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 4

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 4

00:00
09:38

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4:一不小心!做成了最大并购案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这本书,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昨天我们说到了作者接手了一起并购案,比阿特丽斯收购纯果乐,总计金额是4.88亿美元,基本是股票加现金的形式,这也是一般收购案中常用到的交易结构,此次股票形式占支付金额的50%以上,这部分可以免税。所以这其实就是告诉大家,收购其实大部分情况都是用股票买,而不会全都是现金。而你听到的那些大富豪身价多少多少,也都是股票的市值,不是说他手上就有这么多现金。一个10亿身价的人,他能拿出的现金可能连1亿都没有。


 


另外,在股票收购部分也可以有更多选择,如果有信心可以用优先股,这种股票类似债券,会保证一个保底股息,并且在普通股的股息前支付,但是优先股是没有投票权的,如果你信心特别足,也可以用可转换优先股,他比优先股的红利略低,但是却可以转成普通股,也就是说,股价下跌了那你还能保证优先股的分红,如果股价上涨了,你可以转换成普通股,享受收益。相当于风险有限,收益无限。巴菲特特别爱使用这种可转换优先股。


 


由于作者当时也没搞过,所以他还是免不了场外求助,公司几个专家给他出主意。于是他综合了场外建议,也跟纯果乐的人详细的讨论,最后选择了可转换优先股加现金的模式。下一步就是作者和比阿特丽斯的代表,拉扎德公司的并购大师洛马敲定最后条款。作者说,洛马是真正的专家,它可以轻松刁难我,但是他却并没有。因为洛马不想给自己添麻烦,作者这个新人刚好符合他的胃口,只是一味的配合他的工作,如果他出手刁难,可能雷曼就会出动真正的专家,那时候并购案就更复杂了,所以他只想尽快完成并购案,于是就将流程尽可能的简化。整个案子进展非常顺利,以至于作者最后回过神来都不敢相信,4.88亿美元,全球第二大并购案,是我做的吗?此时他才30岁。这给他的简历填上浓重的一笔,就这个案子,就可以保证他到任何一个公司,都有高层的工作了。


 


不过很快麻烦就来了,雷曼的副主席彼得所罗门打电话兴师问罪了,他说自己正在帮助菲利普莫里斯公司,也就是生产万宝路的那家烟草公司,收购纯果乐,你小子横叉一杠子,就把纯果乐给卖了,侵犯了我们最大客户的利益,所以你赶紧滚蛋,我要马上开除你。


 


此时作者也懵逼了,因为他在接手这个案子的时候,确实打电话核实过,公司确实没人在碰纯果乐,他才敢接手的,怎么突然就有人来兴师问罪呢?于是他给CEO打电话,一五一十汇报了情况,CEO给他吃了定心丸,让他别担心。一把手支持了自己,帮他对抗二把手。这也稳固了作者在公司的位置。但他也从这时开始,感受到了公司已经危机四伏,帮派林立。


 


此次并购之后,他被晋升为合伙人,他特意装修了一下自己的办公室,因为知道自己要每天在这个房子里度过12个小时,所以希望好的环境可以给自己一个好的心情。很快他就声名鹊起,纽约时报刊登了他的报道,说他是合并交易的达成者,报纸是这么描述作者的,说他仍然在学习如何与人相处,他会认真倾听别人的表态,相信他们肯定事出有因。这种倾听的艺术赋予了他超强的记忆力。


 


对此,作者也挺骄傲,他说倾听他人的看法,确实是他的特点,甚至在华尔街独树一帜。在于别人的交往中,他从不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更不极力推销自己手里的东西,他愿意倾听,愿意等待,关注对方真正想要什么,总试图在谈话中,找到一些共同的兴趣和经历,让生意变得更有人情味。这些是常识,但很少有人做到,老齐也多说一句,经过这么多年,也见过很多人,我有一个感觉,越是生意上成功的,就越是喜欢听别人说话,越是不成功的人,则总喜欢出言反驳别人,我们俗称叫做抬杠。但凡在家退休的,失业的,下岗的,一个个基本都是杠精。所以学会沟通,先从学会倾听开始,老齐很庆幸,在我很不成功的时候,就做了记者,而记者的必修课就是倾听和提问,调动对方的情绪。所以让别人喜欢跟你说话,也是一种本事。会对你的职业生涯大有帮助。


 


