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圣贤的真乐是什么?

115.圣贤的真乐是什么?

00:00
15:39

学生陆原静第十六封来书,谈及先圣先贤道“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由此看来做君子,为圣贤恐怕不是件快乐的事情,仲尼、颜回于穷困境遇却可悠闲自在,不知此些圣贤所乐何在?圣贤之乐与凡夫之乐不同之处为何?阳明先生道,圣贤乐处在于心体本来样貌,其存于七情之中却又是超脱七情之外。圣贤与常人本皆具此本体,而圣贤可发乎情止乎礼,别于常人受困其间,故圣贤可常感真乐。心体本来的样貌究竟是如何的?我们平常人如何做才能去体会到圣贤们的真乐?透过张讲师的解析,我们将寻得切实可行的方法。

1、圣贤的真乐是什么样的乐?

2、我们如何做可以体会到圣人的真乐?

《答陆原静书》

十六

来书云:昔周茂叔每令伯淳寻仲尼、颜子乐处。敢问是乐也,与七情之乐同乎?否乎?若同,则常人之一遂所欲,皆能乐矣,何必圣贤?若别有真乐,则圣贤之遇大忧、大怒、大惊、大惧之事,此乐亦在否乎?且君子之心常存戒惧,是盖终身之忧也,恶得乐?澄平生多闷,未尝见真乐之趣,今切愿寻之。

乐是心之本体,虽不同于七情之乐,而亦不外于七情之乐,虽则圣贤别有真乐,而亦常人之所同有,但常人有之而不自知,反自求许多忧苦,自加迷弃。虽在忧苦迷弃之中,而此乐又未尝不存,但一念开明,反身而诚,则即此而在矣。每与原静论,无非此意,而原静尚有“何道可得”之问,是犹未免于骑驴觅驴之蔽也。

各位好!欢迎一起来学习《传习录》,现在呢我们来看陆原静的第十六封来书。

来书云“昔周茂叔每令伯淳寻仲尼、颜子乐处”。周茂叔就是周敦颐,周敦颐是程颢的老师,“每令伯淳寻仲尼、颜子乐处”,这个伯淳就是程颢,程颢的老师周敦颐常常叫程颢去想一想体会体会孔子跟颜子乐处到底乐在什么地方,说学道最快乐,怎么个快乐法呢?仲尼怎么快乐?我们看《论语》里面。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说饭疏食饮水,就是吃个粗茶淡饭,曲肱而枕之,睡觉的时候——这个家洗四壁——连个枕头都没有,弯着胳膊当枕头乐亦在其中矣,还是快乐得不得了。奇怪了他到底有什么好快乐的?那个穷得不得了,吃的是粗茶淡饭,看看家里连家俱都没有,随便在地上就睡了,弯着胳膊就当枕头,乐亦在其中。

各位,如果我们是这样的话,我相信天天要以泪洗面了,那个忧郁症不知道要爆发几次啦,对不对呀!那颜子有什么乐呢?颜子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两个人穷光蛋,穷得一穷二白,人不堪其忧,但是他们却很快乐。所以周敦颐每每就叫程颢说你想想,这个孔子跟颜子乐乐乐,乐什么乐啊?人们最担忧的事,他在里面却还非常快乐。

敢问是乐也,与七情之乐同乎?否乎?这个陆原静问得很有意思,说孔子颜子这么快乐,请问这种快乐跟一般人的七情之乐,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跟这种欲望之乐到底是一样还是不一样?若同,则常人之一遂所欲,皆能乐矣,何必圣贤?如果是跟七情的乐是相同的,那常人一遂所欲,放纵欲望不是都很快乐吗?对不对?那常人也很快乐呀!何必圣贤。

若别有真乐,则圣贤之遇大忧、大怒、大惊、大惧之事,此乐亦在否乎?那如果说别有真乐跟常人的七情之乐,贪嗔痴爱不一样的乐,那么圣贤他也会碰到大忧大怒大惊大惧之事!那时候也是会忧也是会怒也是会惊,对不对?那你说别有真乐,那时候那个乐到底还在不在呀?各位,这个问得真好!聪明一点的人就会想要问到的问题。说学道最乐最乐,到底乐个什么嘛?

