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 列子丨“小故事,大智慧”;为什么说呆若木鸡被认为是斗鸡的最高境界?

14-5 列子丨“小故事,大智慧”;为什么说呆若木鸡被认为是斗鸡的最高境界?

00:00
20:05





正文

小故事大道理,我们今天再分享几则《列子》书中的几个小故事。


《列子·黄帝篇》

第一个故事叫呆若木鸡,讲的纪渻子为周宣王驯养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就问他了,说你驯养的鸡可以斗了吗?纪渻子就说不行,这个鸡来了以后,那个头高高的、傲傲的,抬起来东张西望、骄傲自负,这个鸡根本没办法进行战斗。过了十天以后周宣王又问他,说这训练怎么样了?他说不行,这个鸡看到其它的公鸡来的时候,反应一副好斗的一样子,不行。又过了十天,再问他,纪渻子说,还不行,对别的鸡还是怒目而视,一看到别的公鸡来的时候,雄赳赳、气昂昂,马上就要进入战斗的状态,还不行。又过了十天,周宣王问他怎么样?纪渻子说差不多了,他说我驯的这个鸡,和别的鸡放在一个笼子里边,别的鸡虽然鸣叫,跺着步来回,现出一副好斗的样子,这个鸡无动于衷,说白了,无视,看到别的鸡给没看到一样。这一词叫呆若木鸡,这个时候,基本上训练的没问题了。周宣王当然还不上不太相信,就把它放在场地给别的鸡进行斗,当别的鸡雄赳赳、气昂昂的跑过来进行战斗的时候,结果经过纪渻子的训练的鸡,一下子就把对方给制服掉了,而且是几乎置于死地。


这个故事,它告诉我们什么?呆若木鸡,我们一般认为不是个好词,我们说一个人呆若木鸡,仿佛是这个人很麻木,很笨拙,实际不是。呆若木鸡它讲的实际上是和修道有关。作为一个斗鸡,它整天雄赳赳、气昂昂精气神外漏,这个词叫霸气外漏,外漏的时候,它的精气其实都泄掉了。一旦进入斗争状态的时候,这个好斗的东西就容易成为它制胜的障碍。就跟一个将军一样,如果打仗的时候气呼呼的,这个时候极容易被对手所制服。也就是说,他所怒的地方就容易成为别人制服他的弱点。而呆若木鸡到了这个时候任何东西都不为所动,这是个极大的定力,这种极大的定力让它的整个身体没有消耗,而且这种定力和智慧,使得对方的鸡,一旦出现弱点,出现纰漏的时候,它马上就能一招制敌,所以呆若木鸡,这个故事是非常深刻的。


就跟我们人一样,一个人无论遇到多大的险境,或者遇到多大的对手,内心里面毫不动摇,没有任何恐惧,也没有任何狂喜,这种极大的定力,王阳明的话就是不动心,这个状态才容易让自己最少犯错,才容易当对方犯错的(时候)一招制敌。


《列子·周穆王》

第二个给大家讲讲梦。列子他曾经讲到人醒着的时候有八个状态,做梦的时候有六种梦。


列子说醒的时候几个状态呢?“觉醒有八征,第一是往事”。我们很多时候是不是沉浸在往事里面,我有时候坐车的时候,在路上走的时候看到很多人突然就笑了,我就知道他为什么笑?就想起曾经的往事。第二个就是心为。憧憬未来,想着给谁送花呀,或者说将来考研究生以后怎么过生活等等,就沉浸在对未来的憧憬中,这叫心为。第三个是获得。比如说得了一个奖状,这个是获得。第四个就是丧失。为失去某些东西正在懊恼。第五个是悲哀。因为一些事情很难过,这是悲哀。第六个是欢乐。第七个是生存。第八个是死亡。一句话人醒着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在这几个状态里。


可是如果讲做梦呢,有几种梦呢?一种梦有正梦,就是一般做的梦。第二个是蘁()梦,这梦里面很多人会梦到自己亲人出事等等,这就是蘁梦。第三个是思梦,因为思念而做的梦,比如特别想见一个人,在梦里见到了,思梦。第四个是美梦,这个梦是指的什么呢?就是你别看他的肉体在这里,但是他的神已经跑到另外一个空间,或者和哪个人一起聊天,这个美梦。第五个是喜梦,比如说科举成功了,谈到对象了等等,这都是喜梦。第六个是惧梦,比如被老虎追、被蛇咬,这种惧梦。有的人做了梦以后就会害怕有什么症状。《列子》里面讲其实也没什么,他说任何事情都有规律,你掌握了规律以后就没必要那么惊惧,那么紧张。


