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垄断的本质4:三个转折点撕破欧佩克有用的假象

04 垄断的本质4:三个转折点撕破欧佩克有用的假象

00:00
15:20




您好,欢迎收听“李俊慧的经济学课”,上一次课以欧佩克为实例验证卡特尔失败的真正原因是勾结本身无法提高进入门槛这个观点。这次课继续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1)三个转折点削弱了石油的进入门槛


自从进入1990年代以来,除了中东局势和石油的探明储藏量以超过消耗量的速度增长之外,先后三次出现了局限条件的重大变化,构成了三个明显的转折点,每一次都显著地削弱了石油这个天生垄断的产品的进入门槛,导致国际原油价格的下跌速度甚至超过了美元贬值的速度,即使不剔除通胀因素,只看美元价格都肉眼可见,对能源危机的恐慌已是杳如黄鹤。


第一个转折点,是苏联解体,由俄罗斯继承了大部分自然资源,其中就包括非常丰富的石油资源。说起来,苏联也是自己作死才死的,守着这么一个庞大的金山居然还活成了乞丐,最后还饿死!俄罗斯继承了苏联那糟糕透顶的经济,为了活着只能靠大量出口石油了。对于俄罗斯这个有石油、而且很丰富的国家来说,天生垄断的门槛根本就不是门槛!当俄罗斯石油大量出口到国际市场,欧佩克就大势去矣!因为俄罗斯并不是欧佩克的成员国,他根本不用欺骗,名正言顺无需守约,欧佩克减产帮他提高了国际原油的价格,他正好拼命出口来赚这个价格红利。


您看到了吗?这就是我们反复强调的市场外的潜在竞争对手的重要性所在。石油因为毕竟还是天生垄断,就给了人们一个错觉,以为欧佩克真的能通过减产协议来提升石油价格,其实根本不是它的作用,是中东战争的作用,而市场外的竞争对手被天生垄断的进入门槛挡在外面,进不来填补中东战争造成的供给缺口。但是对于自身就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足可直追沙特的俄罗斯,这个进入门槛瞬间化为乌有,他这市场外的竞争对手想进来就能进来,这充分证明了垄断的成因是那个进入门槛。事实上,自从俄罗斯石油大量出口之后,中东就算打仗也没用了,油价都涨不上去。


第二个转折点,就是前面提到的页岩油技术的出现。我国的石油资源不丰富,但页岩油的储量就很可观了。只是以前页岩油的开采成本很高,完全竞争不过石油。但第二季课程说过了,进入门槛越高,垄断性越强,垄断租值越丰厚,就越会吸引人们想方设法要搞技术进步,用第三种竞争的方式来打破垄断,也就是用全新的技术开发出一个全新的市场,将旧市场连同里面的垄断者一起淘汰出局。页岩油虽然也是油,但在某种程度上与石油有很大的不同,可以看成是一个全新的市场,对石油有相当好的替代性。


页岩油的开采技术与石油很不一样,不需要使用耗资巨大的油井,初始投资比石油低得多,用经济学术语来说就是上头成本要低得多。初始投资所构成的上头成本也是进入门槛,属于资金的门槛。如果借贷没有交易费用,那么初始投资需要庞大的资金是构成不了进入门槛的,因为钱不够可以去借。但现实中借贷是有交易费用的,资金门槛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页岩油技术使得能进入这一产业的生产者不限于资金实力雄厚、借贷能力很强的大企业,而是多如牛毛的中小企业也足可一战,于是只要石油价格稍微一涨,马上一大堆中小企业蜂拥而进页岩油产业,页岩油产量快速增加,以其很好的替代性疯狂抢夺石油的市场,从而把石油价格压得死死的。


