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 10

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 10

00:00
09:26

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10:最重要的是人才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这本书,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今天我们来看看黑石的管理,一开始作者不太地道,跟谁有业务往来,就总惦记挖别人的骨干,比如跟摩根大通合作,他就惦记挖一个叫做吉米的业务骨干,结果还惊动了摩根大通的CEO,后来郑重向作者提出抗议,吉米一开始答应去黑石,但是后来在CEO 的挽留之下,也思前想后,最终还是没有离开。


 


后来他又跟老东家帝杰证券合作,老东家为他们提供了过桥贷款,在这个过程中,他又看上了一个叫做托尼詹姆斯的人,这个人负责帝杰证券的私募股权业务,这个业务跟黑石高度重合。此时帝杰证券已经被瑞士信贷收购,而托尼也变得十分沮丧,这种情绪,跟当时作者把雷曼卖掉后的感受应该差不太多。


 


于是作者多次约托尼吃饭,越是深入接触他就觉得这个人越靠谱,甚至很多观点都跟他一样,唯一不同的是,作者喜欢集中精力干大事,而托尼则来者不拒,他说未来双方出现分歧,可能就会在这个地方。后来托尼在2002年才加入黑石,成为了他的合伙人,后来还成了黑石的CEO,他们两的观点价值观几乎完全一致,合作的也非常愉快。


 


而在公司事无巨细的管理上,他们两终于有不一样的地方了,作者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很好的管理者,但托尼恰好相反,作者可以把握方向,而托尼则负责具体落实。比如在公司文化上,随着黑石越来越大,难免产生骄娇二气,一些合伙人开始变得自负,甚至周五已经不上班了,而且也不愿意拿出足够的时间去指导年轻人,作者则也无暇顾及,而正是托尼推动了一场组织变革,他拆下了合伙人办公室的隔板围挡,变成了全透明的玻璃,这样合伙人在办公室里干什么,其他人都能看得到。而且办公室的采光也更好了,他还启动360度绩效评估,对薪酬体系全面改革,打造奖金池,书面反馈,和公开评论为核心的薪酬体系。这套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运行几年后,他们掌握的情况更加充分了,还依照这种评估体系,发现了公司中最资深的高管之一,竟然撒谎成性,睚眦必报,而且还严重贬低下属,最后他们充分了解情况后,解雇了这个人。


 


2006年,作者受邀来到德国,会见德国总理默克尔,当时德国人对于私募股权基金很不友好,说他们是蝗虫,作者还得不厌其烦的给默克尔重新介绍一遍他们是干什么的,私募股权既是投资者也是管理者和所有者,他们努力改善所收购的公司,帮助他们发展,提高被收购公司的价值,如果说他们是蝗虫,那也是个好蝗虫。之所以被人们误解,主要是在改革公司的时候,通常都会带来裁员,关闭业务等情况,所以让很多人记恨在心,但其实他们裁掉的都是不合格的员工,在提升公司质量之后,他们也会扩大招聘,增加就业人数。


 


私募股权其实就是帮助市场配置资源的,当发现资源错位,好的公司无法度过难关的时候,私募股权就会发挥作用,他们也能帮助很多企业快速发展,迅速做大。帮助科技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让一些生意可以在初创期野蛮的不计成本的生长,用十几年的时间,就走完本应该几百年才完成的积累。


 


私募股权投资,天天都跟创业者打交道,那么如何才算是一个好的创业项目呢?要有三个测试,第一你的设想必须足够大,足以值得你全身心的投入,而且你自己必须要确保有潜力成为一个规模巨大的企业,第二企业和产品服务必须独一无二,让人眼前一亮,甚至是喜出望外拍案叫绝,如果做不到这点,那就是在浪费时间。第三时机必须正确,这个世界对于开拓者其实并不友好,进入太早,其他条件不具备,失败风险很高,进入太晚,又会陷入红海竞争。


 