且君子之心常存戒惧,是盖终身之忧也,恶得乐?况且孟子不是说嘛,说:“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有终身之忧,为什么有终身之忧?终身之忧就是一辈子都要戒慎惕厉,不要让贪嗔痴把我们的天良给淹没了,所以君子有终身之忧。那既然是常存戒惧,有终身之忧,那还有什么好快乐的呢?好像学道的人一辈子都要很忧虑呀,哪来的乐呢?澄平生多闷,未尝见真乐之趣,今切愿寻之。 澄就是陆原静的字,说我一辈子常常闷闷不乐,未尝见真乐之趣,我实在是没有搞清楚,搞不懂乐个什么?连平常人的乐我都很少享受,为什么?因为我是一个读书人,放纵七情的乐这我是不干的,但是你说性天里面的真乐到底是什么呢?我也没有体会过,“今切愿寻之”,我今天非常恳切地想要了解到底什么是圣贤的真乐?

如果凡夫的乐就是圣贤的真乐,那凡夫也乐了何必等圣贤,求圣贤就等于没有意义了。如果是圣贤独有的乐,那圣贤大恐大惊的时候那个乐还在不在?如果不在了,那学圣贤也没有多大意义,各位对不对呀?而且君子要常存戒惧终身之忧,哪来的乐?不是学道就是为了学一个逍遥解脱吗?逍遥解脱不就是乐吗?对不对?到底这个乐还存不存在嘛?你告诉我,你说存在确实有,那我来追寻还有一个目标嘛。如果他也是闪闪烁烁忽有忽无,那我们就做凡夫好了嘛,干嘛还学什么道嘛,这个问题很恳切。我们看先生怎么答。

乐是心之本体,心的本体本身就是个乐。各位,这给我们莫大的希望啊,就是你把这个本体找回来,里面就藏有乐,乐在其中,你看那个中就是心的本体。“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中就在这里呀!喜怒哀乐未发的时候那个心的本体就是中,乐亦在其中,孔夫子不是这样讲嘛,对不对?为什么“乐是心的本体”,它是一种畅然,各位,我们快乐的时候里面的感觉是一种畅然宽松舒缓的感觉,对不对?那为什么乐是心的本体呢?因为心的本体是一团的气造成的,这一团的气如果我们不去人欲干涉造作,去压抑它的话气机本来是自然的、本来是畅然的。所以你只要一观照你的心田让气机自然,那本身轻松就已经在里面了,幸福安乐就已经在里面了,所以“乐是心之本体”,心的本体应该说是一团气。但是这个气在毫无人欲无私欲压抑助长的情况下呢,在七情给我们的感觉是安乐,这个安乐还廓然大公没有一点人欲之私。

所以,以七情来说,乐是心的本体,虽不同于七情之乐,而亦不外于七情之乐;各位,这个咬文嚼字怎么查字典怎么翻译也不会懂的啦,你说这个乐不同于七情之乐可是又不外于七情之乐,它既不是又是,你说怎么办呢?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因为它是同一团气。各位,人的七情六欲也是那一团气所营造的感觉,那所以说七情六欲里面也是这个气呀!你如果能够观照气机的实相那这个真乐不外于七情哦,所以你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可见得它是知道喜怒哀乐的。

它不外于七情可是它又不同于七情之乐,为什么?因为七情之乐对这个气有压抑助长,而圣贤观照气机的实相,他对这个气是观其自在不压抑助长,不改变它的天然路径、不改变它的频率、不改变它的速度统统没有,是非常舒缓,气自气我自我,两得自在,所以又是七情里的同一股气又不是七情之乐。这个不好说明,惟有透过观照,观照实相,练习把这个对气的控制放下、对气的害怕放下,不把它当作好坏善恶来看,自自然然慢慢练习才会体会到,所以这个不是翻译能够翻得出来的,这不是知见之所得。

虽则圣贤别有真乐,而亦常人之所同有。所以说起来圣贤虽别有真乐,什么样的真乐?就是见气机实相之自然就非常舒坦,那是真乐。这个乐又不伤身,这个乐发乎情止乎礼,又能够养生又不伤生又能真乐,那这种乐其实也是常人所同有,为什么?因为常人有的时候惊鸿一瞥也会让他看见,偶尔也会让他看见,这个事情如果存在,偶尔也会看见,只是他不知道那个就是啊!

