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 黄帝内经丨“四季养生”;自己为自己保健

15-4 黄帝内经丨“四季养生”;自己为自己保健

00:00
13:01




正文


我们知道了德全不危之后,实际上解决了一个根本问题,就是真正懂养生的人,(就知道身体健康)其实和人的内在德行紧密相连。一个有德行的人,他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能规避风险,生活的有规律,他身体自然能够健康。可是我们想了解的具体一点,比如说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里面怎么养生?今天就要讲,在一年四季里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饮食起居,这样就从细节的角度给大家一点建议。


请看《四气调神大论》第二篇里面讲到“春三月(阴历),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什么意思?中医认为我们的身体健康,是和整个天地宇宙合在一起,也就是说我们只有和天地宇宙保持一致的时候,我们才能健康。所以五运六气就讲天地的变化,大环境的变化,怎么样影响了人的健康。


那么春天自然界是个什么环境?应该怎么样适应环境,这就是春天养生。春天怎么样才能适应呢?请看“春三月,发陈”,就是万物生发的季节,“天地俱生”万物都是欣欣然张开了眼,一副生长滋生的样子,这个时候我们人“夜卧早起”,可以睡得晚一点。但是也不是说到十二点,天黑以后八九点钟要睡了,这叫“夜卧”。“早起”太阳出来早起了。“广步于庭”多走一走。“被发缓形”,穿衣服不要那么紧凑,现在女孩子喜欢束的自己紧紧的,为了漂亮,实际上是违背养生规律的。因为春天是个生发的季节,那个头发“被发”,不要拘束它,衣服穿着很宽松,就是为了让身体也能得到舒展的环境。这个时候“以使志生”,内心里边,可以有很多畅想或者憧憬。


什么样的人,容易立志说大话,孩子。比如春夏秋冬,老人属于冬天,孩子属于春天,春天里的孩子就容易说大话,我要当科学家,我要当文学家。你说一个九十多岁的人躺在床上,那个时候不是什么家的问题了,能多活一段时间挺好。所以春天的时候应该是憧憬未来,叫“以使志生”。


而且这个时候“勿杀”,内心里边不要有杀念。“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内心里边多有一些美好的憧憬,多想的怎么奋斗,而不是老是自我否定,或者隔绝自己,待人接物的时候也是多鼓励别人。这种行为与春季相应,和春天生发的环境保持一致,这就是春天的养生之道。


有人讲我就不这样,不这样叫“逆之伤肝”,就容易伤肝。伤肝以后,夏天就不行了,夏天是火,因为伤了肝了,夏天的火就不足。“夏为寒变”,夏天人就容易得寒病,“奉长者少”意思是能够适应夏天的人就不多了,或者能适应夏天的能力就减弱了。


所以,随着万物生发的季节,内心里很畅快,愿意给人交流,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早睡早起,然后身体也舒展,行动也舒展,内心里有很多憧憬,这个是春天养生。


夏天“夏三月(四月、五月、六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什么意思?“夏三月”这个时候万物枝繁叶茂,这就是“蕃秀”,天地的气交结在一起,万物开始结果了。枣树、梨树、苹果树等等,你会发现到夏天的时候,那个果实一天天变大,这叫“万物华实”。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就是“夜卧早起”,到了天黑了,八九点钟可以睡了。早晨起来“无厌于日”,不要讨厌白天。人到了夏天,一个通病(就是)不喜欢太阳晒,实际上该热的时候要热,该冷的冷,很自然。有些人到了冬天喜欢到三亚那里过冬,叫候鸟,东北的朋友告诉我,去了几年以后不去了。我说你为什么不去了?他说该冷的不冷,热咕嘟的不舒服。他说我们从小长大,该冷了一场大雪,畅快淋漓,觉得是冬天的样子。所以夏天该热的时候,不要老打着伞,我说这话不是说天天晒太阳,但是“无厌于日”。到了夏天,炎热的阳光晒的时候,自然有它晒的道理,我们固然不能暴晒,但是适当的晒晒太阳还是可以的,“无厌于日”。


“使志无怒”,这个时候不要生气。“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生发的季节,或者是结果实的季节,人的气息要宣泄出去,不能把气憋在心里。这个时候“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就是一个人的情绪可以表现在外,不要憋闷在心里。比如有些不高兴的事,与朋友谈谈心、唱唱歌,这就是“所爱在外”,这种内心的活动,和行为方式和夏气相应,这是养长之道也。


可是不这样做,下面“逆之则伤心”,夏天属于火,火就是心,这个时候就伤心了。伤心以后到了秋天就出现一个痎疟(jiēnüè),其实就是一冷一热的病。所以到了秋天的时候,这种人的身体就很难应付,而且到了冬至的时候会得重病,这叫“冬至重病”。所以中医很厉害,它把人得病的规律都讲出来。


