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刘雪枫,欢迎收听我的节目《古典音乐轻松听》。
欣赏西方古典音乐,无论是纵向的还是横向的,触类旁通,上下勾连,此中人文乐趣层出不穷,从而也证明了古典音乐本身是具有清晰的谱系和深厚的底蕴,所以,古典一词绝不能随随便便就以“经典”来代替。
其实道理很简单,我们今天在形容一个人或一件事,你说他“很古典”,大概肯定比说他“很经典”意蕴更深吧?今天我们来欣赏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的第四乐章,也是最后的乐章,我们先来听,然后我再解释它与希腊神话中的英雄普罗米修斯的关系。
(听听音乐)
伟大的文豪歌德是德国“狂飚突进”文学运动的旗手,他写过一首表现反抗强权统治的诗篇《普罗米修斯》。
贝多芬一生热爱歌德,也深受歌德影响,有着深深的“普罗米修斯”情结。贝多芬在刚到维也纳的时候,便为芭蕾舞剧《普罗米修斯的造物》谱写了音乐。
而在《英雄交响曲》的第四乐章,也就是整部交响曲的终曲,贝多芬又选择用《普罗米修斯的造物》中的主题来压轴。
这个第四乐章一开始就是一段疾风扫落叶般的快速乐段,这段音乐在《普罗米修斯的造物》中是用来表现普罗米修斯终于盗来火种,出现在人类面前的情景。
乐章的主要部分是双主题的变奏曲加奏鸣曲和回旋曲的组合,《普罗米修斯的造物》主题一共进行了11次变奏。这种组合的方式,对后世也是影响深远,比如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的末乐章也是变奏曲与奏鸣曲式的结合。
第四乐章的第一个主题出现在弦乐轻声拨奏中,这个主题来自芭蕾音乐《普罗米修斯的造物》终曲。
有人发现,这个主题其实和《英雄交响曲》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有着一定的关联,甚至有人就认为第一乐章的主题就是从这个《普罗米修斯的造物》的主题变出来的。
(听听音乐)
这个乐章的第二个主题出现在木管乐器中,和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的曲调有点相似,但表现出的情绪却是轻快的,放松的,甚至有点按耐不住地喜悦。
(听听音乐)
接下来的每一个变奏都是各成一格,自成一世界,贝多芬的技术才华在此展露无遗,把这十一个变奏合在一起的这样一个乐章,那就完全称得上是心潮起伏、波澜壮阔了。
(听听音乐)
主题得到充分陈述之后,贝多芬又引入一个赋格段落,演变成热烈奔放的舞蹈场面,表现出群众的欢庆胜利的喧闹,把音乐推向一个小高潮。
(听听音乐)
这个小高潮过后,整个乐队安静下来,双簧管开始独奏,演奏的是第二主题,像是一声动情的祝福逐渐弥散开来,把温暖的气息传递到乐队的每一个角落。
(听听音乐)
渐渐地,这个主题被演变得越发雄壮激昂起来,慢慢地上升,一直升高到第一乐章开头的那个G音。
(听听音乐)
这一段非常的辉煌有力,我们甚至会觉得音乐到这里就可以大功告成结束了。但是贝多芬又带我们进入了一段黯淡而布满疑惑的音乐,节奏在这里被放慢,好像是对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的回眸一瞥,好像内心有个声音不停地在询问着一个相同的问题。
(听听音乐)
正当我们神思迷离的时候,突然响起了快速的急板,我们又听到了狂风扫落叶一般的开头,光明重新又点亮了世界,每件乐器都在欢腾,都在炫技,它们汇合一处,浩浩荡荡,一泻千里,神气十足地结束了整部大作。
(听听音乐)
音乐学者刘易斯·洛克伍德称整个第四乐章就是全曲的升华,是一个全新的境界。
我在这里再次请出傅雷先生的评价,他说,整首英雄交响曲是巨大的迷宫,深密的丛林,剧烈的对照,不但是音乐史上划时代的建筑,并且是空前绝后的史诗!
舒伯特在贝多芬去世时创作了两首歌曲,向《英雄交响曲》致敬。法国浪漫主义作曲家柏辽玆在他的《配器法》著作中,特别分析了贝多芬在《英雄交响曲》中对圆号和双簧管的运用。
音乐教育家汉斯·艾斯勒则认为:“贝多芬音乐的伟大,从它表达的性质得到证明:激情但不是矫情,英雄主义但不过于渲染拔高,有感情但尽量不带伤感,动人但不以故作多情来达到,诙谐但决不是逗乐,热情澎湃但毫不歇斯底里。”
最近《BBC音乐》杂志作了一个“你心中最伟大的交响曲作品”的调查,调查询问了151名当今一线的欧美指挥家,结果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英雄”交响曲》名列榜首。
《BBC音乐》杂志主编奥利弗·康迪表示:距离贝多芬写完第三交响曲已经200多年了,而这个投票结果说明他在交响乐上的成就从未被超越,毫无疑问,他就是绝对的天才。"
英国指挥家、德国班贝格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乔纳森·诺特表示,《英雄交响曲》是突破极限的杰作:“它不是关于上帝的荣光,而是关于我们人类的——我们斗争、我们的挑战、我们的胜利。
在贝多芬之后的作曲家,总是沉溺于人生的痛苦郁结。但我在贝多芬的作品中从来感受不到这一点。他的作品充满生的力量和欢愉。”
感谢您的收听,我是刘雪枫,这里是古典音乐轻松听,我们下次再见。
老师的讲解让我们一窥贝多芬的伟大风采,领略作曲家对生命的歌颂
就慷慨激昂的讲解也让你有所期待的品下去,太到位了
覺得還不錯
最喜歡馬二能說說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