所以,自从页岩油技术出现之后,不要说中东战争再也无法大幅刺激油价上涨,就算俄罗斯与欧佩克坐下来谈判减产协议都没法将油价提升到超过页岩油的开采成本所决定的价格上限。实际上,他们也不怎么谈判减产了,反而会拿谈崩了做借口打起竞相减价的价格战!页岩油的威胁就在旁边,谈判减产也很难有效提价,那么减价抢市场才是王道啊!页岩油的开采成本虽然已经由于技术进步而大幅下降,但如果油价降到40美元一桶以下,还是会切入页岩油的直接成本。只不过页岩油的资金门槛低,从事这一产业以中小企业居多,他们非常灵活,随时能因油价上涨而冲进来大量开采,也随时能因油价下跌到切入直接成本而大量退出,反复进出市场,也没太大的损耗,这是初始投资所构成的上头成本低的优势。沙特这种降价抢市场、把页岩油这个新的竞争对手压制在市场之外的方式,其实是很多市场现有的霸主对付新晋的挑战者的手段,也是价格战的成因之一。第二季课程里以我国空调业爆发过的价格战为例来说明这种成因。最近沙特与俄罗斯竟然在石油产业里打起前所未有的价格战,真正的原因其实不是他们之间的减产协议谈崩了,而是大家的头顶上都悬着页岩油这个一直虎视眈眈的竞争对手所挂起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啊!


这些事实再一次证明,是进入门槛决定了垄断性,而不是卡特尔。欧佩克只是石油本身就具有的天生垄断的障眼法而已,一旦页岩油的技术进步严重地削弱了石油的天生垄断,欧佩克这一层面纱就被轻易地撕下,其脆弱性暴露无遗。


第三个转折点,就是特朗普成为美国总统。实际上美国国内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但是以前的国策都是先大量使用国外的石油,国内的慢慢开采。美国为什么这样做,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这是美国政府的精明,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用完就没了,所以先用国外的,等外面都用完了,再用国内的,那么在石油变得越来越稀缺时,它就掌握着更大的主动性。动机是心理因素,无从验证,但如果这是真的话,其实可能是一个愚蠢的政策,而非精明之举。因为正如上一次课讲煤炭的历史可知,石油的未来有可能是还没等到它变得更稀缺,新的替代性能源已经诞生。值钱时不开采,不值钱时再开采,怎么可能不是愚蠢的选择?另一种解释则认为石油是污染性产业,所以美国宁愿从国外进口而不是在国内开采,把污染留在国外。这牵涉到环保的问题,要学了科斯定理之后才能明白环保并不是绝对的正确,所以美国政府如果真的是出于这个动机,也一样有可能是愚蠢而非精明的政策。美国国内的环保主义者有相当的势力,美国政府确实有可能是迫于他们的压力而这样选择。


可是特朗普当上美国总统之后,就不再管制国内石油的开采,而是全面放开,结果就是短短两年之间,美国石油的出口量已经超过俄罗斯,直追沙特,它才是大玩家啊!据我观察,美国以后的石油出口量将会继续上升,潜力比沙特还大。因为美国现在的石油出口量还小于生产能力,受到一个严重的制约就是美国石油的出口需要用油轮来运输,而油轮的停泊又需要深水港。自从特朗普放开石油开采的管制,美国的石油企业就在墨西哥湾如火如荼、没日没夜地赶工,大搞基础设施建设,修建能够让大型油轮停泊的码头。等这些基础设施建完,美国的石油出口量将会更进一步超过现在。这也造成墨西哥湾周边的经济大好,房价暴涨,因为很多工人跑去那里从事兴建码头的工作。


如果说第一个转折点导致国际原油价格再也不会因为中东打仗而大幅上涨,第二个转折点导致国际原油价格下跌的幅度超过了美元贬值、即使没有扣除通胀因素也肉眼可见,那么美国从管制石油开采一下子改为鼓励大量开采出口的第三个转折点则导致欧佩克风雨飘摇、甚至是摇摇欲坠。在那之后,曾一度出现沙特准备解散欧佩克的新闻,跟沙特不对付的卡塔尔还抢在前面说要退出欧佩克。这无不昭示着石油的进入门槛显著下降,欧佩克连靠石油的天生垄断做遮羞布来假装自己有能力抬高油价的虚幻表象,也已经再都维持不下去了。您看,掌握了正确的经济学理论,对新闻事件的分析就会深刻很多。