到了秋天了怎么办?“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各个果实都开始长的非常丰硕,这叫“容平”。天是个什么状态?消刹之风;地是什么状态?“地气以明”。到了秋天一阵凉风吹来的时候,叶哗啦啦的落下来,就叫“天气以急”。地气是什么?秋高气爽,这叫“地气以明”。“早卧早起”,这个时候睡的比春天和夏天要早一些了。春天和夏天是“夜卧早起”,这个时候就“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活的给鸡一样,天还没有黑下来的时候鸡就飞到窝里去了,天如果黑了鸡(就)看不见了,所以有一种眼叫鸡虚眼,就是讲的天黑看不清楚。所以到了秋天的时候,天还不怎么黑,都得上床睡觉了,什么时候起呀?天刚刚亮的时候,鸡就开始从树上跳下来了,这叫早卧早起。“使志安宁”,秋天消刹的季节,容易伤感悲秋。怎么办呢?人就要心智保持安宁,叫“以缓秋刑,收敛神气”。这个时候人的身气不能大放,如果大放的时候,再加上秋天的消刹之气,人的身体就会受伤害,人就会莫名其妙的掉眼泪,莫名其妙的伤感。所以内心要保持平静,来缓和秋天的消刹杀之气。“无外其志”,一个人内在的心智不要外泄的太多,让肺气很清明,这就是和秋季相应。


如果在秋天不这么做,结果是什么呢?“逆之则伤肺”。秋天是肺金当令的时候,肺金一旦伤了,冬天就表现为“飧(sūn)泄”,“奉藏者少”冬天的时候就容易消化不好,说白了吃小米,大便里边还有小米粒。大便有一个塘沽,消化不好不成形,这叫“冬为飧泄”。而且一旦秋天伤了肺,到了冬天能够真正应付冬天的人就少了,叫“奉藏者少”。


冬天怎么养生呢?请看“冬三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chè), 无扰乎阳”。什么意思?冬天这三个月万物开始闭藏,水也结冰大地洞的干裂了,这叫“水冰地坼(che)”。这个时候千万记住“无扰乎阳”,不要打搅自己的阳气。有的朋友问了我的阳气去哪里了?(阳气)你都(紧紧)收在内部,在肾阳里面。所以不要泄,一旦泄身体就会出问题,叫“无扰乎阳”。怎么办呢?“早卧晚起”,这个时候不让早起了,什么时候起呢?“必待日光”,最好太阳升起来以后再起。“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使情志就像军队埋伏、就像鱼鸟深藏、就像人有隐私、就像心有所获一样)就是内心里面仿佛有所收获,而且“去寒就温”,就是不要去寒的地方,要保持温暖。这里我特别说一下,有的人尤其女孩子冬天穿的比较薄,夏天暴露的多一点,似乎都在暴露,不能凸显自己的美丽,到了冬天,人家都包裹起来了,我要漏一腿,这是非常危险。危险在哪里呢?就是你当时不一定有病,我告诉你很多病是在多年以后,有些人生了孩子以后一身病,实际上都是青少年时期,或者怀孕期间埋下的病根,而且非常难治。所以不要片面的为了一点漂亮,而让自己一生增加一个难治的病根,这是得不偿失的。下面“无泄皮肤”,就是尽可能不要让皮肤,在寒冷的空气下面暴露出来。这个时候“使气亟夺”,气千万要把它温养起来,不要让它发散掉,这叫与冬气相应。“养藏之道也”,什么意思?这就是冬天养生应该注意到。


有人讲我不,不就伤肾。男人伤肾以后肾经不足,女人伤肾以后生育能力卵子都会出问题,这都是肾经。所以有人说男人补肾重要,女人都一样的。肾经它无形的东西表现我们的精气神,有形的东西,就表现为生殖能力,“逆之则伤肾”。伤肾以后会出现什么呢?“春为痿厥(wěi jué)”,这个痿病表现为什么?比如手脚发凉,甚至男人的阳痿等等,这些东西就是痿病。那么痿病从哪里来的?肾气伤了以后,他的能量不足,他不萎缩吗?他不得痿病吗?所以“奉生者少”。一句话到了春天的时候,这种伤肾的人,他就没办法应付春天生发季节的需要,(他)春天就会变得萎靡不振。


讲到这里以后,春夏秋冬究竟怎么做,应该说《黄帝内经》给了我们一点启发。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不是一个医学专业的人员,我们了解完之后,对自己有启发、有指导。但是有人说了说我现在生活节奏不可能完全按照《黄帝内经》的生活。说这个话也不是完全按照《黄帝内经》生活,但是人家指出的正确方向和养生方向,我们应该尽可能的调解自己。哪怕加班,工作完之后能早睡就早睡,春天里边应该怎么做,夏天里边怎么做等等,尽可能的按照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怎么样养生做,我相信我们会离健康近一些,让疾病远一些。




购课用户请添加助教微信:hzxt06,和郭老师群内互动交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22584403

    郭老师的课知识全面,思想深刻。引领人走向正道、走向光明。听郭老师的课不光是涨知识,同时也提高人的灵性。帮助人走向解脱之路。

  • 靜心寂寂

    人要顺时养生,一年有四季,一天也有四季。顺时养生,才能尽其天年。

  • 清荷_3d4

    祝老师健康!快乐!

  • 清荷_3d4

    紧跟季节的脚步顺应自然规律,才能让生命绽放光彩!

  • 红尘书院

    🌹🌹🌹🌹🌹🌹🌹🌹🌹🌹🌹🌹

  • 冰岛袋鼠

  • 赵广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