我这个垫脚石比我要深刻的多,要高远的多,这是很正常的,但是这个垫脚石有它自己的作用。


下面讲“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讲的就是一个人这一生,想做成一番事业的话,一定有所规矩。人这一辈子天生下来就是一个圣人,天生下来就是一个大人物的可能性几乎没有,都是通过教育。我们要重视教育、重视学习,要把之所以成才的规矩学到手。如果说那个规矩或者成才之道,我们不懂得的话,就没办法真正成才。所以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下面又讲“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这个话其实讲了我们人类的状态,“观于沧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难为言”,这是孟子的话。其实这一生,一个人真正学到一定程度了,才能理解更深刻的,才能看到自己的浅薄。所以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讲到这里以后,我们现在有一种人,比如说一提佛教就是迷信,一提《道德经》的东西,就以为它没有什么道理,其实就是因为没有登高。当我们自己没有登高的时候,像几百年、上千年才出一个的伟大的思想家,我们不是盲目的吹捧他。可是人家是几百年、几千年出一位的人,那种深刻的对人和社会宇宙的体悟和洞察,我们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不理解。如果不理解,反而以自己非常浅薄的观点和视角说它是迷信,实际上这就是侮辱了文化。所以不理解的,先不要急于否定,先带着一个虚无的态度去了解一下。所以“不登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我们这一生,对不了解的东西,先不要急于否定,先去了解它,在实践和生活中去验证它,再做结论,这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态度。


一个人光空想不行,学要付出实际行动的,所以他说“吾偿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其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就是整天空想不付诸于行动,那是不行的。所以这里面又告诉我们学习的一个状态,绝不是空发豪言壮志,而是实实在在的读书,实实在在的去做事、去践行、去证悟,一定是真正去做。


下面他又讲“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他讲南方有个鸟,叫蒙鸠,用毛发在芦苇上做个巢,可是大风出来的时候芦苇折断了,鸟蛋也碎了。下边他又讲“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西方有一种木头,非常坚硬,多少大风、暴雨都不能折断它。他举这两个干什么?其实告诉我们,这一辈子学的东西能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所以我给大家讲,我们这一辈子花了心血去学,究竟是学那一些空花幻影,学那一些不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雕虫小技,还是需要学人生大道,这个东西不能不察。一句话,你学的是蒙鸠的芦苇,还是西方的射干?我的看法是谋生的手段要学,这是这一辈子活下来的一个手艺。除此之外,人生的大道和大智慧也得学,要学放在几百年、几千年历史长河里边经得起检验的大智慧,不可偏废。如果说我们学的那个东西是空花幻影、雕虫小技,经不起历史的检验,这一生可能是有吃有喝,这一辈子想给人类踩个脚印,留下深刻的东西很难。所以我对那些特别有抱负的人,我觉得这一辈子一定要学安身立命、经得起检验的真东西。


下面他又讲,“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有些话可能会招祸,有些行为可能招辱。他讲“君子慎其所立”,这个话告诉我们你是个什么状态就能感召什么。有人说了,我特别希望有贵人相助,你得贵,您自己不贵的时候,贵人是不可能帮助你的。你自己是个不怎么检点的人,身边的朋友也多半是这个人。所以《劝学》篇里面就讲,一个人是个什么状态,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如果想让更多优秀的人赏识自己,那就让自己优秀,我们需要更多的贵人相助,那自己就得有点真本事,当自己的努力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得到很多人仰慕和认可的时候,才有贵人相助。


所以他又讲“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个讲的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状态,就是持之以恒。任何一个人无论是多大的成就,不是一夜造成的,而是经过长期的积累才会有豁然贯通。我们教育孩子也好,或者自己也好,一定不要有一夜暴富,想着一夜之间光彩夺目,成为一个什么大师,有的人穷尽一生的努力,因为天资不够也难成为大师,但是至少一步一步的积累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在自己的行业里面小有成就。无论是学有所成,还是说这一辈子成为一个德行非常高的人,都不是一下子的努力,是一生持续的努力养成习惯,累积到一定程度才能光彩夺目,切忌浮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