下面列子还讲了,什么时候做什么梦,如果一个人的阴气太壮,就会梦见大水而感到恐惧;阳气太壮你会梦见被烈火焚烧;如果阴阳两气都很壮,就会梦见厮杀;吃的太饱了,就会梦见送别人东西;肚子太饿了,就会梦见向别人要东西;脉象很虚浮的人,就容易梦见自己上升;血气很沉实的病人,就梦见自己沉溺;压住衣带睡的时候,就容易梦见蛇;飞鸟衔头发的时候就梦见飞;气血将转成阴证的时候,就梦见火烧;身体将要得病的时候就会梦见食物;梦见你喝酒了,醒来以后容易忧愁;梦见唱歌了,醒来以后往往会有哭泣,这是在《列子》书里边明确记载,对梦的研究。我们现在有本书叫《周公解梦》,这个东西你不要把它百分之百的当真,但是我上面说的,供大家参考,有时候想一想你做的什么梦和列子说的有没有道理。


《列子·周穆王》

第三个故事讲的秦国的一个逄(páng)氏的孩子,小的时候很聪明,可是大了以后患了精神失常的病(迷糊的病)。听见唱歌了他以为哭;看见白的以为黑;香的他以为臭;甜的以为苦;干的以为湿;干错事他觉得是对。在他的意识里边,好多事分辩不清楚。这个时候姓杨的一个人,就对姓逄(páng)的家长说,鲁国人读书多,比较有才能,也许能把你孩子的病给治好。于是姓逄(páng)的家长就带着孩子去鲁国,经过陈国的时候,遇到谁了?遇到老子。遇到老子以后,他就把自己儿子的病情告诉老子,他满心以为老子应该帮着孩子治治,结果老子听了以后,直接告诉他,你怎么知道你孩子有病?这个时候逄(páng)氏就说了,他说我们孩子和别人的看法都不一致。这个时候老子就说,他说现在的人都有病,现在的人都存在是非不清、利害不清,有病的人多了,几乎没有几个真正看到实相的。


这个事情是要说什么呢?实际上我们说一个人精神有疾病的时候,往往是拿着自己的一套认知标准去看别人。其实只要我们没有认识到实相,没有认识到宇宙本来的面目,我们人类都是拿着自己的错觉来评判别人。当这个错觉被大家都认可的时候,仿佛就是真理了。我在生活中间就见过一个学生,他看什么跟别人不一样,他穿衣服也不一样,他说的很多话、很多观点有的时候也觉得很另类,这个时候你说他有没有病呢?实话说有人认为他有病,但是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一个人只要不伤害别人,也不伤害社会,在这个基础上,视角很独特,观点很独特,这个时候没必要当什么精神疾病,因为他生活也能自理。我们生活里都有标新立异的人,其实没有关系,我们社会应该多元。


《列子·仲尼篇》

下面一个故事,就讲到孔子和子夏的对话,这个对我们每一个人怎么做老师特别有启发。子夏有一次就问孔子他说老师颜回怎么样?孔子说颜回的仁爱精神超过我。子夏又问,他说子贡怎么样?孔子就说子贡的辩论能力、表达能力比我强。子夏又说子路怎么样?孔子说子路的勇敢超过我。子夏又问子张怎么样?孔子说子张的庄重、严肃超过我。这个时候子夏站起来就说,既然如此,那为什么四个人认您当老师呢?孔子就告诉子夏坐下,我来告诉你。颜回仁爱心很强,但是该严厉的时候他不严厉;子贡能言善辩,但是有些时候该闭嘴的时候,他不懂得保持沉默;子路却实勇敢,但是不懂得退让;子张是很严肃,但是见了很多普通的老百姓,不懂得随和,这就是他们的弊端。而他们四个有的优点我都有,他们有的缺点我都能克服,所以我当他老师。


