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章经07 | 远离爱欲困扰

四十二章经07 | 远离爱欲困扰

00:00
15:57

206-四十二章经07  远离爱欲困扰


一、知识点


1.化度:


化度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huà dù,意思是佛教谓感化救度众生,使达乐土。


2.恶道:


1. 不正之道。2. 佛教语。指地狱、饿鬼、畜生三道。


3.四谛:


四谛(梵文:Catursatya)又作四圣谛,佛教基本教义之一。指苦、集、灭、道四谛。“谛”为佛经中所指的“真理”。


佛教认为,人世间一切皆苦,叫“苦谛”;欲望是造成人生多苦的原因,叫“集谛”;断灭一切世俗痛苦的原因后进入理想的境界,即“涅槃”,叫“灭谛”;而要达到最高理想“涅槃”境界,必须长期修“道”,叫“道谛”。


二、金句/精华笔记


1、若愚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若莲花,不为泥物。


2、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不若离于爱,何忧何不。


3、己身信心,发菩提心难,几发菩提心,无休无症难。


三、全文逐字稿


领悟般若智慧,远离颠倒梦想,找回内心平静,获得清净境界。欢迎收听钱文忠讲佛教十三经。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咱们一起接着讲读佛教十三经至四十二章经。今天这一讲,咱们要从第二十九章镇关敌色开讲。经文史佛言圣物似女色,亦墨共言语。佛陀讲要谨慎,你们不要去观察,去看女色,也不要和他说话,不要跟他一起说话。若愚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若莲花,不为泥物。如果不得已,你必须跟这个女性说话,你就要心态要端正。你要这么想,我是出家人,身处浊世混浊的世界,我就应当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或者出淤泥而不染,不受他的染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子,瘦者如媚,智者如子。如果是这位女性年纪比较大,你就要把她想成自己的母亲。如果年长于自己,你就要想这是自己的姐姐。如果比自己年少,你就要把她想成自己的妹妹。如果年龄还很小,你就要把他想成是自己的儿女、女儿。深度托心,熄灭恶念。你只要在心里边升起了要超度他,要化度他的心,你这种邪恶的念头如果有的话,也就自然而然熄灭。




第 30 章余货远离佛言夫为道者,如披甘草,火来虚避。佛陀说,学习修行佛法的人,就好比是身上披着干草一样,就是这种晒干了的草、枯草。那么你如果身上披着干草,你看到火过来了,你是不是要躲开?道人见狱,必当原之。学习修行佛法的人,你如果碰到了欲,各种各样的贪欲,你也是一定要远远地避开。




三十一章心计愈除佛也有人幻淫不止,欲治断音。在古印度里边,这样的比喻和故事比较多,在我们中国文化的传统里边,这样的比喻和故事一般是不用的。佛陀说,有一个人,他幻淫不止,就经常想起淫欲,想行淫,经常要犯男女这种色戒,经常想做男女之事,他停止不了,所以他想自己把自己的男耕男性的来给割掉切断,他决心很大,对吧?佛谓之曰,佛,就对他说,若断其音,不如断性,与于其割掉你自己的男根,还不如断了你淫欲之心。心如工巢、功巢、落子,从者都希。心就好比是一个当官儿的,而如果当官儿的停下来了,那么仆宠跟随他的人也都停下来了。




学心不止断音何意?如果你这种邪欲淫欲的这种邪心不停下来,哪怕是割断了你自己的男根,又有什么用?佛为说寄,佛就为这个人说了一个寄语,一个寄字,愈生于辱意义思想生二星歌,几抹飞色亦飞行。这是一个句子,就是把前面讲的道理给重复了一遍。佛言,此祭是家设佛锁。佛陀还补了一句,说这个句子是假设佛讲的,三十二丈我空不灭。佛言,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不若离于爱,何忧何不?这一章也是很简短,就这么一句。佛陀讲,人都是因为有了爱欲,有了这种贪爱欲望,才会有忧患,因为你对某样东西有了贪求,所以你就患得患失,你就有了忧虑。而正因为有了忧郁,你才有了恐怖。你害怕失去,如果能够离开,摆脱这些爱欲,那何忧何不?有什么可以忧郁的,有什么可以恐怖的?这一张就叫我空布灭,你只要都持空剑,把这一切都看穿了,知道它都是空的,你就不会有忧虑,不会有恐怖。