作者说,人最感兴趣的话题永远都是自己的问题,但如果你能发现对方的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那么他们一定愿意跟你沟通,无论他们是什么等级和社会地位,问题越是困难,解决方案越少,你的建议也就越是值钱,如果你能解决大部分人的问题,那么你就将获得一个时代最大的机会,腾讯其实就解决了沟通问题,阿里解决了购物问题,一个伟大的生意背后,一定是全社会和整个时代的痛点。


 


在整个80年代,作者不仅仅自己发展的不错,雷曼也不断地刷新盈利记录,战胜了所有对手,作者也做到了兼并与收购部门主席的位置上。他们部门的交易量甚至超过了高盛,在华尔街稳居第一。


 


彼得也已经在CEO的职务上干了10年,他把雷曼带到了新的高度,但此时他的麻烦来了,交易部主管刘易斯发动了政变,他先是要求彼得把他升为总裁,进而变成联席CEO,最后干脆要独霸宝座,赶走彼得。此时彼得才找作者沟通,但他很平静,说自己已经干了10年,也赚了大钱,而雷曼也走上正轨,所以他不想公司四分五裂,他已经厌倦了这里的你争我夺,更重要的一个原因,他刚做了一个脑瘤手术,也算是劫后余生,所以他决定离职。并兑现了自己手中的股票。


 


但作者知道,彼得一旦离开,雷曼就危险了,刘易斯这种激进派肯定会惹是生非,很快刘易斯就进行了大量的商业票据交易,这种票据是为没有抵押品的公司提供贷款,如果借款人违约,票据的所有人,就无法获得资产的索取权,这种东西加杠杆后利润丰厚,不过他的期限也较短,一般人都做30天到90天的,短期就偿还了,所以降低了风险。


 


而刘易斯的团队贪得无厌,他们竟然做久期为5年的票据,这些利率更高,但风险也巨大。不久市场就发生动荡,票据价值大跌。雷曼兄弟巨亏,又回到了破产边缘。当时传言是,自有资本已经赔光了。


 


这种时刻刘易斯竟然还在辟谣,说这都是无中生有,但此时大家心里都明白怎么回事,已经开始算小账,看如果公司破产,该怎么保证自己的利益。作者掌管的并购部门,此时变成了全村人的希望,要化解雷曼的危机,就得去找一个买家,作者第一想到的就是美国运通,他们旗下有个希尔森投资公司,非常希望进军投行业务,很快,对方就发来了报价,3.6亿美元,参考的是两年前的所罗门兄弟的价格,两年前所罗门兄弟卖了4.4亿,不过人家没有处于破产边缘,所以3.6亿对于雷曼来说,也算是合理的出价了。


 


作者他们一系列合伙人,背着刘易斯,就把这个事定了,并披露给了媒体,颇有些当年在耶鲁废除禁宿令的风范,先斩后奏,用舆论倒逼刘易斯就范。当一切尘埃落定,他才去找刘易斯,心平气和的聊了半小时,刘易斯此时也非常自责,甚至想到了自杀。就这样,36岁的作者,卖掉了雷曼兄弟,不过他却感到很轻松,因为最后几年彼得离开后,他已经工作的很不快乐了。他早就想离开雷曼了,现在终于如愿以偿,还不伤和气。


 


不过,他这个想法,马上就遇到了麻烦,因为美国运通也不傻,对方发现,雷曼的合伙人都想离开,那他们收购这个公司就变得毫无意义,于是作者就变成了典型代表,美国运通要求,必须要求以作者为代表的合伙人们全部签订非竞争协议,如果不签,就不收购了。那样这些合伙人的财富也就休想变现。啥叫非竞争协议,说白了就是如果你要继续干金融,就只能在雷曼继续工作,如果从雷曼离职,你就只能去街边卖混沌,休想在从事金融行业,否则人家就会起诉你。这也是一种变相留住人才的方法。


 


在作者一系列讨价还价之后,最终这个非竞争协议限定在3年以内,但作者还不满意,进一步提出,他能接受的条件是1年,不过可以附加一个条款,离开雷曼, 它只能自己创业,而不能加入雷曼的竞争对手。最后对方同意了。作者判断,美国运通也还是想达成交易的,这也是他们便宜拿下雷曼的最好时机。那么美国运通接手雷曼之后,还有怎样的故事呢?咱们明天接着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