诶,刚刚有一团气血跑过相当轻松,他不知道那个就是,大多数的情况之下呢,愤怒的时候也有一团气血涌上来呀,却不轻松,对不对?很贪爱的时候又有一团气血会涌上来啊,但是对你却充满着控制力,吸毒的人也是一样,还没吸的时候,想要吸的时候一股气血一直涌上来,你再不去吸的话一阵一阵一直上来,对不对?充满控制力,哪来的什么乐?一点都不快乐,就像有个人拿着鞭子抽你一棍走一步,抽你一棍走一步,然后你却说我好自在,是在做梦吗?对不对?圣人的乐不是这样,气涌一下,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啊!很轻松,它抽你一下像个影子,你不必走一步,它抽你一下是假的,是一团气而已呀,没事的,毫无影响,所以这个乐呢,虽是在七情之中而与七情又有所不同,就是七情的乐有控制力,圣人的实相真乐没有控制力,对人没有控制力所以叫作解脱烦恼嘛。

但常人有之而不自知,反自求许多忧苦,自加迷弃。凡人一般都有的,但是他不知道为什么?一个赤子,各位,我们想想看一个赤子,所谓赤子就是屁股红通通的穿开裆裤那个叫赤子,这个赤子也有喜也有怒也有哀,不都有吗?对不对?但是对这个赤子而言一阵气血过了,他发现刚刚有个东西在身中跑过了就那个东西,就是它对他还没有捆绑,还没说以后什么气来我一定要忧,什么气来我一定要怒,在赤子身上是没有的。但他三五岁之后使用久了习惯之后什么气会哀什么气会怒,诶,就被定型,三岁也许还不会怒,但现在的三岁看电视看多了韩剧看多了,哦,很会哭哦。很哀伤啊,明明没愁强说愁啊,他也慢慢学。

所以这个习性,这个叫作习性,习性可以熏染的,就是我们自己制造了许多忧苦,本来这个气机可以自在,本来我们对它可以不以好恶好坏贪嗔来看它,偏偏训练久了变成习气自加迷弃,我们天性中的真乐给丢了。各位,这多可惜呀!老天爷是这么疼爱我们,祂把真乐造在哪里?你知道吗?造在你的心里,偏偏自己说我对我的心要有控制力,凭什么,什么事情都让老天你给定了,我长什么样子老天你也给我定好了,我的八字什么个性你都给我定好了,那我算什么?那老天说,好吧!心由你来主宰,但是我又舍不得放弃你,我把真乐造在里面让你主宰,那你可要好好保持好。各位,结果搞了半天,几十亿人口有几个把他的内心保持得完好无缺,跟上天赐给他的时候一样呢?少数的觉者。

虽在忧苦迷弃之中,而此乐又未尝不存。虽然我们现在那么痛苦哦,我们很痛苦,所以我们要找真乐。其实那个真乐又未尝不存,为什么?因为一团气而已,一团气的气机自然就是真乐的所在,只是这个气机自然还在里面,可是我们人的贪嗔好恶攀附上去的时候气机会被改变,马上立即觉得控制的力量,痛苦。但一念开明,反身而诚,则即此而在矣。只要能够反身而诚,一念开明就是一剎那心胸开阔,廓然大公对气不控制,只看到那个气机盎然自然。我们所有的禅修,每一堂课都在训练这个终极目的“反身而诚”踏踏实实地、实实际际地看着它,它是什么就看什么,是什么气就看什么气  这样就够了,而不是什么气就开始愤怒什么气就开始哀伤,与这个无关的。

“则即此而在矣”,真乐在当下就存在了。所以一返观觉照自己的身中心中的气机实相,那个真乐就在,所以颜回孔子乐在哪呢?为什么曲肱而枕之,因为乐是心的本体呀,找到了他的天良、找到他的良知、找到他的本心,明了他的心真乐时时刻刻就在里面。各位,你看所有古代的很多修行人,修行找到诀窍之后即使躲到深山里也非常快乐呀!即使是混在城市里当乞丐也是很快乐呀!受尽屈侮他还是很快乐呀!为什么?因为悟道的人他的快乐没有人夺得走,因为“乐是心之本体”,王阳明讲这句话讲得太好了,给我们无限的希望,事实就是如此。乐在哪里?乐在气机的畅然,你用哪里感觉,用心,乐就是心的本体。