第三十三章志明破魔佛言,夫为道者,比如一人与万人在学佛修佛的人,就好比是独自一人和上万人作战打仗、挂凯出门,抑或怯懦,或半路而退,或格斗而死,或得胜而还。那么你一个人跟很多人打仗,那你就会穿上铠甲出门。也许你的意志会怯弱,也许有半途而退的,也许也有格斗而死的,也有得胜回来的,得胜回家的。




沙门学道,应当坚持其心,精进勇猛,不为前进破灭众魔而得道果。出家人学佛修道,就应该坚持他的愿心,保持他的初心,精进勇猛,不惧各种各样的困境,破除内外之魔,最终获得胜利,争得道果。第 34 章楚中得到这一章讲的是要执忠到守这样一个道。当然,这个宗道思想比后来大乘佛教里边的这种宗道思想比起来还是有一些区别,但这个不重要,这一段经文相对长一点。沙门夜送加设佛衣较劲其身悲警,撕毁欲退。有一个出家人沙门在晚上诵读家设佛的这个一较劲,他的声音齐声悲谨,他诵经的声音非常的悲伤和紧张。司回欲退,他看到这个学佛很难,所以产生了后悔之意,想退缩。佛问之曰,汝西在家成为何也?你还没出家的时候,你在家的时候,你是做什么职业的?这是干什么的?对于爱弹琴来说,我那时候喜欢弹琴。佛言贤缓如何?对曰,不鸣矣。那佛陀就问了,你琴弦太松的时候会怎么样?那这个沙门就回答,琴弦太松,琴就不想了,就奏不出音乐了。




贤集如何?佛悠问了,那么如果这个琴弦很紧,又会怎么样?对曰,声绝矣。那么这个声音绝对就是太刺耳了,太尖利了。那么同样也是不行的,即缓得终如何?如果这个琴弦不松也不紧,会怎么样?对曰,诸音菩矣。那这个沙漠就回答,噢,如果这样的话,那音乐就很和谐。




佛言沙门学道亦然,心若调试,道可得矣。那佛陀就讲那沙门学佛修道也是一样的。你的心情、心态、状态要合适,要协调,这样你才可以学佛修道。渔道、路瀑或者路报两种读法普及生皮或者抱己生皮。如果你在学佛修道的时候用力太猛,那么你的身心就会疲劳。其身洛皮亦即生脑,亦若生脑,行即退,以其行己退醉必加矣。但清静安乐倒不失矣。你如果身体太疲劳了,你的心念、意念就会生出种种烦恼。如果生出了烦恼,你的修行当然就不会顺利,不会进步,反而会退步。如果修行出现了退步,那当然就会增加罪过。只要心地清净,那么你的学佛修行之道应该也是会取得成功的。




第 35 章够进名存佛言如人断帖,去之成器,气机精好佛陀又在这比喻了佛陀说,就像人炼铁一样,锻就是锻炼的,锻炼铁一样。你要去除矿石里边的渣子,你才能够做成一件器皿,去除了渣滓以后,经过锻炼,器皿就会非常的好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够然行既亲近矣。学佛修道的人,你也要去除内心的污垢污染,那么你的行为所行之事就会变得非常清静。




第 36 章辗转获胜佛言,人离恶道德为人难,既得为人去,女既难耍。人能够脱离恶道,我们知道一般是这个六道轮回吗?恶道是指地狱饿鬼畜生,人能够脱离恶道,转世投胎为人,这个很难,你转世投胎为人,你转成男的,不转成女的,很难。既得为难。 6 玩具男,你已经投胎成男的了,但是你要没有残疾,各种器官功能都很完备,很健康,这很难。六更几句生中国难,你哪怕身体没有任何缺失,但是你要想投胎降生在中央之国,这个是佛教的说法,不是指咱们这个中国,是指中央之国难。已生中国,执佛士难,哪怕你是已经投胎生在中国了,但是你要生在佛陀之士,这很难。已知佛事,遇道者难,哪怕你已经降生在佛世了,你要碰到这些善知识,碰到得到的人很难。己得遇到心信心难,哪怕你遇到了得道者,但是你要让自己生出学佛修道的心很难。己身信心,发菩提心难,几发菩提心,无休无症难,哪怕你升起的信心,但是要发起菩提心很难。就算你发起了菩提心,你要最后获得无修无证的菩提道果很难。