创业的人都是痛苦的,因为前面没有路,全靠自己往前趟,资金和人才都很困难,你必须自己就是个优秀的人,先把企业冷启动,做出个样子来。但创业也是很快乐的,因为每天除了痛苦之外,还有很多惊喜,也会在路上遇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每天都充满着不确定的新鲜感。创业者务必都是偏执狂,对于一个事情有着极致的追求,俗称叫做一根筋,而他们最容易失败的时候,恰恰是自认为已经取得成功的那一刻。往往都是在扩大规模,扩充人员,大范围发展业务之后,突然遇到一个致命的打击。让企业死掉。所以作者认为,创业也是有阶段的,打天下的阶段是一套方法,有些人适合攻城略地,却不适合坚守城池,最好能找到跟你互补的人,你带兵去攻城略地,有人在家帮你守着大门。


 


2006年,他们开会研究,希望收购一个西班牙的商业街,但是有人提出,这里的房价太热了,而且开发商在不断地盖房子,即便把德国的人口都迁过去,也足够装得下,所以欧洲团队不赞成这个收购。这时候有人还提出来一个事,就是印度土地更贵,18个月土地价格涨了10倍。到了疯涨的程度。而且还都是未开发的土地,就这么倒来倒去,价格就被炒高。听到这,他们当场决定,不再推进西班牙的房屋交易。


 


这时候可能有人纳闷了,印度土地疯狂,跟西班牙有毛关系。作者的逻辑是,之前确实不存在联系,但是现在全球市场已经连在了一起,特别是信贷无国界,如果印度和西班牙出现了楼市泡沫,那么其他国家可能也出现了。没必要在过热的市场买入价格过高的资产,老齐解释下,人家黑石是专业的投资人,赚的是资产增值的钱,而不是纯粹交易的价差,一个资产已经明显价值下降了,即便他的价格再高,黑石也不会投资的。


 


这场会议之后,他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从西班牙和印度,想到了美国,发现美国楼市好像也不便宜了。然后就开始担心全球市场崩溃的风险。他马上叫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管理人开会,询问大家的交易情况。从底下的投资经理反馈得知,现在一级市场的价格已经太高了,他们的正常估值已经买不到什么资产了,而且不是差一点点,而是差很多,对方开出的价码,往往比他们给出的最高估值还要高20%。作者马上询问是什么项目,投资经理回答是房地产,这时候作者就再也坐不住了,他说那些开发商,试图向我们出售公司,那么也就意味着,他们可能也看到了巨大的风险。


 


接着他召集了房地产团队,要求消除一切房地产风险敞口,不仅仅是西班牙的公寓,也包括全球任何国家。还要求信贷部门减少所持有的房地产贷款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头寸,而且不得再买入。对冲基金也要做同样的削减,并且反向做空。最终这笔空单为投资者赚了5亿美元。


 


在他们做这些准备的时候,美国经济依然在强劲增长, 股市也再创新高。人们已经习惯了房价只涨不跌,他们的对手,也不断的爆出高价。逆向策略总是很难,特别是当别人顺风顺水的时候,等待他们的就是嘲笑。而你必须内心强大,才能擦肩而过互道傻逼。大家注意一下时间点2006年,他们做出的这一系列决定,也就是说,至少在一年半以后,他担心的情况才会出现。


 


作者说,房地产是2001年科技泡沫破灭之后,美国最为硬核的资产,但是他心里十分清楚,这是明显有周期属性的,根本不存在一直上涨这一说。而到了2005年,黑石70%的投资都在周期性业务上。而到了2006年,他们做出改变后,让这个比例一下下降到了30%。也就是说他们提早就大幅减仓了,对于最危险的房地产,他们甚至是直接清盘。


 


他不是唯一看空房地产的人,他的老朋友,也就是黑石第一个客户,那个穿的跟未来战士一样的萨姆泽尔,此时也在出售他的办公室业务。他后来还创办了一个EOP房地产信托基金,这只基金还成为了首只入选标普500成分股的基金,这个基金里面,有全美600个楼宇,超过1000万平米的办公空间,而且大多都在黄金地段。这种资产集合,在当时的美国是十分罕见的。就是这样的业务,萨姆也不要了,急于出手。此时作者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市场中最敏感的人,已经发出了警告,所以暴风雨将至,那么后来爆发的次贷危机,他们是否躲过一劫呢?咱们明天接着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