总之,欧佩克其实从来就没有成功过,只是以前还可以假装成功,现在已经伪装不下去了。而且事实上沙特在欧佩克里受到了很大的损害,当然他可能是用这个代价来换取在中东地区的政治话语权,肯定也不是白白地牺牲经济利益的。但如果仅仅从经济利益来衡量,欧佩克对沙特造成的只是伤害。为什么呢?上次课分析石油的天生垄断时指出了,沙特是垄断中的垄断,开采成本特别低,石油质量还特别好,也就是他的进入门槛本来是最高的,获取的垄断租值也最丰厚。但由于搞了欧佩克,沙特作为最大的产油国,要维持这个组织就不得不带头主动减产。其他国家还能暗地里欺骗一下,不减产或甚至增产,对石油总产量的影响也有限,他却不能这么做。但正因为不断地减产,沙特在国际原油市场里的市场份额本来是第一的,一轮轮减产的作用累积起来,市场份额不断下降,造成他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力不断削弱。所以卡特尔这种东西就算真的有用,那也是饮鸩止渴。本来正因为占据庞大的市场份额才掌握了强大的定价权,可是为了提价而削减产量,这不就等于把市场份额拱手让人了吗?这样一直持续下去,市场份额越来越小,垄断地位越来越弱,搞到最后还搞什么垄断?所以就算没有俄罗斯、美国这两大石油巨头先后进入国际市场,沙特也会面临着这么一个两难的困境:如果不断减产,垄断地位就下降;想要保持垄断地位,就必须要用增产来提升市场份额。当然,没有美俄两巨头入场搞局,这个过程可以拖得很长,但现在这两个与沙特的石油产能庶几近之、不相上下、甚至可能犹有过之的巨头进来,起码是三国鼎立的局面,不是他一家独大,就很难搞下去了。美俄两巨头还都是政治、军事上的超级大国,别说他们不是欧佩克成员国,就算是,也是他们主导,轮不到沙特主导。


所以您看到了,传统经济学用市场内的生产者数量来界定垄断是多么严重的错误,一再地误导着各种与垄断有关的现象的分析。其实用反证法想一下,就能明白这是很简单明显的错误。如果一纸卡特尔协议就能够直接制造出进入门槛,这世界上的生产者还干嘛要那么辛辛苦苦地搞技术进步呢?研发创新多难啊,失败是常态,成功是小概率事件,而且就算好不容易研发成功,知识产权保护不好就又很容易被别人偷去。这么困难的事情干嘛要去做?一起勾结起来减产提价不就好了嘛。就是因为勾结没用啊!有捷径谁不想走?正是因为所谓的捷径其实只是死路一条,才不得不硬着头皮迎难而上,走了一条尽管是难于上青天、但至少还是有可能走得通的蜀道。


2)价格的决定者不是生产者,而是供求关系


深入到本质的层面,决定市场价格的并不是生产者,而是供求关系。其中需求曲线的背后是消费者形成的市场需求,供给曲线的背后是生产者的成本,因此只要市场的需求与生产的成本决定了价格要涨或跌,什么都挡不住,正所谓遇神杀神,遇佛杀佛,连神佛都是螳螂挡车的下场,靠什么团结或勾结而形成的卡特尔更是不在话下。市场需求是消费者决定的,生产者能直接影响的只有成本,但无论是从逻辑还是从事实上看,怎么都看不到卡特尔哪里有增加了成本。既然成本没有增加,价格又怎么能提高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涓溪润林

    廉价的石油价格,还受益特朗普了!

  • 惠悟

    👌

  • 1369816qdma

    YH20210121-2

  • NJ乐途

    老师的录音设备,可以再调试下。

  • 1369816qdma

    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