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宋朝》第二百七十四集
一意孤行的司马光
【提要】
司马光掌握大权之后,不听众人的劝告,一意孤行的想要废除所有的新法。这其中也夹杂了许多变法派人士和反变法派人士的个人恩怨。当这种政治斗争开始变的波诡云谲,会给宋朝带来怎样的后果呢?文化学者李亚平,今日为您解答。《说宋朝》,正在播出。
【片头】
这是地理版图最小的中国,也是文化发展最大的中国。这是军事力量最弱的中国,也是经济实力最强的中国。这是一千年前的中国,了解它,知道我们的现在。《说宋朝》可以看,可以听的历史。
【李亚平】
前面我们谈到了司马光对于这个王安石的变法新政,所采取的那种很决绝的这样的一种,不管三七二十一,不分青红皂白,把它们全部都给废除,这样的一种措施的这样的一种大的背景。在这个里边,我曾经讲到了司马光其实是不愿意给向吕惠卿这样的人提供让他们反扑回来的这个理由,也不愿意让他们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所以司马光就采用了特别坚定的这种手段,把所有的都给废除掉。其实从后来的发展情况看这种,就是这种变法和反变法当他到了一种,很走极端,很不给,就是很不给对方留余地的这样的一种时候呢。两位拗相公,一位是王安石,一位是司马光,他们其实用这种走极端的这种方式来处理国家政治事务的话,其实在这里边确实就隐藏了一种,完全是丧失了应该有的理性,丧失了应该有的这种妥协。在王安石执政期间,和后来的司马光执政期间,这样的一种严酷的局面还没有形成。但是我们应该说,这样两位人品高尚,学识渊博,在中国历史上毋庸置疑的两位大家,却形成了这样的一种,在政治上你死我活的这样的一种局面,完全缺少了宽容,完全缺少了妥协,完全缺少了理性的这样的一种政治斗争。看到后来我们就能够看到,他们那些不成器的这种徒子徒孙们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快,而且越走越黑暗,越走越下流,最后终于使这个国家,把这个国家给推到了万劫不复当中。在这个过程当中,实际上后来的这个发展来看,司马光的那个担心是不是有道理,应该说他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因为就像吕惠卿这种人,做事情可以不择手段,没有道德底线的这样的一个人,他是有可能用各种方式再东山再起,再回到帝国政治舞台的最中心当中来。
【下节提示】
从宋太祖赵匡胤的时代开始,宰相副宰相级别的高级官员被发往外地,在适当的时候重新调回京城,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原因就在于赵匡胤的一个观念,他认为不能让一个人在高位上待太久,否则必将滋生腐败。那么,吕惠卿会不会同样的东山再起呢?说宋朝,正在播出。
【李亚平】
司马光很有可能没有注意到,这个吕惠卿对王安石的这种欺师灭祖事的这种背叛,其实不光是他们看不上,就是像司马光他们那些人看不上这个吕惠卿,就连王安石,支持王安石变法的那些人,其实都挺,都挺蔑视这个吕惠卿的。所以后来等到再一次政治上翻天覆地的那个大,翻烙饼又一次出现了的时候,当那些变法新政,支持变法新政那些人又回到朝廷来主持这个,朝廷的这个日常工作,回到了核心地位上边来的时候,那个吕惠卿就再也没有回来。就是连他以前的那些同志们都对他很警惕,这种人品没有底线的人,是不能让他再回到政治高层上边来的,所以吕惠卿后来就一直在地方做地方官。那么另外一个说法,就是王安石晚年,他回到了江宁去之后,说是王安石在他自己家的那个书房里边,有一个屏风。吕惠卿,大家知道他是福建人,那么王安石就在他那个屏风上头写了很多福建子,写了很多,就可能王安石到了晚年之后,回顾起来他在变法当中的这个,这些得失了之后。