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你好。最近,一份来自华为的“天才少年”项目招录名单公布,其中,4名大学毕业生凭借优异表现,获得该项目最高档年薪201万元。消息一出,有人流露出羡慕的目光,也有网友调侃自己“酸了”。今晚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刚一毕业,年纪轻轻,却能收获年薪百万,低年龄与高薪酬之间的巨大反差,引发了人们关于“值不值”的热议。在互联网讨论中,有人发问,以年轻人的资历,是不是过于追捧;也有人质疑,薪酬如此之高,会不会看走眼了?争议背后,是对人才评价标准的反思。事实上,在今天这样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人才的定义发生了很大改变,衡量人才价值的标准也不再是简单的年龄、学历和资历。以百万年薪招揽人才,是看中他们的当下,还是看中他们身上具有的潜力和可能性,相信企业有自己的坐标。
人们常说,三流的企业做产品,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一流的企业做标准,谁把住了标准的关口,谁就能掌握竞争主动权。而要想创造标准,人才支撑必不可少。在今天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人们愈加清楚地看到,真正的核心技术靠花钱是买不来的,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激发人才自主创新、攻坚克难的力量,才能解决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如何不拘条框地招揽人才、使用人才,是每一家致力于“世界领先”的企业必须思考的课题。
其实,高薪纳新,不仅是一种人才战略,也折射着一个企业的发展策略。曾几何时,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华为仍保持两位数增长。多年前做出极限生存假设,并为此走上一条艰难曲折的自主创新之路,人们在给默默付出的创新努力而点赞的同时,更为其未雨绸缪的超前布局而庆幸。由此可见,企业要想由大变强,不仅要承受百炼成钢的孤独与艰辛,更要拥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眼光与魄力。从这个角度看,如今以高薪广纳贤士、扩充人才储备,何尝不是一种未雨绸缪?
夯实竞争力这条护城河,已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共识,而竞争的本质从来都是人才的比拼。从微观层面来看,人才资源不仅是企业竞争的重要法宝,人才红利也是一家企业的未来所在,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决定了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不难看到,近年来,一场场人才争夺战已在企业间打响,不少企业使出浑身解数,面向大学毕业生招募选拔技术大咖、青年科学家和创新人才,通过持续不断的新鲜势力冲击,让企业重新变得鲜活。
从宏观层面来看,今天,中国已站在新的创新风口,无论是主动面向全球新一轮科技竞争,赢得发展主动权,还是被迫应对不断增加的风险挑战,破解他国政治操弄下的封锁困局,打好人才这张底牌至关重要,尤其是培育吸纳那些拥有寰宇视角、游弋于时代前沿的人才新势力。只有让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稳稳迈出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步伐。
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众里识才、高薪引才只是创新发展的第一步。要想释放人才红利,关键要有适合人才成长的土壤和机制,既让有真才实学者脱颖而出,还要放手使用,给他们创造一展所长的舞台,就像华为所言,“不要有条条框框,要发挥所有人的聪明才智,努力向前冲。”
这正是:
风云际会创时代
不拘一格引人才
(文 | 韩鑫 主播 | 殷维)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