每与原静论,无非此意,而原静尚有“何道可得”之问,是犹未免于骑驴觅驴之蔽也。 说每次原静你问了这么多问题,各位,今天这里是第十六题了,从前面看,看到现在问得最多的就是他,说我跟你论了这么多封都是这个意思而已呀,都是在找这个性天真乐找心性的实相,找我本来的天良,我本来的良知,而您每次还问我说何道可得?说老师啊,你跟我讲了这么多还有没有什么更机密的。是犹未免于骑驴觅驴之蔽也。这就好像什么呢?骑着驴还在找驴。各位,这个事情常常发生,我呢有的时候会找原子笔,原子笔就拿在手上,找啊,找啊,一直找,找原子笔冰箱也开了连衣橱都开了,找原子笔等下一看,笔在哪?在手上,或者在哪?夹在耳朵上会不会有啊?各位,你看过那种人吗?找眼镜,眼镜在哪你知道吗?戴在他脸上,一直找眼镜一直找眼镜,他都没有去想一下为什么刚刚在找眼镜的时候看东西这么清楚,都忘了眼镜戴在脸上。这个话就跟有一句话说背着老娘找母亲呐,同样的意思。

骑驴觅驴是从《景德传灯录》来的,说:不解即心即佛,真似骑驴觅驴。心就是佛啦!你不知道心就是佛,你还从外面找佛,各位,是不是骑驴觅驴呀?背着老娘找母亲呢?这是一样的意思。那么儒家的说法呢也有类似的说法,比如《中庸》里面说: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说道不远人,道就在身上啊,“人之为道而远人“,人们为了追求道,往外找往外找,各位,我们现在是不是找到喜玛拉雅山去了?对不对?找到尼泊尔去了,找到不丹去了,找到当时如来佛悟道的那棵菩提树,对不对?去到南华寺也要看一看当时六祖剃度的那一棵菩提树,是不是为道而远人哪?道不远人,就在身上,就在你身上,各教说法不同,但实际上他所要影射的意思都一样的。

道就在你身上,道是什么呢?就心,佛在哪里呢?佛也在心,真乐在哪里呢?在心,乐是心的本体,从哪里找呢?观察心原来是一股气,这是第一步,这一步你一定要先跨出去,先感受到对心中的贪嗔痴爱在浮动的时候真的就是一股气的浮动,而后再来慢慢练习气就是气,能量就是能量,不代表贪嗔痴爱,专注看着它,像看着云像看着水的翻滚,它可以不代表任何东西,各位,云的翻滚只代表云哪,水的翻滚只代表水或动或静只代表水的或动或静,云的或动或静,为什么一团气在你的胸口翻滚却是代表贪嗔痴爱呢?这么聪明的人类怎么在这个议题上变得如此的愚痴呢?这很值得我们深思的,这一节讲到这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桃之夭夭_5tu

    常人之乐乃七情之乐,为七情所捆绑。圣人之乐,虽不外乎七情,不为七情所困,乐在心之本体,气机畅然。

  • 水心投资

    人本自在,而人常外求而不自在;道不远人,而人常外求远道。

  • 1340819mqse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林工_wn

    老师讲得太好了,真乐心之体。

  • bef055

    原来“乐是心的本体”,人人都有的!门找对了,才有真乐哟!

  • 阳光l

    谢谢张讲师目前对良知有了新的学习。理解为三个层次,一者喜怒哀乐未发之谓中,一团气在黄庭,快乐的感觉;二者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一团气在黄庭,快乐的感觉;三者喜怒哀乐发的时候,反观觉照。然后发而皆中节,一团气在黄庭,快乐的感觉

  • 言观观言

    感恩!20210312

  • Zr定心驰骋

    心原来是一股气,

  • Zr定心驰骋

    乐在气机的畅然。乐,心之本体。

  • 愚媛

    乐是心之本体;乐在气机的畅谈。 气是气,我是我,两得自在。