那么到底学什么呢?荀子讲了,“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学了以后,君子是个什么状态呢?他听完了留在心里面,表现在自己的行动中,一言一行,都把圣人的教诲体现出来,这个叫一可以为法则,就是绝对不乱说,说出来的都和道相合,就可以称为人类行动的法则。有人讲有这种人吗?有。佛陀说的法就是佛法,所有的学佛的人都得照着去做;孔子讲的东西,在中国几千年以来也是我们的法,一个人修到一定程度以后,就是荀子讲的君子之学,君子之学知行合一。所以我们今天教育一个很大的问题,纯粹知识的教育,没有渗透在孩子的心灵上,没有塑造他的灵魂,没有表现在行动中,这个学习是有局限。那么荀子认为真正的君子之学一定是耳朵听了,住在心里边,表现在四肢行动上知行合一,真正让自己的心和道契合,这个时候叫做一可以为法则,说出话来,那就在道上,就可以成为人类行动的法则,这才是真正的学。小人就不是了,他说“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四寸”。小人学东西就是为了炫耀,耳朵听了嘴巴一说,炫耀炫耀过去了,根本没有塑造自己的心灵,更没有表现在行动上,做不到知行合一。


那么学完之后一个真正的君子,他表现为什么状态呢?他说“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也就是说一个真正的君子学到一定程度以后,无论是生生死死,君子都要去固守的,或者说表现出的一种状态就是德操。这个德操它有两个意思,德就是内在的德行、智慧和境界。可是我们要问内在的境界、德行和智慧,或者内心的这种良善,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操守,操守就是行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学来学去,最终表现为内在智慧和德行的提升和完善,这叫德。外在行为上,可以称为我们的表率,就是操,德操。


“德操然后能定”,一个人有德操之后他就有大的定力,能安。下面“能定然后能应”,能定下来以后,在万事万物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就表现得非常得体,这就是应。所以你读禅宗的时候,不是说光坐在那里,是要和万事万物打交道的时候把智慧表现出来,这就是应。那么有定然后能应,这就是不但有智慧,而且能够运用自然。那么能定能应,叫做“夫是之谓成人”。什么叫成人?我们现在搞成人礼十八岁了,这是很机械、很浅薄的看法。一个真正的成人,在荀子看来,一定要有德操,德,内在的修为和境界;操,行为上能够成为我们的表率,叫德操。一个有德操的人他就有定力,内心里面就能安下来,素其位而行,这个时候他的智慧涌现,在为人处事中间表现得非常得体、非常圆融,这叫能应。能定、能应、有德操,谓之成人,这才能是真正的成人。


那么成人是个什么状态?叫“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全人。什么是全人?用今天的话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德才兼备,实际上就是我们讲的一个非常全面发展的人。


购课用户请添加助教微信:hzxt06,和郭老师群内互动交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可爱的天秤仙女

    天天听郭老师的课,长期薰修,知行合一,感恩老师!

  • 1387055jpjg

    这么大家,把学不可以已读成己吗?

  • 听友219691768

    特别想知道,老师用什么方法知道了这么多知识,读了这么多书并明透其中道理,请老师讲讲如果读书

  • 靜心寂寂

    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 且听且悟2021

    …不积跬kui(4)步,无以至千里…

  • 自强不息2082

    老师读了14年的书,这还不算高中以前读的书,到博士后,得读很多的书所以才知道那么多。你读上五千本书我想你也差不了。南无阿弥陀佛!

  • 清莲逸尘

    三年的传统文化学下来,才真正的发现,自己的无知与愚昧,感恩圣贤的金玉良言,感恩郭继承老师辛勤讲解。🙏🙏🙏🙏

  • 听友201338925

    感恩郭老师,常听常新,收获满满

  • 自强不息2082

    读书就是让我们通过书本发展愚昧无知的自己,然后学习,提升自己。

  • 清荷_3d4

    想起小时候当“三好学生”应该就是让我们做全面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