那么这一段跟前面有一章非常的像,是说你这种辗转获胜,用这种辗转来讲述来开始修学佛法的难得。所以如果有幸得欲善之时,能够有幸得赌佛经,能够有幸得文佛法,一定要倍加珍惜。好,今天这一讲,咱们就先讲读到这里,感谢您的捶听。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咱们一起接着讲读佛教十三经之《四十二章经》。

今天这一讲,咱们要从第二十九章,正观敌色开讲。经文是:“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佛陀讲,要谨慎,你们不要去观察,去看女士,也不要和她说话,不要跟她一起说话。


“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如果不得已,你必须要跟女性说话,你就要心念要端正,你要这么想,我是出家人,身处浊世,混浊的世界,我就应当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或者出淤泥而不染,不受她的染污。“


想其老者为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如果是这位女性年纪比较大,你就要把她想成自己的母亲。如果年长于自己,你就要想这是自己的姐姐。如果比自己年少,你就要把,想要把她想成自己的妹妹。如果年龄还很小,你就要把她想成是自己的儿女、女儿。“生度脱心,息灭恶念。”你只要在心里边,升起了这个,要超度她,要化度她的心,这种邪恶的念头,如果有的话,也就自然而然就熄灭。


第三十章,欲火远离,“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佛陀说,学习修行佛法的人,好比是身上披着干草一样,被这种晒干了的草,枯草,那么你如果身上披着干草,你看到火过来了,你是不是要躲开?“道人见欲,必当远之。”学习修行佛法的人,你如果碰到了欲,各种各样的贪欲,你也是一定要远远的避开。


三十一章,心寂欲除,“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

在古印度里边,这样的比喻和故事比较多,在我们中国文化的传统里边,这样的比喻和故事,一般是不用的。佛陀说有一个人,患淫不止,经常想起淫欲,想行淫,经常要做男女这种事,经常想做男女之事,他停止不了。所以他想自己把自己的男根,男性的生殖器,来给割掉,切断它,决心很大对吧?“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佛就对他说,若断其阴,不如断心。与其割掉你自己的男根,还不如断了你淫欲之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


心,好比是一个当官的,而如果当官的停下来了,那么仆从,跟随他的人,也都停下来了。“邪心不止,断阴何益?”如果你这种邪欲,淫欲的这种邪心,不停下来,哪怕是割断了你自己的男根,又有什么用?“佛为说偈:”佛就为这个人说了一个偈语,一个偈子,“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这是一个偈子,就是把前面讲的道理给重复了一遍。“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佛陀也补了一句,说这个偈子,是迦叶佛讲的。


第三十二章,我空怖灭, “佛言: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这一章也是很简短,就这么一句。佛陀讲,人都是因为有了爱欲,有了这种贪爱、欲望,才会有忧患。因为你,你因为对某样东西有了贪求,所以你就患得患失,你就有了忧虑。而正因为有了忧郁,你才有了恐怖,你害怕失去。如果能够离开这些爱欲,何忧何怖呢?有什么可以忧郁的?有什么可以恐怖的呢?这一章就叫我空怖灭。你只要都持空见,把这一切都看穿了,知道它都是空的,你就不会有忧虑,不会有恐怖。


第三十三章,智明破魔,“佛言: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

学佛修佛的人,好比是独自一人和上万人作战,打仗。“挂铠出门,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斗而死,或得胜而还。”那么你一个人跟很多人打仗,你就会穿上铠甲出门。也许你的意志会削弱,也许有半途而退的,也许也有格斗而死的,也有得胜回来的,得胜回家的。“沙门学道,应当坚持其心,精进勇锐,不畏前境,破灭众魔,而得道果。”出家人学佛修道,应该坚持他的愿心,保持他的初心,精进勇猛、不惧各种各样的困境,破除内外之魔,最终获得胜利,证得道果。

第三十四章,处中得道。

这一章讲的是,要执中,中道,守这样一个道。当然,这个中道思想,比后来大乘佛教里边的这种中道思想,比起来,还是有一些区别的,但这个不重要。

这一段经文相对长一点,“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其声悲紧,思悔欲退。”