王安石可能特别,不说是痛恨这个吕惠卿吧,至少他可能他特别悔恨自己把这么一个人品低下的一个没有道德底线的人提拔到这么高的位置上边来,而且直接危害到了他自己的这个变法大业。就把他一生的这个心血,他可能觉得都败坏到了这个吕惠卿的手里,可能每次回忆起来,他都心里边就悔恨万分吧,回忆起一次他就写一次,回忆一次就写一次,到最后说他那个屏风上边写满了福建子这三个字。当然后来在当代,我看到有一位当地学者写的一个非常漂亮的关于这个宋史的那个书里边,讲到了这件事情的时候,他替吕惠卿辩护,说那个王安石在屏风上写的不是福建子,写的是司马光,司马光,那个司马君实。我猜想这个很有可能不是事实,因为王安石和司马光之间是没有个人恩怨在里边,这两位大家其实他们之间的这种东西是在,是一种自我理念和一种道义之争,没有什么私人的恩怨。而且我曾经跟大家介绍过,王安石这个人一生没有私敌,就是反对他,痛恨他的那些人,都是因为他在治国理念上边,痛恨他的治国理念,和他的这种变法新政。由己及人我们能够想象,如果你对一个人,曾经对于一律的信任这个人,然后提拨这个人,重用这个人,到最后这个人背叛了你,把你的事业整个给你弄毁掉了。那你想想看,你最痛恨的人是哪个,是和你有治国理念道义之争的人呢,还是把你的事业给你毁掉的,欺师灭祖的背叛你这个人呢,我相信一定是,王安石可能更加痛恨这个吕惠卿。
但是不管怎么样,在这个时候,王安石也已经到了,差不多走到了他的生命的尽头,有史书记载说,王安石绝口不谈政治。而且当这司马光把他的那个变法新政一条一条给废除了之后呢,他的家人都不敢跟他说,因为他已经到了年迈,已经快66岁了。王安石回到了江宁之后,人们说,就是说他经常的骑着一个小毛驴,就在那个清凉山,就在那个山间,走进他的人就会看到,他嘴里念念有词,不知道在讲什么。王安石晚年的时候,曾经给他的一个好朋友写过一封信,在那封信里边,别的他都没讲,他就讲他一生的失误,就是他缺少识人之才,就是他不会认人,不会分辨什么样的人是做什么事情。他说他自己的一生事业就毁在他不会识别人的这个上边,当然这是人类目前最高的一个学问了,他比所有的高科技都难弄,就是人心的这种不可靠,人心的这种很难识别上边。司马光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把王安石所历的大概是有十八项这个变法新政全部给废除掉了,废除掉了之后,这两位大家他们的生命就分别到走到了尽头。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个剧烈的政治斗争的这个结束,恰恰相反这两位大家到了晚年之后,这个剧烈的政治斗争更加剧烈、更加可怕,而且导致了更加严重的后果,我们下次再说。
这声音一会大一会小,耳机党裂开
公元1086年,元祐更化,司马光拜相尽废新法,同年王安石、司马光卒。司马光在他最后的日子里,一心想把整个民族、国家拉回正轨,那是个1000年前我们曾有过真正民主的时期,异论相搅、言论自由的时期,奈何他只是个久病缠身的老人了。司马光一死,天下浩然之气尽矣,自此天下多事!
司马光好不理性啊
司马光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最是道貌岸然之辈
这是给司马光强行上高度。 你既然可以让高太后杀了变法的人,就对付不了发配的吕惠卿,非要用置国家利益不顾的方法?还是公报私怨的小人之心。比王安石的无私品行差多了。
司马光的决然是因年龄,怕没多久了来不及,过正了!
识人之明?
青苗法是最缺德的,他不废除天理难容,青苗法的构想是官府办信贷业务,避免老百姓青黄不接的时候去借高利贷,但是问题是,这些官员借此机会敛财,老百姓支付的利息比高利贷还多,借高利贷有可能还能还的上还能活,借了官服的贷款直接被官吏逼死,根本还不上。这么缺德政策当然要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