这里面我告诉大家,真正的老师不是说什么都比学生强,但是这个老师他是一个真正大智慧的人,他懂得圆融中道,把各种能力和才能表现的非常得体、恰如其分,这是一个最关键的能力。所以老师他就像中草药的甘草,他能活药,每一个药的性能都有所偏或者有所特长,但是甘草用在里面,让各个药的效能综合起来,避免它的缺点,发挥它的长处。就像教育学生一样,把他的优点保持住,把他的缺点消灭掉,让学生成长的更加中正、中和,这是老师的角色。


《列子·汤问》

下两个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一个是愚公移山,一个是夸父追日。这个愚公移山就是讲的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上有愚公,到了九十岁了,面山而居。交通不方面,愚公就商量山挡住自己家的出路了怎么办呢?于是召集子孙干脆挖山,就是开山路。这个时候一个智叟嘲笑他说,你这何必,山那么高什么时候能够挖完呢?这个时候愚公告诉他说,我们挖是很困难,可是我这一辈子做,我有子孙,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他说我们一直去挖,山又不增加,何况挖不平呢。故事的结尾就是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动了上天,于是派两个神,把山给移走了。这个故事我们想得到的是什么?愚公看起来愚其实是不愚,人这一辈子所有的事业都是愚公移山的过程。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需要一代接着一代人做,而且感动了上天。就是我们做事的时候,其实是两种力量,一种力量是自己的努力,就像愚公一样,第二个力量是外部的帮助,叫助缘。那么外部的人凭什么帮助你,中国文化的精神叫自助者天助,自助者人助,如果没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上天也不会派两个神把它搬走。所以这一生哪怕事情很艰难,很不容易,但是我们抱着诚意做,带着真正的赤子之心做,在这个过程中感召无数的人一起来加入,太行、王屋二山,总是能够开通的。


《列子·汤问》《山海经·大荒北经》

下面夸父追日。这个讲的是“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夸父追日我们今天理解它,一方面他自不量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理解一种精神,就是夸父追日的精神,实际上就可以理解为人类永远追求上进,追求真理的精神。


《列子·力命篇》

下一个故事呢,讲到两个概念,一是讲的力,另一个是命。力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人的努力,比如说我们想过的好、发展的好,一定要打拼、奋斗,这是人力。但是有的人眼看就好了,结果出事了,我们讲命运。这里面有个对话,人力给命运说你的功劳没法和我比。命运就是说,凭什么这样说。人力就说了,他说你长寿、短命、过得好、过得不好,尊贵还是贫贱等等,这些东西我能办到。这个时候命运就说了,它说你太不自量力了,比如这个彭祖的智慧和尧舜比的话,是不是不如尧舜?可是他活了八百多岁;在孔子的学生中间,颜回的才能很高,但是他活了四十岁;孔子的德行比当时的诸侯都高得多,但是他一辈子穷困潦倒;殷纣王他的品行远不及微子、箕子和比干,但是他就是国君。这个时候命运就告诉人力说,这些东西只有用命运来回答,用你的人力和奋斗,都回答不了。


这个故事我今天也特别给大家说,人力和命运,其实它是回答了我们生命中的两个大问题,一个就是我们的努力,第二个就是我们的命运。那么个人的努力和命运到底哪个重要?这个要借助中国文化,尤其和佛学的知识给大家说。什么是命运?命运就是生命的轨迹,这一辈子的轨迹是由什么决定的?这个要放在整个生命链里面,这个生命链就不是这一辈子。比如说在上一个生命阶段,一个人做了什么,这个生命阶段,恐怕就体现出来,这个就是他的命运,叫命运的轨迹。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都是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所决定的,我们称为命运。可是个人的奋斗有没有用?有用,特别有用。所有曾经我们做过的东西,在当前的生活状态里边都对我们产生影响,无论是这一世或者上一个生命阶段,或者上上个生命阶段,我们所有做过的事,这是我们该兑现的,我们都得认,这叫命运的轨迹。可是在当下,我们怎么努力,我们怎么样改变自己,由谁决定的?由我们的努力决定。所以生命的轨迹就有两种力量,一个是以前的生命我们是怎么努力过的,今天我们应该承受什么样的果,这是一种力量。第二个就是当下,我们应该怎么样做,这就是个人的努力,这又是一种力量。这两种力量交织在一起,我们最好的生命态度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既要认命,(又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越来越好,这一点我们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的。有些时候我们可以不认,最好的态度叫尽人事,听天命,也就是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该承受的我们承受。但是在当下我们所有通过自己努力能改变的,我们力所能及改变。所以人力和命运两条力量交织在一起,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命运的轨迹越来越好,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列子·说符》