有出家人,沙门,在晚上诵读迦叶佛的《遗教经》,他的声音,其声悲紧,他诵经的声音非常的悲伤和紧张,思悔欲退。他看到学佛很难,所以产生了后悔之意,想退缩。“佛问之曰:汝昔在家,曾为何业?”你还没出家的时候,你在家的时候,你是做什么职业的,这是干什么的?“对曰:爱弹琴。”说,我那个时候喜欢弹琴,“佛言:弦缓如何?对曰:不鸣矣!”佛陀就问了,你琴弦太松的时候会怎么样?这个沙门就回答琴弦太松了,琴就不响了,就奏不出音乐了。“弦急如何?”佛又问了,那么如果这个琴弦很紧,又会怎么样呢?“对曰:声绝矣!” 那么这个声音绝,太刺耳了,太尖利了,那么同样也是不行的,“急缓得中如何?”如果这个琴弦不松也不紧会怎么样?“对曰:诸音普矣!”这个沙门就回答,如果这样的话,音乐就很和谐。“佛言:沙门学道亦然,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佛陀就讲,沙门学佛修道也是一样的,你的心情心态、状态要合适要协调,这样你才可以学佛修道,“于道若暴(pu),”或者若暴(bao),暴,两种读法,“暴(pu)即身疲。”或者暴(bao)即身疲。如果你在学佛修道的时候用力太猛,那么你的身心就会疲劳,“其身若疲,意即生恼。意若生恼,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你如果身体太疲劳了,你的心念、意念,就会生出种种烦恼。如果生出了烦恼,你的修行当然就不会顺利,不会进步,反而会退步。如果修行出现了退步,当然就会增加罪过。只要心地清净,那么你的学佛修行之道,应该也是会取得成功的。

第三五十章,垢净明存,经文是:“佛言: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好,对不起。稍等一下。对不起,重新。

第三五十章,垢净明存,经文是:“佛言: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佛陀又在这比喻了,佛陀说就像人炼铁一样,锻,就是锻炼的锻,炼铁一样,你要去除矿石里边的渣滓,你才能够做成一件器皿。去除了渣子以后,经过锻炼,器皿就会非常的好,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学佛修道的人,你也要去除内心的污垢、污染,那么你的行为,所行之事,就会变得非常清净。

第三十六章,辗转获胜。“佛言: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

说,人能够脱离恶道。我们知道,恶道,一般是六道轮回,恶道是指地狱、饿鬼、畜生,人能够脱离恶道,转世投胎为人很难,你转世投胎为人的,你转成男的,不转成女的,很难,“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已经投胎成男的了,但是你要没有残疾,各种器官官能都很完备,很健康,这很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你哪怕身体没有任何缺失,但你要想投胎降生在中央之国,这个是佛教的说法,不是指咱们中国,是指中央之国,难。“既生中国,值佛世难。”哪怕你是已经投胎,生在中国了,但是你要生在佛陀之世,这很难,“既值佛世,遇道者难。”哪怕你已经降生在佛世了,你要碰到这些善知识,碰到得道的人,很难,“既得遇道,兴信心难。”哪怕你遇到了得道者,但是你要让自己生出学佛修道的心,很难。“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既发菩提心,无修无证难。”哪怕你升起的信心,但要发起菩提心很难,就算你发起了菩提心,你要最后获得无修无证的菩提道果,很难。

那么这一段跟前面有一章非常的像,是说,你这种辗转获胜,用这种辗转来讲述,来开始修学佛法的难得。所以如果有幸得遇善知识,能够有幸得睹佛经,能够有幸得闻佛法,一定要倍加珍惜。

好,今天这一讲,咱们就先讲读到这里。

感谢您的垂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白楚妍

    不知不觉中,一年这么快就过去了,钱老师讲经就要结束啦!很是舍不得,原定200讲,可现在已经超出八课时了,钱老师遵守诺言,还是把十三经讲完。为钱老师点赞,这种治学精神值得学习,这种态度值得效仿。感恩这一年多课程的陪伴,学习进步成长!

  • 15975926pzw

    感恩钱老师的辛勤讲解,钱老师辛苦了,很期待钱老师再能为我们讲点

  • 觉才是认识

    感觉四十二章经符合我胃口

  • 陈褀

    谢谢钱老师!

  • 辛夷堂

    山泉潺潺润心田!

  • cowboycn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悟道之人,已经实现了超越!

  • 仙女来修行

    首先感谢喜马拉雅,让我在每一个祥和,美好的日子里,能够不断学习,不断进步!非常!非常!感谢钱老师的精彩演播,感恩!让我在这混沌的红尘之中,不再迷茫,迷惑,彷徨~努力,坚定的寻找自己前进,学习,修行的方向!

  • 听友340610061

    钱老师讲得很好,功德无量!

  • Me小时候可白了

    段誉是最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