最后讲一个故事,讲的是宋国的一个人,这个人好行仁义,而且“三世不懈”,就是这三四辈子人家家里都做好事,我们中国人一般都认为做好事的人一定好报。这个时候他们家里无缘无故的一头黑牛生了个纯白的牛犊,家里人都很奇怪,于是有人就问孔子,孔子就说“此吉祥也,以荐上帝”,这是一个很吉祥的象征,说你赶紧去祭祀上天。隔了一年多,父亲一只眼瞎了,这个时候他的小牛又生了一个白犊,于是这一家的老父亲又让人去问孔子,孔子就说了,这又是一个很吉祥的事,说你赶紧去祭祀感恩老天。于是老人听了孔子的话,就赶紧祭祀。结果隔了一年多,不仅老人的眼瞎了,他儿子的眼也瞎了。这个时候周边的人就开始怀疑了,怀疑什么呢?第一做好人啥用,你看看他们家三四辈子做好人、乐善好施,结果老子的眼瞎、儿子的眼都(也)瞎了。第二个嘲笑孔子,此吉祥也吉祥也,吉祥什么呀,老人的眼也瞎,儿子的眼也瞎。结果隔了一年,楚国攻打宋国,把宋国的城都围起来了,围到一定程度出现什么呢?老百姓为了活下来易子而食。把自己的孩子给别人,别人的孩子拿过来,互相换着孩子吃,而且没柴烧了用人的骨头做饭,这是非常惨烈的。所有能劳动的壮丁都是拉押出去上战场战斗,结果一大半的人几乎都死了,而这个家里的人老子眼瞎、儿子眼瞎,根本没办法上战场,因此都得幸免。而且这个城市被解围之后,恢复平和生活的时候,很奇怪这个父亲和儿子的眼忽然又恢复视力了。


我特别想告诉大家一句话叫“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们一般的人做一点好事,总想马上兑换。比如说我帮助别人了,或者我捐一点钱,仿佛我明天的经商就能有个大单,一夜之间改变命运,我告诉大家,急功近利的做善事,状态是不对的。做善事,到底有沒有好报呢?“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真理。但是做了善事什么时候报?做了恶是什么时候报?有的时候不是当下报,可能是以几年以后报。


所以,每一个善良的人、真诚的人、体谅别人的人会有好报。反过来讲自私的、狭隘的、伤害别的人、伤天害理的人也一定会有恶报。由此我也祝福我们所有的朋友,每一个以慈善之心,乐善好施的人,越来越吉祥顺利。 


 购课用户请添加助教微信:hzxt06,和郭老师群内互动交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llx77780217

    人简单而且有智慧的活着真不简单!

  • 笃行必致远

    1.呆若木鸡,宠辱不惊,背后是极高的定力,有定力才能处变不惊,才能更好应对复杂的局面,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出自己潜力。 2.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天自己无意想到啥,晚上很容易梦到那东西,梦可以反映出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利用好梦的反馈,更好地净化自己的心灵。 3.每个人看到的世界不尽相同,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对别人的是非指手画脚。 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自助者天助,勤劳刻苦是成功的第一步。 5.命运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但是个人的努力,勤奋,反省,上进等等美好的品质是可以培养的,我们要做的是踏踏实实地提升自己,不断地反思自我和超越自己。 6.做好事不是没有好报,只是老天自有安排。

  • 靜心寂寂

    在世间生活不易,要用经典提升智慧,圆融中道的处理问题,在问题中磨练自己,最后成己达人。

    母亲在路上 回复 @靜心寂寂: 郭老师的声音强劲有力,万事有道,把自己放在大环境里,拼命利益他人社会。

  • 零风_6m

    呆若木鸡,让对方找不到破绽,又能够发现对方的弱点,一剑封喉。日本人的剑道,那个拔刀的状态就是生死一线间。 在农村,盘起来的毒蛇可怕,咬人的狗一般不叫的。

  • 清荷_3d4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 清荷_3d4

    祝老师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